坐月子难熬的图片:《柔性谋略——以弱胜强的博弈律》第二章、柔道无敌的王者智慧(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4:03:32
    6、 柔道渐进
  
  上文说过,柔道很重要,要想成功就离不开它。那么,怎样才能正确运用柔道呢?
  第一、知道而行。“知”是运用柔道的前提条件。人要学会量力而行,决不能幻想靠个人的主观意志就能做成事情。这就是说,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衡量自己的力量,并且要根据对方的实力来决定自己是攻是守、是进是退、是刚是柔。当处于弱势地位时,如果不知道对方强而我方弱,偏偏要拿鸡蛋碰石头,就很可能要遭到损害;而如果认清了双方力量的差距,就能以柔道化刚道,以四两拨千斤,则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所以,要行柔道,首要的一条在于了解双方实力情况,以此决定是用刚还是用柔。具体到社会竞争而言,人们要弄通博弈之道,以柔道指导自己在社会博弈中占得先机,第一需要做的,就是知。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有个大将名李勣。李勣元显曾在李密手下为将,后来李密反唐被诛后,李勣归唐,并且为李密穿上丧服发丧。李世民见他如此忠于故主,就对他刮目相看,后来,调他做太子詹事,并对他说:“我想托付年幼的太子,考虑来考虑去没有比你合适的人了。你过去能不忘李密,今后又怎么会做出对不起我的事情呢?”李勣以恭谨和顺之道赢得信任,最后得以善终。李勣之所以能得善终,这与他长于“知”是分不开的。李勣知道自己当年跟错过人,所以虽然一直对皇帝衷心耿耿,但是却也常常保持着戒心。说衷心耿耿,是因为李世民对他很好。李世民是历史上著名的善用柔道的大师。有一次,李勣得了重病,需要贵人的胡须做药引。中国的古代医学非常奇特,所用的药引也往往出奇制胜。李世民听说之后,说:“要说贵人,普天之下,还有谁比我贵?”于是,把自己的胡子剪下一缕,派人送给李勣。李勣见到皇帝的胡子,也不知是感动还是害怕,竟然嚎啕大哭,不顾身染重病,进宫面谢李世民。估计两人见面时,必然一个是以头抢地,一个是双手搀扶。君臣之间,其乐融融,其情谐谐也。 说李勣对李世民一直保持着戒心,是因为他很了解李世民的帝王心术。正是由于了解,所以他才能正确地运用柔道来保全自己。下面,我们来重点说说这段典故。
  唐太宗末期,李世民老得快要见阎王了,就把太子李治叫到跟前,说:“现在武将凋零。真正能帮你安天下的,恐怕只有李勣啦。可是李勣是从我手里提拔起来的,你对他并没有什么恩。所以,将来能不能听你话,现在还不好说。”李世民话等于是说,咱家的豪宅深院,很可能会引起别人的兴趣。今后,真正能帮你看宅子的,只有大狗旺财了。但旺财是我喂熟的,你没给过他骨头吃,恐怕他将来不仅不给你看家,还会串通别人来咬你的。李治心领神会,问“那怎么办”李世民微微一笑,说,给李勣出一道考试题吧。通过了,重用;通不过,杀头!所以说,什么功臣将相,在皇帝眼里,也就不过等同于一条狗罢了。韩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话真是说到点上了。
李世民的考试题是这样的。李世民命李勣外放为将,看李勣如何反应。
  可能一:如果李勣听到消息立即启程离京,这就证明李勣没什么不臣之心,也不会心存犹豫等待观望新老交班的形势。
  结论是:李勣是忠臣(以前已经证明是能臣),可以重用。
  措施是:李治继位后,迅速把李勣召回京城,委以重任。
  后果是:李勣对新皇帝感激涕零,必然会感恩戴德,誓死效忠李世民的这个考量是成立的。打个比喻。地主家的旺财被老地主一脚踢出大门,没吃没喝变成流浪犬;一旦故主去世新主当家,马上把老狗请回来,好吃好喝好骨头伺候,想都不用想,旺财肯定会对新主任摇头摆尾,对心怀不轨的陌生人龇牙咧嘴的。     可能二:如果李勣听到消息后并不动身,而是犹犹豫豫的,这就证明李勣猜到老主子身体不好快归西了,而他又担心自己的前途,因而驻足观望。
  结论是:妈的李勣有二心,没把对李家王朝的忠诚摆在个人的利益之上。  措施是:李治立刻把李勣抓起来杀掉,一句话都别说。后果是:杀掉李勣,虽然不能再给自己看家护院,但起码不会跟别人串通起来谋取李家财产。 看书看到这里,不禁要暗自叹息。李世民虽然是历史上有名的仁德之主,可观其对待李勣的种种行径,其权谋手段也就可见一斑。再对比之前二人为了一缕胡子你推我挡,这岂非不是笑煞旁人?    幸好,李勣跟着李世民干了这么多年杀人越货的勾当,当然早就知道这老主子心狠手辣。接到命令之后,立刻马不停蹄出城而去。历史书记载,李勣速度之快,令人吒舌。因为他离开京城前,竟然连自己家都没回去。要知道,当时并没有银行卡可以异地取钱,也没有一次性衣服可供更换,李勣到外地出差,竟然连行李都不带,可见李勣形如逃命犬之惨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李勣太知道李世民的心思了,太了解自己的处境了。当得那时,绝对不能有观望时局的表现,否则,必然会被李世民怀疑为图谋不轨而遭到杀害;只有乖乖听话,老老实实地听话,这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而李勣因为太了解自己的处境,所以立即以柔术对之。不过他的柔道也太柔了,调外敌做官居然连自己家都不回一趟连衣服都不要了,这也算得上一个奇迹了吧。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有知己知彼,明了双方的实力强弱情况,才能决定是否用柔,以及如何用柔。
  更进一步说,所谓知,不仅要知道眼下双方的力量情况,而且,还要根据事物的发展态势,准确预测到今后双方的力量变化。真正的用柔高手,他们不仅能知道当下双方的情况,而且还能知道随着事件的推移双方力量的变化情况,所以能够恰当地选择柔道。这样的案例历史上也有,我们不妨举出一例来让大家看看。
 我国南北朝时期,刘宋朝的开国皇帝是刘裕。他天生性格豪放,小的时候就有豪杰之气。和别人赌博时,一掷千金而面不改色。身高八尺,勇猛彪悍,行军打仗,斩获良多;足智多谋,沉稳坚韧,多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被东晋封为宋王,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刘裕之所以能取代东晋建立刘宋国,皆是因为他消灭了篡取东晋江山的恶人恒玄,因而被东晋赋予重权。最后,刘裕见形势对己有利,就让东晋皇帝把位置让出来,自己当了皇帝。当上皇帝后,因为出身草莽,所以他生活简朴,爱惜民力,勤于治政。在他和自己的儿子刘义隆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南方出现了“元嘉之治”的繁荣局面。    战国时期,燕国名将乐毅率军攻齐。但因为他和燕国新君有矛盾,所以被燕君找人替换掉了。乐毅害怕回国后受到政治迫害,于是就跑到了赵国。后来,赵国希望乐毅带兵去攻打燕国。乐毅就哭着对赵王说:“我以前曾经侍奉过燕昭王,就如同今天侍奉大王您一样。假如我又犯了罪,从赵国逃到别的国家,我一辈子连赵国的奴隶也都不敢图谋,何况大王的子孙。”这就是说,乐毅现在为赵国效力,即使他将来不在赵国了,也不会对赵国反戈一击;同样,乐毅原先效力于燕,虽然受到离间而被迫离燕,但是当年曾侍奉过老燕王,所以也不忍加害燕国。经常读史的人知道,乐毅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大将。他完全可以严词拒绝此事,但是,乐毅运用柔道,以情感人,将心比心,最后打动了赵王。赵王一听乐毅如此重情重义,也就不再逼迫乐毅进攻燕国。为了用功名利禄收服乐毅,就封乐毅为望争君,把一大片土地赐给了乐毅。齐国曾被乐毅打败甚至差点亡国,所以,赵国以乐毅为将,齐国必将畏惧赵国;燕国百姓深知乐毅之能,所以赵国以乐毅为将,燕国也就不敢打赵国的主义。这样,赵国尊崇乐毅,大胆提拔乐毅,就间接威慑到了齐国,这也算得上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现在职场上跳槽也是如此。新东家会问你,为什么离开原来的公司? 你要是数落过去东家的不好,新雇主可能会心里发毛:指不准这人离职后会不会又说我的坏话呢?
  
  乐毅就一跳槽的职业军人,他得让新主子明白自己不是一把双刃剑,绝对忠实于雇主。。
史书记载,刘裕从小家里贫穷,读不起书,长大之后到处游荡,经常跟人赌博为乐。当时,人们都讨厌刘裕,觉得这小子不务正业,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但是,在众人之中,有一个别具慧眼的人,这个人叫王谧。王谧是东晋名相王导的曾孙子。在素来注重门阀出身的东晋,王谧家有钱有势,按说根本不可能去结交刘裕这样的流氓无产者。但是,王谧却抛开两人的出身、地位不谈,偏偏要和刘裕交朋友。这不禁令人感到奇怪。   前面说了,刘裕生性好赌。他的这个个性,倒也适合做出一点事情。要知道,大凡在政坛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赌徒:为了做成一件事,有时会以前途做赌注,有时又会以身家性命做赌注。但不论如何,没有胆量放手一博的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成就大事的。可惜,当时的刘裕还不具备赌江山社稷的资格,他只能到赌场上狂赌一气。然而他没当皇帝之前,在赌桌上手气并不太好,总是大输特输。输光了,就去找王谧化缘。王谧倒是要钱给钱、要物给物,经常接济刘裕。有一次,刘裕和京城巨族子弟、一个叫刁逵的人赌博,输了钱又没的还,结果被刁逵绑在马厩里,让人用鞭子抽,马上就快要被活活抽死了。正巧王谧来到刁逵家,见状忙替刘裕掏钱赎身,救了刘裕一命。
   后来,东晋大将恒玄篡位,王谧是恒玄集团的重要人物,他曾经亲手解下晋帝的玺绂交给恒玄。等到刘裕起兵成功,把恒玄拉下台之后,众人都说要把王谧这小子给宰了。但是刘裕就死活不肯答应。他还念着自己当年厮混于市井之中时王谧对他的恩德呢!最后,刘裕不仅赦免了王谧的罪过,反而把天下最富庶的扬州赐给了王谧。 这件事之后,人们才发觉王谧的眼光确实独特。当年,他不顾两人出身高下有别,倾心要和刘裕结交,正是因为看准了刘裕是个超凡脱俗的人物,知道他必然不会甘于贫困的现状,将来必然会有所作为,其前途不可限量。事实也证明,王谧虽然不是能掐会算之人,可是,他对刘裕倒是没看走眼。王谧虽然早先高于刘裕,但是他用柔怀之而非用刚镇之,所以得以和刘裕结交。锦绣扬州,就是他当年柔性投资的一种丰厚回报。顺便说一下,当年鞭打刘裕的那个异常刚猛的刁逵,后来被刘裕皇帝绑到了京城建康(南京)。除了最小的弟弟之外,全家老幼皆被杀了个精光。要知道,在历史上,当皇帝的大都这样恩怨分明。刁逵看人不准,不知道刘裕今后会发达成这样,结果乱用了刚道,最后换来了皇帝更刚性的报答,用一家老小偿还了当年这笔债。     总而言之,要想真正地用好柔道,“知”是第一位的。在激烈的社会博弈中,能否运用柔道,何时运用柔道,怎么运用柔道,一切都由竞争的双方力量而定。此时,“知”就尤其显得重要了。  第二,柔顺自守。知道了双方力量的情况,特别是明白了对方力量强而自己力弱,就应该运用柔道。柔道的内涵就是不张扬,不炫耀,不显摆,不激化矛盾,以谦恭和顺行事。一句话,就是不以力较力,而是以太极软功化解对方的力道。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王莽末年农民起义,刘秀和其兄长也加入到起义队伍中,并立下了大功。谁知当时的农民起义领袖刘玄,即更始帝,害怕刘秀兄弟功劳太大而抢班夺权,因此找个理由把刘秀的大哥给杀了。当时刘秀实力还很小,为了避免自己被祸,他立即从赶到更始帝那里请罪。当一些同僚向他吊唁时,他没有任何不满的表示,反而反复陈述自己兄弟俩有罪,对自己的功劳也绝口不提。刘秀忍气吞声处柔守弱的做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更始帝觉得刘秀没有什么异志,又见刘秀懂得谦抑之道,自己反倒过意不去,于是加封刘秀为破虏将军,封为武信侯。
刘秀逃过一劫之后,慢慢寻找机会,伺机摆脱了更始帝,独自领兵到河北发展。等到后来他羽翼丰满,便公开与更始帝抗衡了。最终,刘秀掩有天下,成了东汉的开国皇帝。
  当初,刘秀的大哥刘縯,性格刚毅,慷慨而豪迈;刘秀性格宽和,低调而不张扬。刘縯对王莽篡汉早就不满,常以恢复汉室江山为己任,自己也胸怀壮志,不甘心做个富家翁;而刘秀安心种田,并无太出格的表现。刘縯常常自比刘邦,而把刘秀比作刘邦那个只懂种田守财的二哥。但最终,刘秀以柔道而夺天下,刘縯反倒因为功劳太大而招致义军中同僚的憎恶而被杀害。以柔胜刚的妙用,尽显于此间矣。
柔道贵在和顺,贵在守柔,这不仅是对力量不足的人而言的;很多时候,对于高高在上的人,对于那些有实力且占优势的人,也需要用柔道。纵观历史上那些有成就的帝王,无一不是能用柔道收拢人心的高手。上文说到的刘秀正是如此。当得他力量不济的时候,他以柔顺自保;等道他力量强大的时候,他也依然用柔,把“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当成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专以杀戮百姓为乐。当年,刘秀率兵和赤眉军对峙时,有人向刘秀建议说:“掘开黄河倒灌赤眉军,那么百万人就成了鱼鳖了。”然而,刘秀认为那样太残忍,即使能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也会在政治上失去人心。所以,刘秀没有这样做。将刘秀与历史上有名的嗜杀将军白起相比,两人的高下立判断。白起坑杀赵国降卒40万,在军事上所向披靡,但只能算是一员悍将,可用刚而不懂用柔;刘秀甘弃军事胜利而不为,偏偏将人心看得比胜利更重,这是政治家的胸襟和眼光所致。在历史上,二人的功业大有不同:刘秀当了皇帝,中兴汉室;白起被人陷害,身首异处。可见,刘秀之能用柔,比白起单单用刚要超出一筹。等到了刘秀当上了皇帝,已经到了足以藐视天下的时候,刘秀依然秉持柔道,和顺自守。他不走杀戮功臣的老路,而是以怀柔政策收拢文武群臣和天下百姓之心。他鉴于西汉“上威不行,下专国命”的失误,一方面“退功臣而进文吏”,理顺内部统治关系,一方面安民定乱,与民休息,迅速恢复了崩溃的社会经济秩序。关于刘秀柔道治国的思想,史书上对此有过专门的记载。刘秀曾亲到章陵,在那里修建庙宇,翻盖祠堂,并对从人大行赏赐。在那里,他经常与汉朝宗室的长辈对饮。有一次,他的母后和众皇亲喝了很多酒,家长里短地唠起嗑来,竟至品评起皇帝刘秀:“文叔(光武帝)年轻的时候很谨慎,也守信用,但是对人却从不屈服,现在学得既刚强又柔顺啦。”他家人批评他说他过去太倔强,对人不屈服,现在已经改掉了这个毛病,比从前柔得多了。光武帝听到后,哈哈大笑说:“我治理天下,也会依照柔道而行的。”我们纵观刘秀的一生,知道他不仅在为人处世上熟稔阴柔之道,而且在治国用兵上,也都能灵活运用柔道。他打理江山,坚持以柔道来发展国家,以柔道来治理天下,最终创造了光武中兴的奇迹。刘氏一族于此也就重新坐稳定了江山。在历史上,懂得柔道且能正确运用柔道的人还有很多,但汉光武帝刘秀是比较出色的一个。他柔顺自守的作为,为后人行柔道提供了很好的榜样。第三、积柔生刚。大自然的道理,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比如,冬至一阳生,冷到极致,热就已经蕴含其中了。再比如,月亮最圆之时,就是月亮开始变缺之时;花开到最艳,就是其凋败的开始。所以,《易经》中说老阴生少阳,又说亢龙有悔,说得都是万事万物矛盾对立相互转化的道理。
  事物的相互转化,我们在“反者,道之动”里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具体到刚柔来说,柔到极致,自然就会转变成刚;弱到极致,自然就会转变成强。正如静也是一种力量,是力量的蜷缩状态;柔亦是刚强,是可以不断随着外物变化而变化的刚强。所以,积柔可以成刚,积弱可以成强。守柔曰强,这是人们必须要弄懂的道理。
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种鱼,名叫“泥鱼”。每当天气大旱、池水干涸之时,泥鱼就钻进一团污泥里,整个身体一动不动地躲起来。别的鱼都干死了,只有泥鱼能如同休眠般生存下去。等到天下了雨,池塘中重新蓄了水,泥鱼就从污泥中钻出来,吃掉其他鱼类干死的尸体,再不断生长、繁殖,并最终统治整个池塘。泥鱼靠的正是这种隐忍的本事,才能躲过不利之劫,并进而抓住机会称王称霸。
  在这个故事中,泥鱼由柔变刚的方法,先是用柔弱保存了自己,而其他强者、刚者都被淘汰出局;然后,再用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利用有利条件不断生长和繁殖;最后,用柔弱成就自己。泥鱼之所以能繁衍统治整个池塘,全是来自于它的柔弱。人们行柔道,也得要借鉴泥鱼的智慧,不利的时候先行忍耐,有利的时候趁机发展,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成压倒性优势时,就能转弱为强、由柔生刚了。
   也就是说,一直用柔,不断继续自己的力量,最后就成了汪洋大海,这就是至柔者至刚的境界。
我们说过,刘备是一个善于用柔的大家。在《三国演义》中,他遇到事情往往就会大哭一场。这一招常常能招来别人的同情和帮助。比如,当得孙权让鲁肃去讨还荆州之时,刘备一方面不好撕破脸,另一方面又不能还荆州,于是就和诸葛亮设计,于鲁肃面前大哭。鲁肃见其哭的可怜,而且两家又是亲家,共同抗曹是大计,不能轻易破坏孙刘联盟,无奈之下,只得空手而回。刘备一哭,天大的事也就了了。以哭解祸,以哭来获得别人怜悯和同情,从而为自己争取机会,这并非仅仅《三国演义》杜撰的刘备之为。在历史上,靠哭化解困难的,倒真有其事。春秋时期,晋国的大王死了,太子还年幼,江山处于动荡之中。其中,有个大臣叫赵盾,他想拥立大王的弟弟雍为王,而另一个大臣叫贾季的想立大王的另一个弟弟乐为王。当时公子雍和公子乐都在外地,于是赵盾和贾季分别派人去迎接。赵盾到底老辣,知道不破不立的道理。一方面派人迎接公子雍,一方面派人半途劫杀公子乐。结果把公子乐给杀人,赵盾就安心等待公子雍回国然后立之为王。在这个当口,晋国原大王的夫人,也就是现太子的老妈穆赢,为了保住自己儿子的王位,就使出了哀兵之计,以柔术挽回局面。每次群臣朝堂议会之时,穆赢就抱着小太子在朝堂上痛哭,她一边啼哭一边抽抽搭搭地说:“先君到底在哪一点上有错?我年幼的儿子又有什么罪?太子虽然还小,但总也是先君亲自册立的,为什么要把他废掉啊?”边说边哭,当然还会顺带着掐太子一把,疼得太子也跟着哭。母子哭得肝肠寸断、抱作一团,那场面让朝堂议事的群臣无不心下凄然。不仅如此,穆赢还常会抱着太子打到赵盾家门上去哭。史书记载,她一边哭一边对赵盾哀求道:“先君倚重您,临终前抱着这孩子托付给您。先君的反复叮咛、信赖之情、心忧之色,现在妾身还记忆犹新,您难道就忘了吗?先君担心太子年纪小,您恳切地答应照顾太子,先君才放心的去了。如今您却要废黜太子,您就不想一想先君对您的信任和重托吗?君子怎能不忠君、不守信?百年之后,您怎么去见先君啊?而我的儿子除了年纪小,又有什么错啊?”穆赢的哭声让赵盾回忆起先君待他的好处,想想确实也有些于心不忍;又觉得穆赢不是飞扬跋扈之人,即使将来母以子贵,想来也不会于己不利。再加上穆赢老是这么搞,时间一长就会闹得人心惶惶,而且博取不少人的怜悯,总这样下去,自己很可能会落下骂名,丧失人心。反复考虑之下,赵盾决定仍立太子为王。于是,他和人商议,派人拦住公子雍不让他回来,并把穆赢的儿子太子夷皋立为大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灵公。在这个故事中,穆赢一而再、再二三地用柔(哭)的方法来感化赵盾。时间长了,柔道积累到一定的地步,其效果也就显示出来了。试想,如果穆赢非要用刚道蛮干,其后果不仅保不住自己的儿子,而且说孤儿寡母还可能有性命之忧。所以,穆赢之柔,保存了母子俩;不断积累这个柔,反复用柔,不断用柔道推动事物发展,积累到最后,就成了刚,就达到用刚所不能及的效果。穆赢成了太后,儿子成了王上,她母子俩后来的刚,纯粹来自于先前的柔,来自于柔的不断积累。当然,穆赢不是男人,比不了刘邦以柔道困住天下英雄;穆赢不是枭雄,比不了刘备长年累月经久不衰地哭了又哭。穆赢的柔弱实乃女人天生母性所致。但即使穆赢的些小柔道,也令她母子二人飞黄腾达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