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没大没小:什么是五眼、六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7:14:02
障碍修定的五盖是什么?
盖即障碍,通常把妨碍修定及解脱的五种障碍称五盖,即:贪欲、慎圭(圭字下一个心)、昏沉睡眠、掉举后悔、疑五种。对治五盖的方法,通常是心一境性、喜、寻、乐、伺,称为“五禅支”。
什么是五眼、六通?
五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唯诸佛方能同具五眼。肉眼指只能见形色的肉体眼睛;天眼无远近昼夜阻碍;慧眼能破假相明真理;法眼是明澈世出世间一切法;佛眼则是四眼圆融通达。五眼中,前二种眼是实用眼观;三、四两种是用智慧观察;后一种则眼智兼用、圆融无执。
六通即六神通,神为神妙莫测,通为通达无碍。六通是: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神通中,有的是报得,如天人之五通、鬼神之小通;有的是靠修得,如人间外道可修得之五通、阿罗汉可修得之漏尽通。六通中,前五种是不究竟的,只有漏尽通方为究竟;而漏尽通唯有佛教阿罗汉以上的圣者方能修得。
什么是般舟三昧?
梵语般舟是“佛立(于前)”之意,三昧意为“定”,般舟三昧又称佛立三昧、常行三昧,出于《般舟三昧经》,是一种修定并观实相之法,以九十昌为一期、长行不息念阿弥陀佛名号,直至入定中得见佛立于前;而后复反观“佛从何来?我亦无所至”,以期诸法实相,自与真如相应。
什么是一行三昧?
一行三昧又名常坐三昧,最初出于《文殊师得所说般若经》,倡导以专念佛号(一行)入三昧,念念相继,于是念中得见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如此不辍,则能了悟诸佛法身平等无二之德。《摩诃止观》中则进一步发挥此法门,提出以九十日为一期,长结跏趺坐、称念一佛名号,直至定中见佛,再以智慧观察,明了“法界一相”。
密宗的三密指什么?
三密是密宗之“密”的表现形式,分为身密、口密、意密三种,密宗修法总不离此三密。其中身密修法的内容主要有结手印、身印及修气、脉、明点等;口密修法主要是念诵真言(咒语、特音);意密修法主要是观想。
什么是二谛和四重二谛?
二谛是指真谛与俗谛;或称第一义谛(胜义谛)与世俗谛。真俗二谛是相互比较中相对而分,因而不是绝对的,与某一谛理相比属真谛的理,换个层面就有可能转化为俗谛,中国三论宗学人就是根据这种情况,总结出了“四重二谛”的原理。比如:就空、有二论来说,第一重:有为俗谛,空为真谛;第二重:若空若有皆为俗谛,非空非有为真谛;第三重:空有为二,非空有为不二,二与不二皆为俗谛,非二非不二为真谛;第四重:前三重皆为俗谛,无所得、亡言绝虑方契真谛。这种层层否定之方法,阐明了语言文字的相对性、偏向性,导引学人一路向上、直契中道实相。此法后来被禅宗祖师广泛运用于接引学人。
什么是一心三观与三谛圆融?
一心三观是天台宗独创的观心法要,又称“圆融三观”,其理论基础是《中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一偈。三观即空观、假观、中道观。而观空、假、中三谛,不过是观一个真理的三个方面,随说一观,实际上已包括了其余二观,亦无次第可言,三即一,一即三,圆融无碍,这就是一心三观。一心三观之说,虽有浓厚的玄学气息,但实质上是一种以观析心念而修禅定的方法。若能借一心三观,达一念性具三千妙境,便能证入本来空寂、境观双绝、能所顿亡的无上禅境。
禅门三关指什么?
禅宗讲开悟见性、直了成佛,本来不立阶梯,三关之说是后来祖师接引学人的方便施设。历来对“三关”的定义莫衷一是,从百丈禅师透“三句”,到从悦、慧南以“三句”勘验学人,都已蕴涵三关之意。后来“看话禅”(参话头)兴起,有分参禅为三个阶段的,始用三关之说,三关即:初关破本参;二关破重关;三关踏牢关(末后关)。而对三关的阐释说法各异,通行的说法是:破本参当是入般若空性、得无所得之般若无漏慧;第二重关即以无漏慧对治伏灭烦恼、所知二障;待二障伏灭,无需功用、而任运自如于尘世,此即踏入末后牢关。而祖师禅所强调的顿悟,当是不历三关次第的情形,称为“一簇破三关”。
念佛法门有哪些种类?
念佛法是中国念佛禅和净土宗广泛运用的修行法门,主要分以下三类:一是称名(持名)念佛,即口称佛名(多持阿弥陀佛),专心念诵;二是观想(含观像)念佛,静观佛的形象、眷属、净土、光明,或忆想佛像等,此法也可与称名念佛结合起来用;三是实想念佛,指以实相心念佛,或念佛的法身,以明非空非有的中道实相。《往生要集》中,则又将念佛法分为定业念(禅定中念)、散业念(散心中念)、有相念(即持名、观想念)与无相念(即实相念)四种。还有一种类别,就是专把称名念佛称“念佛”,而把观想与实相念佛称“观佛”。至于禅宗中参“念佛者是谁”及密宗中的观本尊法,也可纳入上述念佛法中。
西方净土在哪里?
诸佛菩萨净土无量无数,西方净土专指阿弥陀佛所成就、所弘化的净土世界,称为“阿弥陀佛西方净土”,简称“阿弥净土”,也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经》所示“过十万亿土”的方位只是方便言说,不能以世间的空间尺度来推测,因为西方净土是阿弥陀佛在因位时(法藏比丘)以宏深愿行所成就,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也不属三界之内。正如昙鸾大师所言“如斯净土,非三界所摄,无欲帮非欲界,地居故非色界,有形色故非无色界,别业所成,非三界也”。欲生西方净土,无须辨明方位,只需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善根福德因缘具足,瞬即往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