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斯克停火协议慕尼黑:一部纪录片,掀开台北故宫的面纱2009年02月09日 10:15南方日报【大 中 小】 【打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7:33:14
一部纪录片,掀开台北故宫的面纱2009年02月09日 10:15南方日报【 】 【打印

台北故宫鸟瞰资料图片

清玉罗汉山子

核心提示:

北京有一个故宫,台北也有一个故宫。前者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遗产,后者被誉为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

60年前,2972箱、约60万件国之瑰宝、国之重器被运往海峡对岸,从此两个故宫各怀着曾经相聚在一起的珍宝,隔海相望。然而,她们之间难以割舍的骨肉关系,一直牵动着几代中国人最敏感的心弦。有种比喻甚至说,没有到过台北故宫参观,就无法完全看到中华文化精妙之全貌。因种种原因,半个多世纪以来,两岸分割异地的故宫文物从未能重聚,对在数十亿大陆人心中,台北故宫连同它数十万件顶级国宝,依旧是一个谜。

直到上个月纪录片《台北故宫》在央视播出,这些分割了一甲子的国宝文物,隐约向大陆人掀开了它们的神秘面纱。2月4日,总导演周兵推出了同名新书《台北故宫》。“两个故宫文物PK”、“两个故宫何时复合”等话题随即引爆,两岸民众都加入了这场讨论,针对纪录片《台北故宫》的争议也此起彼伏。近日,记者采访了《台北故宫》的主创团队及文博界相关人士,透视这些争议的背后。

两个故宫,两种拍法

“故宫文物分离60年后将首次重聚。”纪录片《台北故宫》在央视首轮刚播完,总导演周兵最关注是:60多年来两岸故宫文化交流中层级最高的一次互访将于2月中旬在北京故宫进行。

为促成今年10月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雍正大展”,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月中将率领副院长等到北京故宫参访,3月份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高层回访。

2003年,周兵担任百集大型系列纪录片《故宫》总导演,三年后,他又率队到台湾拍摄《台北故宫》。“北京故宫是皇宫紫禁城,给我的感觉更加威严。台北故宫是一座面向台湾最普通市民的博物馆,给我的感觉是亲和力。”2006年,周兵第一次到台湾时找到台北故宫的专家聊天,“台北人谈吐的温润、谦和,那里有很好吃的饭菜,台北的诚品书店我也很喜欢,你会看到很多你喜欢的东西。所以我第一次去就隐隐约约确定了拍摄风格,做一个生活化的、亲切的、朴实一点的纪录片。”

所以,在纪录片《故宫》中,观众看到的是震撼力强的大广角镜头、华美的历史情节重现,而在《台北故宫》里,更多地看到了个人命运与这些文物交错时的温婉叙事。

“我想通过《台北故宫》,把1948到2008年这60年的台湾历史和台湾社会的一些信息呈现出来,比如50、60、70、80和90年代台湾人的一些生活和文化性。”周兵说,希望通过《台北故宫》记录一件件国宝的运离、迁转、颠沛的故事,使这些珍宝传递出的优美、宁静、高远之人文精神,在当代中国人的内心安家落户。

从2006年到2008年,周兵和摄制组共去过4次台湾,加起来大概一个月的时间,但难能可贵地采访到了少数几位仍然健在的1948年文物运送亲历者。“我们每次到台湾想电话采访当年负责押运文物的索予明,可他已经90岁了,每次都推说不愿意再去回忆。最后一次我给他打电话,我说如果你再不讲的话,历史可能就会被湮没掉了,后来老人才勉强同意录音采访,还是拒绝录像。”周兵回忆说,当时摄制组把摄像机带过去录音,索予明越聊越多,最后还把他的照片、他夫人的印章拿出来,他最后反复说,很期待两岸的故宫和文物界能够有一个很深入的交流。

《台北故宫》碰触到一个个与国宝迁徙交错的命运故事,成为整个纪录片除国宝外最震撼人的环节:为了将张大千的78幅敦煌临摹壁画装上已经超载的飞机,国民政府时任教育部部长杭立武,万般无奈之下从飞机上卸下了自己的三件行李,行李当中有他毕生的积蓄20多两黄金;为了躲避日本战火负责故宫文物南迁的庄严,最后迫于国民政府命令将国宝运往台湾,不得不断绝了与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20多年的师生之情,直到临终时他嘴里还念叨着“北平”;故宫博物院元老之一那志良到台湾后一直劝说大家不要买木质家具,以免回北京时扔了可惜……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