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食品安全的原因:伤不起的桥梁坍塌(瞭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09:51
    越修越气派的路桥,于官员的意义是刻下“政绩”的碑文,于商人的意义是满载“金桥银路”的利益,于民众——它是老百姓日复一日生活必须脚踏的“实地”。当“实地”不再坚固如初,人们要在随时可能断裂的公路上川流不息,在胶水粘起来的桥上“看风景”,路桥建设那些“英明神武”的价值换来的是坍塌的信任。这个单,谁买得起?
关于桥斜,立此存照

    关于桥斜,老百姓能知道些什么?诚然,老百姓可以学会辨别染色馒头、墨汁粉条、真假牛肉,可以做馒头专家、粉条专家以及牛肉专家,但无论怎么好学,也成不了桥梁专家,因此对于桥梁是否该这样斜可真没什么把握。自然中国不乏桥梁专家,不然也修不出这样多桥来,包括那已倒的和未倒的,然而和他们的大多数同类一样,他们很乖巧地知道什么时候发声,什么时候噤声,因此老百姓别想指望他们为自己代言。那么面对桥斜,老百姓也只能心里揣着几许疑虑、几许担心、几许愤懑,继续走着,走着。【详细】

武汉新建成的沙湖大桥友谊大道桥段出现倾斜,遭遇当地老百姓质疑。官方解释称正常的道路和桥梁都有倾斜,其主要目的是排水,沙湖大桥的倾斜度并不算大,不影响通行,更不存在质量问题。(7月18日《武汉晚报》)

这几天桥梁事故频发,7月11日凌晨,江苏盐城境内328省道通榆河桥发生坍塌;7月14日上午,建成不到12年的武夷山公馆大桥轰然倒塌;7月15日凌晨,钱江三桥引桥桥面发生塌陷事故,出现一个长二十米,宽一点五米的缺口。也许沙湖大桥果真没有什么质量问题,是老百姓过于敏感了,然而不要怪老百姓多疑,当一个月内出现多起桥梁坍塌事故,再意志坚定的老百姓都成了惊弓之鸟。

官方的解释看起来无懈可击,可是难以消除老百姓的疑虑。俗话说,“一个官字两张口”,说啥都有理,君不见武夷山大桥和钱江三桥出事之后,相关方面避开桥的事,大谈“都是超载惹的祸”,在媒体公众追问之下,这才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承认“桥梁存在缺陷”以及“监管缺位”。试问桥塌了尚且和质量无关,更遑论现在桥仅仅是有些倾斜呢?

如果你是经常看新闻的人,你会发现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在咱们这块地方,有很多事情,老百姓最初的质疑都显得有些空穴来风,官方的回应要么是置之不理,要么是冠冕堂皇,可最终,质疑往往不幸被时间证明为并非捕风捉影,而曾经掷地有声的回应在沉默尴尬的漩涡中变成了泡影。即如钱江三桥,四年前就有网友发帖质疑其质量问题,然而官方并没有拿老百姓的声音当回事,最终桥断车坠,旧帖被重新打捞,质疑声发出空洞的回响,发帖人被誉为深具黑色幽默意味的“预言帝”。这当然是个冷笑话,谁愿意做这样不祥的预言家?我真想大声问一句:到底是谁造就了“预言帝”?是在“杯具”中发泄牢骚的老百姓呢,还是失职不作为的“相关方面”?

关于桥斜,老百姓能知道些什么?诚然,老百姓可以学会辨别染色馒头、墨汁粉条、真假牛肉,可以做馒头专家、粉条专家以及牛肉专家,但无论怎么好学,也成不了桥梁专家,因此对于桥梁是否该这样斜可真没什么把握。自然中国不乏桥梁专家,不然也修不出这样多桥来,包括那已倒的和未倒的,然而和他们的大多数同类一样,他们很乖巧地知道什么时候发声,什么时候噤声,因此老百姓别想指望他们为自己代言。那么面对桥斜,老百姓也只能心里揣着几许疑虑、几许担心、几许愤懑,继续走着,走着。作为笔者,在一如既往地走着的时候,只想码一篇文字,立此存照。

 
 
“打酱油”的安全验收

    既表示大桥通过了验收,建设基本程序也规范,但又承认安全缺陷的存在——这是一个让人比较费解,甚至还有点自相矛盾的逻辑。按常理来讲,大桥能通过验收,安全性是基本前提,虽说不至于无懈可击,但至少也不能容忍任何或大或小的缺陷存在。很多事实,似乎都坐实了安全缺陷由来已久这一推测。那么,公众有必要追问,既然存在安全缺陷,大桥又是如何通过验收的?一个事实是,钱江三桥1997年1月就已竣工,而直到1998年6月才通过验收,在这长达将近1年半的时间,又究竟发生了什么?【详细】


  • 标志性大桥的“标志性”垮掉

 

对于外界质疑钱江三桥验收问题,杭州市交通局局长陈伟表示,钱江三桥是通过竣工验收了的。但他也表示,既然桥出了问题,就说明在安全上至少是有缺陷的,至于这个缺陷是突发的还是历史遗留的,还有待调查。(7月17日《钱江晚报》)

既表示大桥通过了验收,建设基本程序也规范,但又承认安全缺陷的存在——这是一个让人比较费解,甚至还有点自相矛盾的逻辑。按常理来讲,大桥能通过验收,安全性是基本前提,虽说不至于无懈可击,但至少也不能容忍任何或大或小的缺陷存在。

这个基本道理,当地交通部门不可能不懂,但就像陈伟所表示的那样,“桥出了问题,就说明在安全上至少是有缺陷的”,所以他们似乎也有意地留了条退路,在表述这个缺陷时,列举了“突发”和“历史遗留”两种可能。言外之意便是,桥,很可能从前没什么问题,也不存在安全缺陷,缺陷只是验收之后才有的,是“突发”的,意料之外的,跟前期的规划论证、建设施工以及竣工验收没多大干系。

一座大桥,是不是完全不会受突发因素的影响?当然不是。不可抗的因素有很多,自然的比如地震、洪涝、地质灾害等;人为的因素也存在,比如撞击,一个例子就是上个月一艘万吨油轮撞上了武汉长江大桥桥墩。有时候,因为论证不足,忽略了对这些突发因素的考虑,导致桥梁在建设规划上未达到应对这种突发因素的应有设计强度,当这些因素发生时,桥梁外体可能完好无损,但内部结构上可能因受其影响而接近承受极限,埋下安全隐患,形成陈伟所言的“突发缺陷”,单凭这点而言,说钱江三桥塌陷源于“突发缺陷”并不是不可能。

但问题是,出事的钱江三桥到底能受什么突发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安全缺陷呢?从实际来看,这座大桥包括引桥,并没有受重大突发因素影响的记录,唯一能称得上“突发”一点的,无非是在监管没跟上设计规划的节奏,每天多跑了几辆超载汽车,除此之外,找不出其他“突发缺陷”的生成条件,那么,“突发缺陷”一说又如何站稳脚跟?

倒是所有问题似乎都指向了“历史遗留”这一揣测。比如,不少专家均表示,钱江三桥引桥梁板断裂很可能是由于灌浆工艺和张拉工艺不合格,导致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失效;比如,大桥通车不到10年就在2005年进行了耗时一年的大修,大修原因也正是预应力不足,不巧的是,引桥并未经历那次大修;比如,该桥设计时允许货车通行,但通车不久后又禁止货车上桥,再比如,4年前就有网友在天涯论坛发帖子警告,杭州钱江三桥安全隐患多……

这些事实,似乎都坐实了安全缺陷由来已久这一推测。那么,公众有必要追问,既然存在安全缺陷,大桥又是如何通过验收的?一个事实是,钱江三桥1997年1月就已竣工,而直到1998年6月才通过验收,在这长达将近1年半的时间,又究竟发生了什么?

   
面对“短命路桥”岂能怨天尤人

    这些尚处“童年期”甚至“襁褓期”的路桥遽然夭折,社会痛心,公众质疑,然而有关方面的反应,却不是痛定思痛、亡羊补牢,而是要么“怨天”——把公路垮塌归咎于暴雨侵袭,要么“尤人”——把大桥坍塌的直接原因认定为货车超载。这样的说法当然难以服众,于是在公众强烈质疑之下,又挤牙膏似地承认工程存在缺陷、管理维护存在缺失等。这样的态度,一方面是有些人害怕承担责任,于是推脱塞责,以求过关;另一方面,缺乏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与能力,恰恰是对事故为什么会发生的一个有力注解。
    正如著名的“海因法则”所揭示的,在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事故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路桥坍塌的背后,先兆为什么被视而不见?隐患为什么会长期潜伏?各方面发出的警报为什么被长期忽视?顺着这些问题倒追答案,事故表象之下隐藏的“问题冰山”,其庞大和复杂,很可能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详细】

近期,一些问题路桥可谓风雨飘摇。云南省新平县的新三公路试通车第二天即发生坍塌,被称为“最短命公路”;而最近几天内,3座建成通车只有10来年的大桥也相继出现坍塌事故:江苏盐城境内328省道通榆河桥、福建武夷山景区公馆大桥、杭州钱塘江三桥,不仅造成巨大财产损失,也导致了人员伤亡。

这些尚处“童年期”甚至“襁褓期”的路桥遽然夭折,社会痛心,公众质疑,然而有关方面的反应,却不是痛定思痛、亡羊补牢,而是要么“怨天”——把公路垮塌归咎于暴雨侵袭,要么“尤人”——把大桥坍塌的直接原因认定为货车超载。这样的说法当然难以服众,于是在公众强烈质疑之下,又挤牙膏似地承认工程存在缺陷、管理维护存在缺失等。

这样的态度,一方面是有些人在事故面前的“惯性反应”,害怕承担责任,于是推脱塞责,以求过关;另一方面,这种态度也折射出了有关方面问题意识的淡薄,缺乏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与能力,恰恰是对事故为什么会发生的一个有力注解。“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这些路桥之所以“短命”,无不有着深层而严重的“致命”因素。

暴雨或许让“短命公路”承受了巨大压力,但更应看到,这条公路在修建过程中未批先建、赶工期和未经验收即试通车。超载或许是压塌大桥的“最后一根稻草”,但人们更无法忽视,钱江三桥背后存在工程腐败的阴影,桥梁建设总指挥叶德范、副总指挥赵詹奇相继因为受贿落马,通车9年就宣布封桥大修,当地居民对桥梁质量议论纷纷,更有网友在4年前就发出“神帖”指出隐患,预言危在旦夕的大桥将会塌陷;而武夷山大桥长期存在超负荷运转现象,大桥吊杆防腐工艺较差,投入使用10多年来从未进行过专业养护,2006年的一次检查中即已发现大桥有一些裂缝和缺陷,但却不了了之。

正如著名的“海因法则”所揭示的,在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事故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路桥坍塌的背后,先兆为什么被视而不见?隐患为什么会长期潜伏?各方面发出的警报为什么被长期忽视?顺着这些问题倒追答案,事故表象之下隐藏的“问题冰山”,其庞大和复杂,很可能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路桥也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垮掉,透视这一起起坍塌事故,依然迷雾重重,问号不少。公众需要有说服力的答案,问题需要得到充分揭露和彻底解决,当此之时,有关部门只有以认真负责的精神深入调查,找到项目决策、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症结所在,才能找到科学治理方案,铲除催生“豆腐渣”工程的体制机制问题;只有一查到底,严惩事故背后的失职、渎职和腐败行为,让相关责任人付出应有代价,才能真正震慑和教育后来者绷紧安全责任之弦。也只有反思到位了,问责到人了,有关部门才能真正以坦诚公开态度面对公众,解疑释惑,承担责任,从而赢得理解和信任,为建设“百年工程”凝聚社会力量。

 
 
短命桥挨个倒,源于问责“躲猫猫”
    问责一直“躲猫猫”,未见因之落地的乌纱帽,未见痛及骨髓的安全管理制度纠编,杭州钱塘江三桥悲情地倒下,不带一丝悬念,一声轰鸣中,留下民众与过去垮桥同样的追问与批评。在此类断桥事故面前,虽然建设方装聋作哑,但当地政府部门倒是积极站出来灭民意之火。他们往往拿出不少断桥的幌子,只差没将断桥的凶手推给老天爷了。实际上,此类理由不外乎还是一块遮羞布,还未揭开,丑态已现。
    之所以此类工程此起彼伏,原因固然很多,但主因不外乎还是我们规划不周,工程设计不良,施工监理程序虚设、施工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建设中存在转包黑洞等。追根究源,不外乎还是背后有利益驱动,最终损害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些我们熟视的“黑心镜头”我们已经见惯不惊了,只是这次湖南路桥建设集团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断桥,居然还能平安无事,倒真是怪了。说句不中听的话,这次杭州断桥若再不严格依法问责相关责任人,尽快引入公众监督之力,下一座桥估计会很快趴下。【详细】

  • 塌掉的,或许还有良心

  •     福建武夷山公馆大桥、杭州钱江三桥,两座标志性建筑“不约而同”地发生垮塌事件。如此脆弱的路桥质量,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 位于杭州市区、横跨钱塘江的钱江三桥15日发生引桥局部坍塌事故。更让称奇的是,此次发生事故的杭州垮桥与前几年的凤凰碎桥、九江断桥均由湖南路桥建设集团建造。……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副主任孙利民说,一般桥梁应该有50年的使用寿命,部分桥梁设计时甚至达到100年,但最近出现很多桥梁才使用10多年就坏了,这种状况让人担忧。(7月17日《人民日报》)

    最近频发的塌桥事故“塌”得人心慌慌,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座要塌之桥是谁?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就正好经过那座要塌之桥?远的尚且不说,就在本月,11日凌晨,江苏盐城境内328省道通榆河桥发生坍塌;3天过后,建成不到12年的武夷山公馆大桥轰然倒塌,酿就1死22伤的惨剧。而湖南路桥建设集团更神,经手建造的三座大桥都垮断了。其中,广东九江大桥还曾蹊跷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凤凰碎桥事故一塌惊魂,造成桥上作业的29名农民工遇难,22人受伤。

    或许已塌三桥的湖南路桥建设集团的干部职工会暗自叫苦,认为自己的时运不佳,偏偏大桥塌陷事故像着了魔似地缠上了自己。我却要说,这与运气顺背没啥联系,与自身的质量精神、企业品质倒是联系紧密。一座座“短命桥”映入我们视线时,我们由最初的期盼着在塌桥事故中揭开层层内幕,并揪出其中的每一双致塌“黑手”,杜绝下一次因人祸而起的事故发生,到最后还是无奈失望。已连塌三桥的这家公司面对民众批评,仍然采取“不起气、不搭理”的回应策略。你骂得厉害,算你狠,我装着啥也没听见,比俺更丑、影响更恶劣的安全事故多的是,你骂得过来吗?待这些事故发生后,俺们就成功脱身了。

    问责一直“躲猫猫”,未见因之落地的乌纱帽,未见痛及骨髓的安全管理制度纠编,果不其然,这次杭州钱塘江三桥又悲情地倒下了,不带一丝悬念,一声轰鸣中,留下民众与过去垮桥同样的追问与批评。在此类断桥事故面前,虽然建设方装聋作哑,但当地政府部门倒是积极站出来灭民意之火。他们往往拿出不少断桥的幌子,什么“为了尽快改善交通环境”,什么“为了大力发展地方经济”,“交通压力太大”等等。只差没将断桥的凶手推给老天爷了——比如连降暴雨,比如烈阳暴晒等。实际上,此类理由不外乎还是一块遮羞布,还未揭开,丑态已现。对此类豆腐碴工程,民众早已痛心疾首。

    之所以此类工程此起彼伏,原因固然较多,但主因不外乎还是我们规划不周,工程设计不良,施工监理程序虚设、施工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建设中存在转包黑洞等。追根究源,不外乎还是背后有利益驱动,最终损害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些我们熟视的“黑心镜头”我们已经见惯不惊了,只是这次湖南路桥建设集团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断桥,居然还能平安无事,倒真是怪了。说句不中听的话,这次杭州断桥若再不严格依法问责相关责任人,尽快引入公众监督之力,下一座桥估计会很快趴下。

    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因为下水道和良心一样,都是表象所不及之处,路桥建设也同样容不得“花架子”式的表面文章。当“短命路桥”朝夕之间前赴后继地断裂坍塌,意志再坚定的老百姓也成了惊弓之鸟。说到底,民众的信任才是官员彪炳史册的政绩,才是商人取之不尽的利益根源。而民众的信任,同样可以“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