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安全知识心得体会:程红艳:教育学学科性质之再思考:一种激进的观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18:48
教育学学科性质之再思考:一种激进的观点
发布时间:2005-9-15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年会交流论文   文章作者:程红艳
摘 要:教育学学科最重要特性就是综合性和实践性。综合性意味着教育学并不是一门独立而封闭的学科,而是研究同一类问题的集合体,也即为许多教育学研究者所梦想的“教育学所特有的知识体系”实际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实践性意味着教育学是一门面向实践,提升实践的学科,所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两个维度是不存在的,归根结底只有面向实践、为了实践这一个维度.
关键词: 教育学学科;  实践
大概没有哪一门学科像教育学一样,虽然已经出版了数以万计的《教育原理》、《教育概论》的类似书籍,虽然在大学学科中拥有了硕士和博士席位,但研究者仍对自己所研究的学科感到迷茫和困惑,甚至缺乏自信,感叹教育学成了“其他学科的殖民地和跑马场”。教育学似乎与学校教育一样,经过轰轰烈烈的跑马圈地式的量的壮大之后,在深入细致地“质”的提高上显得后劲不足。
今天,再度思考教育学学科性质,实际上是对教育学知识性质的思考,同时也有助于人们脱离对于教育学迷茫而困惑的心态。在笔者看来,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的诸多特点之中,最重要和最核心的特性就是综合性和实践性。综合性意味着教育学并不是一门独立而封闭的学科,而是研究同一类问题的多学科的集合体,也即为教育学研究者所梦想的“教育学所特有的知识体系”实际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实践性意味着教育学是一门面向实践,提升实践的学科,所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两个维度是不存在的,归根结底只有面向实践、为了实践这一个维度。
一、  综合性:教育学学科特性之一
(一)教育学有独特的问题领域
教育学之所以存在的依据在于,它有自己独特的问题领域。虽然,人们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意见并不一致,对于教育是科学还是艺术也还有不同意见,但是,从下图还是可以看出人们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还是存在一些基本的共识——即认为教育学研究如何去教育年轻一代健康成长,试图去发现和揭示其中带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原理或者规律。
也即教育学或者教育原理,最重要的问题是面向的教育问题本身,而非学科概念的建设和宏大理论体系发展。不仅是教育学原理,其他的一些学科如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学等,等应同归到最基本的问题上去,应摘掉盖在头上的大帽子,朴实地改为教育中的管理问题研究,高等教育中的若干问题研究等等。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虽然是相对清楚的,其中包括要研究影响年轻人身心成长的因素,学校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课程和教学如何促进发展等等,这些问题又是非常复杂的。教育学只是将这些复杂的问题罗列出来、发掘出来、集中起来,它本身无法也不可能独立地给出答案。因此,当人们谈到教育学时,人们应该意识到它是关于研究一系列类似问题的集合,并不是一个有自己学科疆界的、独特而封闭的知识体系。
表1:关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
教育学是一门科学,它要研究和总结教育的实践,去认识新生一代的教育规律
[俄]凯洛夫:《教育学》[1956年]
所谓“教育”,乃是把本是作为自然人而降生的儿童,培育成为社会的一员的工作。教育学的任务,则是要
从理论上探讨这一过程。
[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
教育学基础》[1982年]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华中师范大学等五院校改编:《教育
学》[1987年]
教育学:教育科学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旨在研究教育规律、原理和方法。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1985年]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怎样培养人……
胡寅生:《小学教育学教程》[1993
年]
(二)教育学在本质上是多学科综合的产物
简单地说,教育学就是多种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伦理学、哲学等多种学科为了解决相同问题的综合和整合。在这些学科知识之外,在实践之外,教育学并没有自己的独特的知识来源,也无法发展或发现自己独有的知识。教育学的学科综合性,正是由于教育学独特的问题领域所决定的。正因为它所关注的问题是复杂的,它需要的知识也是多方面的。“教育价值观念,植根于教育领域之外,植根于一定社会.文化情境中的一般价值观念(主流的与非主流)……同时,称之为‘教育现象’的种种现象,在其一般意义上,属于发生在一定社会中由人们所参与的文化现象,故在研究教育问题’、解释‘教育现象’时,不能不涉及隐含在这种现象之中的关于‘社会’‘文化’和‘人’之类的假设。”[2]不仅如此,在实际教学中不仅涉及到各门学科知识,也涉及到心理学中关于认知和情感等发展的特点,还涉及到对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的认识。无论是教师,还是教育研究者都应该获得充分而丰富的背景知识,它们组合起来才共同成为关于教育的知识。
因此,笔者认为,所谓教育学“被其他学科占领”,哲学家康德、罗素,文学家卢梭写出关于教育的传世之作,都不是偶然,也不应被看作是教育学的悲哀或地位低下的表现等等,这正是教育学发展到任何阶段都不可摆脱的宿命,因为学科综合性正是教育学学科的本质特性之一。教育学在本质上就是各种学科综合和交叉的产物,它始终保持着向各种有关人或事物的学科的敞开性,尤其是向有关人的学科敞开。
在这个意义上,任何为教育学划定地盘、寻找教育学知识的独特性、教育学特有的“意味”“视角”,寻求教育学学者不可替代的话语权等等做法,都不会有太大意义。
教育学中几乎所有的知识都不是教育学专业本土的、白发的,而是融合、移植和交叉的。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学专业的知识是零零碎碎的补丁,也并非意味着它就是各种其他学科知识的拼凑或简单移植。实际上,教育学研究之所以有难度,正是因为它试图在多学科视野中综合地、逻辑地解决教育问题。
(三)教材体系式的教育学原理走向终结
教育学学科综合性,是否意味着教育学这门学科整个都没有存在的价值?是否意味着在大学只需要教授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等等,而不应再教授教育学学科? 教育学专业在多年学科的不断建设和发展中,也逐步形成了一些常识和基本原理。例如“因材施教”,“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等,这些基本原理作为常识和经验是适用的,但作为学术研究还不够,还需要来自其他学科的证据。笔者认为,教育学作为学科存在的价值不在于它必须有本土的知识,而是在于它有自己的问题领域,它研究的是有重要意义的真实问题,因此,教育学作为学科仍具有重大的价值。然而,教育学学科的综合性意味着必须有一些重大的改变。
首先,教材体系式的教育学或者教育原理应逐渐淡出。教材体系式的教育学或者教育原理理论和实践兼顾,既要讲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还要谈教育与人的发展,包括五育,教师和班主任工作等等,面面俱到,无所不包。它一般作为培养教师的教材出现,或者作为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的教材。无论它的理论性,还是实践性都不够深入,从而很难对教师从事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其次,培养人才方面的重大变化。狭窄的学科知识背景是教育研究者对教育问题缺乏发言权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基于教育学的综合性学科性质的考虑,教育学相关学科应主要在硕士及其以上阶段开设,本科阶段保留特教和心理学,其他如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教育管理专业都或者取消,或者只成为辅修专业,而非主修。报考硕士阶段的学生,应突出多学科背景知识的要求。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应增加选修课程的比例。其中变化的不仅是教育专业,整个师范教育的课程设施和教学安排可能都要发生变化,可以参照其他国家的做法。例如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既培养本科生,也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本科学生主要有心理咨询、特教课程。学生在学院学习5年就可以获得某一学科的学士学位和教师资格证书。而面向小学的教师,则可以或者选择学科式的专业,或者在教育学院主修教育课程并辅修两门学科课程。学生可以在超过20多个主修专业和近30个辅修专业中进行选择。[3]
二、  实践性:教育学学科基本特性之二
(一)好的理论具有最强的实践性
笔者个人认为教育学是关于实践的学科,这不仅是教育学原理,各个教育学分支学科都是关于实践的学科。这意味着教育理论不可能像纯粹的哲学理论一样,只关注理论中概念和命题的相互契合性和统一性,而不关注现实生活或现实世界。教育理论是一种实践哲学,是关注实践和提升实践的理论。笔者不认同教育理论主要是研究理论的,不应关注实际的具体问题的看法。
什么是实践?本文采取的是麦金泰尔式的实践概念。“我要赋予‘实践’的意思是:通过任何一种连贯的、复杂的、有着社会稳定性的人类协作活动方式,在力图达到这些卓越的标准——这些标准既适合于某种特定的活动方式,也对这种活动方式具有决定性的过程中,这种活动方式的内在利益就可获得,其结果是,与这种活动和追求不可分离,为实现卓越的人的力量,以及人的目的和利益观念都系统地扩展了。”[4]麦金泰尔指出,砌砖头不是实践但建筑业是实践,物理学、历史学和绘画和音乐都是实践。因此,实践包含着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卓越、成功和成就,包括高超的技巧、艰深的知识、专家的认同等等;另一个是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愉快感。
教学和教育虽然并非都是实践,然而其中的部分可以成为实践。教育理论要关注教学和教育中的实践,并努力提升种种实践活动。因此,教育理论要关注的问题必然是时代和实践中所提出的一些重大问题,例如当前所谓应试教育和教育公平问题。对于这些重要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反思,是教育理论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如果在理论上能扎实而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那么理论就具有最强有力的实践性。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国内关于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罗尔斯积数年之力,撰写成一本巨著《正义论》,以一系列严密的假设和推理,概括出关于正义的基本原则,它不但对于美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全球范围内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正是因为理论的彻底性、逻辑性和清晰性。好的教育理论也需要同样的清晰、彻底和逻辑性,能对实践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作用。当前,并不是理论研究太多,实践研究不够,而是能够称上“理论”的研究太少,而冒“理论”之名的研究太多。系统而扎实的理论研究殊为不易,很多理论研究或者是一时灵感,或者是个人的感悟和期望,甚至是牢骚。
(二)教育学学科的理论与实践之争
好的理论具有最强的实践性,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对于教育学学科来说尤其如此。因此,我们经常所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际是有一些不妥的。因为教育学的理论不是纯粹的理论,而是对来自实践中的重大的现实问题包括价值问题进行反思。也就是说,理论和实践关注的问题同出一脉,然而它们的论述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却大相径庭,同时对于好的理论和好的实践的要求大为不同,因此表面上的结合是无济于事的。而从深层来说,两者却又本来就是一源的。
笔者认为,将教育学学科划分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只是表面上的划分,实际上两者相互联系。因此,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两重划分并无损于教育学原理和教育诸学科的本质,即面向实践、为了实践和提升实践。
在这一基本认识下,对于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呈现出多元的态势。传统教育学的不足根源在于“人们试图在一种相同的命题体系中,将实践教育理论的规范性任务与科学理论的描述性任务结合起来。这就产生了一种模糊不清的大杂烩式的学科,它既不能满足一门科学在方法论上的要求,也无益于那些对实践教育理论抱有期望的教育者。”[5]因此,在教材式的教育学走向终结之后,教育学研究会呈现什么状态?布雷岑五卡提出把教育学的内容划分为三类教育理论:教育科学、教育哲学和教育行为学。教育科学是“理想状态下的科学的教育理论,是逻辑上紧密相连并多少得以证实的假设性规律体系”:教育哲学“回答教育规划和教育活动中产生的各种价值问题和规范问题”;教育实践学把“教育义务以及履行这种义务的有效手段告诉教育者,并根据确当的意识形态和道德,激励他们的教育行为。”[6]三者互有关联,然而任务的侧重点和要求达到的标准有所不同。如果我们采纳布雷岑卡的建议,将教育学分为教育科学、教育哲学和实践教育学,每种研究只取其一端,不再以“科学与实证”为唯一依据来衡量教育哲学,也不再以“价值、规范、具体性和情景性”为旗号反对教育的科学化,那么教育学有可能才会摆脱当前空洞无力的困境,呈现多元态势。
因此,教育学研究的繁荣依赖于三者协同发展,而不是相互指责。实际上,三方面的研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作为研究者,则应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三者之中的侧重点,而不是将三者都糅合在一起。
(三)两把剃刀——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如果说教育学最基本的学科性质是综合性和实践性,那么就意味着教育学的学科知识要么是来自于其他学科,尤其是人文学科;要么是来自于教育实践,这种知识正如很多研究者指出的,在很大程度上是情境性和默会的。舍此而外,教育学及其相关专业的研究就会步入死胡同。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了关于教育学知识的两把剃刀。一把剃刀是,没有多学科的背景,没有对人、社会、文化和道德等丰富的认识,对于教育问题始终是无知的,对于教育所做的论断可能变为妄言;一把剃刀是,没有参与实践,获得的关于教育的知识始终是不够准确和不够深入的。我们需要用这两把剃刀来廓清自己的思想,剪除自己的无知,以图改造自己和教育学生。
参考文献:
[1]陈桂生著:《教育学的建构》,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3页,略有删改。
[2]陈桂生著:《教育学的建构》,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12页。
[3]http://www.msu.edu 。
[4][美]A.麦金泰尔著,《德性之后》龚群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37页 。
[5] 陈桂生著:《教育学的建构》,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81页 。
[6]同上,282-284。`
转载引用请注明教育学在线(http://cyber.swnu.edu.cn/mcjy/cyber/index.html)
编辑员:潘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