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2016怎么增添下一页:中国音乐家简介 【音乐之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38:22
中国音乐家简介  音乐之声孔子(Kongzi 公元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在音乐家。春秋时代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他一生酷爱歌唱。在周游列国期间被困在陈、蔡两地,粮食中断了,而他依然弹琴唱歌不断。就在他去世的前7天,他还唱了一首自悼的歌。他很重视音乐的教育作用,把音乐作为教育课程之一,列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第二位。35岁那年,他在齐国与乐师们论乐,听到《韶》乐,他说: “学之,三月不知肉味”59岁时,他在卫国击磬抒发自己的感情。卫国的“荷蒉人’听了都知道他是在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情绪。此后,他向一位叫师襄的乐师学琴,弹《文王操》,他学习刻苦,多方面探索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法。晚年回鲁,从事正乐。他收集3000多首民间歌谣,整理成《诗》、《礼》、《乐》三集,其中305篇诗,都能合乐弦歌、他要求音乐尽善尽美,曾说:“《韶》,尽美矣,又尽善也。”他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主张音乐要为“仁”服务,要配合“礼”达到教化的目的。他曾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还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很倡雅乐、古乐,反对郑声、新乐。他认为“郑声淫”。“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只有《韶》才是好的音乐。他曾阻止过齐国表演“四方之乐”和“宫中之乐”,说“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殊。”他还曾因鲁国的当权者季桓子接受了齐国馈赠的女乐而愤然离鲁。可见他反对郑声是多么坚决。孔子的音乐思想对其后世乃至今日都有很大影响。现存琴曲《龟山操》、《将归操》、《获麟操》、《猗兰操》被认为是孔子所作。

师旷(Shikuang 公元前572一前532)

春秋后期晋国的宫廷乐师。师旷双目失明,但耳朵对音律的分辨力特别强。在《吕氏春秋?长见》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晋平公铸了一口大钟。乐工们都认为钟的音律很准,只有师旷一个人说不准。后来请音乐家师涓重新审听,确实是不准。另据《左传》记载,楚国派兵打晋国,他在晋国听到远处传来吹管的响声,由此判断楚国的军队力量并不强大。可见,师旷精于审音的特长已被神化了。《国语?晋语》还记载他批评晋平公喜好“新声”,认为这是平公趋于昏庸的反映。师旷还善于作曲,所作琴曲有《阳春》、《白雪》、《玄默》等。

高渐离(Gaojianli 公元前475一前221)

战国末年燕国人,以善于击筑而闻名。早年他与友人荆轲到一击一唱,十分和谐要好。公元前227年,燕大子丹命荆轲到泰国去谋杀秦始皇,太子丹送荆轲到易水之上,高渐离击筑,荆轲慷慨悲歌,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荆轲谋杀不成而被害。秦朝建立、高渐离为避难,更名改姓,躲藏在宋子(今赵县北)。后来还是被秦始皇得知,把他抓来,只是因为他击筑击得好,赦免了他的死罪,但把他的双眼用马粪熏瞎了。高渐离不忘复仇,平日将铅块藏于筑中,待秦始皇对他不再防备之时,举筑扑打始皇,但却没有打中,他终于被秦始皇杀害。

俞伯牙(Yuboya)

春秋时代的琴师。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苟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林”,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岛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现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俞伯牙的作品。后人以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为题材还创作了琴歌《伯牙吊于期》。

姜夔(Jiangkui 1155-1221)

世称姜白石,号白石道人。南宋音乐家和词人、饶州鄱阳(现江西波阳)人、他擅长诗词并能作曲,在音乐理论上也有独到的见解。作品多是写景咏物、记述客游也有写忧国忧民之作。《白石道人歌曲》六卷中,《扬州慢》、《鬲溪梅令》、《暗香》、《疏影》、《长亭怨慢》等词曲十七首,大多为白石所作。著有《大乐议》、《琴瑟考古图》和《圣宋铙歌鼓吹曲》(歌词十四首)等。他的歌今人有译谱,供演唱,均为我国最早之创作歌曲。

朱栽堉(Zhuzaiyu 1536一约161O)字伯勤。

明代乐律学家、历数学家。是明宗室的世子、早年随舅父学天文、算术,后其父亲含冤入狱,他便在宫门外建造土屋,在简陋的处所住了19年,期间他埋头钻研乐律、数学和历学、首创“新法密律”(即十二平均律)。父死后,他不因袭其父的官爵,终生著述、著有《乐律全书》、《嘉量算经》、《吕律正论》、《律吕质疑辨惑》等书。然而,其科研成果被明、清两代统治者所埋没。

华秋苹(Huaqiuping 1784-1859)

琵琶演奏家。江苏无锡人。精于演奏琵琶,擅于弹奏兼唱昆曲。精通医学。也工诗词、书法、篆刻和绘画。曾编《琵琶谱》和牌子小曲谱《借云馆小唱》、《琵琶谱》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刊行的琵琶曲谱。兼收南北两派大曲、小曲等共60余首,所收曲调都曾在民间长期流传,如《十面埋伏》、《月儿高》等。经编者搜集整理制订了指法符号系统,使后来学者有可依循,对琵琶乐曲的整理、传播等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沈心工(Shenxingong 1870一1947)原名庆鸿,笔名心工。

音乐教育家、学堂乐歌作者。上海人。1897年读南洋公学师范班,1901年任该校附小教师。1902年赴日考察师范教育,在东京留学生中创办“音乐讲习会”。从此,沈心工开始研究学校歌曲的编写与创作。他的著名歌曲《体操--兵操》是我国最早的学校歌曲之一。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同时在龙门师范等校兼课教授乐歌。在日期间始编乐歌,一生所写乐歌180余首、多数是用外国歌曲曲调或采用民间小调,也有少量作曲。新填配的歌曲,内容题材广泛,并打破陈规,用白话文采编写歌词,歌词浅显易懂,词曲结合紧密,上口易学,各有儿歌特点。辛亥革命期间,编有《革命军》等歌。新编《学校唱歌集》(共二集,1904一1907年)是我国最早的学校唱歌集之一。辛亥革命后,编写《重编学校唱歌集》(共六组)、《民国唱歌集》(共四集)等。1937年出版的《心工唱歌集》是他在重新修订了自己一生所作的歌曲,将简谱译成五线谱并从中精选出82首而成的。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1947年9月5日,在上海病逝,终年75岁。其代表作有《黄河》、《体操--兵操》、《铁匠》、《竹马》、《卖布》、《赛船》、《缠足苦》、《采茶歌)等。

李叔同(Lishutong 1880-1942)原名文涛,字惜霜,号权同。

学堂乐歌作者,音乐教育家。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1901年就学上海南洋公学。1905--1910年,在日本东京学习西洋画和音乐。成为我国近代中国第一位出国学习音乐、绘画的进步知识分子。1906年在日本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并向国内发行。191O年归国后任教于律、沪,并曾任《太平洋报》文艺栏总编辑与《文美杂志》的主编。1912年任浙江第一师范等校音乐、美术教员。1918年到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病逝于福建泉州开元寺。1906年出版《国学唱歌集》。其中为黄遵宪爱国诗歌《军歌》配曲的《出军歌》,利用民间音乐曲调《老六扳》填词的《祖国歌》等,都表现了爱国热情。后来所作多为描写自然景物的抒情歌曲,有些带有伤感、消极的情绪。他的乐歌,多选用西洋和日本的曲调自己填词的,少数是自己作曲。歌词多为旧体诗词,文辞秀丽,选曲填词。注意词曲结合。他最早选用合唱歌曲添配乐歌。有些歌曲还带有钢琴伴奏谱;自己作曲的《春游》和《留别》二首,可分别为三部、二部合唱曲。其代表作还有《送别》、《忆儿时》、《晚钟》、《月》、《西湖》、《春景》等,其中,《留别》、《春游》是采用西方作曲法写成的我国最早的合唱歌曲。所作乐歌大部收入《李叔同歌曲集》(1958年丰子恺编)。

萧友梅(Xiaoyoumei 1884-1940)字思鹤。

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广东中山县人。1901年赴日留学,在东京音乐学校学习钢琴、声乐,在东京帝国大学攻读哲学、教育学。1906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大学毕业后归国。1913年又赴德国,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和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音乐。后以论文《关于17世纪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性探索》获哲学博士学位。1920年归国,先后任教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科、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等处,并任领导。1927年,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所音乐院——国立音乐院。并任教授及教务主任。1929年改为国立音专自任校长。1940年病逝于上海。曾编写《风琴教科书》、《钢琴教科书》、《小提琴教科书》、《和声学》、《普通乐学》等。论著有《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古今中西音阶概说》等。他是我国较早上掌握西洋近代作曲理论,进行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家。作有一百多首歌曲,两部大会唱,两首弦乐四重奏,两首钢琴曲(《哀悼引》、《新霓裳羽衣舞》均改编为管弦乐曲),一首大提琴独奏等。《问》、《“五四”纪念爱国歌》、《国耻》、《国民革命歌》等歌曲表达了爱国思想。他的歌曲作品大部收入《今乐初集》、《新歌初集》、和《新学制唱歌教科书》。

送分 分享到:      | 转发到微评 回帖人:张可    影响力指数:2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04/12/26 17:12:00    沙发黎锦晖(Lijinhui 1891年一1967)

作曲家。湖南湘潭人。1910年前在家乡读小学、中学,曾广泛接触民间音乐,学习民族乐器。使他从小受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1912年长江高等师范毕业后,在北京和长沙,任职员、编辑、音乐教员等。他重视民族音乐的教育、曾尝试着用传统曲调配上文言歌词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爱好。1916年参加北京大学音乐团活动,曾任《平民周报》的主编。这期间,他编写了两种歌曲集:一是《平民音乐新编》,以器乐曲为主;一是《民间采风录》,以声乐曲为主。l920年至1927年在上海主编《小朋友》周刊,创办中华歌舞专科学校。1928年组织“中华歌舞剧团”赴南洋演出。抗战时赴重庆,1940年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委员。建国后,长期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五四”运动后的十年间,创作了十二部儿童歌舞剧和二十四首儿童歌舞表演曲。音乐选用民歌、戏曲曲牌等改编而成,词曲通俗易懂,音乐简练明快、情节生动易于上口。适于儿童心理情趣,被当时中小学广泛采用为音乐教材、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至抗战前,他受到当时社会腐朽风气影响也编写一些委靡颓废的歌舞音乐,如:《毛毛雨》、《桃花江》、《特别快车》、《妹妹我爱你》等在社会上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受到当时音乐界的批评。1936年后写过一些宣传抗日救亡的爱国歌曲,如《向前进攻》,标志着创作作风的转变。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的代表作有《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画家》、《神仙妹妹》等。儿童歌舞表演曲代表作有《可邻的秋香》、《吹泡泡》等。

赵元任(Zhaoyuanren 1892-1982)字宜仲。

语言学家、作曲家。原籍江苏常州,生于天津。1907年至1910年就学南京江南高等学堂预科。1910年赴美留学人康奈尔大学,后又进哈佛大学。先后学数学、物理、哲学和音乐, 1918年,获康奈尔大学物理学学士和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教清华学校。次年赴美任教,后去欧洲游历、进修。1925年回国后,任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教授、曾创作《尽力中华》的歌曲,在二十年代广泛流传,1929年任北平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语言组主任。1938年秋再次赴美,并加入美国籍。先后在夏威夷、耶鲁、哈佛三所大学任教授并被委任为美国语言学会的会长。1959年到台湾大学讲学,1981年回北京访问,受聘为北京大学名誉教授、曾从事音乐创作,到1949年,共发表歌曲四十多首,大型合唱一首和钢琴小品三首、多数分别编入《新诗歌集》、《儿童节歌曲集》、《民众教育歌曲集》、《行知歌曲集》。1981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赵元任歌曲集》。他的音乐创作大多鲜明地反映了“五四”时代的科学、民主精神,在艺术上有所创新,他把西欧传统和声与中国民族风格很好的结合运用开刨了中国学派的实验,运用钢琴伴奏,注意音乐形象和音乐意境的刻划,很注意歌词声调、语调等音韵的特点。代表作有:《卖布谣》、《劳动欧》、《织布》、《呜呼三月一十八》、《教我如何不想他》、《杨子江上撑船歌》、《上山》、《听雨》、《西洋镜歌》、《老天爷》、和合唱曲《海韵)等,多年来经常为音乐会演唱曲目,还为进步影片《都市风光》谱写了主题歌。另外还著有论文《“中国派”和声的几个小试验》等多篇,提出中国音乐要保持和发展民族特点的正确观点。为了配合推行平民教育、儿童教育,他还谱写了《小先生歌》、《春天不是读书天》等。

青主(Qingzhu 1893-1959)原名廖尚果,又名黎青主。

音乐学家、作曲家。广东惠阳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曾参加过湖州战役,1921年赴德国学习军事。后改学法律,兼学哲学和音乐,业余学习钢琴和作曲理论。1922年回国。曾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在上海经营以出版乐谱为主的X书店。大革命失败后,被国民党通缉,辗转送往香港。1929年应肖友梅之邀,到上海受聘于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井任校刊编辑的《乐艺》季刊主编。1934年离开音乐界,曾任教同济大学。建国后,转入复已大学和南京大学,教德文。著有《乐话》和《音乐通论》,是我国近代较早的具有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论著。发表音乐评论、小品、随后等60余篇,还写了一些抒情独唱曲,大部收入《清歌集》、《音境》二本歌集。其中《我住长江头》、《红满枝》、《赤日炎炎似火烧》、《大江东去》,音乐有民歌和吟诵韵味之特色。1934年后,停止了音乐方面的活动。解放后,主要从事德文教育,并翻译介绍了一些音乐美学著作,如丽莎的《音乐美学问题》等。

张寒晖(Zhanghanhul 1902-1946)原名张兰璞。

作曲家、戏剧家。河北定县人。幼年曾随父学习二胡、琵琶、三弦等乐器。早年学习话剧表演,同时学会了音乐的基本知识。1915年在保定上中学。1922年到北京入人艺戏剧专门学校。1925年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学习。1929年由艺专毕业。后在北平、西安等地从事中学教育、戏剧演出、民众教育和报刊编辑等工作。1941年8月赴延安。先后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戏剧委员会委员等职。业余时间进行音乐创作,写下了秧歌剧及创作歌曲五十余首,他的歌曲绝大部分是自己作词的,代表作有《松花江上》、《去当兵》、《游击乐》、《为什么要悲伤》、《纸之歌》和《军民大生产》等。另外,他还为少年儿童创作了许多歌曲,如《打日本》、《骂汪精卫》、《我不怕》、《刘小栓》等。

贺绿汀(Heluting 1903-- )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湖南邵阳东乡人。幼时喜听民歌、戏曲,小学时爱弹钢琴、吹萧。1922年邵阳县立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自学音乐基础知识。1923年春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科学钢琴、小提琴,民族乐器及音乐理论,并组织国乐研究会、国乐团。开始早期音乐活动、1926年毕业后任中学音乐、图画教员,参加了农民运动。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并随部队到海丰,在东江特委宣传部工作。1928年创作的《暴动歌》曾在海陆丰一带流传。1931年入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黄自学和声、作曲,选修钢琴。1936年,任明星影片公司音乐科科长,加入词曲作者联谊会,为左翼进步影片《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写音乐,其中《春天里》、《天涯歌女》等插曲广为传唱、抗战爆发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队第一队,赴华北作宣传。后到重庆任教于育才学校音乐组。1941年参加新四军、1943年赴延安,筹建中央管弦乐队、后任华北文工团长,建国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协副主席,音协上海分会主席。现为中国音协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1934年作有钢梦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牧童短笛》是较早把中国旋律和西洋复调音乐写作技巧结合起来取得成功的作品,于1934年秋获亚历山大?齐尔品举办中国风味钢琴曲一等奖,“摇篮曲”获二等奖。1934年至1938年间,曾为16部影片配乐,一些电影联曲得以流传。抗战后,创作了许多歌曲和合唱曲,其中如:《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以及民间叙事歌体歌曲《保家乡》等广为流传。《晚会》和《森吉德马》等几首管弦乐曲,在管弦乐创作民族化上取得进展。此外,还写过歌剧、戏剧配乐、各种器乐独奏及合奏曲等。半后世纪以来,他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钢琴曲、六首管弦乐曲、十多部电影音乐。翻译《和声学理论与实用》一书。发表大量论文收入《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

黄自(Huangzi 1904-1938)字今吾。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江苏川沙(今属上海)人。自幼喜好唱歌受到良好的教育。1916年入清华学校,参加学生管弦乐队,合唱队等音乐活动。 1921年开始学钢琴,次年开始学和声学、1924年赴美,人奥柏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获文学士学位后,留校学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1929年转入耶鲁大学音乐学校继续写作曲。1929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序曲,5月底首演该校毕业音乐会,获音乐学士学位,这是中国第一部交响乐作品。同年回国任教沪江大学音乐系,并兼课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1930年任理论作曲教授。1934年与萧友梅等合编《音乐杂志》。1935年发起创办上海管弦乐团。1938年病逝于上海。他的音乐语言初始较欧化,后来一些作品对音乐的民族风格有所探索,如清唱剧《长恨歌》中的女声合唱曲《山在虚无缥缈间》,“九.一八”事变后写的合唱曲如:《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如:《九一八》、《热血》、《赠前敌将土》等是我国音乐家最早创作的抗日歌曲。1935年为进步影片《都市风光》配乐写成的《都市风光幻想曲》与上举《怀旧》均系我国作曲家在交响乐创作上较早的尝试。作品还有歌曲《思乡》、《点绛唇》、《花非花》、《南乡子》、《玫瑰三愿》、《天伦歌》、《抗战歌》等50余首。论著有《和声学》、《音乐史》、(均未完成)以及一部名为《中国之古乐》的细纲。论文《音乐的欣赏》、《西洋音乐进化史的鸟瞰》、《勃拉姆斯》、《调性的表情》、《怎样才可产生吾国民族音乐》等篇。又曾与人合编《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共六册)等。他的作品结构严谨,线条清晰,层次分明,对旋律与和声的民族风格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对我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特别在音乐教育方面有显著贡献。

回帖人:张可    影响力指数:2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04/12/26 17:13:00    第 3 楼洗星海(Xianxinghai 1905-1945)作曲家。

原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一贫苦鱼民与海员家庭。出生前父亲已逝世,随母亲去南洋靠母亲作佣人度日。自幼酷爱音乐。1918年入广州岭南大学附中和大学半工半读,参加乐队拉小提琴,吹单簧管并任指挥。1926年到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到上海考入国立音乐院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因参加学潮被迫退学,在上海学习期间,结识了田汉等人,参加了“南国社”戏剧工作。1930年初到法国,生活穷困,边工作边学习。先后从小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学小提琴,从作曲家保罗?杜卡等学理论作曲。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学作曲和指挥,在肖拉?摩托鲁姆作曲班学习。此间创作歌曲《风》、《游子吟》和《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1935夏回国到上海,不久,投入救亡活动及歌曲创作。1935年回国后,积极多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1937年参加上海救亡演剧队第二队,赴内地宣传。1938年春到武汉,在郭沫若主持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与张曙共同负责音乐工作,这时他创作了大量的抗战歌曲。1938年11月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音乐系主任。此间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优秀作品并编写了《民歌研究》等教材,写有《论中国的民族音乐形式》、《民歌与中国新兴音乐》等论文。1940年为参加电影配乐抵苏联莫斯科。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取道蒙古回国,受阻被迫回乌兰巴托。1942年返回苏联哈萨克共和国,生活艰苦,疾病缠身,但始终学习、工作和创作。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莫斯科。毛泽东为其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洗星海同志致哀”。作品有:歌曲《救国军歌》、《我们要抵抗》、《战歌》、《黄河之恋》、《拉犁歌》、《热血》、《夜半歌声》、《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做棉衣》、《游击军》、《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三八妇女歌》、《打倒汪精卫》、《路是我们开》等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会唱》等四部;歌剧《军民进行曲》、交响曲《民族解放战争》和《神圣之战》两部;交响组曲《漓江红》等四部;管弦乐《中国狂想曲》、《谐謔曲》;小提琴与钢琴的合奏曲《阿曼盖尔达》、《郭治水?比戴》及独唱、独奏曲等数十首。此外,还写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乐论文。

刘雪庵(Liuxuean 1905一1985)笔名有晏如、吴青、苏崖。

作曲家。四川铜梁人。早年在成都美术专科学校学过钢琴,小提琴,并学唱昆曲和作曲。1930年在上海国立音专跟萧友梅、黄自等学作曲。1936年毕业于该校。抗战开始,他立即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先后曾在苏州社教学院、苏南文教学院、江苏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任作曲系教授。学生时期写有歌曲《飘零的雪花》、《采莲谣》等。30 年代写了钢琴曲《中国组曲》。抗战前创作过《早行乐》、《何日君再来》等歌曲。“七七”事变后也写过《长城谣》、《流亡三部曲》之二《高家》、之三《上前线》《红豆词》等歌曲。建国后还根据古曲《平沙落雁》改编了钢琴曲《飞雁》。并撰有《音乐与个人》、《音乐中的民族形式问题》等文章。

吕冀(Luji 19O9- )原名吕展青、笔名周华、伍士奇。

音乐评论民、作曲家、音乐活动家。湖南湘潭人。生于教员家庭。幼时学笛、萧、琵琶、扬琴等乐器。1927年离开中学后曾任小学音乐教员、报纸校对、文书、编辑。1930后三次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声乐、钢琴,均因生活与政治原因被迫辍学。1932年在上海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后去武汉从事左翼文艺活动,负责音乐小组工作。1933年回上海参加剧联音乐小组,抗战前在北京绥远抗战前线等地开展抗日救亡歌咏活动。1937年赴延安,参加筹建鲁迅艺术学院,任音乐系主任。并发起组织了“民歌研究会”,致力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收集与研究。后任东北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兼东北音工团团长。建国后筹建中央音乐学院任副院长,为第一、二、三届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常委。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第五届人大常委。中共八大代表。作有歌曲如:《自由神》、《新编九?一八小调》(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插曲)、《中华民族不会亡》、《保卫马德里》、《武装保卫山西》、《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参加八路军》、《开荒》、《大丹河》、《铁路工人歌》、《风凰涅采》(大合唱)、《反对细菌战》、《红领巾》等。并撰写了《论国防音乐》、《中国新音乐的展望》、《民间音乐研究提纲》、《略论七弦琴音乐》等大量论文,编辑了《新音乐运动论文集》,为我国现代音乐之发展作出了贡献。

张曙(Zhangshu 1909-1938)原名张恩袭。

作曲家、安徽歙县人。出身于商人家庭。自幼受家乡徽戏音乐熏陶。八岁时已能拉胡琴为徽戏伴奏。中学毕业后。1926年入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科。曾参加田汉领导的“南国社”。1929年人上海国立音乐院、学声乐。同时还学习大提琴、琵琶、钢琴和作曲。1930年因参加进步活动被捕入狱一1933年出狱后又回原校学习,并在社会上积极投入革命音乐运动。抗战俘发后,1938年同冼星海等参加武汉抗日歌咏活动。“八一三”后。去武汉参加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二厅工作,同年9月到桂林,在敌机轰炸中牺牲。1927年开始音乐创作,早期曾为《南归》等话剧作插曲。短促一生共创作2O0多首歌曲,现存80余首,受聂耳影响创作的歌曲有《保卫国土》、《芦沟问答》、《丈夫去当兵》、《筑堤歌》、《壮丁上前线》、《日落西山》、《赶豺狼》、《洪波曲》、《负伤战士歌》、《战时儿童保育院院歌》等曾广为流传。

丁善德(Dingshande 1911- )

作曲家。江苏昆山人。1928年入上海国立音乐院钢琴系,受教于俄籍钢琴教授查哈罗夫,并师从朱荇青、黄自攻司琵琶、和声、配器。1935年毕业。曾任天津女子师范学院音乐系教授,私立上海音专校长南京国立音乐院教授。抗战后,筹办上海音乐馆,支持该馆工作,从事音乐教育活动。1947年赴法留学,入巴黎音乐学院专攻作曲,受教于布朗热教技和渥朋教授。1949年毕业回国,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先后担任柏林国际舒曼钢琴比赛(1956年)、波兰国际肖邦第六届钢琴比赛(1960年)、比利时伊丽莎白皇后国际钢琴比赛(1964年)评委。在国内多次举行个人钢琴独奏会。他的主要作品有交响曲《长征》、《新中国交响组曲》、大合唱《黄浦江项》、钢琴独奏曲《儿童组曲》、《新疆舞曲一、二号》。《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等。独唱曲《歌颂毛主席》、《爱人送我向日葵》、《丰收山歌》等。为民歌配钢琴伴奏,有《玛依拉》、《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想亲娘》、《瑰花几时开》等。著有作曲技术书籍,如:《单对位法》、《复对位法》、《赋格写作技术》等。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音乐人才,如钢琴家朱工一、同广仁,美籍华人音乐家周文中、黄清白;作曲家陈钢、王酩等。现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聂耳 (Nieer 1912-1935)原名聂守信,号紫艺,字子义。

作曲家。云南玉溪人。幼年喜爱家乡的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在昆明师范附小学习时期习奏迪子、胡琴、三弦和月琴等多种民族乐器。1924年入昆明云南第一联合中学。1927年考入云南省第一师范。1928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1月到湖南,在云南十六军当兵半年,后被遣散回原校继续学习。在校期间,自学小提琴、钢琴等乐器。组织“九九音乐社”。1928年后更加积极参加公开秘密革命活动。1930年毕业后,因参加革命活动被告密逃亡上海。最初在商店当店员。1931年4月考进黎锦晖主办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以“黑天使”的笔名发表《中国歌舞短论》批评该剧社“香艳肉感的轨工夫”,提出“要向那群众深入”,“创造出新鲜的艺术”,后离开该社。8月赴北平,参加“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工作。在群众集会上用小提琴演奏《国际歌》11月返沪。到联华影业公司工作。1933年初在沪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进百代唱片公司,后任音乐部副主任,组织并主持“百代国乐队”。并利用百代唱片公司的“新声试唱会”,传播充满战斗激情的革命歌曲。1935年因白色恐怖,聂耳的名字被列入了“黑名单”,党出于对他的关怀和爱护。决定让他出国深造,取道日本赴苏联学习。聂耳于4月18日抵东京,7月17日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逝世。年仅二十四岁。自1933年8月发表第一首作品《矿工歌》开始,不到两年,并创作了37首歌曲。其中反映工人生活的歌曲占比重较大,如:《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和《新女性》等著名歌曲,首先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形象。《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毕业歌》和《自卫歌》等如战斗的号角,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又如:《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飞花歌》等抒情歌曲和《卖报歌》等儿童歌曲,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情感。此外,他还改编了四首民乐合奏曲,如:《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在民族危亡的岁月,他以大无畏的革命战士的姿态投身于革命洪流,把自己的智慧化作音符献给人民大众,他以革命现实主文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创作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完全新型的优秀作品,富有战斗性、民族性和时代精神,开创一代新风,为后人之楷模,这位中国新音乐运动的旗手、里程碑式的人物,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新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义勇军进行曲》被选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聂耳的名字与精神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共存。1985年,出版了《聂耳全集》(上、下卷)。

江定仙(Jiangdingxian 1911-- )


作曲家、教授。湖北武汉人。1930-1934在上海国立音专随黄自学理论作曲。抗战时期,任教于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抗战胜利后,随学校迁至南京,曾和进步学生组织“山歌社”。建国以来,一直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工作,曾任系主任、副院长,教授。中国音协常务理事。中国文联委员、第五、六、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学生时期写的钢琴作品《摇篮曲》于1934年获“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比二等奖。作有交响乐《沧桑》、交响诗《烟波江山》、电影音乐《早春二月》、《一盘没有下完的棋》、钢琴作品《变奏曲》、《思情》、声乐曲《民歌九首》、抗日救亡歌曲有《新中华进行曲》(进步电影《生死同心》主题歌)、《打杀汗奸》、《为了祖国的缘故》、《抗战到底》等。他编曲并配伴奏的《康定情歌》在国内均受到欢迎。此外,他还著有音乐论文。



回帖人:张可    影响力指数:2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04/12/26 17:14:00    第 4 楼马思聪(Masicong 1913-1987)

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广东海丰人。1925年赴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从世界著名小提琴教授帕尼.奥别多菲尔学习小提琴,从毕能蓬教授学习作曲。1932年回国。先后创立广州音乐院、华南音乐院、中华交响乐团。历任中央大学、中山大学教授。建国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常委,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1967年定居美国。1987年5月20日在美国费城病逝。曾出任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评委。歌曲作品有《思乡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大合唱有《民主大合唱》、《抛锚大合唱》、《祖国大会田》、《春天大合唱》、《淮河大合唱》等,小提琴独奏曲《内蒙组曲》、《西藏音诗》交响曲《热比亚》、管弦乐曲《山北之歌》、舞剧《龙宫奇缘》等,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李劫夫(Lijiefu 1913--1976)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吉林省农安县人。1937年前曾在青岛任小学教师。1937年奔赴延安,从事文艺宣传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军中任文工团团长。1948年任东北鲁迅艺术学院音乐部副部长。1953年任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校长,后任沈阳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和辽宁分会主席。他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从事创作,有数百首民曲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其中,《歌唱二小放牛郎》、《坚决打他不留情》、《革命人永远是年青》、《哈瓦那的孩子》、《我们走在大路上》、《蝶恋花?答李淑一》。《七律?为女民兵题照》等歌曲尤为脍炙人口。他的大部分作品已收入《劫夫歌曲选》,此外,他还写过几部小歌剧、表演唱和大型歌剧《星星之火》等。

麦新(Maixin 1914—1947)原名孙培元,曾用名孙默心。

作曲家、歌词作家。上海人。出身于职员家庭。1926年入新光中学。1929年因贫困退学,入美商美亚保险公司做练习生、职员。“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入民众歌咏团和业余合唱团,参加领导歌咏运动。1936年入词曲作者联谊会等开始创作歌词和歌曲。1936年11月,与孟波合编出版救亡歌曲集《大众歌声》(共三集)。1940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编辑《歌曲》月刊。抗战后,到东北解放区工作。1946年任热河省开鲁县宣传部长等职。1947年下乡工作,途遇敌军袭击,壮烈牺牲。其代表作有《向前冲》、《马儿真正好》(词、曲)、《大刀进行曲》(词、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饲)、《九一八纪念歌》(词)、《保卫马德里》(词)、《只怕不抵抗》(饲)等。还写有《关于创作儿童歌曲》、《略论聂耳的群众歌曲》、《谈“特点”》等音乐论文。

马可(Make 1918-1970)

作曲家、音乐学家。江苏徐州人。早年在家乡读中学。1935年冬入河南大学化学系,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河南抗敌后援会巡回演剧三队,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抗敌演剧队第十队,负责歌咏指挥和音乐创作。1939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工作学习。得到沈星海、吕冀等人的指导,记录、整理过大量的民歌资料。解放战争时期跟“鲁艺”赴东北解放区做音乐工作。建国后,先后在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戏曲研究院音乐研究室、中国歌剧舞剧院及《人民音乐》编辑部等单位任领导工作。音乐作品共500余首。代表作有《吕梁山大合唱》、秧歌剧《夫妻识字》、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燕子》等,管弦乐《陕北组曲》等。歌剧《白毛女》的主要作曲者之一。并参加了歌剧《小二黑结婚》、《周子山》的创作。撰写《在新歌剧探索的道路上》、《新歌剧和旧传统》等理论文章。主编《戏曲音乐》月刊。著有《生活里少得了音乐吗?》、《冼星海是我国杰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音乐家》、《中国民间音乐讲话》、《时代歌声漫议》、《洗星海画传》、《冼星海传》等书籍和二百余篇论文。1978乍,他的部分歌曲被编入《马可歌曲选》出版。

郑律成(Zhenglvcheng 1918-1976)

作曲家。原籍朝鲜、出身贫农家庭。幼年在其姐影响下学习六弦琴,从小爱唱歌。1929年读中学。1933年随亲人来中国南京,参加朝鲜抗日团体“义烈团”,一面坚持学习钢琴、小提琴、声乐。1935年加入“朝鲜民族解放同盟,在南京,上海等地活动。同俄籍女声乐象克里洛娃学声乐。抗战后,先在上海大众电影戏剧读者会第五队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并创作了他的第一首歌曲《战斗妇女歌》。1937年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艺、抗大等校学习、工作。1938年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第一期学习。同年8月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音乐指导。1939年回鲁艺任声乐教员。抗战胜利后返朝鲜工作。1950年定居中国,致力于音乐创作。作品有三百余首(部),包括歌曲、大合唱、歌剧、电影音乐在内的各类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主要作品有:《延安颂》、《延水谣》、《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朝鲜人民军进行曲》、《采伐歌》、《绿色的祖国队》、《我们多么幸福》、大合唱《兴安岭上雪花飘》、《图们江》、歌剧《望夫云》、《兴安岭组歌》、《十六字令三首》、《娄山关》等歌曲,都堪称传世之作。

时乐濛(Shilemeng 1915-- )原名时广寒。

作曲家。河南伊川县人。1934年毕业于开封师范学校艺术系,学习钢琴、二胡等。毕业后当过音乐教员。1938年到陕北公学旬邑分校。1939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冼星海,吕冀等学习指挥和理论作曲。1940年5月任鲁艺学生合唱团合唱指挥,鲁艺音乐研究室研究员等职。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长期在总政歌舞团担任领导工作,后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1952年总政治部授予他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曲家的称号。他还担任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国音协表演艺术委员会主任、《歌曲》月刊主编。作品有:歌剧音乐《杜鹃山》等;舞蹈音乐《湘江北去》。群众歌曲《歌唱二郎山》、《三套黄牛一套马》等五百余首。合唱曲《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合作)、《小河淌水》等30首。大合唱《千里跃进大别山》、《祖国万岁》、《长征大合唱》等十二部,歌剧《周子山》、《血泪仇》(均系集体创作、配器)、《两个女红军》、器乐曲有二胡独奏《湘江乐》、电影音乐《万大千山》、《五彩路》、《柳暗花明》、《泪痕》(合作),以及为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作有歌曲《就义歌》、《遵义城头霞光闪》、《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飞渡大渡河》(合作)。出版有《祖国英雄颂》歌曲集。

孙慎(Sunshen 1916- )原名孙立成。

作曲家、音乐活动家。浙江镇海人。1935年在上海加入左翼作家联盟,不久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的业余合唱团,从事抗日救亡群众歌咏活动,并从吕冀学习作曲,是歌曲作者协会和歌曲研究会的成员。抗战初与麦新等一起参加过战地服务队,抗战胜利后,和李凌共同主持中华音乐学校,主编过《时代日报》新音乐副刊。建国以后,参与《歌曲》月刊创刊。自1953年到1966年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党组副书记,并兼《人民音乐》副主编、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总编辑、社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四届副主席。曾写过许多群众歌曲,其中显著名的是《救亡进行曲》,另外还有《民主是那样》、《我们是民族小英雄》、《前进》、《春耕歌》、《将军泪》(诵唱长诗《岁寒曲》中的一段)、《生命诚可贵》(话剧《心防》插曲)、《民主是哪样》和《我们反对这个》等。

雷振邦(Leizhenbang 1916-- )


作曲家。满族。北京人。自幼喜爱京戏和民间小调,会拉二胡。1942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音乐学校作曲系。回国后当过中学教员。1949年起,先后在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和长春电影制片厂音乐创作室工作。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中国影协四届常务理事,全国电视音乐学会副会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作品有:为《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吉鸿昌》、《小字辈》等40多部电影作曲。其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蝴蝶泉边》、《青春多美好》等插曲广为传唱。《刘三姐》电影音乐获全国第二届百花奖最佳音乐奖,在国外放映,也甚受欢迎。

寄明(Jiming 1917- )原名吴亚贞。

女作曲家。生于江苏苏州,原籍江苏淮安。自幼会演奏多种乐器,曾在上海国立音专主修琵琶、钢琴,后参加抗日救亡歌咏活动。1937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钢琴系。1939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曾任东北音专副校长兼教务长。建国后长期从事电影作曲,现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早期作品以小歌剧、说唱性歌曲创作为主,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干活好》(与张棣昌合作)、《谁沾光》等,歌曲《庄稼人小唱》。1953年起,创作的电影音乐有《小八路》、《凤凰之歌》、《李时珍》、《平凡的事业》、《鲁班的故事》等近30部,其中《凤凰之歌》、《给解放军叔叔洗衣裳》、《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等插曲广为流传。《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于1978年被选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并于1980年获全国少年儿童歌曲评比一等奖
回帖人:张可    影响力指数:2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04/12/26 17:15:00    第 5 楼梁寒光(Lianghanguang1917-1989)原名梁荣林,曾用名梁玉衡。

作曲家。广东开平人。自幼学会演奏多种乐器。演过粤剧。卢沟桥事变后,到广州一带参加救亡歌咏活动。1936年就读书广州大学政治系。1937年参加抗日先锋队。1938年赴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音乐高级班跟冼星海学作曲,两人结成知交,星海赴苏联前,曾取古诗“寒光照铁衣”意,为之起名。1939年结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高级斑。以后,主要在延安中央管弦乐队、中央实验歌剧院、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曾任广州音乐学院院长。深圳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第四届理事。作品以创作歌剧音乐而闻名。代表作《王贵与李香香》曾被译成罗马尼亚文上演。所作大型歌剧还有《兰花花》(合作)、《赤叶河》(合作)、《忠王李秀成》、《长征》。中型歌剧《女社员》、《木匠迎亲》等近3O部。为故事影片、新闻片作曲如《风浪》、《啊!,摇篮》、《革命军中马前卒》等30余部。器乐曲《宝塔山》、《红军万岁》和《吹吧,祖国的风》、《鹏程万里》组歌等200多首歌曲。撰写《歌剧实践中的若干问题》等多篇论文。

瞿维(Quwei 1917-- )原名瞿世荣。

作曲家。江苏常州人。从小喜爱音乐、戏曲。1933年入上海新华艺专师范系学习音乐、美术。1935年在该校毕业。在救亡歌咏活动中受洗星海影响走上革命音乐道路。后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教员、哈尔滨东北青工团团长、沈阳东北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等职。1955年--1959年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现在上海交响乐团工作。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音协上海分会副主席,全国文联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文艺系顾问,中国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学学会会长。创作有10多首大中型器乐、声乐作品,五十多首歌曲和歌剧音乐、电影音乐、舞蹈音乐。代表作有《白毛女》(与马可、张鲁等合作)、钢琴曲《花鼓》、《洪湖赤卫队幻想曲》、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红娘子》幻想序曲,组曲《白毛女》,室内乐《G大调弦乐四重奏》,大合唱《油田颂》,电影音乐《革命家庭》、《燕归来》(合作)。歌曲《工人阶级硬骨头》、《八十年代新一辈》等。并撰写过许多音乐论文。

王莘(Wangxin 1918-- )


作曲家。生于江苏无锡荡口镇。幼年就喜爱音乐, 1932年到上海当店员。 1935年,受“一二·九”学生运动影响,参加上海、宁波的抗日救亡歌咏活动。“七七”事变后,赴西北参加革命。1938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跟冼星海、吕冀、向隅等学习音乐。毕业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部音乐系教员,并开始群众歌曲的创作活动。1942年调晋察冀边区文联工作。1958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班。现任音协天津分会主席、天津市文联副主席、市政协委员。中国音协第四届理事、全国人大第三、四届代表。曾任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天津歌舞剧院院长。主要作品有歌曲《边区儿童团》、《战斗生产》、《愉快的劳动》、《歌唱祖国》、《只因喜报到了家》、《饲养员之歌》、《祖国颂歌》、《长征》、《满山遍野歌声响》、《革命的接班人》、《可爱的小白杨》等。大合唱《团结反帝》等。歌剧《宝山参军》、《义和团》、《煤店新工人》。其中《歌唱祖国》热情、豪迈、摆动、蓬勃、激越、刻划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东方巨人的形象,蜚声国内外。

李焕之(Lihuanzhi 1919- )

作曲家。原籍福建晋江,生于香港。1936年国立上海音专毕业,师从肖友梅。抗战爆发后,在厦门、香港等地从事革命歌曲创作。1938年就读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吕冀、冼星海。后留校任教。并主编《民族音乐》。回国后,历任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长。中央歌舞团艺术指导。创建中央民族乐团并任团长。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全委、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乐团名誉团长。五十余年来,创作大量音乐作品,除传唱一时的《民主建国进行曲》、《新中国青年进行曲》、《社会主文好》等30O余首歌曲外,还有管弦乐组曲《春节组曲》、第一交响乐《英雄海岛》,古筝协奏曲《汩罗江幻响曲》、为《暴风骤雨》等三部影片作曲,改编琴歌合唱《苏武》、改编并指挥合唱《茶山谣》、《三十里铺》等,独幕歌剧《异国之歌》等。著有《作曲教程》,《论作曲的艺术》、《音乐创作散论》、《民族民间音乐散论》等三百多篇论文,1957年指挥北京青年民歌合唱团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合唱比赛全质奖。1985年在京举行个人作品音乐会。

张文刚(Zhangwengang 1919-1990)

作曲家。广西合浦人。1939年入重庆音乐干训班学习声乐和作曲理论,1940年与”新音乐社”建立联系,从此走上创作道路。1943年进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作曲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抗战胜利后,与李凌、孙慎等合办上海中华音乐学校。1947年在上海主持中华音乐院工作。建国后,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部任副主任兼作曲系主任,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团,中央歌舞团和中央乐团从事创作。曾任《儿童音乐》主编。中国音协第一、二、三届理事。作品有三、四百首之多,主要有歌曲《牧羊女》、《把自由还给我们》、《我们要吃饭》、《忆江南》(同名电影主题歌)、《风雨进行曲》(影片《鸡鸣早看天》插曲)、《在祖国和平土地上》、《七色光》、《穆斯林姑娘》、《再见、大海》、《我们快乐地歌唱》、合唱《壮士骑马打仗去了》、《向秀丽》、《僾尼人的歌》等。大合唱《飞虎山故事大合唱》以及钢琴曲,小提琴曲及管弦乐与朗诵等。1951年获罗马尼亚“人民友谊”歌曲国际比赛三等奖,少儿歌曲集《我们的田野》获全国儿童文艺创作评比一等奖。出版有少儿歌曲集《我们的田野》。1989年在京举行个人作品音乐会。

瞿希贤(Quxixian 1919- )

女作曲家。上海人。自幼爱好音乐。1944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1948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曾任北平艺专音乐理论系讲师。曾从师于弗兰克尔(德籍教授)、谭小麟教授等。解放后,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和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中国音协第四届副主席、中国电影音乐学会顾问、中国音协儿童音乐学会名誉会长。作品主要在声乐领域,包括合唱、独唱、群众歌曲及儿童歌曲等。作有无伴奏合唱《牧歌》、《红军根据地大合唱》,歌曲《全世界人民一条心》获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歌曲比赛一等奖。合唱曲《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获1964年全国群众歌曲一等奖,儿童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获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音乐作品一等奖。歌曲《新的长征,新的战斗》于1980年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影响广泛的合唱作品还有:《飞来的花瓣》、《乌苏里船歌》等。电影音乐《青春之歌》、《红旗谱》、《为了和平》、《元帅之死》、《骆驼祥子》等。她还翻译出版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管弦乐法原理》一书。1981年她和我国其他女作曲家的作品,应邀在意大利举行的妇女音乐联欢节上展出。1990年在京举行个人作品音乐会。

朱践耳(Zhujianer 1922-- )


作曲家。安徽泾县人。中学时就自学作曲。后在新四军前线剧团和华北军区文工团工作。1945年入苏中前线剧团。从1949年起,先后在上影、北影、新影、上海歌剧院、上海交响乐团任专职作曲。1955年去苏联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60年毕业回国后,现任上海交响乐团作曲。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主要作品有管弦乐《节日序曲》、交响大合唱《英雄的诗篇》、交响幻想曲《血染的红花》(曾在1981年全国交响音乐作品评选活动中获得优秀奖)、管弦乐《怀念》,以及室内乐《弦乐四重奏》等大中型器乐作品和钢琴曲《主题及变奏曲》、《思凡》、《序曲》(第一号,第二号)双簧管独奏曲等。电影音乐《在烈火中永生》。群众歌曲有解放战争时期创作的《打得好》、《敲碎你的脑袋》、建国后创作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接过雷锋的枪》等更是脍炙人口。

唐柯(tangke 1922-- )原名张化愚。

作曲家。河北易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曙光剧社”、“七月剧社”、“抗敌剧社”创作员、队长等职。1940年开的音乐创作。1958年任北京军区歌剧团编导。1970年任北京军区文工团总团副团长兼编导室主任。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共有作品上千首歌曲,上百篇音乐论文,出版音乐文集《歌曲创作漫谈》。主要作品有歌曲《翻身不忘共产党》、《边区好》、《在村外的小河旁》、《众手浇开幸福花》、《解放军野营进山村》、《老房东查铺》(与生茂、晨耕合作)、《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歌剧音乐《山青水秀》、《告别》,电影音乐《花儿朵朵》(合作)、《甜蜜的事业》(合作),其中《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被选为1980年全国优秀歌曲,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选为亚洲音乐教材。和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等,儿童歌曲《祖国祖国我爱你》、《星期天》等
回帖人:张可    影响力指数:2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04/12/26 17:16:00    第 6 楼葛炎(Geyan 1922-- )


作曲家。上海人。少年时积极参加救亡歌咏活动,1938年随“孩子剧团”到延安。后在抗大总校文工团和东北电影制片厂工作。曾任上海电影制片厂作曲组组长。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抗战时期写过救亡歌曲《春耕曲》等。建国后致力于电影音乐创作,主要作品有《中华儿女》、《渡江侦察记》、《聂耳》(合作)、《枯木逢春》、其中《阿诗玛》获西班牙最佳舞蹈片奖,《芙蓉镇》(合作)获上海最佳音乐奖。另外还有《从奴隶到将军》、《天云山传奇》等30余部电影音乐。一些电影插曲在群众中广为流传。还有管弦乐《马车》等。

刘炽(Liuchi 1921-- )原名刘德荫。

西安市人。9岁到三仙庙打扫佛堂,并学习读谱、吹笙、笛、敲云锣,成了一名优秀的小演奏员,给他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坚实的民族音乐基础。1933年考入西京印书馆,在排字车间当童工。1936年参加工农红军,最初被送进红军大学当学员,不久又到红军人民剧社当小演员,在剧社崭露头角。美国记者思诺夫人1937年访问延安时,很快被刘炽吸引,用摄影和文字多次记录了这位红色少年,在她的著作里称誉刘炽是他“夏天的小爱人”是“陕北‘现代化’真正的先驱”,是一个“已有主角倾向的少年天才”。1939年刘炽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又考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第三期音乐系,师从伟大的音乐家洗星海,学习作曲和指挥。毕业后进入音乐研究室当研究生兼助教。解放战争时期,刘炽到东北,开展了许多音乐活动,创办了音乐学校、星海合唱团,任校长、团长、指挥,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培养了大批音乐工作者。指据了关外第一场黄河大会唱,开创了电台教唱革命歌曲的先例。在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起了很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调北京中央戏剧学院歌剧团任作曲,院艺委会委员。1961年调辽宁歌剧院任副院长兼艺委会主任。“文革”后调中国煤矿文工团任总团长兼艺委会主任。刘炽现已离休。刘炽创作生涯是从1939年发表处女作《陕北情歌》开始的,到目前为止,已创作了大型作品70余部,中小型作品近千首,著述了15万字的多篇论文,出版了作品集14本,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收入他的多首歌曲,他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流传之久远实属当代音乐家中罕见。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歌剧有《白毛女》(曲作者之一),《减租会》《果园姐妹》《牧羊姑娘》(与人合作),《火》,《阿诗玛》等;电影音乐《陕北牧歌》、《上甘岭》、《祖国的花朵》、《风暴》、《英雄儿女》、《大渡河》、《哪是我家》等;大合唱有《工人大合唱》、《边疆战士大合唱》、《祖国颂》、《天天向上》等,还有《荷花舞》、《牧笛》,第三、六套广播体操音乐,管弦乐《哀乐》等。最近又为孩子们写了童声大合唱《英雄少年》,还有《天鹅之歌》、《山谷里的回声》、《兰天和大地》、《金色的小船》等。他的歌曲《翻身道情》、《崖畔上开花》、《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在大地上栽种鲜花》、《我的祖国》、《英雄赞歌》、《新疆好》、《祖国颂》等几代人共同传唱,其中《翻身道情》、《新疆好》、《菏花舞》获世界青年联欢节奖。《祖国的花朵》获电影音乐奖。《让我们荡起双桨》获各种全国奖。《我的祖国》获全国首届金唱片奖。《祖国颂》已成为各种庆典必唱歌曲之一。新近创作的《卫士的摇蓝》《矿工是人类的太阳》获全国歌曲金奖。刘炽十分注意把创作的根深扎在民族音乐的土壤里,并吸收古今中外一切好的技法,以祖国、人民、中华民族为永生创作主题,从而形成了他鲜明的艺术特点,旋律隽永优美、朴素情深、气势磅礴、民族风格浓郁。因此他的音乐深受人民的喜爱。刘炽年逾七旬,至今壮心不已,笔耕不辍,为祖国人民、中华民族流淌着河一杯的旋律。

晨耕(Chengeng 1923-- ) 原名陈宝锷。

作曲家。满族。河北完县人。7岁就在地方民间乐队吹奏竹筒和演奏打击乐器。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调部队文工团从事音乐工作,曾在华北联大文艺学院音乐系学习。曾在冲锋剧社、前卫剧社、战友歌舞团担任作曲、指挥,1949年任开国大典军乐队指挥。后任战友歌舞团的领导和艺术指导。1958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班,师从江定仙。现任中国音协书记处常务书记。作品有五百多件。主要有歌曲《两个小伙一般高》、《我和班》、《歌唱光荣的八大员》。器乐曲《骑兵进行曲》、《子弟兵和老百姓》、《欢庆胜利》、电影音乐《槐树庄》、《烽火少年》(合作)《桂林山水》、《万水千山》(与时乐濛合作),参加音乐舞四史诗《东方红》的音乐创作(集体创作)、参加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的创作(合作)、歌曲《记战友》和《百灵鸟你往哪儿飞》分别获建国三十周年文艺汇演一、二等奖。1961年出席了第十六届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

严金萱(Yanjinxuan 1924-- )


女作曲家。贵州贵阳人。14岁参加救亡歌咏活动。1939年到延安,在冲锋剧社、中央管弦乐团任独唱演员、歌剧演员和小提琴手,后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作曲。解放后,在北京人民文工团工作。195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班。历任华南歌舞团团长、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艺委会主任、上海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上海舞蹈学校副校长。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副会长、作品有芭蕾舞剧音乐《白毛女》、《苗岭风雷》(与马友道,瞿维合作)、舞蹈音乐《长征》。儿童歌剧《双双和姥姥》,儿童歌舞剧《青草坡》等三十余部作品。著有《歌声里的故事》、《严金萱歌曲选集— —彩色的梦》等。

彦克(Yanke 1924-- )


作曲家。山西孝义人。14岁参加八路军吕梁剧团,曾在延安鲁艺旁听冼星海的作曲课,后到延安部队文学艺术学校音乐班学习作曲。抗战胜利后,参加东北联政宣传队、后历任部队文工团创作员、协理员、团长等。1957年到中央音乐学院进修作曲。现任总政文工团创作室副主任。中国音协第四届理事。作有管弦乐曲《军营的早晨》、歌剧《杨勇立功》,大合唱《七律?长征》(与吕远合作)电影音乐《五朵红云》(由同名舞剧改编)、《农奴》、《刑场上的婚礼》等。歌曲《骑马挎枪走天下人》、《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回延安》、《库尔班大叔您上哪儿》(与克里木合作合作)、《双双草鞋进红军》。出版《彦克歌曲100首》歌曲集。

李群(Liqun 1925-- )


女作曲家。河北磁县人。自幼爱好音乐。1938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从冼星海、吕骥学学作曲。先在《生产大合唱》、歌剧《军民进行曲》中当小演员,后调华北文工团从事音乐创作。1947年在华北联合大学任教。历任中央歌舞团、中央民族乐团创作员。1978年任人民音乐出版社副总编。现任《儿童音乐主编》。中国音协第四届理事。中国儿童音乐学会会长。写有歌曲《七月里,七月一》、《别看我们年纪小》、《有一个人》、《喜鹊飞来叫喳喳》、《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林中的鸟声》、《咱们从小讲礼貌》,大合唱《石油歌》、《新青年》(合作)等各种形式的声乐作品三百余首,其中以儿童歌曲尤为突出。参加过《生产大合唱》、《军民进行曲》的演曲。《快乐的节日》曾在全国第一、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活动中获音乐作品一等奖。1980年出版了《李群儿童歌曲选》。1982年在罗马妇女音乐节上展出部分作品。1985年举行个人作品音乐会。出版有立体声盒带《李群儿童歌曲》专辑。

吴祖强(Wuzhuqiang 1927-- )


作曲家,教授。原籍江苏武进,生于北京。少年时代从作曲家张定和、歌唱家寇家伦等学习音乐。1947年入南京国立音乐院从江定仙学习作曲。1952年去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专修理论作曲。1958年毕业回国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现为该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第四届副主席兼创作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第七届常务委员,中共十二大中央候补委员。主要作品有《钢琴变奏曲》、《弦乐四重奏》、交响音画《在祖国大地上》、清唱剧《与洪水搏斗》,舞剧音乐《鱼美人》、《红色娘子军》(与杜鸣心合作)、根据同名乐曲改编的弦乐合奏曲《二泉映月》、琵琶与管弦乐协奏音诗《春江花月夜》、二胡与管弦乐合奏《江河水》等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与刘德海合作)。后两首作品曾在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主办的夏季音乐节上公演。此外、还写了一些话剧、电影音乐,并结合教学著有《曲式与作品分析》一书。多次担任国内外重要音乐比赛的评委及主持人,为1982年--1988年中美艺术教育会议中方主席和中国代表团团长。此外,还写过一些话剧、电影音乐和其他器乐、声乐作品。

黎英海(Liyinghai 1927-- )


作曲家。四川富顺人。1948年毕业于南京国立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建国后在上海音乐学院及中国音乐学院任教。曾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席。音协北京分会副主席。作品在声乐创作方面有《奋发图强干一场》、《船歌》(电影《两个小足球队》插曲)、《千里草原把身翻》、《在英雄墓旁》、《千年的铁树开了花》、《仰望祖国的地图》等近两百首歌曲;改编了《嘎俄丽泰》、《小河淌水》等数十首民歌,出版了《民歌独唱曲》一书。在器乐创作方面有《夕阳萧鼓队》、《阳关三叠》等钢琴曲和大提琴、二胡独奏曲十余首;改编了民歌钢琴小曲百余首,出版了《民歌钢琴小曲50首》。为《伟大的起点》、《闽江桔子红》、《聂耳》(与葛炎、刘福安合作)等七部故事片、话剧、舞蹈等谱写音乐、著有《汉族调式及其和声》、《五声音调钢琴指法练习》、《多声部写作基础》、《民族五声性调式概述》等论著。对我国多声部音乐的民族风格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果的探索、科研及创作。

杜鸣心(DumingXin 1928-- )


作曲家、教授。湖北潜江人。1939-1948年被陶行知从保育院选拔到重庆育才学院学习音乐。在贺绿汀、任光等指导下学习钢琴、小提琴和音乐基础知识。解放战争时期,他创作的讽刺歌曲《薪水是个大活宝》曾在国统区有一定影响。1954--1958年在苏联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作曲。现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教授。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作有交响乐《青年》、交响幻想曲《洛神》、舞剧音乐《鱼美人》、《红色娘子军》(均与吴祖强合作);交响诗《飘扬吧,军旗》、交响音画《祖国的南海》、《青年交响曲》、电影音乐《原野》、《伤逝》及一些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等。注重和声手法的丰富和配器色彩的表现。

石夫(Shifu 1929-- )原名郭石夫。

作曲家。湖南湘潭人。自幼在农村广泛接触影子戏等民间音乐,1942年入湖南华中高级艺术师范学习音乐和美术。在抗日歌咏活动中开始歌曲创作。建国后深入新疆,在新疆军区政治部文化部、新疆建设兵团文化部工作,采录了大量民歌,学会演奏东不拉和热瓦甫等乐器,并创作了不少歌曲。后在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工作。1957年至1963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现在中央芭蕾舞团专职作曲。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作有歌曲《解放军同志请你停一停》、《牧马之歌》、《娃哈哈》、《举杯祝贺》、《雪莲花》、《迎春花》等二百余首,钢琴曲《新疆组曲》、小提琴曲《我心中的歌》、管弦乐《胜利序曲》、交响诗《帕米尔之歌》、交响大合唱《黄河?太阳》、歌剧《阿依古丽》(合作)、民族舞剧《文成公主》、芭蕾舞剧《骄杨》、《香樟曲》、《缅怀》等。电视音乐《丝绸之路》(和田集)叙事曲《盼归》;民乐组曲《王昭君》、钢琴曲《噶尔喀尔舞曲》等。钢琴曲《第二新疆组曲》获1987年上海国际钢琴作品比赛三等奖。并出版有《石夫独唱集》、《维吾尔民歌集》、《哈萨克民歌集》、《少数民族音乐学习札记》等作品、论文。
回帖人:张可    影响力指数:2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04/12/26 17:17:00    第 7 楼吴应炬(Wuyingju 1926-- )


作曲家。原籍广东海南,生于广州。早年在广东艺术专科学校学过作曲,抗战胜利后,在澳门等地从事音乐活动,组织过音乐社、音乐导报分社。 1947年去越南。翌年回国,先入燕京大学音乐系学习,解放后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1954年毕业于该院作曲系。1957年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任专职作曲。作品有为电影音乐《大闹天宫》、《草原英雄小姐妹》、《阿凡提》、《小蝌蚪找妈妈》等50余部美术片配乐。其中,《牧笛》、《雕龙记》等八部影片的音乐在国内外获奖。

生茂(Shengmao 1928-- ) 原名娄盛茂。

作曲家、河北晋县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从事部队文艺工作,先后在冀中军区火线剧社及华北野战军三纵队文工团任指挥、乐队队长、编导等职。建国后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1958年调至战友歌舞团任作曲和艺术指导。中国音乐学协会理事。写有歌曲上千首。其中著名的作品有《学习雷锋好榜样》、《真是乐死人》、《马儿啊,你慢些走》、《看见你们格外亲》、《祖国一片新面貌》、《老房东查铺》(与唐柯等合作)、《林中小路》、《战士的步伐》(与唐柯等合作)。有的在第二、三、四届全军文艺汇演中获优秀歌曲创作奖。《走上练兵场》、《远方书信乘风来》被评为1980年全国优秀歌曲。参加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的创作(合作)。出版有《生茂歌曲选》。

郑秋枫(Zhengqiufeng 1931-- )


作曲家。辽宁丹东人。1947年在丹东文工团当小乐手,会演奏多种乐器、建国后。先在中南军区部队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小提琴和作曲。1962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现任广州军区歌舞团总艺术指导兼创编室主任。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音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作品有舞剧音乐《五朵红云》(合作),电影音乐《海外赤子》、歌曲《我爱梅园梅》、《毛主席关怀咱山里人》、《颂歌献给毛主席》、《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第六届全运会会歌》、《拖拉机开进苗山寨》、《十月里响起一声春雷》、其中,《我爱你,中国》、《蓝精灵之歌》等甚为流传。

潘振声(panzhensheng 1932-- )


作曲家。蒙古族。上海青浦人。1955年开始从事儿童音乐创作。当过小学音乐教师,少先队辅导员,编辑等。曾任音协宁夏分会主席、宁夏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曾获“全国优秀儿童少年工作者”称号。作有儿童歌曲《小鸭子》、《一分钱》、《好妈妈》、《红太阳照山河》词曲及曲作《嘀哩嘀哩》、《雷锋叔叔请听我的回答》、《太阳月亮不能忘》等。出版有少儿歌曲专辑。

汪玲(Wangling 1932-- )


女作曲家。黑龙江哈尔滨人。1958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上海音乐出版社副编审。中国儿童音乐学会理事。作有儿童歌曲《打电话》、《李小多分果果》、《两只小象》、《摘星星》等。

何占豪(Hezhanhao 1933-- )

作曲家。浙江诸暨人。曾在浙江省越剧团乐队工作,后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班学习小提琴,并和几位同学组成“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毕业后转入作曲系,随丁善德学作曲。1964年在该院毕业,现在该院任教。中国音协第四届理事。作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与陈钢合作)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越剧音乐《孔雀东南飞》等。

秦咏诚(Qinyongcheng 1933-- )


作曲家。原籍江苏菱榆,生于大连。1948年入旅大歌舞团,开始学作曲。1952年入东北音专作曲系学习,1954年进作曲研究生班及苏联专家配器班深造。1978年入辽宁乐团。现任沈阳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协第四届理事。音协辽宁分会副主席。省政协委员。作有交响诗《石油英雄赞》、管弦乐《欢乐的草原》、声乐协奏曲《海燕》、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小提琴《海滨音诗》、电影音乐《创业》等。

王酩(wangming 1934-- )


作曲家。上海人。当过小学教员。196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中央乐团创作员。作有长笛协奏曲《上海的对话》、琵琶协奏曲《霸王卸甲》、管弦乐组曲《海霞》、交响诗《忆先烈》,清唱剧《尹灵芝》,为《海霞》、《黑三角》、《小花》、《樱》,《第二次握手》、《瞧这一家子》、《他们在相爱》、《有一个青年》、《西西里柠檬》等数十部电影、电视剧、广播剧作曲。其中《小花》获1980年第三届电影百花奖中的最佳电影音乐奖。歌曲《边疆的泉水清又清》、《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青春啊青春》四首插曲1980年被电台听众评为优秀歌曲。1980年出版了《王酩歌曲选》。

陈钢(chengang 1935-- )


作曲家。回族。上海市人。自幼随父学音乐,10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钢琴。1949年开始从事部队文艺工作。15岁开始音乐创作,曾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间奏曲等作品。1955年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师从丁善德、桑桐和苏联专家,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该院教授。中国音协第三、四届理事,音协上海分会常务理事。第九届上海市人民代表。作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王昭君》和《双簧管协奏曲》,小提琴曲《苗岭的早晨》、《我爱祖国的台湾》、《阳光照耀着塔什柯尔干》、《清水江恋歌》等。

傅庚辰(Fugengchen 1935-- )


作曲家。满族。黑龙江双城人。12岁参加东北音工团,并进东北鲁艺学习小提琴。后在东北文工团,东北人民艺术剧院、东北音专作曲系,中国人民志愿军文工团,1957年毕业于东北音专作曲系。曾任总政歌舞团团长。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作有电影音乐《地道战》、《雷锋》、《闪闪的红星》、《南海长城》、《梅花巾》、《枫》、《打击侵略者》、《风雨下钟山》等三十多部。歌曲《大江歌罢掉头东》、《陈毅诗词五首》、《请允许》、《梅岭三章》、《花纸伞》、《毛主席的活儿记心上》、《雷锋,我们的战友》、《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等五百余首。歌剧、歌舞剧《星光啊,星光》、《阿妈妮送米》,其中《红星歌》和《请允许》分别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和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中获创作一等奖。管弦乐《欢庆舞曲》、《节日舞曲》等,小提琴曲《秧歌舞曲》、《幻想曲》。

施光南(Shiguangnan 1940--1990)

作曲家。四川重庆人。自幼喜爱音乐。学生时代就模仿各地民歌风格开始歌曲写作。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64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后入天津歌舞剧院,曾在中央乐团工作。中国音协第四届副主席,全国青联副主席。1990年在北京病逝。作有歌剧音乐《伤逝》、芭蕾舞剧音乐《白蛇传》、声乐套曲《革命烈士诗抄》,弦乐四重奏《青春》。小提琴曲《瑞丽江边》,京剧《红云岗》唱腔及音乐,河北梆子《红灯记》唱腔及音乐,电影音乐《海上生明月》,《神奇的绿宝 石》《幽灵》等歌曲《五好红花寄回家》,《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多情的土地》、《祝酒歌》、《周总理你在哪里》、《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台湾当归谣》、《第十一届亚运会会歌》等流传甚广。还参加了《仿唐乐舞》、《中国革命之歌》的创作。出版有《施光南歌曲选》及多种唱片、磁带。

赵枫(Zhaofeng 1916-- )


音乐教育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祖籍河南项城,生于开封。青年时期,曾在河南建华音校音乐系学习,由于参加当时校内的进步活动而被迫离校。后来在工作中广泛接触民族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1939年在重庆和一批革命音乐工作者组成“新音乐社”,并主编进步刊物《新音乐》。1941年院南事变后,去缅甸开展华侨青年的活动。1942年回国在云南大学附中任教,同时参加民主同盟工作。1946和1948年先后在香港和新加坡艺术院校任教授,副院长等职。1949年回到北京,首任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秘书长,音乐出版社社长等职。1957-1983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任副院长、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委员、艺术学科组长等职。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名誉院长,《音乐研究》主编,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赵枫同志在繁忙的行政领导工作之余,曾撰写各类学术论文数百篇,曾编译出版《和声学初步》、《曲调与和声》、《和声的进行》等书,著作有《诗经音乐及其他》,《贝多芬和他的九个交响乐》、《音乐与音乐家》等。他曾先后率领文化艺术代装团,演出团赴数十个国家访问,对国际文化交流,增进各国艺术家之间的友好往来作出了重大贡献。

李凌(Liling 1913-- )


音乐评论家。广东省台山人。1927一1930年在台山一中读书,毕业后在台山水产小学任教。1937年去上海在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家乡的青年救亡工作队任艺术组组长。1938年赴延安,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为高级班学员,并兼任院教务处教育科长。1940年在重庆主编《新音乐》月刊。并与赵枫等人共同主持新音乐社活动。1943年《新音乐》月刊被国民党政府查封,李凌任陶行知所办育才学校音乐组主任。1945年先后在上海、香港等地继续主编出版《新音乐》,并在上海创建中华星期音乐学院、香港中华音乐学院、并任院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音乐学院教务副主任,中央歌舞团、中央乐团团长、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央乐团顾问等职。著作有《音乐杂谈》1--4集,《音乐漫谈》、《歌唱艺术慢谈》、《音乐艺术随笔》、《音乐美学慢谈》等,此外还作有器乐曲《南国组曲》及舞剧音乐《铸剑》等。
回帖人:张可    影响力指数:2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04/12/26 17:19:00    第 8 楼张肖虎(Zhangxiaohu 1914-- )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祖籍江苏武进,出生于天津。在清华大学攻读土木工程学系,并兼攻音乐。1936年毕业后留校任西乐部助教。曾先后担任天津工商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系主任、副院长等职务。现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主任、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教育研究会理事长等职。著作有《乐学基础》、《五声性调式及和声手法》。作品有民族舞剧《宝莲灯》音乐、管弦乐《浔阳曲》、《苏武》、《刘胡兰》等。

许常惠(Xuchanghui 1929-- )


台湾作曲家、音乐史学家、教育家。生于台湾省彰化县。1949年考入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随戴粹伦教授学习小提琴,随张锦鸿、肖而化教授学习理论作曲。1955年进入巴黎法兰克音乐院学小提琴,1956年入巴黎大学音乐学研究所学音乐史、和声分析和古谱今译等。1959年回台后任教于师大音乐系及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现任师范大学音乐研究所音乐史教授,并任亚洲作曲家联盟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及该联盟在台湾的总会理事长、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执行长等要职。1967年与史惟亮等人发起“中国民族音乐研究中心”,致力于台湾民谣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曾多次应邀到美国、香港、新加坡、日本、德国等地进行访问或讲学,在国内外音乐界享有较高的声望。曾四次获用《中国民俗音乐专集》唱片“金鼎奖”,1985年获法国文化部颁赠的文艺骑士勋章。主要作品有歌曲《我是一滴清泉》(1956年,郭沫若词)、清唱剧《兵车行》(1958-1965年,杜甫词)、《狮子山的孩子》(1983年)、交响曲《白沙湾》(1974-1976年),舞剧《桃花姑娘》、《陈三五娘》(1985年),琵琶独奏曲《锦琴》,以及前奏曲、小奏鸣曲,五重奏等大量室内乐作品,并著有十余本音乐论文专集。

马水龙(Mashuilong 1939-- )


台湾作曲家。生于台湾省基隆市,1964年毕业于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1972年获西德雷根斯堡音乐学院全额奖学金赴西德留学,197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1986年应美国国务院付尔布莱特基金会之邀,以学者身分赴美研究音乐一年,并于纽约林肯中心等地举行四场个人作品音乐会。他是第一位在林肯中心举办整场个人作品音乐会的中国作曲家。曾获中山文艺创作奖及吴三连文艺创作奖。现任国立艺术学院教务长兼音乐理论作曲教授。并任亚州作曲家联盟在台湾的总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他的主要作品有:钢琴曲《古曲组曲》、赋格曲二章(1962年)、《台湾组曲》(1965年)、《雨港素描》(1969年)、奏鸣曲(1963年),歌曲《怀乡曲》(1971年)、《夕暮》(1963年),交响诗《孔雀东南飞》(1977年),弦乐四重奏(1970年,获中国现代音乐研究会主办的作曲比赛佳作奖)、《幻想曲》(长笛与管弦乐, 1975年),琵琶曲《水龙吟》(1979年),梆笛协奏曲、《窦娥冤》(人声、唢呐与打击乐器。1980年),《盼》(十件中国传统乐器合奏曲,1976年)、《唢呐与人声》(1976年),《清明》(梆笛、风锣与混声合唱,1979年),合唱曲《蓝色的溪水》(1978年)、《女高音、萧与九件打击乐器》(1985年),管弦乐合奏曲《玩灯》(1977年)、《晨曦》(1979年),以中国民歌改编的合唱曲《小河淌水》、《阿拉木汗》等二十余首,舞剧《廖添丁》(1978年)并著有《对位法理论》(1972年)、《十二音作曲法研究》(1976年)和《从舞剧(廖添丁)论舞乐之创作》(1982年)等理论著作。

黄友葵(Huangyoukui 1908-- )


抒情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湖南湘潭县人。幼时在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学会了演奏月琴、扬琴、萧和竹笛。小学时开始学钢琴。在上海金陵女子大学和东吴大学时,主要学习生物数学,化学等课程。1933年以A级分数毕业于美国阿拉巴吗州亨廷顿大学音乐系,并被吸收为该校以优秀学生组成的Trisigma荣誉学会会员。同年参加芝加哥世界博览会演出独唱。回国后,曾任苏州东吴大学、昆明国立艺专,重庆青本关国立音乐院、南京艺术学院声乐教授兼系主任、副院长。同时继续从俄籍教授苏石林进修声乐。省人大第一、二、三届常务委员,省政协常务委员。现任中国音协江务理事、音协江苏分会主席、全国文联委员。28岁时,曾应上海国乐社的邀请,担任女声独唱,并在《创世纪》、《柳娘》、《多兰多德》、《茶花女》、《蝴蝶夫人》、《托斯卡》中担任女主角或领唱。她的音色柔和优美、技巧娴熟、委婉动听、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曾被当时的声乐界誉为“中国的第一女高音”。

喻宜萱(Yuyixuan 1909-- )


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江西萍乡人。1933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1935-1939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攻读音乐及教育。回国后历任成都女子大学音乐系教员、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和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教授,并兼任音乐系主任。在成都、重庆等城市多次举行演唱音乐会。1948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赴法国、美国、瑞士、意大利等西欧国家考察音乐教育。同时在巴黎、伦敦、纽约、旧金山等大城市举行数十场独唱音乐会。1949年回国后历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兼系主任、副院长。同时从事演唱活动。第二、三、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音协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编委、声乐分支主编。除选编、译配多种声乐教材,主编《声乐表演艺术文选》一书外,还撰写了20余篇论文,著有《我与音乐》。

林俊卿(Linjunqing 1914-- )


男中音歌唱家、医学博士。福建厦门人。1940年毕业于协和医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41年开始与意大利专家梅百器及莫那维塔学美声唱法和“咽音”练声法。1948年开始对“咽音”练声法作系统研究。以演唱意大利歌剧选曲见长,并灌有唱片。作为男中音歌唱家, 1953年曾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到波兰、东德等国家访问演出。1958年创办上海声乐研究所任所长。现为北京嗓音研究会顾问、中国音协第四届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著有《歌唱发音的肌能状态》、《歌唱发音不正确的原因及纠正方法》、《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和《介绍“咽音”练声法》等声乐理论书籍。

周小燕(Zhouxiaoyan 1918-- )


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湖北武昌人。少年时代即显露出歌唱才华。早年在上海国立音专学声乐。1937年参加武汉合唱团从事救亡歌咏活动。后留学深造于巴黎俄罗斯音乐学院,师从意大利籍男中音贝纳尔迪教授,经过五、六年的严格训练,在声乐技巧上有很大程高。后又受到许多著名声乐专家的指点,较熟练地掌握了法、英、意、德等多种语言的歌唱。并以清唱剧形式演出歌剧《蚌壳》引起西方瞩目。1945年10月在巴黎国家大剧院演唱成功。在英国演唱《长城谣》等中国歌曲,受到高度评价,被法国著名评论家杜弗誉为“中国之莺”。1946年7月赴卢森堡,后又飞遍了柏林、日内瓦、布拉格、华沙等地演唱成功。1947年10月,辞去了一些国家的邀请回国。归国后执教于上海音乐学院,后为副院长兼声乐系主任、教授。中国音协第四届副主席、音协上海分会副主席。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委员。后曾赴印度、苏联、波兰、保加利亚等巡回演出。近年来,还曾赴西德、美国考察,为我国声乐教学及研究做出贡献。撰有《男高音声区的训练》、《当代世界声乐发展的趋势给我们的启示》等文章。学生有张利娟、鞠秀芳、高曼华、刘捷、龚冬健、张建一、罗魏。

郎毓秃(Longyuxiu 1918-- )


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原籍杭州,生于上海。1937年上海国立音专声乐系肄业。先后留学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声乐系、美国俄亥俄州辛辛纳提师范学院音乐系进修风琴、声乐和作曲。师从胡周淑安、俄籍教授苏石林、比利时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黛依丝。获作曲专业学士学位。16岁即在上海公开演唱和灌制唱片。三十年代活跃于我国歌坛。当时流行的《天伦歌》就是她首先唱开的。1944年起任教于四川省立艺专、成都华西大学,建国后在四川音乐学院声学系任主任、教授。1956年参加中国文化代表团,出访朝鲜、意大和瑞士、法国;在罗马、伯尔尼、日内瓦、巴黎、里昂等地举行独唱会。后任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名誉系主任。教授。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理事。音协四川分会副主席。译有《卡鲁索的发声方法》。1981年4月22日在北京举行告别演唱会。

张权(Zhangquan 1919-- )


女高音歌唱家、歌剧演唱家。江苏宜兴人。自幼酷爱音乐。1936年入杭州艺专主修钢琴,后从外籍教师马撰改学声乐。1937年入上海国立音专声乐系,师从胡同淑安、黄友葵。1942年毕业于重庆国立音乐院并留校任教。1951年毕业于美国依斯曼音乐研究院获音乐文学硕士学位和音乐会独唱家、歌剧演员称号。同年冬季回国。任中央歌剧舞剧院独唱演员、教员。曾与李光羲等在我国首次用中文主演《茶花女》。1961年调至哈尔滨歌舞剧院,1964年在北京举行独唱音乐会。1978年调回北京,曾任北京市音乐舞蹈家协会主席、北京市歌舞团艺术指导,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译配有外国艺术歌曲和歌剧选她。不仅擅长演唱外国艺术歌曲和欧洲古典歌剧咏叹调,而且擅长演唱中国抒情歌曲。

魏启贤(Weiqixian 1921-- )


男中音歌唱家。辽宁沈阳人。早年曾参加抗日救亡演剧三队。1940年在国立剧专学习乐剧,继又转入国立音乐学院,1947毕业于南京国立音乐院声乐系,师从黄友葵、俄籍教授苏石林和苏联声乐专家梅德维捷夫。1949年始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央乐团担任教学和独唱。曾多次举行独唱音乐会。现在中央乐团社会音乐学院任教。曾主演过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并在我国首演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时,任男中音独唱及重唱。

寇家伦(Koujialun 1922-- )

男高音歌唱家。陕西西安人。1949年从事部队文艺工作、原是话剧演员,到总政歌舞团后,改学声乐。曾任总政歌舞团独唱演员、曾从师于保加利亚专家迪亚科维奇。演唱有《回延安》、《大江歌罢掉头东》、《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演唱《西江月?井岗山》。曾先后赴朝鲜和东欧各国进行访问演出。

楼乾贵(louqiangui 1923-- )

男高音歌唱家、浙江宁波人。曾同时就学于复旦大学医学院和上海国立音专,先后从师于利斯纳、罗比切克夫人、劳景贤1949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获医学博士。1953年在协和医院工作期间应邀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获银质奖章;后在东欧访问演出中,又获波兰、罗马尼亚等国颁发的高级国家勋章。1955年入中央实验歌剧舞剧院任独唱演员。曾主演《蝴蝶夫人》、《叶甫根尼?奥涅金》。后为声乐教员、艺术指导。北京市政协第五、六届委员。

王昆(Wangkun 1925-- )

女高音独唱家。河北唐县人。1937年入当地妇女抗日救国会。1939年4月入西北战地服务团,从事抗日宣传、演唱民歌。1944年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5年首演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饰女主角喜儿,并演出《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秧歌剧。1947年7月,参加在布达佩斯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建国后曾任中央实验歌剧院演员。后受教于苏联专家梅德维捷夫和我国歌唱家林俊卿。1954年入中央音乐学院进修。1964年演出《农友歌》。1962年调入东方歌舞团,现任团长兼艺术指导。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曾赴欧洲、朝鲜、印度、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访问演出。

郭淑珍(Guoshuzhen 1927-- )

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原籍山东长清县,生于天津。从小爱唱歌,京剧、大鼓、单弦曾使她着迷。在少年时代,经常演出。1947年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从师于美籍女中音歌唱家汉基夫人。195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沈湘。1953年她作为我国第一批音乐留学生,赴苏联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195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学期间,在1955年的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古典声乐比赛中获奖。1957年又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古典歌曲声乐比赛中获一等奖和金质奖章,为祖国赢得巨大荣誉。毕业后她曾在莫斯科、列宁格勒、里沃夫等城市举行独唱音乐会,她又在莫斯科著名的剧场上演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中成功地扮演达吉雅娜,又在歌剧《波希米亚人》中客串演出,轰动全苏,全苏电台播放录制唱片,被报界誉为“正是普希金和柴可夫斯基理想的人物”。1959年载誉归国,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同年8月赴维也纳演出。1960年又访问了加拿大,古巴、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瑞士等国;1977年去朝朝访问后又到西德考察音乐教育。1978年访问美国。1980年被文化部任命为全国高等音乐院校声乐比赛评委副主任,198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再次为她举办广播独唱音乐会。后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副主任、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

李光羲(Liguangxi 1929-- )

抒情男高音歌唱家、歌剧演唱家。生于天津市。16岁起在基督教圣诗歌咏班唱了4年。1954年入中央歌剧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演唱经验,逐渐形成了个人的演唱风格。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主演歌剧《茶花女》、《阿依古丽》、《叶甫根尼?奥涅金》、《货郎与小姐》。演唱歌曲有《北京颂歌》、《远航》、《祝酒歌》、《周总理,您在哪里》。并曾赴法国、加拿大等国访问演出。

郭兰英(Guolanying 1929-- )

女高音歌唱家、歌剧演唱家。山西平遥县人。6岁进戏班子学唱山西梆子,先后演了一百多部传统戏。五、六岁就在山西、河北一带颇具名声。1946年入解放军文工队开始从事新歌剧事业。1949年入华北大学三部学习,建国后又调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1954年5月入中央实验歌剧院,为该院主要歌剧演员,在大型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窦娥冤》、《红云崖》、《刘胡兰》、《春雷》中担任主角。演唱的歌曲有陕北民歌《绣金匾》、《南泥湾》、《赶牲灵》、《翻身道情》和创作歌曲《我的祖国》等。曾赴日本访问演出。1949年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民歌比赛中,她演唱的《翻身道情》、《妇女自由歌》荣获三等奖。并在1952年全国戏曲汇演中获奖。曾任中国歌剧院主要演员兼艺委会主席。全国第一、二、三、五、六届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1981年3月在北京举行告别演出。

回帖人:张可    影响力指数:2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04/12/26 17:20:00    第 9 楼温可铮(Wenkezheng 1929-- )

男低音歌唱家。北京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其父爱好音乐,从小受音乐熏陶,10岁时在儿童歌唱比赛中,他以童高音演唱了意大利古典歌曲《爱情的喜悦》获北平市“天才音乐儿童奖”。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46年到1956年,他从师于著名俄籍教授苏石林和保加利亚索亚菲音乐学院院长、著名声乐教育家契尔金教授。1950年毕业后,先后任教于南京金陵大学音乐系和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现为声乐系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1957年在莫斯科获世界青年联欢节古典歌曲比赛银质奖。曾多欢举行独唱音乐会,到美国、日本、香港讲学、演出。他演唱的歌曲有威尔第的歌剧《西蒙.鲍卡涅格拉》中的咏叹调《破碎的心灵》、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磨坊少女》的第二首《何处》、鲁宾斯坦的《波斯恋歌》、穆索尔斯基的《跳蚤之歌》、《古典派》和达戈梅斯基的《老班长》等。并撰写有《我怎样演唱杨白劳》、《谈莫扎特的几首咏叹调》、《从外国声乐作品中探讨男低音、中音的音域及性能》和《女中音的训练》等多篇论文。

吕文科(Luwenke 1930-- )

男高音歌唱家。河北共陉县人。幼时在家乡戏曲二人转、二人台、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韵大鼓、丝弦及民歌的熏陶下对音乐喜爱并萌生“长大我也去演唱”的念头。1949年加入石家庄市文工团、河北艺术学校、建筑文工团学习和工作。1953年调入建工部文工团,后与作曲家吕远合作。演唱了吕远的《克拉玛依之歌》、《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等。1963年,他与吕远一起调入海政歌舞团。他又演唱了《水兵最爱什么花》,以及为电影《航标兵之歌》、《海岛南泥湾》、《南海风云》等配唱。1964年在歌舞剧《水兵的光荣》中担任主角,获独唱奖和优秀表演奖。后随艺术团出访朝鲜。近年又演唱了吕远的新作《我愿手捧一束红梅》、《社员今年赶巴扎》、《渔歌》、《飞翔吧,海燕》,以及为电获《北斗》、《玉色蝴蝶》、《地质之鹰》等配唱。

郭颂(Guosong 1931-- )

男高音歌唱家、民歌演唱家。辽宁沈阳人。出生于贫民聚居区。在民间艺术京剧、大回落子、唐山驴皮影、二人转、单弦、大进等熏陶下长大。中学时代显露音乐才华,参加独唱、担任大合唱指挥,也唱东北大鼓、河南坠子。破例担任中学音乐教师。1953年调人松江鲁艺文工团当独唱演员,曾从师俄籍女高音阿恰依。1956年7月,在第一届全国音乐周上,演唱了由他整理、改编的东北民歌《丢戒指》并在全国音乐舞蹈会演中演唱了经他改编的东北民歌《着秧歌》。后曾与世界著名的美国四人歌唱家罗伯逊在伦敦同台演出。之后他相继创作、演唱了《新货郎》、《乌苏里船歌》、《我爱这些年轻人》、《越走越亮堂》、《串门》、《甜透了咱心窝》、《山水醉了咱赫哲人》、《笑开了满睑花皱纹》等,共创作歌曲50余首。出版了《郭颂创作歌曲集》、其中,《乌苏里船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亚洲声乐教材,电视台为他录制了艺术片《垂向大地的谷穗》。曾任黑龙江歌舞居院名誉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省音协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省人大常委。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

胡松华(Husonghua 1932-- )

男高音歌唱家。满族。北京人。自幼酷爱音乐舞蹈。1949年初中毕业后参加了华北大学第三文工团。1950年参加中央赴西南访问团。1952年中央民族歌舞团成立,他调入任歌舞演员。受教于杨比德、楼乾贵和林俊卿,共和留学保加利亚的弟弟胡宝善进行了长期的艺术交流。60年代末调入中央乐团任独唱演员至今。全国政协第四、五届委员。全国青联第二、四届常委。1965年获柬埔寨王国《骑士勋章》、1981年获文化部独唱评比一等奖及作曲三等奖。在京津举行独唱音乐会。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演唱《赞歌》,曾主演歌剧《阿依古丽》。为音乐片《阿诗玛》中的阿黑配唱,撰有《中国部分少数民族歌唱艺术的特殊规律》。并到过欧、美、亚、澳近2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过访问演出。

罗天蝉(Luotianchan 1934-- )

女中音歌唱家。生于广东韶关,原籍梅县人。1953年入中央歌舞团合唱队声乐学习班,从杨金岚、孙家馨、张利娟、魏启贤等学唱,毕业后留该团工作。1956年入中央乐团,现为该团独唱演员。全国政协第七届委员。北京市政协第六、七届委员。

刘秉义(Liubingyi 1935-- )

男中音歌唱家。河北秦皇岛人。1951年16岁时到华北军区政治干校学习,后被选人志愿军十九兵团文工团,赴朝演出他学会了大鼓、单弦、二胡等演奏技巧,成为一个吹、拉、弹、唱俱全的文艺战士。回国后,195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吕水深、杨比德,曾参加赴朝文工团和铁道兵文工团,5年后毕业留校任教。1962年他在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中扮演主角成功。保加利亚声乐专家布伦巴洛夫来华期间,他被选为示范教学对象。随后去朝鲜、苏联、波兰、捷克、日本等国演出。1970年调入中央乐团,意大利声乐大师吉诺贝基来团讲学时,他的演唱受到大师的赞赏。1983年任中国轻音乐团艺术指导兼独唱演员。他演唱的歌曲有《跳蚤之歌》、《我为祖国献石油》、《月之故乡》等。

王玉珍(Wangyuzhen 1935-- )

女高音歌唱家、歌剧演唱家。湖北河阳人。14岁入湖北省文化艺术工作团(后为湖北歌剧团)。期间演唱了大量的民歌在学演古典歌剧《秋江》、《刘海砍礁》中展示表演才华。1959年主演歌剧《洪湖赤卫队》后拍成电影。曾先后赴朝鲜、日本及香港等地访问演出。1981年调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任教。全国人大前三、五届代表。北京市人大第八、九届代表。

于淑珍(Yushuzhen 1936-- )

女高音歌唱家、歌剧演员。原籍河北东光县。原为天津一家化工厂工人,1956年天津职工业余文艺会演时,她演唱哈萨克民歌《美丽的姑娘》成功。被调入天津歌剧舞剧院,曾在一些歌剧中扮演主角。现在天津歌剧团工作。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全国人大第五、六届代表。六十年代起从事独唱。演唱曲有《泉水叮咚响》、《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月下的凤尾竹》等。在歌剧《江姐》、《宦娘》中扮演主角。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

马玉涛(Mayutao 1936-- )

女高音歌唱家。山西保德县人。自幼就受到河曲民歌和二人台音乐的熏陶。1950年十四岁时便参加了解放军。后入经远军区文工团工作。不久便调到华北军区文工团合唱队学习声乐。并介绍她赴上海从师于林俊卿,在北京从师于王昆、沈湘、王福增等老师,尤其向河北梆子老前辈丑金刚学习收获很大。1955年入北京军区文工团,曾先后赴朝鲜、罗马尼亚、苏联、伊郎、阿尔巴尼亚、奥地利、法国、柬埔寨、日本、科威特等国访问演出。1957年获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独唱比赛金质奖章。1979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同年被评为演员一等奖,工作中荣立过五次三等功。历任声乐指导、副团长。现为北京军区文化部艺术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全国第四届人大代表、中共“十一”大代表。演唱曲目有《马儿啊,你慢些走》、《看见你们格外亲》、《老房东“查铺”》、《众手浇开幸福花》和河北梆子《大登殿》等。曾获全军第三、四届汇演优秀演员奖。

朱逢博(Zhufengbo 1937-- )

女高音歌唱家。山东济南人。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喜爱音乐。在家庭的熏陶下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父亲要求她成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她中学毕业后便考进了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5年后毕业考试前为写毕业论文,深入建筑工地实习,在一次工地游艺晚会上她唱了一首歌,被在场的上海歌剧院的一位领导选中,她接受了邀请,成了上海歌剧院的演员。并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先后从师于施鸿鄂、吴少伟、鞠秀芳等,现为上海轻音乐团团长。全国政协委员。为舞剧《白毛女》喜儿伴唱。主演歌剧《刘三姐》。曾多次举行独唱音乐会并先后赴朝鲜、日本、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苏丹等国访问演出。

才旦卓玛(Caidanzhuma 1937-- )

女高音歌唱家。藏族。西藏日喀则人。1956年在拉萨首次登台,后在西藏歌舞团,师从日喀则著名民间艺人穷布珍学唱藏族民歌和古典歌舞曲“囊玛”。1958年到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班进修,从师于王品素教授。毕业后到西藏歌舞团工作。现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西藏政协副主席、西藏文联主席。1964年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担任独唱。先后出访欧洲、东南亚及苏、美多国。演唱有藏族民歌《朗玛,阿玛勒火》、《酒歌》、《北京的金山上》、《唱支山歌给党听》。为影片《农奴》、《今日西藏》等配唱。

李双江(Lishuangjiang 1939-- )

抒情男高音歌唱家。黑龙江哈尔滨人。1959年高中毕业后,放弃了医学院的录取,被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录取。师从于喻宜萱教授。在大学期间就曾举行过独唱音乐会。1963年入新疆军区歌舞团,1973年入总政歌舞团任独唱演员。为中央音乐学院兼课教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理事。在北京举行个人独唱音乐会并多次出国访问演出。为影片《闪闪的红星》等配唱插曲。演唱有《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北京颂歌》、《想起周总理访线线》、《再见吧,妈妈》、《船工号子》等。美国费城交响乐团七十高龄的老指挥家尤金.奥曼迪听过他的歌唱之后,送了一束红玫瑰赞扬说:“这是金子一般的高音,烈火一样的热情。”

何纪光(Hejiguang 1939-- )

男高音歌唱家。苗族。湖南古丈人。从小生活在歌乡,受民欲熏陶。六、七岁时,常在大人启发下编唱民歌,和大人对答山歌。7岁在家乡对歌会上夺得银牌。1953年入湖南省歌舞团。1956年参加全国音乐周,初见端倪。1962年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进修,师从王品索教授。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政协第六届委员。1963年第四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他演唱的《挑担茶叶上北京》、《洞庭鱼米乡》等歌曲,一举轰动上海乐坛。他演唱过各种歌曲500余首,其中157前已被灌制唱片和录音。1983年赴香港演出,港报以“双绝”为题,予以高度评价。

回帖人:张可    影响力指数:2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04/12/26 17:21:00    第 10 楼吴雁泽(Wuyanze 1940-- )

男高音歌唱家。山东淄博县人。从小喜爱唱歌,中学时在省级比赛中获奖。1959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喻宜萱,学习西洋发声法。并得到著名民间艺人的指导。专修了民间音乐课程。1964年毕业留校。后应邀调入武汉歌舞剧院任独唱演员。现任武汉歌舞剧院院长、武汉市文化局副局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演唱有《一弯弯流水》、《清江放排》、《手俸红枣想总理》、《我的太阳》、《饮酒歌》等。曾赴日、朝、意、法等十几个国家访问演出。在上海、北京等地举行过独唱音乐会。

邓玉华(Dengyuhua 1942-- )

女高音歌唱家。北京人。少年时期喜爱唱歌。1959年入中国煤矿文工团歌舞团工作,后入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先后从师于魏鸣泉、曾渭贤、汤雪耕、张清泉、刘淑芳、卢德武等。曾任中国煤矿文工团副团长。现任该团艺术室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候补理事。曾获全国独唱独奏调演、中国民族民间唱法调演优秀节目奖。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演唱《情深谊长》,并为影片《地道战》、《闪闪的红星》等配唱插曲。曾随东方歌舞团赴欧、非和东南亚各国访问演出后。

李谷一(Liguyi 1946-- )

女高音歌唱家。湖南长沙人。1961年入湖南省花鼓剧团工作,1965年主演花鼓戏《补锅》,1968年起师从金铁林和沈湘。1974年调入中央乐团任独唱演员,现任中国轻音乐团团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为《黑三角》,《小花》、《知音》等多部影视片配唱主题歌,曾在亚、非、欧、美等一些国家及港澳地区访问演出并举行个人独唱音乐会、录制盒带及唱片专辑。

德德玛(Dedema 1947-- )

女中音歌唱家。蒙古族。内蒙古额济纳旗人。1960年13岁时就被乌兰牧骑吸收为小演员,她唱歌、跳舞。还学乐器。1961年入内蒙古艺术学校学声乐。1963年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民族班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回家乡巴盟文工团任独唱演员。1972年调入内蒙歌剧院。1979年,调入内蒙古歌舞团任独唱演员,在呼和浩特市两次举行独唱音乐会并获得成功。后随本团和中央民族歌舞团先后访问过南斯拉夫、罗马尼亚、马耳它及非洲三个国家。1980年调到中央民族歌舞团任独唱演员。1987年获听众喜爱的歌唱演员“濠江杯”。

蒋大为(Jiangdawei 1947-- )

男高音歌唱家。天津人。自幼喜爱音乐和美术。1966年高中毕业后,到内蒙农村插队。1970年被吉林省森林警察文工团招收为团员,拜吉林艺术学院的高惠菊为师。1975年参加全国独唱独奏汇演后入中央民族歌舞团。曾任团长。他录制百首以上中外歌曲,有《牡丹之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骏马奔驰保边疆》、《祝酒歌》、《北国之春》等。还为电影《火娃》、《延河战火》、《红牡丹》、《残雪队》、《闪光的箭》及电视片《干枝梅》、《边陲行》、《西游记》等配唱主题歌。他还先后赴港奥、泰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和地区访问演出。

胡晓平(Huxiooping 1950-- )

女高音歌唱家。上海人。她在摇篮中。受到父亲口琴声启蒙,6岁时在自家院内举办“小小音乐会”。中学时代常在学校广播站唱歌。后进上海国棉二十五厂当工人。受到高芝兰教授的帮助和教诲。1972年考入上海乐团,1974年任独唱演员。1978年获上海市青年演员优秀奖。1979年9月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在高芝兰老师指导下。脱产进修声乐。1982年参加第二十届布达佩斯柯达依--艾凯尔国际音乐比赛,获得歌剧演唱比赛一等奖、特别奖。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现在美国留学。

关牧村(Guanmucun 1953-- )

女中音歌唱家。满族。原籍沈阳,生于河南新乡市牧野村。自幼喜爱唱歌,经常参加业余演出。先后从师彭维钢、李维杰等人。1977年考入天津歌舞剧团。常与施光南合作。1980年获天津市青年演员声乐比赛一等奖。198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进修班。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全国青联常委。曾获全国首届电视大奖赛专业组二等奖。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唱演员奖。演唱曲目有《打起手鼓唱起歌》、《祝酒歌》、《吐鲁著的葡萄熟了》等。王演故事片《海上升明月》,1981年在武汉主演古装歌剧《宦姐》,同年应邀赴日本参加东京第十次世界音乐大会演出。

华彦钧(Huoyanjun 1893--1953)

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人。擅长演奏各种民间乐器,尤精于琵琶。自幼从其父当道士,学习音乐。青年时期已掌握鼓、笛子、二胡、琵琶等多种民族乐器的演技技法,成为无锡道教界的一名出色的乐师。35岁因病双目失明,在无锡市沿街卖唱、演奏各种乐器为生。经常演唱当日新闻。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创作、演奏、著名的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塞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1950年曾将他演奏的六首乐曲录音,并编成《阿炳曲集》。

刘天华(Liutianhua 1895--1932)

作曲家、民族器乐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江苏江阴人。1909年入常州中学,开始学习西洋管乐器。中途辍学后以音乐为职业。1912年赴上海参加“开明剧社”乐队。1914年返乡在江阴、常州的中学里教音乐。期间向江南民间音乐家周少梅、沈肇州学习二胡、琵琶;专程赴河南学琴;向僧、道和民间艺人学多种民间乐器,记录民间乐谱并开始音乐创作。1915年,受聘为江苏省立五中音乐教员。1922年受聘赴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任教,后兼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科教师。192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等直至去世。作有二胡独奏曲《病中吟》、《月夜》、《若闷之沤》、《悲歌》、《除夜小唱》(《良宵》)、《闲居吟》、《空山鸟语》、《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等十首。琵琶独奏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和器乐合奏曲《变体新水令》。1927年创办“国乐改进社”并编辑出版了《音乐杂志》。曾用五线谱和工尺谱准确地记录梅兰芳的唱腔《梅兰芳歌曲谱》。收集《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佛曲谱》。编写了二胡练习曲四十七首。把二胡从伴奏乐器上升为独奏乐器,纳入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为我国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定了基础。同时还编写了琵琶练习曲15首。

冯子存(Fengzicun 1904--1987)

笛子演奏家。河北阳原人。自幼从民间艺人学吹笛。曾随兄到包头谋生,在此期间,熟悉掌握了当地小戏“二人台”的音乐特征,揉进自己的笛子曲。解放后参加察北宣传队。1953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被评为“优秀演奏员”后调入中央歌舞团任独奏演员。1958年后,曾随中国艺术家代表团去芬兰、瑞典、越南、朝鲜及港澳地区访问演出。曾为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作有笛子曲《放风筝》、《喜相逢》等。出版了《冯子存笛子曲选》。

蒋风之(Jiangfengzhi 1908--1986)

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江苏宜兴人。1927年入上海国立音专,后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学二胡和小提琴,并自学钢琴,上学期间,曾在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等多所高等学府任教。1932年毕业。建国后,先在河北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任系主任等职,后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他所演奏的二胡曲《汉宫秋月》堪称一绝。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委员,著有《蒋风之二胡演奏艺术》,编著《二胡曲八首》。

张锐(Zhangrui 1920-- )

作曲家、二胡演奏家。云南昆明人。其父为民间音乐家,能演奏筝、萧、琴等多种民族乐器。在其父指教下,他12岁即能熟练演奏二胡、京胡。1937年始从事抗日救亡歌咏活动。曾进重庆音乐教导员训练班写作曲、指挥。1942年入重庆国立音乐院从陈振蜂专学二胡,肄业。原任南京军区歌剧团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作品有歌剧音乐《红霞》、二胡曲《雨花十八涧山歌》、《山林中》、《沂濛山》、二胡曲集《雨花拾谱》、独奏专辑《蝴蝶泉》。现任南京部队前线文工团歌剧团团长。

陆春龄(Luchunlin 1921-- )

笛子演奏家。上海人。出生于一贫穷的汽车司机家庭。童年在一皮匠师傅启蒙下学吹笛子。因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就当了汽车司机,又靠蹬三轮车谋生。1952年为筹建上海民族乐团负责人之一,并成为一名独奏家。后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任副教授。代表曲目有《四鸽飞》、《欢乐歌》、《小放牛》。还写有《今昔》、《喜报》、《江南春》、《工地一课》等笛子独奏曲。曾赴欧、亚、非等12个国家访问演出。学生有俞逊发、陆如安等。

回帖人:张可    影响力指数:2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04/12/26 17:21:00    第 11 楼朱工一(Zhugongyi 1922-1986)

钢琴教育家和演奏家。生于浙江宁波。幼年师从意大利著名钢琴家帕契学习。1946年应聘在北平艺专任教。1949年前后,曾在上海,天津、北京等城市多次举行独奏会及室内音乐会;并曾举行过钢琴奏鸣曲音乐会。195O年起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后任教研室主任、教授。曾多次担任国际钢琴比赛评委。1954年以来,曾多次与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钢琴家、歌唱家合作演出,并指挥演出贝多芬第五交响乐等作品。1985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学生有郭志鸿、鲍蕙荞、诸大明。作有三首序曲及钢琴协奏曲《南海儿女》(与储望华合作)。

司徒华城(Situhuacheng 1927--1987) 小提琴教育家。原籍广东开平县。生于上海。1938年起从陈俊英学习广东音乐。在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后从师于外国著名小提琴家。曾多次举行个人独奏会和“司徒家庭音乐会”。1954年起任中央乐团首席、独奏演员、教员和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乐队总首席,并与外国指挥及乐团合作。曾赴缅甸、日本访问演出。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实验乐团团长、教授,文化部艺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创作及改编中外音乐作品多部,撰有论文多篇。

同广仁(Zhouguangren 1928-- )

女钢琴教育家。祖籍浙江,生于德国汉诺威。1946年国立上海音专肄业。二十岁左右即在上海经常演出,演出钢琴协奏曲。建国后,参加过“布拉格之春”音乐节,第三、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以及东欧各国的演出。1962年赴港、澳演出。并在国内举行个人独奏音乐会。1980年应邀赴美讲学、演出。现任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教授。中国音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先后获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钢琴比赛三等奖。第一届舒曼钢琴比赛第八名。并多次担任国际钢琴比赛评委。曾在津、京、沪、闽等地举行个人独奏会。开创星海青少年钢琴学校。作有钢琴曲《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等。

杨秉荪(Yangbingsun 1929-- )

小提琴演奏家。湖北武汉人。自幼表现出音乐天赋。1939年入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学音乐。后师从黎国荃及外国专家学小提琴。1949年任上海市府交响乐团演奏员。建国后随中国青年艺术团赴柏林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并赴德、苏、波、匈等国巡回演出。1952年后任中央乐团独奏演员。1957年毕业于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现任中央乐团副团长兼社会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协第三、四届理事。曾在第三、五、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小提琴比赛中获奖。1983年被授予匈牙利柯达伊纪念章及证书、曾多次举行独奏会。并从事创作,歌曲《抗美援朝进行曲》获1954年中央文化部、中国文联颁发的优秀歌曲二等奖。钢琴曲《上海郊区风光好》、《扬鞭催马运粮忙》,还编写了不少钢琴教材及儿童钢琴曲等。

刘明源(Liumingyuan 1931-- )

板胡演奏家。天津人。6岁从父学习板胡和京胡,7岁登台表演,15岁开始其艺术生涯。1952年入北京电影乐团民族乐队任乐队首席、独奏演员、擅长板胡、中胡、高胡、二胡演奏。创作、改编了板胡独奏曲《马车在田野上奔驰》、《秦腔牌子曲》和《大起板》,改编并演奏了中胡独奏曲《草原上》使中朝开始以独奏乐器登上舞台。还创作了民族器乐曲《喜洋洋》、《牧民归来》、1957年获世界青年联欢节民间器乐比赛金质奖章。出访过数十个国家、为各地培养了一批后起之秀。现任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副主任、中国音协第四届理事。北京市政协委员。

《王铁锤(Wangtiechui 1932-- )

竹笛演奏家.河北定县人。生在吹歌会之乡。父亲是吹歌会成员。从小需目染,向父亲和其他老艺人学吹笛子及吹歌音乐。1947年入“华北联大”文艺学院音乐系学习,后入华北联大文工团。现任中央民族乐团独奏演员。曾多次随团出国访问演出,并在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作有笛子曲《庆丰收》、《赶路》、《油田的早晨》,并出版了专集《笛子独奏曲八首》。

胡天泉(Hutianquan 1934-- )

笙演奏家。山西忻县人。10岁从父学艺,以吹唢呐为生。1953年参军,任济南部队前卫歌舞团笙独奏演员。1957年在世界青年联欢节民间文艺比赛中获金质奖章。先后去朝鲜、日本等二十几个国家访问演出。现任济南军区歌舞团独奏演员兼艺术指导。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曾在国内、军内多次获奖,并对笙的结构进行了改革,还与人合作创作、改编了《凤凰展翅》、《白鸽飞翔》、《草原骑兵》、《红旗招展》、《海岛晨曲》等及用中外歌曲改编的笙独奏曲。

李名强(Limingqiang 1936-- )

钢琴演奏家。浙江镇海人。10岁开始课余学习钢琴,先后从师于德籍犹太人卫登堡、俞便民和苏联专家克拉芙琴柯。1956年入上海音乐学院任管弦系艺术指导,后转入钢琴系任教。曾先后获“布拉格之春”第三届斯美塔那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第一届乔治?艾涅斯库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第六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四名。曾在欧、亚、拉美、大洋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地区及国内各地演出。现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钢琴来教授。中国文联委员、中国音协理事、外委会副主任,上海市政协委员。

刘德海(Liudehai 1937-- )

琵琶演奏家。河北沧县人。生于上海。中学时开始学二胡、笛子。并参加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业余民族乐队。l954年随林石城学习琵琶,195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专攻琵琶,毕业后留校任教于民乐系。1970年任中央乐团独奏演员。曾出访过20多个国家。现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全国文联委员。演出曲目有《十面埋伏》、《阳春白雪》、《彝族舞曲》、《唱支山歌给党听》等。参加创作并演奏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

顾圣婴(Gushengying 1937--1967)

女钢琴演奏家。上海人。5岁开始学琴,师从杨嘉仁、李嘉禄学习钢琴和音乐理论。1954年考入上海交响乐团任独奏演员。1955年举行第一次独奏音乐会。1955年--1959年多次受艺于苏联专家。1957年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获金质奖章。1958车参加日内瓦第十四届国际音乐比赛获女子钢琴最高奖,1960年参加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并在波、保、匈等国演出。1964年在比利时伊丽莎白王太后国际钢琴比舞中获奖。1962年还与其他音乐家赴港、澳演出。1967年逝世,享年仅30岁。

刘诗昆(Liushikun 1939-- )

钢琴演奏家。北京人。4岁开始学琴,先后从师于刘金定、拉查罗夫(俄籍)、洪士奎和苏联的塔图良、范泊格等。就学于上海音乐学院四中、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和莫斯科音乐学院。十七岁首次参加国际钢琴比赛,获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匈牙利狂想曲特别奖。1958年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中获第二名。后任中央乐团独奏演员。中国音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参与创作《青年钢琴协奏曲》和《战台风火》。

王国潼(Wangguotong 1939-- )

二胡演奏家。山东福山人。196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现任该院民乐系主任,副教授。中国音协第四届理事。北京二胡研究会常务理事。创作、改编的作品有《怀乡曲》、《翻身歌》、《奔驰在千里草原》等曲,著有《二胡音阶练习》、《二胡练习曲选》、《二胡曲九首及其演奏艺术要求》、《少儿二胡练习200首》。

俞丽拿(Yulina 1940-- )

女小提琴演奏家。上海人。幼年学钢琴,1951年进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就学,先后师从窦立勋、谭抒真,曾被选人外国专家班学习,1962年在团院毕业、1957年首演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抗英台》。1960年始任上海女子四重奏组一小提琴,曾在柏林国际舒曼弦乐四重赛比赛中获奖。现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

殷承宗(Yinchengzong 1941-- )

钢琴演奏家。福建厦门人。生于“钢琴之乡”鼓浪屿。7岁开始学琴,9岁举行首次独奏会。1954年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钢琴专业,1960年赴苏联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学习,196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曾任中央乐团独奏演员。现居国外。I959年获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钢琴比赛一等奖。1962年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钢琴比赛第二名、作有钢琴伴唱《红灯记》、钢琴协奏曲《黄河》(合作)、《中国民歌五首》等。

盛中国(Shengzhongguo 1941-- )

小提琴演奏家。四川重庆人。出生于音乐家庭。自幼受中外音乐熏陶和严格训练。5岁开始学琴,7岁第一次公开演奏,9岁时武汉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他的独奏节目。1954年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60年赴苏留学。1962年参加国际柴可夫斯基小提琴比赛获荣誉奖。l981年获文化部直属院团观摩评比演出一等奖。曾在欧、澳、亚、南美举行独奏音乐会。现任中央乐团独奏球演员。中国音协第三、四届理事。著有《小提琴演奏概论》。

回帖人:张可    影响力指数:2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04/12/26 17:22:00    第 12 楼闵惠芬(Minhuifen 1945-- )

女二胡演奏家。江苏宜兴人。8岁从父学习二胡,12岁进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直至大学民乐系毕业。师从王乙、陆修棠,1963年17岁获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一等奖。后随中国艺术团赴美、法、加拿大等国访问演出。后入上海乐团、上海民族乐团。曾任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六届上海市政协委员。作有《洪湖人民的心愿》、《阳关三叠》等九首二胡曲及其他作品。

马革顺(Mageshun 1914-) 指挥家。陕西乾县人。从小在教会唱诗班唱歌,中学毕业后入南京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师从奥地利音乐博士史达士。193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音乐系,抗战胜利后,赴美国维斯铭士德合唱音乐学院专攻合唱指挥,获硕士学位。1950年毕业于美国西南音乐学院研究院。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音乐学院。1981年2月,应美国合唱指挥家协会邀请,前往美国21所大学讲学和举行音乐会,并获维斯铭士德合唱音乐学院“荣誉院士”称号。现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协第四届理事。

李德伦(lidelun 1917-- )

指挥家。北京人。1946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后任延安中央管弦乐团指挥。建国后,先后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歌剧舞剧院指挥。1957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音乐学院阿诺素夫指挥班作研究生。期间曾任苏联国家交响乐团助理指挥。回国后任中央乐团交响乐首席指挥。现为该团艺术指导。北京交响乐团荣誉团长、指挥。中国音协第四届副主席、表演艺术委员会主任。曾指挥苏联、捷克、芬兰、古巴、东德、卢森堡、加拿大等国交响乐团演出。1987年指挥中央乐团等11个专业团体800多位专业演奏家组成的交响乐队演出“交响乐之春”音乐会。多次担任国际音乐比赛评委。1986年获匈牙利政府文化初部李斯特纪念奖章。

黄飞立(Huangfeili 1917-- )

指挥家。广东番禺人。从小爱好音乐,曾师从吉绍夫斯基等学小提琴。后于上海沪江大学生物系毕业留校任教。抗战爆发后,应聘任国立福建音专小提琴技师。胜利后,入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从亨德密持学习理论作曲。1951年毕业回国。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副教授、管弦系主任,兼管弦乐队和合唱队指挥;1956年任指挥系主任和教授。中国音协第三、四届理事。先后指挥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歌剧院、中央乐团、广州乐团、北京歌舞团的管弦乐队。演出有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茶花女》、《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虞美人》、《吉赛尔》等。

韩中杰(Hanzhongjie 1920-- )

指挥家。上海人。1942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管弦系长笛专业后留校任教。并在上海交响乐团任首席长笛。1951年在世界青年联欢节长笛比赛获三等奖。1954-1956年先后任中央歌舞团、中央乐团交响乐队指挥。1957年--1961年以研究生毕业于列宁格勒指挥系。现任中央乐团指挥、中国音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1980年获文化部直属院团观摩评比演出一等奖。曾随团赴朝鲜及东欧访问演出。译配有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严良堃(Yanliangkun 1923-- )

指挥家。湖北武汉人。1937年参加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翌年加入孩子剧团,自学乐理、和声。1941年入南京国立音乐学院作曲系,1949年毕业于重庆国立音乐学院作曲系,曾到香港中华音乐学院任教。建国后。任中央歌舞团指挥。1954年赴苏联莫斯科音乐学院指挥系学习,师从指挥家阿洛索夫?索柯洛夫。1958年毕业归国后在中央乐团任指挥,现为团长。中国音协第四届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委员。1959年指挥中央乐团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乐》,1964年任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指挥组组长。1979年赴菲律宾参加国际合唱节,指挥中央乐团合唱团演出合唱音乐会。

胡德风(Hudefeng 1926-- )

指挥家。江苏沛县入。自幼喜爱音乐。1938年始从事部队文艺工作。参加八路军—一五师宣传队,后任随军记者和文工团团长。排演过歌剧《白毛女》、《王秀茑》等。建国后,任总政文工团乐队队长及合唱指挥。1951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专修科进修、曾任总政歌舞团指挥。中国音协第二、三届理事、合唱指挥学会副理事长。指挥有《黄河大合唱》、《祖国万岁》。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中任指挥组副组长获全军第一、二、三、四届文艺会演优秀演员奖。

秋里(Qiuli 1926-- )

指挥家。山东人。现任中央乐团合唱队指挥。15个省市专业、业余合唱团艺术指导和客席指挥。指挥作品有歌剧《白毛女》、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黄河大合唱》、《红军根据地大合唱》以及数百首古今中外艺术歌曲。

郑小瑛(Zhengxiaoying 1929-- )

女指挥家。上海人。6岁学习钢琴,14岁登台演出。1949年始从事文艺工作。1952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60年入苏联莫斯科音乐学院进修交响乐——歌剧指挥专业。师从苏联国家歌剧院海金和莫斯科音乐剧院依?波?拜因两位指挥家,在指挥歌剧《托斯卡》、《茶花女》中获好评。现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教授。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1981年获文化部优秀指挥一等奖。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荣誉勋章。

聂中明(Niezhongming 1930-- )

指挥家。江苏无锡人、自幼热爱音乐。曾学习二胡、笛子并参加歌咏队。1946年入南京国立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喻宜宣。195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1956年毕业于苏联专家杜马舍夫指挥班。1957年4月,在北京指挥了我国首次的无伴奏合唱音乐会。现任中国广播艺术团合唱团团长、首席指挥。中国音协合唱指挥学会副理事长。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执行指挥。1984年曾在日本举行合唱音乐会。

彭修文(Pengxiuwen 1931-- )

指挥家。湖北武汉人。从小学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1949年毕业于重庆求精商业专科学校。1950年到重庆人民广播电台搞音乐工作。1954年调中央广播民族乐团任指挥和作曲。现任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指挥、中国音协第三、四届常务理事、音协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1957年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多次出国访问演出。指挥、创作和改编作品有《步步高》、《彩云追月》、《花好月圆》、《丰收锣鼓》、《月儿高》、《瑶族舞曲》等。还作有民族器乐台奏《流水操》、《不屈的苏武》等。

袁方(Yuanfang 1933-- )

指挥家。辽宁沈阳人。15岁参加地方文艺宣传工作。1953年入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1956年毕业,获优秀学生奖章。同年入德国柏林音乐学院学习指挥,师从尼波尔特教授。1964年调入中央广播乐团任指挥、现为中国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兼艺术指导。曾任波尔多第五届国际钢琴比赛评委。率团参加澳门首届国际音乐节,担任过柏林、莱比锡、汉堡、里斯本广播交响乐团及土耳其总统府乐团、突尼斯乐团指挥。指挥过影片《海霞》、《黑三角》、《大河奔流》等。

卞祖善(Bianzushan 1936-- )

指挥家。江苏镇江人。幼时学习钢琴。1950年入育才学校音乐组,后转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直升本科指挥系,师从杨嘉仁教授。1961年毕业。1962年入中央芭蕾舞团,现任首席指挥。中国音协第四届理事。指挥舞剧作品有《吉赛尔》、《泪泉》、《天鹅湖》、《巴黎圣母院》,《希尔薇娅》以及《鱼美人》、《红色娘子军》等。1978年任中央乐团客席指挥并兼任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团乐队艺术顾问和指挥。

黄晓同(Huangxiaotong 1933-- )

指挥教育家。贵州贵阳人。1950年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1956年赴苏联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歌剧交响乐指挥系留学,师从苏联指挥家亚?高克和尼?多诺索夫。1960年毕业,回国在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任教。现任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副主任。教授。中国音协第四届理事。学生有陈燮阳、汤木海。译有《论音乐与音乐的演奏》。

金帆(Jinfan 1916-- )

词作家。广东兴宁人。抗战时期曾在广东游击区当过医生。1951年始先后入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中央歌舞团、中央乐团创作组。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词刊》顾问。代表词作有《祖国大合唱》、《保卫祖国》、《红军根据地大合唱》、《我们多么幸福》等。

乔羽(Qiaoyu 1927-- )

音乐文学家。山东济宁人。1946年入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学习。现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长。作有电影文学剧本《刘三姐》,歌词代表作有《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合唱《祖国颂》、《思念》等。于之(Yuzhi 1927-- )

歌词作家。上海人。曾获圣约翰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50年始从事诗歌创作。现在上海乐团工作。代表词作有合唱音诗《森林日记》、合唱《桥》及《迎春花》、《走啊,走啊》、《永远是你》等。诗集有《水之恋》。

王健(Wangjian 1928-- )

女歌词作家。北京人。天津河北师范学院音乐系肄业。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三部音乐科。长期在中国音协《歌曲》、《调刊》任编辑,现为副编审。代表歌词作品有《绿叶对根的情意》、《生命的星》、《妈妈的小屋》、《小小的我》、《让世界充满爱》(合作)、《歌声与微笑》、《我是小鼓手》等。

金波(Jinbo 1935-- )

音乐文学家。河北冀县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现在该院音乐系任教。《儿童音乐》副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代表词作有《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云》、《小红花》、《在老师身边》、《我们和你们》、《白帆》、《海鸥》。《少先队友谊之歌》、《快乐的旅行队》、《雷锋叔叔请听我的回答》、《急坏了小柱儿》、《丢三落四的小三毛》等。出版歌词集《林中的鸟声》,诗集《金波儿童诗选》等。

望安(Wangan 1936-- )

女歌词作家。湖南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现在北京157中学任教。代表词作有《嘀哩嘀哩》、《飞来的花瓣》、《漂亮的小男孩》等。诗集有《雪花》、《彩色的小诗》、《白蝴蝶》等。

晓光(Xiaoguang 1948-- )

歌词作家。河北景县人。1965年始从事诗词创作。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词刊》主编、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六届常务委员,代表词作有《那就是我》、《采蘑菇的小姑娘》、《在希望的田野上》、《四季啊,我在想…》、《给我们快乐的星期天》等。出版有《黄河上的太阳——晓光词作歌曲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