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幼儿园消防安全培训:为何毛泽东三到故宫而不入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16:05
              

                                            1954年毛泽东主席视察故宫时在城墙上休息。

        毛泽东主席对紫禁城有着特殊的感情。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曾是他就学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的老师。1919年,毛泽东同湖南人民代表团来到北京,宣传进步,声讨驱逐湖南督军张敬尧,就住在紫禁城脚下的福佑寺。1949年初,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北平之前,毛泽东曾亲自给解放军将帅发出指示:“此次攻城,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他著名而又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你们对于城区各部分要有精密的调查,要使每一部队的首长完全明了,哪些地方可以攻击,哪些地方不能攻击,绘图立说,人手一份,当作一项纪律去执行。”于是政治学家、教育部部长张奚若带解放军干部一起请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绘制北平文物地图,以期被迫攻城时保护文物之用。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正因为有这样一道“手谕”,才保证了紫禁城免受战火破坏。9月27日,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将北平改名为北京。首都规划随即展开。毛泽东支持苏联专家提出的中央行政区应放在古城中心区建设,并着手对古城的改建。北京的城墙、城楼、牌楼等古建筑开始被陆续拆除。北京城除故宫孤零零存在之外都被“改造”了。

        1954年4月(有说5月),毛泽东曾在四日内三登故宫城墙,为紫禁城历史留下一则难忘的往事。

        1954年4月18日下午,毛主席来到故宫。为了不打扰游客,他只让公安部长罗瑞卿和故宫保卫科长韩炳文两人陪同。他们从神武门东坡道登上城楼,顺着城墙向东、向南,一直走到东华门。在东华门城台,毛泽东坐在小马扎上休息,与大家分食橘子,同韩炳文亲切交谈。随后,他参观了设在午门城楼上的“基本建设出土文物展览”,前后共计3个多小时,直至天近黄昏才悄悄离去。

       时隔一天,  4月20日下午,毛主席又来到故宫,登午门城楼,继续参观“基本建设出土文物展览”,并对陪同人员说:“这就是历史。”两个小时后才意犹未尽地离去。

        4月21日下午,毛泽东第三次来到故宫。这次是从神武门向西走,在西北角楼留下了一幅珍贵的照片。直到晚上7时左右到达午门,才走下城楼,同大家挥手告别。

       三次路线相加,毛泽东正好在故宫城墙上绕行一周。这是毛泽东到故宫仅有的三次记载,而这三次他只登城墙不入宫内。在城墙上漫步徐行,毛泽东有何感想?他是否想到了故宫改建计划?他为什么不到故宫里边走走?其中内情无人知晓。

 

       传说毛泽东在进城前请了一位“高人”问卦,那“高人”对他说:你是草莽皇帝,如入住故宫,那些正宗的皇帝是要尅你的,皇位是坐不稳的。举例历史上明末李自成进入紫禁城不到18天就兵败丢了天下,毛泽东是农民造反起家,所以不想做第二个李自成,这样不进入故宫。于是就出现了进城后不入故宫而选择了中南海这种怪现象。这个说法好像解释不通,因为毛泽东不太相信迷信。 

       毛泽东之所以三到故宫而不入,是因为他高瞻远瞩、洞察一切。

       毛泽东喜欢历史,从个人爱好来说,毛泽东也喜欢和书法有关的艺术文物,如历代法书。但他很自律,别人送的法书艺术品他都转给故宫收藏。

       毛泽东首先是一个政治家,考虑问题首先从政治出发。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从争取更多的民心出发是保护文物的。毛泽东此举意在向世人显示共产党不是野蛮之辈,是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仁者”之师。这对于争取更多人弃国民党而投共产党是有巨大作用的。

       但从骨子里来说,毛泽东对地主阶级的最高统治者的居所并不是很在意的。  毛泽东的骨子中有一种叛逆性格,个性极强,固执而执拗。

       故宫对于毛泽东来说,仅仅是一个北京城的景点,留着给别人看好了,他呢,不喜欢看古董,也对皇帝之类视如粪土,虽然是农民出身,但他是被边缘化的农民,农民的随大流看热闹心理他没有,我就不看你这皇帝住所!这就是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