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厅 人口 浙江:解析性善??小心性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52:47
解析性善论,小心性善论

  我在<<论人性>>一文的和网友们的讨论中已经谈过,“性善论”从立点,出发点看,非常好。客观地说人性,则人性是可恶可善的,并无定性,所以我主张人性空。后天因素对人性善与恶的去向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应了一句民间谚语“近墨者黑,近赤者红”。客观地说,人都是有欲望的,这是人要存在和延续决定着的,也是人生的本源动力所在,起着汽车发动机的作用,没有人能漠视它的存在,如果大脑没有问题,谁都能感受到它无比强大不可或缺的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的推动力。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的是,即使是对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一个纯正的修行者来说,欲望同样是推动其成就的基础,虽然通常讲宗教都是反欲望的,通常都是讲清心寡欲的,但是如果没有人的无始以来的强烈欲望做陪衬作反作用力,如果不是去克服调服欲望,修行怎么修?修什么?

  孟子的性善论显然也不能回避无视人的欲望的存在,有两样东西支撑性善论的存在,一是人的欲望保持在一适当的合理的小的范围,二是无限拔高人的道德修养,这一减一增之中,维系着性善论的存在。稍稍具有宗教常识和修行常识的人都知道,修行悟道的人必须依靠节欲和强烈信愿的力量才能契入道。因此我们可以推论,孟子是道行很高的得道高人,物质的匮乏,社会的不稳定,道德的堕落,战乱的因素,对美好的大同世界的向往,促使人无限地开发挖掘出大脑中的潜能,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圣贤,孔子是,墨子是,老子是,荀子是,孟子也是。
  也就是说,孟子在有意无意中把一个得道的圣人的标准要实施普及到大众中去了,结合孔子的克己复礼,仁爱思想,“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来缔造一个和谐的大同世界,如果是对一个有强大信愿力量的宗教信徒而言,这些思想非但没有任何过错,相反,唯有如是才是一个真正的合格的信徒。然而对于大多数普通大众来说,这是不实际的,离谱的。
  在孟子看来,维持简单的适度的欲望不是恶的了,“养心莫过于寡欲”,孟子要的是一种宗教徒似的寡欲,他认识到欲望放逸不节制是产生恶的根源,那才是真正的恶。因此性善论不是否定人的欲望,不是决然否定人性存在着恶的一面,性善论的目的是将人的注意力引向善追求善从而抑制人的欲望和抑制人的恶习气,通过提倡善来减少恶杜绝恶,其精神是值得首肯的。

  然而在现实的具体的实施操作中,合理的欲望与不合理的欲望之间很难有一个清晰明了的界限,善与恶很难界定。人们在追求物质的精神的肉体的权利和欲望的时候,很容易“擦枪走火”,越过圣人眼里善恶的“三八分界线”,由于背着沉重的道德负担,由于顶着一个冷漠的冠冕堂皇的性善论的大帽子,不能有像西方宗教那样的原罪意识,或者像佛教那样因为对人性有着正确的中道的客观的认识[即众生执着妄想],所以也就少了一个或发愿或渎罪或忏悔的补救措施和缓冲过程,在硬生生的仁义礼忠孝等元素组合而成的性善论面前,人们不敢去面对正视自己身上的“邪恶”的欲望,于是只好闪闪烁烁强打精神去压抑去掩饰去伪装去否定。中国人为什么虚伪?就是因为中国人戴着一个沉重的冠冕堂皇的性善论的大帽子。中国历史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潜规则?因为中国人不敢真实地承认、正视、并大胆地、大张旗鼓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满足自己的欲望,于是只好戴着面具做假事做违心的事,取下面具偷偷摸摸做真事做自己想做的事。
    所以性善论是一个中看不中吃的果,笼统,抽象,不实在,不严谨,无现实可操作性,纸上谈很美好,对圣贤可以,但在现实中在普通大众中一操作就走样,就面目全非。

    性善论在一个封闭的小的狭隘的范围里,在生产力十分落后,自给自足的封建农耕社会,或者在一个严格的宗教的小范围里,对虔诚的宗教信徒而言,倒还是合适的,有意义的,无可厚非的,然而对于社会大众来说,无异于削足适履,十分牵强。尤其在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经济生活丰富的现代社会,性善论就象一个缠着脚布的小脚女人,是那样遥远、虚幻、脆弱、无力、苍白。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从人性“恶”[亦即人有追求满足欲望的需要,并有在满足欲望后不断地无限地放纵膨胀欲望的欲望]的倾向出发,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普遍采用“先小人后君子”的原则,使人们信制度立制度,信法律立法律,重契约立契约,重监督要监督,从而有效地抑制和防止了人的恶习气的发作,最大程度减少了社会腐败滋生蔓延的温床和土壤,是和谐文明的现代社会产生的必要条件。而性善论则相反,性善论是一个“先君子后小人”的原则,起点出奇高,信任和服从的维系性善论存在的基础。性恶论是一个大家心中有数的运转体系,性善论则是一个大家心中都没谱的运转体系,是建设在沙滩上的美丽高楼,任何一人一环节的损伤破坏都足以使美丽大厦遭受重创,由于大家心中都没谱,于是提防、揣摩、小心、拍马、口是心非、阳奉阴违、巴结奉承等成为嘴里高喊忠义仁慈中国人的日常的有用的必备功课。与简单明了易行直接的“先小人后君子”的性恶论相比,“先君子后小人”的性善论是一个运行成本高不易操作容易出错的认识运转体系,与民主法制的市场经济社会格格不入,背道而驰。

   性善论是一个赌注极大风险也极大的赌博,是一场赢得起输不起的赌博。因为输不起,所以维系性善论的存在除了无条件的信任和服从之外,就在人出现错误的时候乱扣帽子加以威慑----不忠、不孝、不义,不廉、不耻,再辅配严酷的惩罚体系,让人不寒而栗。与忠义礼仁的高调同时并存的,是“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和动辄株灭九族的血醒,以及“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对人性的蔑视和无情摧残。在性善论的阴云之下,中国人活得那样的无奈、那样的窝囊、那样无助、那样彷徨、那样的唯唯诺诺、那样没有生气。
   虽然,在性善论的影响之下,在中国历史的各个阶段,中国社会都产生过不少德才兼备的圣贤,屈原、杜甫、陶渊明、范仲淹、岳飞、文天祥、袁崇焕、海瑞、等等,然而在无所不在的无形的强大潜规则潜力量的逆流面前,他们显得那样渺小,那样孤立,那样无奈,那样无力。他们虽然给漫长的人性黑夜带来了短暂一瞬的耀眼灿烂,他们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
   性善论是中华民族悲剧的总导演。

   性善论是一个权力、责任、义务、运作体系,补救措施等都不明晰的立论,是大锅饭,是模糊论,糊涂论。是高论但不是实论。由于权力、责任、义务、补救措施等不明晰,好处大家都有份,矛盾利害大家都回避,因此极大扼杀了人的创造力积极性及责任意识,给少数心怀不正的腐败分子留下了投机钻营的巨大空间。土地承包以前,虽然我们天天喊口号,搞运动,立先进,树典型,办学习班,学大寨,但粮食生产就是上不去,人民的温饱问题就是解决不了,土地一包干,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起来了,粮食生产就上去了,人民就能吃饱能穿暖了。我们应该象当年承包土地以解放生产力一样,我们要用否定性善论来解放束缚了我们几千年的思想。

   该结束了,性善论。
   性善论是我们的好心的先贤祖圣们的一个美好梦想罢了,虽然人类很可能有圆梦的一天,有实现大同社会的一天,但是它离现实毕竟还相当遥远。欲速则不达,我们还是勇于承认我们都是有欲望有“恶”习气的普通俗人较好,较亲切,较实际。承认我们身上有恶,我们就会警惕恶,防止恶,减少恶,我们离善就反而近了一步。高高在上的冠冕堂皇的大锅饭----性善论反而让人敬而远之,对道德建设反而没有任何实际的好处。
   我们可以像保护文物保护古迹一样尊重爱惜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思想财富,尤其是性善论,她太美好了,应该给予重点保护。但是请注意,两千多年来的“CHINA”原封不动地拿到二十一世纪的现实生活中来实用,就应该当心了,一是我们用不起,文物的价值毕竟不菲,二是不实用,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毕竟有好多好多好的东西,比古董用起来顺手顺心得多啊。
   我们应该否定性善论来去除古老中国留在我们身上的迂腐气息,把保守的CHINA改写成为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神圣的“ZHONGGUO”。

   结论
   性善论与儒家文化联系在一起,儒家文化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产生的众多思想文化中的一种,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他应当与道家、墨家、法家等一起,给予充分的整理挖掘复兴,为重塑国人精神,重振国威,复兴中华服务。
   然而但是,原始的朴素的儒家文化在经过懂仲舒借皇权的力量“罢百家,尊儒术”后,已经变得咄咄逼人了,一副居高临下拉着脸教训人的模样,后再经过朱熹二程“存天理,去人欲”的二次加工,差不多变为了泯灭国人精神灵性的吃人的儒教了,说他是教,其实他并无真正的宗教的博大宽容的人文底蕴,也无宗教的对宇宙人生社会生死等的通透的理解把握。把他拔得越高,他的刺就越多,对人性的伤害就越大。
   我们现在需要的,应该是一个平易的亲和的讨价还价后儒文化,以及道文化,墨文化等,但不是儒教。[200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