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王本善字价格:辛亥风云中的石路内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8:29:04

昨天 10:01 上传下载附件 (22.12 KB)

吴湖帆于1945年重绘的《秋夜草疏图》局部。此图所记,正是1911年10月16日晚,

张謇、杨廷栋等为程德全连夜起草致清廷“最后一疏”的情形


昨天 10:01 上传下载附件 (16.65 KB)

光复苏州的程德全


        总策划 詹刚 翟晓声 执行策划 汪香元 吴金媛 何建平 撰稿 首席记者 李婷
  上文说到了苏州惟盈旅馆在辛亥革命中可能扮演的一个传奇角色,其实,风起云涌的1911年,在苏州这个传统与现代融合之处,在石路这个南来与北往交汇之地,还有许许多多可堪回味的人物与事件。
  开辛亥革命思想根源的南社
  2010年9月,苏州市南社研究会成立一周年座谈会上,来自北京、云南、加拿大的研究专家与苏州的辛亥研究者共同探讨了南社研究的成果。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王飚表示,在苏州成立的南社以及众多在苏州出生的南社成员,使苏州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根源所在,使苏州人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启蒙者。
  成立于1909年11月13日的南社是我国第一个革命文学社团,但南社绝非仅仅是一个文学团。
  南社创始人之一柳亚子先生在《南社纪略》中记载道:“在会期前四天,阳历十一月九日(旧历九月廿七日),我就赶到了苏州,老朋友太仓俞剑华、冯心侠也来了,住在阊门外惠中饭店,热闹了好几天”。到了11月13日那一天,参加雅集的陈去病、柳亚子、朱锡梁等17位成员从惠中饭店出门,雇船前往山塘街上的张国维祠堂,举行了南社的成立会议。与会的17人中,除胡颖之、黄宾虹、蔡守三人,其余都是同盟会会员。
  学者们表示,领导辛亥革命的同盟会1905年成立时,设有3个部、8个科,10位负责人(因为黄兴既是部长又兼任科长)中后来有7位成为南社社员; 同盟会江苏、广西、安徽等分盟的负责人后来也都加入了南社。
  在同盟会的反清起义活动中,几乎到处可见南社成员的身影。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大量革命檄文、揭露清朝反动统治鼓吹革命的代表者,有陈去病发表的《革命其可免乎》;发表这些文章的《洞庭波》、《浙江潮》、《江苏》等报刊的主编、主笔,也都是南社成员。从这个角度看,辛亥革命的思想、意识根源在南社,南社成员的大力宣传,为辛亥革命营造了舆论氛围,奠定了思想基础。
  此外,许多南社成员直接领导、参加了辛亥革命的武装斗争,这也足以证明,南社不仅仅是我们习惯以为的一个文学社团,还是一个集中了接受先进文化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英团队。
  然而,比南社成立更早几年,在石路地区居住的一位“奇人”,就已在社会上营造出极大的反抗清廷腐朽统治的影响。他就是上文提及的朱锡梁(1873—1932,字梁任,号纬军,别号君仇)。
  朱梁任家住三乐湾夹剪弄47号。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30岁的他在日本东京加入了同盟会。忧伤国事,鼓吹革命不遗余力的朱梁任深感外人讥讽祖国是一头睡狮,有识之士应该呼唤“睡狮醒来”。当年秋天,他和柳亚子、苏曼殊、包天笑、祝心渊、王薇伯等人,发起“招国魂”之举。在苏州西郊狮子山上扬起“招魂幡”,高呼“魂兮归来”、“睡狮醒兮”,抒发反清豪情。当时的苏州府官员在知道朱梁任如此“离经叛道”之举后,除了更加忌恨他之外,也没有办法给他安上个什么罪名。
  返回三乐湾家中后,朱梁任还要把“招国魂”之事深深地烙在民众心目中,他把夹剪弄东口一条200多米长的土路命名为“醒狮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弄堂身上竟背负着如此沉重的民族大义,读史至此,唯扼腕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