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附件:生活百宝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53:03

生活百宝箱  

春季养生 吃8种节令食物

望见窗外夭夭的桃花,顿时感到撩花弄草的春天扑面而来。春天里,万物欣荣,生机蓬勃,也是人体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然而春雨绵绵,天气潮湿,乍暖还寒,气候很不稳定,极易感冒。女人应该怎么吃?吃什么才最养生呢?

关于春天的饮食民间有很多流传,中医也有很多讲究,俗称吃“春”,下面就将“吃春”秘籍献给热爱美丽和美食的你。

    (1)红枣等养脾甜食

我国古代名医孙思邈说过:“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而人们在春天里的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但此时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不适合多吃油腻的肉食,因此,热量可适当由甜食供应。红枣正是这样一味春季养脾佳品。

    (2) 蜂蜜

中医认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春季气候多变,天气乍寒还暖,人就容易感冒。由于蜂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还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饮用1-2匙蜂蜜,以一杯温开水冲服或加牛奶服用,对身体有滋补的作用。

    (3)春芽

春日食春芽。孔子说“不时,不食”,意思是,不是这个季节的(东西)就不吃。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也说要“食岁谷”,就是要吃时令食物。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发出鲜绿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莴苣等。

    (4)韭菜

春天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阳气,而韭菜最宜人体阳气。韭菜含有挥发油、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健胃、提神、强肾等功效。春韭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为鲜美。其根白如玉,叶绿似翠,清香馥郁。春韭吃法多样,既可佐肉、蛋、虾、墨鱼等,又可做蒸包水饺的馅料。炒绿豆芽或豆腐干时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

(5)春笋

被誉为“素食第一品”的春笋作为美味佳肴,自古以来备受人们喜爱。文人墨客和美食家对它赞叹不已,有“尝鲜无不道春笋”之说。春笋笋体肥厚,美味爽口,营养丰富,可荤可素。做法不同,风味也各异,炒、炖、煮、煨皆成佳肴。地方名菜春笋均占一席之地,如上海的“枸杞春笋”,南京的“春笋白拌鸡”,浙江的“南肉春笋”。不过,北方很难吃到新鲜的春笋,如果是弗尔马林里泡过的就算了吧。

    (6)樱桃

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誉,目前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樱桃果实肉厚,味美多汁,色泽鲜艳,营养丰富,其铁的含量尤为突出,超过柑橘、梨和苹果20倍以上,居水果首位。樱桃性温,味甘微酸,具有补中益气,调中益颜,健脾开胃的功效。春食樱桃可发汗、益气、祛风及透疹。需注意的是,樱桃属火,不可多食,身体阴虚火旺应忌食或少食。吃不了樱桃,草莓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7)菠菜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为佳,而不是赵本山和宋丹丹说的“秋菠”。“春菠”根红叶绿,鲜嫩异常,最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对解毒、防春燥颇有益处。中医也认为菠菜性甘凉,能养血、止血、敛阴、润燥。因菠菜含草酸较多,有碍钙和铁的吸收,吃菠菜时宜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再炒。

   (8)葱、姜、蒜

不仅是调味佳品,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可增进食欲、助春阳,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春季是葱和蒜在一年中营养最丰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时候,此时食之可预防春季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北方人春天爱吃的小葱炒鸡蛋或小葱蘸酱,都是很有营养和顺应节气的最佳吃法。

    此外,春季对于需要滋补调养的人,可以用西洋参、龙眼肉、党参、黄芪等炖鸡或瘦肉等,但爱过敏的人在春季一定要忌服“发物”,如虾、蟹、咸菜等食物。

    总地说来,春天的饮食要多吃大自然在春天贡献给我们的食物,那味道和春天一样――清淡而甘甜。

 

冬吃白菜养颜又护肤

我国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有一幅写意的大白菜图并题句说:“牡丹为花中之王,荔枝为百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蔬之王,何也?”于是“菜中之王” 的美名不胫而走,流传开来。在北方的冬季,大白菜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故有“冬日白菜美如笋”之说。大白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有“百菜不如白菜”的说法。

    中国、日本妇女因常吃白菜乳腺癌发生率较低白菜原产于我国,又称包菜、黄芽菜,古称“菘”,在我国民间有“百菜之王”之称。考古发掘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罐中,曾发现过白菜籽,这说明我国栽培白菜源远流长,距今至少有6000多年的历史。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汉朝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菘性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杂兴》中赋诗道:“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密藕更肥浓。”苏东坡也有诗云:“白菘似羔豚,冒土出熊蟠。 ”竟把白菜比作味美的羊豚、熊蟠。

白菜为十字花科,原是一种散叶型,直到宋代,才有结球包心型,到了元末明初,实心大白菜,最重可长到8公斤左右,曾被誉为蔬菜中的“神品”。清朝光绪年间,曾将3棵胶州大白菜送东京博览会展出,从此,白菜传入日本。

美国纽约激素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中国和日本妇女乳腺癌率之所以比西方妇女低得多,是由于她们常吃白菜的缘故。白菜中有一些微量元素,它们能帮助分解同乳腺癌相联系的雌激素。白菜中的纤维素不但能起到润肠、促进排毒的作用,还能促进人体对动物蛋白质的吸收。中医认为白菜微寒味甘,有养胃生津、除烦解渴、利尿通便、清热解毒之功。民间也常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在冬季吃白菜能养颜护肤冬季空气干燥,寒风对人的皮肤伤害很大。白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E,多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护肤和养颜效果。

白菜营养丰富,除含糖类、脂肪、蛋白质、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尼克酸外,尚含丰富的维生素,其维生素C、核黄素的含量比苹果、梨分别高5倍、4倍;微量元素锌高于肉类,并含有能抑制亚硝酸胺吸收的钼。其中维生素C,可增加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用于坏血病、牙龈出血、各种急慢性传染病的防治。白菜中含有的纤维素,可增强肠胃的蠕动,减少粪便在体内的存留时间,帮助消化和排泄,从而减轻肝、肾的负担,防止多种胃病的发生。

白菜中所含的果胶,可以帮助人体排除多余的胆固醇。更主要的白菜中还含有微量的钼,可抑制人体内亚硝酸胺的生成、吸收,起到一定的防癌作用。难怪美国癌症研究所发表的防癌食品排行榜中将白菜排在仅次于大蒜的后面,名列第二。此外,白菜本身所含热量极少,不至于引起热量储存。白菜中含钠也很少,不会使机体保存多余水分,可以减轻心脏负担。中老年人和肥胖者,多吃白菜还可以减肥。中医认为其性微寒无毒,养胃生津,除烦解渴,利尿通便,清热解毒,为清凉降泄兼补益良品。可用于治感冒、发烧口渴、支气管炎、咳嗽、食积、便秘、小便不利、冻疮等。总之,白菜是补充营养,净化血液,疏通肠胃,预防疾病,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佳蔬良药。大众人群均适合食用。每次100克。

未腌透的白菜万万吃不得白菜作为餐桌主菜,吃法很多,猪肉、粉条、豆腐炖白菜,白菜粉丝炖肉圆,扒白菜,熘白菜,炒白菜,醋熘猪肝白菜片,白菜肉糜饺子,白菜丝沙拉……皆宴席佳肴。北方人喜欢生拌,生拌白菜,不加热,菜中营养含量高。而渍酸菜更是北方人冬季最爱吃的菜,它通过白菜自身发酵形成一种芳香脂,有醇香味。

特别注意的是,切白菜时,宜顺丝切,这样白菜易熟。烹调时不宜用煮焯、浸烫后挤汁等方法,以避免招牌营养素的大量损失。

 

春季 蔬菜帮你控制"怒火"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很容易发怒,周围的人都只知道此人脾气大,却很少想到此人很可能是患了一种疾病。中医将容易发怒称为“善怒”,是指无故性情急躁、易于发怒、不能自制的症状,又称“喜怒”、“易怒”,应属于疾病的范畴。

中医理论认为:“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在志为怒。”意思是说,肝属于刚强、躁急的脏器,喜欢舒畅柔和的情绪,而不喜欢抑郁的情绪,其情绪表现主要为发怒。所以,善怒主要与肝有关,主要为肝郁气滞、肝火上炎、脾虚肝乘等三种症候。

肝郁气滞所引起的善怒在饮食上可多吃些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茼蒿、西红柿、萝卜、橙子、柚子、柑橘、香橼、佛手等。

肝火上炎所引起的善怒,除应戒烟限酒、忌食甘肥辛辣的食品外,要适量多吃清肝泻热的食物,如苦瓜、苦菜、西红柿、绿豆、绿豆芽、黄豆芽、芹菜、白菜、包心菜、金针菜、油菜、丝瓜、李子、青梅、山楂及柑橘等。

脾虚肝乘引起的善怒要健脾理气为主,饮食上应多吃一些有健脾益气功效的食物,如扁豆、高粱米、薏米、荞麦、栗子、莲子、芡实、山药、大枣、胡萝卜、包心菜、南瓜、柑橘、橙子等食物。

中医认为,过度的情绪反应会损伤人体的脏腑而引发疾病。我国传统的精神养生法对克服不良情绪有很好的效果,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平息怒气,但当情绪特别激动时,也应该通过异地发泄、理智消解、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来消除怒气,使心情得以平静。

慢性病患者春天少吃"发物"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阳气上升。中医专家提醒市民,如果有荨麻疹、哮喘、过敏等慢性疾病,饮食则要避开“发物”。

北京中医医院中医特色科主任李建指出,传统医学一直有“发物”一说,是指原本有慢性疾病的人,体内存有“伏邪”,如果春天里饮食不当,吃了一些所谓的“发物”,则可能诱发原有的慢性病,导致疾病反复发作。

据介绍,这些“发物”包括鱼虾、牛羊肉、猪肉、香椿、香菜等。春天里人体阳气上升,鱼虾性属虚寒,有慢性疾病的人吃了鱼虾后可能损害体内阳气,导致疾病复发,诱发过敏、哮喘、癫痫、精神疾病等。牛羊肉性温热,属于热性食物,春天里吃牛羊肉正好可以助长人体内的阳气;但如果体内原本存有“伏邪”,本就肝火旺盛,吃多了牛羊肉则可能上火,引发癫痫等疾病。香椿则是古书中早有记载的“发物”,曾患荨麻疹、湿疹、中风等疾病的人,食用香椿容易使旧病复发,因此有上述病史的人春天要少吃香椿。此外,香菜也属于甘温类食物,如风寒感冒喝些香菜汤可以帮助康复,但如果吃多了则阳气太盛,导致上火,因此摄入也要适量。

专家还指出,“发物”诱发慢性疾病,主要还是看个人健康情况和体质。如果体内没有“伏邪”,身体健康,适量吃上述“发物”对身体是有益无害的。为有益身体健康,吃羊肉时最好搭配一些冬瓜、丝瓜等凉性食物。

另外,民间还有说法称韭菜也是春天里易诱发疾病的“发物”,不能吃得太多。对此李建指出,韭菜是温阳的食物,但并非“发物”,而且可补阳气不足,是春天里比较适合吃的食物。不过韭菜吃多了也会上火,导致口干舌燥、便秘,因此摄入也要适量。

 

提高免疫力 常拍五部位

所谓"有得必有失",生活丰富程度的提高,却伴随着人们身体素质的降低。于是,提高抵抗力,远离"亚健康"成了现今老老少少都追求的目标。云南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推拿医师魏祝年指出,做好前胸、后背、脊柱、肚脐、脚这5大部位的保健,将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很大帮助。

前胸:是人体阴气所汇之处,做好前胸保健,不但可以起到宽中理气的作用,还对改善人体肺部功能、提高抵抗力有重要作用。

建议可以采取虚掌叩拍的方法来保健。将五指并拢、掌心中空,对准胸部正中间的胸骨,以适当力度拍击。每次拍击3-5下,每次停10秒左右,每天3-5次。此外,也可以每天坚持用手掌,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摩擦前胸(上自颈部下至心窝部),每次摩擦数十次至百次。

后背:与前胸相反,是诸阳之汇。后背保健做得好,能去邪气、治疗诸虚劳损、强身健体。现代医学也发现,人体背部皮下还蕴藏着大量免疫细胞,如感冒或中暑后,"按摩背部"和"刮痧"就可以激活背部免疫细胞。

平时可采用热水袋热敷、配处方药敷背等办法来保健,也可以通过手掌拍打、叩击来疏通经脉。此外,在背部涂抹精油或冬青膏等按摩背部,擦至皮肤温热潮红,对抵抗感冒、扶助正气、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好处。

 脊柱:是人体神经中枢,并且直接连接大脑。做好脊柱的保健,对于刺激神经系统功能、增强大脑功能、调节脏腑功能、提高人体对病毒侵袭的抵抗力有很好的作用。

脊柱的保健也可以采取热敷、涂抹精油或甘油等摩擦的办法来进行。

肚脐:是精气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医里的一个重要穴位,被养生学家视为保健"要塞"。做好肚脐的保健,对调整人体气血、改善体内脏腑功能有效。

常见的保健方法是对肚脐进行适当的热敷和按揉。热敷时,可用略高于体温的热水袋或热毛巾,轻轻敷在肚脐上,数分钟后取下,每天坚持敷1-2次,如果在室外,也可把温热的手放在肚脐上面来热敷。按揉时,将手心放在肚脐上面,采用逆时针和顺时针交替的方法轻揉肚脐及四周。长期坚持,对增加肠胃蠕动、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有很大作用。

脚:此处穴位较多,且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六腑,是体现人体局部和整体之间相关关系的典型部位。

做好脚部保健,对保持身体经络穴位的强弱平衡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脚部保健可以采用热水浸泡、搓脚、叩击、按压等多种方式,可以起到温经通络、开窍醒脑等作用。

 

 警惕 坏习惯让你越忙越胖

看电视、读书或者工作时,你的关注点在其他事情上,几乎没有“饱”的意识。也就是说,无意识地吃东西与饥饿无关,它只是一个习惯,就像常咬手指一样。而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关键是你要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

    边工作边吃东西

工作可能成为肥胖的双重诱因:压力和对高热食品的渴望。同事的办公桌上放了一盒巧克力或是其他糖果,你是否一天数次将手伸到了盒中?

    建议:首先,注意饮食间隔的规律性。这能使你不至于过度饥饿,从而更易于坚持健康饮食。

留意一下你喝的饮料。饮料不像固体食品,它不会令你有饱的感觉,但同样在增加你摄入的热量。3听易拉罐碳酸饮料,就含有500卡的热量。如果你一杯接一杯地喝咖啡或茶,那么你每天将会从所加的奶和糖中,额外摄入300至400卡的热量。

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压力使你不自觉地吃东西。当你感觉自己需要休息一下的时候,不妨锻炼锻炼,绕着办公楼走走,或用爬楼梯的方式透透气。

  边做饭边吃东西

傍晚,你正在做饭,你切的熟肉和手边的各种吃食不知不觉地没了不少。你本来是要做3个人的饭,可却用了4个人的料,那部分东西去哪儿了?

在做饭前,你其实已经饿了,但各种事情缠身,你并没有在意。一旦回家放松下来,走进厨房,饭菜的香气正好与你的饿感相拥相抱。边做饭边吃的坏处在于,你并没有感觉已经吃了东西,因为这种经历并没令你感到满足。于是,你接着又正式地吃了一顿饭。

建议:对付“厨房失检”的最有效措施是,确保你在准备饭菜时,不是非常饿。也就是说,为了使口腹之欲处于控制之下,必须使自己的血糖水平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而要如此,未进食的时间就不要超过4个小时。因此,要培养下午加餐的习惯。

而且,站着吃容易让你的进食失控。用碗或碟进食,也比直接从包装袋或盒中掏着吃要好,因为大的容器会使你更倾向于多吃。

 

肝脏为什么容易在春天发病

肝容易在春天发病,这一规律2000多年前我们就知道了,所以我们的祖先就用树木来形容肝,说肝的性格就跟树木一样,一到春天它就要生发。

2000多年过去了,肝功能在春天容易波动的习性并没有改变。肝病专家都知道,一到春天,肝病患者的投诉就会多起来,病人为一点点小事就会吵架,这是因为病人肝火旺、肝气不舒。

肝不太好的人,一到春天晚上睡眠会出现问题,如果连续出现入睡难、睡眠浅、早醒,提示你肝出了问题。

    中医认为,肝的主要功能是疏泄和藏血。

肝疏泄不及,表现为精神抑郁、多愁善虑、沉闷欲哭、胸胁胀闷等;疏泄太过,则表现为异常兴奋状态,如烦躁易怒、头昏脑涨、失眠多梦等。

肝的疏泄功能也有助于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分泌,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爱发火的人,脾受影响,吃饭不香,时间长了,就影响到消化,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打嗝泛酸,或腹胀、腹泻等,中医称为“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

肝的疏泄功能还直接影响着气机的调畅。中医讲,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是一种功能,气滞则血淤,可出现胸胁刺痛,甚至肿块,女子还可出现经行不畅、痛经和经闭等。

肝的第二大功能是藏血。肝主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人平静或休息时,肝会贮藏血液,对肝就有滋养作用;发怒时,肝脏就得将血液运出去。如果总发火,肝血就会不足,肝的功能就会受到损伤,体内阴阳不平衡,就容易得病,如各种病毒性肝炎。

为什么得了肝病,医生要叫病人好好休息,因为人只有休息时肝脏血流充分,才能养肝。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抵御春季多种传染病。

春天,如果不注意情志调摄,劳累、精神紧张、发怒、吵架、郁闷等原因都可造成肝主疏泄功能异常,出现肝阳上亢、肝郁气滞,长此以往,即可产生疾病,如血压升高,有心脑血管病者还容易发生中风。学会自我调控和驾驭好情绪,遇到不快的事要戒怒,并及时宣泄,可防肝气郁结。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并多些兴趣爱好,对春天养肝大有裨益。

感觉到自己不太舒服的肝病患者,有个简单的方法,你可以到老药店买一些野生灵芝回来煎水喝,有条件更可以长年坚持喝野生灵芝茶。中医认为野生灵芝有健脾、利湿、解毒养肝、化淤通滞等功能,能改善病人的血液循环,使脾健运恢复,令肝得其所养,增强解毒能力。

胡庆余堂国药号、方回春堂国医馆多位肝病专家如戴键行副主任医师、李成器副主任医师都认为,野生灵芝是国家药典认定的肝病治疗中药材。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其治疗肝病的效果得到临床、实验数据的广泛证实,野生灵芝是中药中既能保肝护肝、又不会损害肝功能的真正无毒中药,是病人可以自行服用的中药之一,大三阳病人服用后HbsAg、HbeAg转阴率随服用时间延长而提高,其他各项化验指标及个人感受如乏力、纳减、失眠、厌油、恶心、嗳气、腹胀、稀便、排气多、肝区痛、发热等症状,均会逐渐好转,服用时间越长,有效率就越高。

目前国家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肝功能不正常拒收员工,但用工单位各有各的做法。名老中医建议乙肝大小三阳患者可以通过服用野生灵芝来改善自己的肝功能,在服药期间每月做一次化验,就能验证效果。专家同时提醒,大三阳患者如在发病期,春天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活动范围,以免给你周围的亲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伸懒腰是解乏捷径

办公一族在电脑桌前一坐就是半天,下班时常常感到腰酸颈痛,严重的还会导致腰肌劳损、肩周炎、椎间盘突出等病症。专家认为,没时间进行锻炼的办公一族,在办公室多伸伸懒腰,也算锻炼腰颈、缓解疲劳的“捷径”。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主任周跃教授说,办公一族常常是长期保持同一姿势工作,腰部肌肉因此处于持续受力、慢性劳损的状况,长期如此是产生肌肉疲劳的重要原因,也是腰肌劳损发病的一大诱因。

伸懒腰这种简易锻炼方式,对伸展腰部、活动筋骨、放松脊柱其实有很好的效果。周跃教授说,伸个懒腰,在短短几秒钟内,可将很多淤积停滞的血液赶回心脏,增加血液循环量,改善血液循环。伸懒腰还能疏通颈部血管,让其顺畅地把血液输送到大脑,使大脑得到充足的营养,从而缓解疲劳,振奋精神。而且,伸懒腰能使全身肌肉,尤其是腰部肌肉在有节奏的伸缩中得到锻炼,逐渐发达强壮,能够防止腰肌劳损,及时纠正脊柱过度向前弯曲,保持健美体形。

此外,周跃教授还为办公一族推荐了伸懒腰之外的几种简易锻炼方法。一是前屈后伸:两腿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然后稳健地做腰部充分的前屈和后伸各5次至10次。二是转胯回旋:两腿开立,稍宽于肩,双手叉腰,调匀呼吸,以腰为中轴,胯先按顺时针方向做水平旋转运动,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做同样的转动,速度由慢到快,旋转的幅度由小到大,如此反复各做10次至20次。三是交替叩击:两腿开立,与肩同宽,两腿微弯曲,两臂自然下垂,双手半握拳,先向左转腰,再向右转腰,与此同时,两臂随腰部的左右转动而前后自然摆动,并借摆动之力,双手一前一后,交替叩击腰背部和小腹,力量大小可酌情而定,如此连续做30次左右。

 

十种饭后症状细辨暗藏疾病

一顿美餐之后,有人甘之如饴,有人却会出现局部的疼、痛、胀,或是泛酸、烧心、嗳气等症状。

可千万别小看这些吃饭时出现的感觉,通过这些蛛丝马迹,没准还能帮你更早地辨别出一些隐藏颇深的疾病呢!

    1、饭后饱胀或终日饱胀、嗳气但不泛酸,胃口不好,体重逐渐减轻,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中老年人要考虑到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

    2、进食时有胸骨后受阻、停顿、疼痛感,且时轻时重。这往往提示患者可能有食管炎、食管憩室或食管早期癌。

    3、饭后出现泛酸、烧心、嗳气、胸骨后痛,要考虑胃食管反流病。

    4、饭后上腹痛,或有恶心、呕吐、积食感。症状持续多年,常在秋季发作,疼痛可能有节律性,如受凉、生气,或吃了刺激性食物后诱发,可能是胃溃疡。

    5、常常于饭后2小时胃痛,或半夜痛醒,进食后可以缓解,常有泛酸现象。可能有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

    6、饭后腹部胀痛,常有恶心、呕吐,偶尔会呕血,过去有胃病史近来加重,或过去无胃病史近期才发现,且伴有贫血、消瘦、不思饮食、在脐上或心口处摸到硬块,则考虑为胃癌。

    7、吃东西不当或受了凉后发生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畏寒、发热,可能是急性肠胃炎、急性痢疾。

    8、饭后立即腹泻,吃一顿泻一次、稍有受凉或吃东西不当就发作,时而腹泻时而便秘,腹泻为水样,便秘时黏液较多,有时腹胀有便意而上厕所又无大便,数年并未见消瘦,则患慢性过敏性肠炎的可能性大。

    9、稍吃辛辣油腻、生冷食物、饮酒,或一进餐即会腹泻,有的在腹泻时或腹泻前伴有腹痛、肠鸣,腹泻后腹痛感会减轻,则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

    10、吃了油腻食物后有右上腹胀痛并放射到右侧肩部的,可能是患了胆囊炎或胆石症,尤其是喜食油腻食物、肥胖、不吃早餐的人更要注意。

    上述10种症状解读只作参考,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如果您真有胃肠不适的症状,应尽早去医院诊治。

 

饭后百步走其实不科学

人们常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其实,这种说法不太科学。

从消化生理功能来说,饭后胃正处于充盈状态,这时必须保证胃肠道要有充足的血液供应,以进行初步消化(消化食品)。饭后适当休息一下,可保证胃肠道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量。

根据最近脑生理专家研究表明:有些人的“吃饱”,不过是胃感觉到了涨满,而营养却没有吸收进体内,身体仍然处于“饥饿”状态。这个时候匆忙起身而走,势必会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运动(运动食品)系统去,这样就延缓了消化液的分泌,破坏了胃的正常消化,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

因此,“饭后百步走”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它只适合于平时活动较少,尤其是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也适合于形体较胖或胃酸过多的人。这些人如果饭后散步20分钟,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是有利于身体健康(健康食品)的。但至少应在饭后20分钟后再开始百步走。

    

饭后匆忙走动所消耗的能量(能量食品),实际上是透支了进餐前的体能,人体内的血液就会更多地分布于躯干、四肢等活动部位,使胃肠道血液供应量相应减少,消化酶的分泌也随之减少。此时要是紧跟着再做一些对灵敏性和准确度要求较高的活动,比如驾驶,很容易导致不良后果。根据美国保健(保健食品)学会专家的调查发现,许多车祸的发生与肇事者饭后立即驾驶有关——正餐过后,坐进驾驶仓,血液都集中于胃部,大脑缺氧现象严重,注意力难以集中,反应速度减慢,灵活性下降。

有些人是适合饭后“不能走”的,这是指体质较差,尤其是患有胃下垂等病的人。这些人饭后不宜散步,就连一般的走动也应减少,可以选择在饭后平卧10分钟。因为饭后胃内食物充盈,此时再进行直立性活动,就会增加胃的振动,加重胃的负担,引起或加重胃下垂。患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最忌饭后运动。因为饭后胃肠活动增加,胃肠部的血流增加,脑部的血流相应减少。

另外,冬季气温低,就餐环境室内外温差较大,进餐的时候吃得红光满面、大汗淋漓,要是匆忙离开餐厅,在瑟瑟的冷风刺激下行走,汗腺及皮下组织中的毛细血管骤然收缩,容易引起风寒头痛,还加大了心脏的供血负担。因此,饭后适当静坐,闭目养神30分钟然后再活动比较合适。

 

每年200万人因久坐而死亡

坐着,可以说是现代人最常见的一个姿势。近日,《生命时报》联合搜狐网健康频道、新华网健康频道进行了一项关于“久坐”的调查。

在参与投票的2189人中,有将近六成人每天坐6小时以上;更让人吃惊的是,28.75%的人每天有8小时以上的时间是坐着度过的!调查显示,久坐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专家指出,这会带来许多健康隐患。

坐的时间长了应该起来动动,但人们往往一坐下去就懒得动弹。在“你坐多久起来走动一下”一题中,一半的人表示没有固定时间,6.11%的人坐下压根不动,18.88%的人1—2小时起来走动一下,仅有不到25%的人半小时到1小时会活动一下。对此,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深表担忧:“久坐已经成了危害健康的一个全球性问题。”这一调查数据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报告不谋而合,人们坐的时间越来越长,但活动意识却没跟上。洪昭光说:“即使在25%的活动者中,多数人起来可能也不是有意识的,仅仅是为了上厕所或者喝水。”

久坐危害健康。WHO曾指出,全球每年有200多万人因久坐而死亡,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有70%的疾病是由坐得太久引起的。因此,WHO将久坐列为十大致死致病杀手之一。调查也显示,因为久坐,有40.89%的人颈椎酸疼,22.68%的人出现肥胖问题,13.97%的人患上肩周炎,此外,腰肌劳损、头疼也困扰着久坐一族。“久坐带来的健康问题不止于此。”洪昭光说,久坐会损害心脏,使得心肌收缩无力,容易诱发心肌梗塞等疾病。久坐会伤胃,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及十二指肠溃疡等。久坐还会伤脑,久坐不动,血液循环减缓,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伤神损脑。此外,久坐还会引发高血压、便秘、痔疮、结肠癌,对女性来说,会引发痛经、内分泌失调等妇科病症。“可以说,现代人许多疾病都是坐出来的。”

为什么人们坐的时间越来越长呢?这与我们的工作方式有很大关系。超过七成人表示在上班期间坐的时间最长,其次是上网、看电视和坐车,而办公室职员和司机是久坐的“主力军”。洪昭光分析,这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性质密切相关:现代人上班、休闲大多是坐在屋子里对着电脑,运动就大大减少了。

当久坐带来不适时,人们会选择各种方法缓解。34.56%的人会自己按摩,28.85%的人运动健身,还有人找专业人士按摩或看医生,但也有29.63%的人什么都不做!洪昭光表示,人们最好每半小时到1小时就起来运动5—10分钟,可以做做扩胸运动、摆摆头、伸伸懒腰,用手拍拍腿或者做几节广播体操等。“这样几个简单的动作,就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减少一些疾病的发生。”此外,他还提醒说,许多人坐的姿势不对,这会加重脊柱负担,也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因此要纠正不良坐姿。

 

用木梳梳头可防电脑危害

随着资讯科技的发达,操作电脑终端机几乎是现代人生活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当我们享受着电脑为我们带来的种种便利之时,各种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据调查,常用电脑的人中感到眼睛疲劳的占83%,肩酸腰痛的占63.9%,头痛和食欲不振的则占56.1%和54.4%,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自律神经失调、忧郁症、动脉硬化性精神病等等。

电脑对人体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怎样减轻长期使用电脑对健康造成的种种损害,已成为电脑操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操作姿态。正确的坐姿没有固定的标准,应当以适合自己的舒服坐姿为宜,一般应遵循“三个直角”原则:电脑桌下膝盖处形成第一个直角,大腿和后背是第二个直角,手臂在肘关节形成第三个直角。肩胛骨靠在椅背上,双肩放下,下巴不要靠近脖子,眼睛与屏幕的距离应在40~50厘米。买把好椅子非常重要,理想的电脑椅是:能够调节高度,靠背可以前后调整,椅座稍硬,高度以膝盖能自然弯曲90度或略向前倾、脚平放于地面为宜;再增添一个靠垫,借助靠垫的支撑能使腰部肌肉得到放松,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腰部酸痛。测试发现,使用靠垫还能放松颈部肌肉,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颈椎病。养成正确操作电脑的姿态和指法,打字要保持手腕自然松弛,不要图舒服把手腕搭放在操作台的边缘,长时间工作后应该活动活动手腕,使之放松。

注重保护视力。注视电脑显示屏时间过长,眼睛容易疲劳、干涩、充血,以及视力减退。避免上述情况的最好方法是间休息,勿连续操作,如果你是眼镜族,配一副合适的眼镜是很重要的。在平时还可以采取如下办法保健:一注意工作环境。电脑室内光线要适宜,不可过亮或过暗,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在荧光屏上而产生干扰光线;二冷、热敷。在间休息时,可以使用冰敷与热敷交替的方式舒缓眼部,但不可冰到或压到眼球,热敷也是一样,一次不超过5分钟,可以配合眼睛上下左右的旋转,多做几次,能促进眼睛周围的血液循环,对于因疲劳造成的黑眼圈的改善也有很好的效果;三常备滴眼药水、人工泪液。若眼睛干涩、发痒,先将眼睛闭起来休息几分钟,再睁开,千万不要用手去揉眼睛,然后滴入适合自己体质的滴眼药水或人工泪液,再闭目几分钟,情况会有较大程度的缓解,但一天内使用别超过6 次;四多喝水。尤其在有空调的办公室中或房间里,应特别注意水分的补充,可改善眼睛黏膜干涩状态;五养成经常远眺的习惯,经常做眼保健操,保证充足的睡眠。实践表明,眼保健操同用眼卫生相结合,可以控制近视眼的新发病例,起到保护视力、防治近视的作用,因此,眼保健操要持之以恒,并做到动作准确,一般每天可做二次,上、下午各一次。

脑保健。常用电脑会引起记忆力减退,缓解的方法是:随身备一把梳子,不时用木质梳子梳头,能达到头部按摩的效果,有助于缓解大脑疲劳,振奋精神;睡前平躺在床上,全身放松,将头仰放在床沿以下,缓解大脑供血及供氧的不足;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论工作有多紧张,每日尽可能保持8小时的睡眠,而且要尽量保证睡眠质量,使大脑皮层的血液循环得到适时的调节;加强记忆力锻炼,学习使用五笔输入法,平时能用手写的文字就尽量不要使用电脑输入,即便一定需要电子文件,也可以尽量使用手写板输入文字;改变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多食用健脑食品。

局部保健。在休息时做一下局部按摩:从按摩指尖开始向上按摩到前臂,不时地向上举起疲惫的双臂,颤动的手指,以帮助静脉血液更好地回流;不时地甩甩手,抖一抖手腕,可以预防和治疗”鼠标手”;常做颈椎保健操,方法是:双手叉腰,放慢呼吸,缓缓低头使下巴尽量接角第一领扣;再仰头,头部尽量后仰;随后是左、右歪头,耳垂尽量达到左右肩峰处;左右转颈,颏部尽量接触肩峰。上述动作,可按节律(默数到6)反复6次。另外,经常做扩胸、旋肘、拍肩运动,也有好处。

注意劳逸结合。尽量避免长时间不动地坐在电脑前,一般来说,电脑操作人员在连续工作1小时后应该休息10分钟左右,并且最好到操作室之外活动活动手脚与躯干等进行积极的休息;经常改变坐姿,背部靠到椅背上,头向后仰,眼睛看着天花板,美美地伸个懒腰,是一种不错的享受;积极运动也是缓解各种电脑症状的一剂良药,在单位刻意多走楼梯,少座电梯;坚持每天锻炼半小时,最好的时间是在下午五点左右;在休息日,走出家门,骑自行车郊游、偶尔的狂歌劲舞也是不错的选择。

 

小小眼药水 用错大问题

本想点眼药水预防红眼病,结果却患上了角膜炎,是不是眼药水对眼睛有不良反应?据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专家介绍,很多人去年曾经患过红眼病,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开了几瓶眼药水,点眼睛后痊愈。今年已听说有人患有红眼病,就担心自己的红眼病会复发,于是自行买来眼药水点眼睛,不久感觉眼睛酸涩不已,到医院一检查居然患上角膜炎。专家认为,红眼病患者在康复的情况下仍频繁用药,不仅会产生抗药菌株,更会产生毒副作用,对角膜造成损害。这完全是患者随意用药引起的。

    慎重使用非处方眼药水

不少人潜意识里认为非处方药物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使用,这种想法极端错误。由于不需医师处方就可买到眼药水,许多人就忽视了眼药水的合理使用方法。专家提醒说,某些在药房可以买到的眼药水仍然含有药性。使用这类眼药水须遵照包装说明书的指示。因为非处方眼药水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如“人工泪液”是一种润滑剂,可以减少眼睛的刺激感。此类眼药水对常人来说可一再使用,用药次数不受限制。但有过敏反应的病患,则需买未含防腐剂的眼药水来滴用。还有一些眼药水,点用次数太频繁,可能会使眼睛变得更红更容易受刺激。

    眼药水一次只能点一滴

滴眼药水首先要注意姿势。滴药时头应后仰(平卧),用手将眼睑下拉,将滴管靠近眼部,滴入药液1~2滴,每日3~4次。若一次滴得太多,眼结膜囊内也贮存不下,白白挤掉徒增浪费。专家指出,若错误地使用眼药水,不但对病情无所帮助,甚至会带来许多后患。如有人在出现眼疾后,一次点数滴眼药水,认为加大药量,疾病会早日痊愈,其实药水一次点一滴就够了。一滴眼药水约有30微升,而结膜囊内可贮存的容量平常只有7微升,点药水时最多也只能增加至30微升。太过频繁的点用,药水内的防腐剂会对眼球表面造成伤害。

药水一般都含有防腐剂,滴的次数过于频繁,会对眼球表面造成伤害。药水滴入眼后,应轻轻闭上眼休息三四分钟,以延长药水与眼球接触的时间,增进药效。眼皮眨动会增加药水的排泄速度,降低药效。点药后宜按住内眼角三四分钟,以避免药水经由泪孔流入鼻泪管引发副作用。

不同种类眼药间隔一段时间交叉滴眼

若病情需要几种眼药同时使用,需间隔一定时间交叉滴眼,勿同时滴用。

若滴眼液和眼药膏同时使用,应先用滴眼液,间隔一定时间后再用眼药膏。因为眼药膏是以凡士林为基质制成的,若同时应用,难以奏效。

除此之外,不同种类的眼药水也不要同时点入,因为眼泪循环会在5分钟内将点入的眼药水排泄掉,所以一种药水点完5分钟后再点入另一种,才不会把先点入的眼药水给稀释掉。以悬浮液剂型制成的眼药水,使用前应摇晃均匀。有些眼药水在固定的时间点用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因此,应该在什么时候点眼药水,最好询问一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