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锅品面吧利润多少:一段孙武谜案让几多史学家丢了颜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1:27:35

一段孙武谜案让几多史学家丢了颜面

(2011-10-25 08:39:35) 标签:

李恒昌

历史

孙子

孙武

孙膑

兵法

军事

理论

误读

文化

一段孙武谜案让几多史学家丢了颜面

 

李恒昌

 

 

孙武是我国著名军事家,其著作《孙子兵法》堪称我国武学瑰宝。然而,因为司马迁《史记》对孙武及其著作语焉不详,而且左丘明的《左传》并没有为其立传,特别是自汉末曹孟德时期《孙子兵法》即已失传,后人对孙武其人,以及《孙子兵法》的真实性产生了诸多质疑,由此成为一段千古谜案。

 

人们甚至搞不清,历史上是否真有孙武这个人,是否真有《孙子兵法》这部书;人们也搞不清,孙武和孙膑是否是同一个人,也不知道《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否是同一部书。

 

这这段历史谜案的争论中,质疑者大致分为四派:

 

1、“子虚乌有派”。代表人物有南宋的叶适,还有清代全祖望。他们认为,孙武是虚构的人物,历史上根本就没这个人,《孙子兵法》是后人伪作。理由是“左氏无传”。

 

2、“虚实结合派”。代表人物有北宋的梅尧臣、清代的姚鼑、近代的梁启超。他们认为,历史上有孙武这个人,但《孙子兵法》是战国时代的人所作。理由是《孙子兵法》的战例多出自战国。

 

3、“武膑合一派”。代表人物有历史学家钱穆。他的观点是,孙子和孙膑其实是一个人,《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同一部书。理由是孙膑是孙武的绰号,孙武和孙膑相互独立是后人的误读。

 

4、“移花接木派”。代表人物有清代的牟庭。他认为,孙子其实就是战国时的伍子胥。理由是,孙子的生平经历和伍子胥特别相似。

 

然而,这一段千古谜案,因为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的挖掘,得以大白天下,有了最有力的公论。

 

1972年,在山东临沂出土的一座汉墓竹简中,人们发现了《孙子兵法》13篇,《孙膑兵法》16篇,同时出土的还有兵书《尉缭子》5篇,《晏子春秋》16篇。这一切,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孙武确有此人,他和孙膑不是同一个人;《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相互独立,出自不同作者之手的两部书。

 

假如没有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这段谜案或许至今没有答案,甚至争论会越演越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值得思考的结论:

 

1、治史,要研究史料,但不可尽信史料。左氏无传,未必没有真人;

 

2、治史,要严肃认真,切不可望文生义,移花接木。《史记》语焉不详,不能给自己寻找想象的空间;

 

3、治史,要参考权威,但不要迷信权威。这段孙武谜案,从全祖望到梁启超,有几多大家的观点出现谬误?

 

2011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