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送检委托书:至柔者至刚怎么理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18:31
        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翻译过来:
天下间最为柔弱的,往往能够驰骋在最为坚固的事物之间。没有形体的东西可以透入看似没有间隙的地方,我因此明白到无所造作、自然而为,是真切有益的!
不经言辞的教导,不执著造作、自然而为,这样的智慧,普天之下,很少人能及得上啊!

理解:
柔弱与坚固是一对矛盾。一般情况下,往往强大的东西胜过柔弱的东西,但最终结果往往是柔弱的笑到最后。另外,有形有象的东西必然会毁坏,无形无象的东西却可以长存!修行,不是去追求「有」,而是回返於生命的「无」,「无」是本源!「说」了有作用,但「不说」有时作用会更大、更大!「说」与「不说」之间要拿捏恰当!不是不作,而是作了要放下;放下才能自在,才能开启新局!                   至柔至刚 
什么叫做软征服?花非花,雾非雾,我非我也。 至柔,则为刚;至刚,则为柔。 至柔至刚的道理,孔夫子已经讲过很多遍了。这位古稀老人在学生面前展示他的牙齿和舌头这个画面,当我们还是五岁小朋友的时候就已经看到过多次了。只是至柔至刚的道理,却很少被我们聪明地运用。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古往今来的诗词歌赋,也许早已见证过刚柔并济的玄机,它们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关于生命,关于爱情。 而我所得来的至刚至柔,则来源于生命的韧性与事业的经历。至柔为刚,大概很多人都能够理解。当孔夫子牙齿全部掉光,舌头却完好无缺;当山峰不再有棱角,小河却依稀流淌;能渗入泥土的是流水,能渗入皮肤的是空气。浮萍随波逐流游世界,柳枝随风飘扬不折腰。 至柔之理,是善于倾听别人的语言,是可以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是积极适应所处的任何环境,是识时务者随遇而安的智慧与淡然。 一个傲慢的人不会尊重弱势者的意见,一个怀有偏见的人不会支持劣势者的观点。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形成某种心理定势、思维定势甚至情绪定势,加上是非善恶、强弱对比和贫富差距,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不随和的音符。因此,社会才会有那么多被埋没的人才,才会有那么多的误解、争吵和伤害。 实际上,在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上,我们更需要的,是柔和的态度,接受的胸怀,善意的沟通,无为的作为。得到自己应得的,便可与人不争;学到自己该学的,便可与人为善。 唐初太宗懂得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老李玄武门夺权之后,宽待原来太子李建成一派的部下,其中就有魏征,使得这些原来站在对立面的人转变过来,成为日后治理国家的栋梁之才。 三国曹操用人以大气,不拘一格。他能洞察人性,洞悉人心,打了胜仗都归功他人,打了败仗却检讨自己,不愧是一个高明的老板。 对于生活中的朋友,过去我选择的标准是“志同道合”,道不同不相为谋。如今,这样的想法已经被抛弃了,与我不同职业,不同个性,不同生活轨迹,甚至不同价值理念的人,皆可找到与之沟通的方式,那就是倾听和理解。 近年来,朋友多了,好朋友也多了,一起出去逛逛街,到人家家里蹭饭,关心他们的情绪和生活状态,我能感觉到,每天的生命都是新鲜的。在生活中,不用太自我,不用太极端,强势带来的是对抗,进攻带来的是劲敌。你对社会宽容,社会也会对你宽容。像水和空气一样生活,就能渗透进任何物质,任何群体。当你带着开放的心态,看着这个世界运转的轨迹,你会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力量会从这里出发。 正如王守仁所说,“无极而太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削壁千仞,无欲则刚。 什么叫做软征服?花非花,雾非雾,我非我也。   至柔为刚,大概本来就很好理解;然而至刚为柔,确是在经过一番拼搏之后才悟到的。至刚,是一种彻底的坚强,毅力,还有硬气。是向着目标奔跑永不放弃的决心,是遭遇挫折和失败后愈挫愈奋的精神,是超越卑微、恐惧和孤独、努力去尽职尽责的一种心态。这种刚强一定是极致的,没有人天生脆弱,我们都曾经坚强过,但关键是,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功败垂成”,“看见河岸被淹死”,或者从一开始就没有足够的信念去支持,在追求的过程中没有坚持自己的梦想,或是在商业竞争中缺乏足够的强势……这些都没有达到“至刚”之道。 曾经负责过公司的一个大项目,最后从自己定下的目标而言,这个项目算是不理想;但是自从接手项目的那一天,我就告诉自己,虽然很难完全胜任,但是一定要把它当作自己分内的事,而不仅仅只是一项任务。公司资源不够,我自己出去拉外联;项目内容不足,我找业内朋友想对策;遇到苛刻的客户,我从全局出发照顾各方利益;甚至当遇到上层的决策失误,我也要坚持项目原先合理的运作模式。 整个项目的策划和执行,遇到数不清的小波折和小意外,也有很多是刚刚毕业的我没有预料过的。到了项目快要结束的那两周,波折和意外越来越多,像雪片一样飞来,像尘埃一样散落,但是,从未感受过的一种硬气,却始终支持着我走向终点。越是波折频频,我就越是要努力超越。 在长达半年的项目操作中,我逐渐感觉到,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势,越来越坚持主见。项目结束之后,经过短暂的恢复,突然发现办事技巧和处事方式变了。独立的谈判,积极的创新,不断保持自己的职业信念和职业活力;有些时候,不必等待委派命令,任务就已经开始上手了。 前段时间在读李嘉诚故事的时候,发现他就曾经有过那样强大的信念。他17岁出来打工,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第一份职业做的是推销,他并不把工作当作挣钱的工具,而是看作自己份内份的事,排除所有困难,把推销的份额做到第一。年终做评比,他比排名第二的职员业绩高出7倍。 袁隆平,美国科学院院士,从1958年开始培育杂交水稻,怀着对拯救四万万同胞粮食问题的远大梦想,废寝忘食。他的杂交水稻缘起于田野外找到的一株野稻,刚开始的几次实验都失败了。周围人不断在他耳边说风凉话:可惜人不吃杂草,不然你种的这些杂草够很多人吃饱了。1964年,袁隆平开始做新的实验,四年之后,他的杂交水稻开始培育出良性秧苗。只是一夜过后,所有秧苗被人全部拔除,四年的心血眼看就要毁于一旦,“还好,我在院子的水井里找到七八根秧苗,就赶紧爬到井里把它们捞上来。直到今天,那个拔苗案还没有破。”九年后第一批成功的杂交水稻,就是在那七根秧苗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 “一辈子都有自己的追求,但也热爱自由”,70多岁的袁老自认自由散漫,经常跟农业部的政策唱反调。有追求但又要保持自由的人,往往做得很矛盾,很艰难。但是,当一个人在坚强地完成一项重大任务,他会发现,看待世界的眼光已经变得长远,心境变得平和,态度也会更加包容。 是的,物极必反,当一个人真的已经足够强大,坚强到极致,那么他的内心就不会再有任何虚荣和恐惧,他的信念会一直支持着他,强大地活下去。这样,他待人接物的态度反而会变得豁达、随和,因为他自信,不会失去安全感,不会轻易产生焦虑或对抗的情绪,因此,人自然也就变得柔和了。 今天在这里做了那么多说教,可能也就是说给自己听的吧。很多事都是需要自己经历才能明白的。“无欲则刚”这个道理,其实在大学同学的博客里,就已经见到过多次了。但那时候我是不以为然的,觉得没什么,也看不懂。那个同学是学生会官员,同时也在区政府实习的,因此他比我们这些凡人早熟很多,直到三年之后,我也才开始明白这个道理。     人生的道理,总需要风雨过后的长期沉淀,才会历久弥香。【天涯博客】本文地址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684347&PostID=13289894【天涯博客】本文地址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684347&PostID=13289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