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路桥公司全名:努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发展中国先进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1:40:40

努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全面发展中国先进文化

——社会科学界人士热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本报记者 陈 原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引起社会科学界的热烈反响,各地的学者、教授、专家相继座谈,讲体会,谈认识。他们认为,一定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不断创造新成果,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全会准确把握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全会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景源兴奋地说,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曾预言,中国不仅要成为一个经济大国,而且要成为一个文化大国。此次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作为议题,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之后,进一步提出和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他认为,全会准确地把握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号召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明确提出“四个越来越”的新认识,表明我们党对文化与人、文化与民族、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把握日益准确和深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认为,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新世纪以来,文化的价值在我国国家战略层面上被重新估量,文化被理解为社会均衡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化逐步走向国家发展政策的中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之本

  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室主任贺新元认为,2010年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而居世界第二。同时,文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文化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文化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但如果把握不当,也能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给国家带来不安全。所以,党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进一步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到“文化强国”的战略中心地位。

  贺新元认为,核心价值体系的层次性决定了其构建必须采取上下良性互动的方式,既要保证党的思想主线的自上而下的纵向灌输,又要充分考虑到广大社会民众的思想能力和接受能力,把民众的思想积极性调动起来,促进体系内容的横向社会化并内化为民众的自觉行动,形成良性互动。

  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任大援说,发展先进文化,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不能仅仅当作一部分人的工作,这些工作不是纯理论工作者的事情,不仅是哲学家、历史学家的事情,而是全民族都要关注的问题,涵盖了我们工作的各个领域。

  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全会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北京大学教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国新最近成了大忙人,为了向广大读者和网民解读全会中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他已经在两家网站、三家讲坛发表演讲。

  他说,“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提法,是一大亮点,准确表明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而“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一种新的方针,对我国文化建设在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他说,这次全会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是将文化的重要性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从组织上加以保证。

  社科界专家认为,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施以人为本、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提升公民文化素养,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形式;是适应当代世界潮流,建设现代国家的必由之路;是提高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重建文化中国国家形象的根本措施。

  文化强国是用文化凝聚人心、汇集力量

  全会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让全国社科界感到格外振奋。专家学者认为,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它具有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所以,文化强国不是说要用文化通过市场去赚多少钱,而是要用文化通过社会去凝聚人心,汇集力量,打牢一个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思想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建党史研究室主任陈志刚认为,“文化强国”的提出,是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伟大复兴,不但要成为一个经济强国、军事强国,而且必须成为一个文化强国。“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深刻蕴含了党中央在文化建设上的新思想、新观念。只有坚持文化自觉才能有文化自信;只有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叶廷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小锡等知名学者认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但在文化强国的建设中还要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确立一种包容世界优秀文化的正确态度,让文化强国的地位真正得到世界的认同。

《 人民日报 》( 2011年10月25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