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防吉林网.com:禅的基本实习 功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45:03

禅的基本实习智海长老

    静坐全身若晴空;万缘放下自轻松,
  开扩心胸无挂碍;解脱自在与谁争。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同学:大家好!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要讲关于静坐禅修的一种过程和实习。我们一般人讲"禅坐",其实,"禅"不是光坐就成了,还要"行",行的时侯,叫做"跑香",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跑过香呢?"跑香"又叫"行香",然后才"坐香",但是在未跑未坐之前,有些事情我要先向各位讲一讲。
  古人说:‘教是佛口,禅是佛心'
  "教"就是言教、教理的教,三藏十二部的教典都是从佛口里讲出来的,是要大家好好修行用的,但是修行讲那么多"教"干什么呢?那是因为只讲一个方法太简单了,不能够普度一切众生。佛说我们众生有种种的根性不一样,所以要随类而教化,但是佛教有那么多法门,我们到底应该怎么修呢?太多也学不来呀!我们在研究"教"的时侯,在义理上就要多了解多知道一些,但在真正"行"的时侯,就得简单些了,你只要选择一个法门来修就可以了,这叫"一门深入"。
  好像药店里摆著几百种药,但是要治病的话,得"对症下药",从中间抓几味药就成了,你不可能拿所有的药都给这个人吃,那会吃死人的,至于其他的药,药店老板知道就可以了,病人则不必知道的太多。
  古来祖师说"行起解绝",在中国大陆丛林里,不管是在禅堂或是念佛堂,打"禅七",或是打"佛七",是不可以拿著经本看的,早晚课也是一样,当然那指的纯粹是出家众,和我们现在的"四众"共修有所不同。出家众只要一出家,早晚的功课都要背过的,上殿时都不准再看,打七的时侯也是一打七的时侯也是一样,这叫一行精进,叫"行起解绝"。这个"解"是了解、知解的意思,我们通常在"知解"上都是要用分别心来学习的,要分别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就这样分别来分别去。
  但是要修行呢!你就不能用分别心了,要用"无分别心",换句话说,就是要用一条心,不能有第二条心,比如说,"打坐"就一心一意专心的打坐,"念佛"就专心的念佛,一次只能用一个功,不能三心二意,一会儿想打坐、一会儿想念佛,把你自已搞得昏头转向,结果一事无成。
  今天我们讲"禅"就是静虑的意思,安静然后再思虑,就是"禅"。而静就是要我们"定",不是死的安静,虑就是要我们"慧",所以"禅"是定中有慧,从定中而后发慧的。
  禅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禅可以安定人们的心,禅可以使我们不会盲从,禅可以使我们做事时内心安静,不会急躁,如果用不安的心去做事,很容易出差错的,所以学禅是必须的,因为禅不离人生,佛法更不离人生。
  禅有好多种,我们中国一般讲禅,通常都是讲到达摩祖师、六祖惠能大师以后这个禅,最具代表性。这是"教外别传"的禅,叫"祖师禅"。
  其实禅最初是从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佛在灵山会上拈花,而他的大弟子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当时有百万人天在埸,而唯有大迦叶了解佛陀的本意,从那以后,在禅宗的传承上,迦叶尊者成了初祖,那么二祖是谁呢?是阿难尊者,各位知道,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有云:
  "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
  佛说的三藏十二部经典,阿难尊者全部记得,所以说阿难是多闻第一;后来一直传承下来,传到廿八祖就是菩提达摩尊者,也就是我们所讲的达摩祖师,其实他也是西天二十八祖。
  我们回头谈谈迦叶尊者,迦叶尊者年龄大过释迦牟尼佛,但他做了佛陀的弟子,是一名大阿罗汉,修"头陀苦行"第一,他还没出家以前,他家是全国最富顺的大富长者,除了国王最富有以外,就属他最富贵了,结果他也和世尊一样,放弃了荣华富贵的生活而出了家,非但出家,他还修头陀苦行,专在坟墓堆旁修苦行,最能够吃苦头了,以现在来说,一个出身富贵家庭的人出家,要能像大迦叶尊者一样吃苦,似乎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了,而迦叶尊者他却是自愿的,所以他能有大成就,成了禅宗的初祖。
  佛陀世尊已入涅槃,但迦叶尊者现在还未入涅槃,他当时在印度鸡足山入定,现在他仍在此地,等待当来下生弥勒佛出世的时侯,他要把释迦牟尼佛的袈裟交给弥勒佛,等这项任务完成后,他才会入涅槃。
  弥勒菩萨将来成佛时说法,即为"龙华三会",离现在约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但现在却有人说释迦牟尼佛退位了,弥勒佛掌天盘,各位千万不要误以为真有那么一回事,这是错误的。在佛教的历史记载中,弥勒菩萨现在还是菩萨,还在兜率天上,他是一生补处的大菩萨,到现在还没出生,所以才称他为"当来下生弥勒佛",也因此,我们要了解我们现在所学的,还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佛法,并不是弥勒菩萨所说的,因为时侯未到,大家不要弄错了。
  现在,我们讲达摩祖师,他是南天竺的王太子,他从广州登岸来到了中国,当时是梁武帝的时代,距今约一千多年前,他与梁武帝见面后,两个人对话不契机,于是达摩祖师来到河南嵩山少林寺去面壁坐禅九载,后来神光大师来求道,也就是二祖慧可大师悟道了,一直传到六祖惠能大师。
  达摩祖师所传的禅,是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并没有"参话头"这个名词,那是后来人讲的,达摩祖师传的经典是《楞伽经》,共四卷,是刘宋时代译的,传到了四祖道信禅师以后、五祖黄梅禅师,这时已是用《金刚经》来传了,六祖惠能大师就是听到《金刚经》中: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一句话而悟道的,从此以后就不传《楞伽经》而传《金刚经》了;现在有许多人持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的都是"般若",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大家有空时,不妨多多持诵。
  再传就是"一花开五叶",经过历代不同的祖师而分出了多种宗派。重要的有五家,其他派别就更多了,这都是因为每一位祖师度化众生的方法不同,所以才分出来各宗,他们彼此间修行方法虽有不同,但每一宗都成就了很多开悟的人,他们同样都悟道了。
  我们学佛的人,不管出家也好、在家也好,在知见上虽然说各有各的看法,但是最好还是不要差的太远,要依照佛说的话--"圣言量"为我们的规范。尤其是初学佛的人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思想不要太多,因为你自已的思想并不一定正确,另一方面如果每个人都有各人的看法,大家一起合作做佛教的事业就有阻碍而不能进行了。
  比如说一个人在青年时代、中年时代、老年时代,光就自己的看法都会有转变,更不用说跟第二个人去比了;因为每个人由于年龄、经验、学历的不同,当然思想上会有所不同,所以凡事我们不能太主观,可是也不能够一点主见也没有,因此客观是客观,但是做佛事要有依据,以"正信的佛法"为依据,才不会走错路。即是所谓"依教奉行"。否则如果自已主观强或是东倒西歪没有主见都是不正确的。
  我们学习佛法有种种不同的法门,但是最后我们还是要有一个选择,要用你的智慧去选择与你有因缘的法门;如果觉得自已智慧不够、较没主见的话,就要多看经典,多请教学长、多亲近大善知识,这样见闻多了自然就会有选择力了。现在我们毕竟都是凡夫,每一个人在学佛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有困惑,但是我们心里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佛法好,我们一定要好好修行,所谓: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待何时度此身。"
  我们以学佛为乐,学了佛法还要自利利他,普度众生,这样才不辜负了我们这个人身哪!
  现在讲到"禅",从六祖大师以后,历代祖师有各种不同的修法,所教的方法也不一样,但同样有许多人得到好处,后来"禅宗"在中国佛教大兴,出了许多高僧,但到后面佛教衰落了与此也有点关系,什么关系呢?就是我们刚才所讲的"行起解绝",这句话很好,可是就另一方面而言,禅宗教人修行不用看经,不用看经能开悟是最好,如果开不了悟呢?就是耽误了呀!所以我们要晓得,假如说没有大彻大悟,也没有研究佛法,这样一代一代下来,佛教慢慢就会衰落了。
  因此,"解行并进"是很重要的,我们学佛要有解有行,在"解"的时侯是"学",在"行"的时侯要"专",这才是最正确的方法。
  我们刚刚讲的是"教外别传",其实还有"教内真传","教外别传",是祖师禅,"教内真传"是佛说的经典,有"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小乘禅"、"大乘禅".........等。还有天台宗的"修止观",它也分了好几种,这么多的种类,我一下子讲不完,今天我想讲的是我自已初学时自已用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我本身获益匪浅,原本不是要对外宣说的,可是当我到台湾时,台湾的莲友热心地把它抄录下来也印刷出来了,所以我今晚就讲授这个"静坐十二门基本观法",先声明一下,这只是供给各位打基础的,并不是究竟到家,毕竟以一个学佛修禅的人来说,开头打下实在的基础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对吗?
  这个"十二门基本观法"是我参考了很多思想、书籍、印度的宗教思想,当然包括了我们原有的佛教思想,而且是以佛教为基础的,若按大乘佛法思想说它并不是究竟的一个法门,这是要向大家先说明的,为什么要先声明呢?如果我们今天晚上讲完了就算修完了,那到真正要讲禅的时侯,会感觉这个法门修好了,你再进一步修止观,这对以后修禅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最重要的,这十二门观法,我自已的感觉是身体方面见效很快,有很多人说:
  "我打坐呀!修过来,修过去,好像都没有见到效果。"
  那修这个法门到底灵不灵呀?今天晚上当下就给你灵一下,一灵就对坐禅有信心了,对不对呀?待会儿我们通通都要坐香的,不能光讲,也要"行"啊!
  这十二门基本观法,第一条叫做
  "端身正坐观"
  端身正坐谁还不会呢?是谁都会没错,但要加一个"观"字,音念 " " ,以后每一条都要"观",这个"观"字是最重要的,大家要注意。什么叫"端身正坐" 呢?平常我们有"跏趺坐"、有"结跏趺坐",也就是"单盘"、"双盘"的意思,看各人自已决定,我们现在一开始采用"单盘",假如单盘也不成,就交叉脚好了,随便坐,否则腿子疼、脚疼你也受不了啊!
  "单盘"的盘法是采用大陆通行的方法,是右腿在下边,左腿在上面,大陆禅堂里所讲的一尺二寸宽,不过也要看各人身材大小而定。
  "双盘"的盘法则是将你原来单盘时在下边的右脚往上一翻就成了,双脚都在面,就叫双盘,也叫"莲花坐"。
  盘坐坐好后,手是右手在上面,左手在下面,两手大姆指相接,放在腿上贴住自已的身体,随它自然托著,但是双手不要托太高,久了会很辛苦的,同时火气会大,刚刚说两手的大姆指相接,打坐的时候,过了一会儿,它不相接了,怎么办呢?不相接的话就随它吧!不去管它。有时坐的姿势原来很端正,过了一会儿走了样了,你也不要太管它。注意力不必一直在这些小节上,否则专注意别的就修不好了。
  还有就是身体要坐直,但也不能太生硬,腰要自然挺直,有些人就显得弯了一点,还是要直就对了,然后注意颈脖子,我们出家人说"脖靠衣领",如果在家众穿海青也是一个样,挨著衣的领就对了,不要前弯后仰、东倒西歪,要坐正;然后舌头顶住上颚,上颚是指上排牙齿里面边上,注意不要太用力顶,挨住就成了,最后口闭上,再闭眼睛,这个是坐的姿势。还有一个重点,各位要记住,我们现在讲坐的姿势,如果是已经久坐过的人就没有问题,不曾久坐的人很容易身体紧张不自然,而且很辛苦,这时心里就要想放松,在打坐时自己好像一堆棉花,松得很,一点也不用力,完全是很轻松的。这样一来,你虽然还没有得到禅定的功夫,这么一放松,自然会现出一种慈悲相来,像一尊弥勒菩萨一样,这就是慈容啊!我们修行的好的话,面带慈容,人见人欢喜,不止是将来往生西方有望,就在现世已经就广结善缘了!
  身体轻松有什么好处呢?如果身体放松,打坐就不会出毛病,否则的话,打坐打不好,一下子出了问题就麻烦了,佛法应该对人有好处,不应带来坏处,这点我们心里要明白;所以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我们学佛不光只修心,还要照顾好身体,要身心健全。但身体轻松,并不是要你坐在那儿享受,这那算修行啊!身体要松,"心"要集中,要将一颗心看住,这两句话很简要,但你只要记住老用它就对了,不必贪新鲜,这叫做"端身正坐观"。
  但怎么观法呢?就得看你自己是不是有端身正坐呢?如果腰弯了、头歪了,你就自己把它正一正, 但是不要太用力,自自然然的,如果又走了样子, 你就稍微再正一正、头抬一抬,这样去用功夫,几个月下来,你每天修这个"端身正坐观",就不会走样子,你就这样慢慢的修,就会愈修愈好,像一尊佛像,坐著如如不动一般。
  佛教讲"四念处",其中有一个身念处,虽然说身念处是"观身不净",但现在你还不需要观那么深,你只要观身体正不正就得了,简简单单的。这个身体这么大,你应该看得著啊!"观"就是回光反照,用心观的意思,音念" ",平常"观"我们念" ",是要往内观的意思,大家要明白这一点。
  二、"全身是光观"
  观想自已的身体就是整个光明的,感觉全身都是光。
  三、"全光是空观"
  为什么要空呢?因为我们的身体是实在的,如果你一直执著它的真实性是呆板的光,所以要观空,内外都是光、透明的,无障碍的。只是讲的时候很容易,还要实际去修,自己领会才行。
  四、"全空是息观"
  现在讲的调息、数息是用鼻孔,所以现在我们要观想成通身都是鼻孔,在调息的时候,全空都是息,空了以后它就通了,这个观不是只有鼻子呼吸的,而是全身就像鼻孔一样都在呼吸,也就是全空是息。
  五、"全息是心观"
  我心在那儿呢?就在这个息上,须臾不离。
  六、"心息相依观"
  心就是息、息就是心;心不离息、息不离心,两者相互依靠,心息不二,二者合而为一了。
  七、"凝神内照观"
  到了心息统一之时,就要"凝神内照"了,"凝神"就是把自已的精神凝结在一起,精神坚实,摄心不散,"内照"就是观察自己,用智慧好好观照自已,这句话是神秀大师说过的,我觉得很有用,修行运用起来也很好,所以特别运用在此地。
  八、"绵密无间观"
  为什么用"绵密无间"这句话呢?因为你凝神内照的功夫太用力了,一是怕你心里上火,二是怕你会烦躁,所以要你绵密无间,打坐时要注意,全身放松、软绵绵地,不要坚硬、拼老命的干;要身心柔软,绵绵密密的用功夫,心里好柔软的,但是不要间断,好像打太极一样,外动内静、慢而不停..................这样接续著,接续著。
  绵密无间一直继续下去的话,念佛应可以得"念佛三昧",静坐应可得到真正的"禅定功夫"。
  以上八种观法是最初入门的静坐方法,各位不妨每天坐坐看,务必把这八样修持好了后,才继续往下修,这点也要请大家特别注意。
  第九"专注入息观"、第十"数百二十观"
  等我们绵密无间法门修到了后,再接下来这个方法对我们身体有特别关系,而且有大帮助的,那就是"专注入息"了。
  平常我们调息,"出息"、"入息".........得要数息,呼出一口气、吸出一口气、就数一个数字,有人说老人或者身体虚弱的人就数"入息",年轻强壮的人则可数"出息",这些都是调身。但是我这个"专注入息观",有一点要特别强调,就是效果相当快,你要专门注意你的入息,愈长愈好,长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在入息时数数目,最少要数一百二十下。
  怎么数法呢?就是在入息的同时不能出息,心里先数数,用耳朵听数目、一、二、三、四、五、六.........,一直数到一百二十,如果不到一百二十,就是连最基本的头一步都还不够,要数到一百二十的时候,你这息才能够从口里头把它微微的、慢慢的给放出去,每一次就这样出一口气,要微而慢不能太粗;然后你就休息一下,再来入息数一百二十下,这么练到什么程度呢?你在数的时候,还没到一百二十,到八、九、十或六、七、十的时候呢?你这个腹部往内缩时,它就会紧、紧、紧.........,当时我在练习时,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没有那么容易。在练习中或许有人会说:
  ‘哎呀!不得了,这呼吸要是断了,那可怎么办呢?'
  我先告诉各位,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我看你死得了、死不了,我就是不给你出来,我看你死得怎么样呢?"
  "咦!它没死呀!还好好的嘛!"
  就这样,熬过来了,所以我知道在那个时候最难进步,最容易退下来,因为太辛苦了,这是个很容易使人放弃的关卡,只要一退下来,就不会进步了。所以你要把它当做过关,要一关一关地突破,每一次都要突破这个因难,几天下来试试效果,一个星期就知道了。
  还有一点重要的是,你在吃过饭以后千万不要马上做这个功夫,你吃了一肚子的饭,喝了一肚子的水之后这样去做是会出毛病的,吃完饭以后,在一个半小时以内不要坐。打坐修行时饭不能吃太饱,如果吃太饱的话会昏沉,尤其是没有扎实的功夫更不成,大家要了解,别弄出一堆毛病,我们这个法门也就传不出去了。
  以上是我讲的十二门基本观法的打坐方法,还有讲不到的地方,就要凭各人的经验不同而有所体悟了。每个人呼吸长短不一样,你一方体验的同时,你自己也会产生出来一些心得与方法。佛法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由外来的,是佛所说的法,心里出来的则是我们自性所产生出来的。
  禅宗讲三藏十二部都在你心里的自性当中,我们这个法门用的时候会由里头向外发展出来,到那时你自已就有办法,不用再去问别人了,但是一切自己还是得小心些啊!
  俗语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有人问这样会不会走火入魔呢?不会的啦!我几十年也没有走过一次火,入过一次魔,怎么会呢?我看好多人都怕,你要是只顾著怕这、怕那,不是怕成佛吗?是不是呢?如果连修行都怕都不敢的话,那不是怕成佛吗?比如说,我来得了吗?还有像你们开车、或者是走在街上也是一样,谁也不能保险百分之百安全的,对吗?只能说尽量小心就是了。
  我们修行也是一样,要胆大心细,不能说我不怕就什么都无所谓,这也是不对的,要小心但不能怕,所以修行也是一样的。再下面二条不是用功的,是告诉我们的:
  第十一、"多即入定观"
  如果修行你功夫下的少了入不了定,就必须要多下功夫,要有恒心不断地努力,多多下功夫,就容易入定了。
  第十二、"久则悟证观"
  入定有种种的不同,刚才说过有世间禅,我们修行最初是离不开世间的,五乘共法的初步离不开世间,大乘不共法,那就出世间了,三乘共法也是出世间了,"入定"还算是容易点的功夫,"久则悟证"就不只是入定而己,那就是佛教与其他宗教最大不同之处了,"悟证"要你去观息的出入、生灭、无常、因缘生法,出入息就是"因缘生灭法",它是"无常"的,等你要悟了无常就能"无我",才能够空,于是走出了三界,真正入了空门。
  像道教、印度瑜伽,也用打坐调息的功夫,他们也能入定,但是他们只是用来健身而己,与佛教调身、调心迥然不同,初学佛法是渐进有层次的,是一步一步慢慢修成的,我们以上所讲的,就是给各位打基础的,大家要精进用功啊!
  下面,我再告诉各位"跑香",跑香分外圈、中圈、内圈、再内圈,在禅堂的规矩里,在内圈的人要跑得快,外圈是年纪较大的人或者怕辛苦的可以慢慢走,小圈跑得快,年纪轻的人不怕快,可以在内圈跑,跑香的时候是围绕著佛菩萨跑,因场地的不同而随时调整,分几条路线,大家才不会乱。
  跑香的时候要甩手,左三右七,什么是左三右七呢?就是右手甩七分,也就是大甩,左手小甩,用三分,这是禅堂甩手跑香的姿势;当我们坐著的时候,腿麻了、腰酸了,等到一跑香,这一甩手把那些都甩掉了、没有了,既不麻也不酸,周身舒畅无比,会愈跑愈精神。跑香起头不要快,开始要慢走,慢走把身体恢复正常了,走著走著自然就会快起来,这是自然的现象,不要一下子就像赛跑似的,反而不好。
  比如说你上街要开车去,才一出大门,你能猛踩油门吗?那不是很危险吗?我们跑香也是一个样儿,慢慢地加快速度,这就叫做"行如风"。
  佛教四威仪讲"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也就是告诉我们行、住、坐、卧都不离禅定法门的薰习,但若要问它究竟是什么样的境界,那就只有靠你自已去好好地"参"了!
  最后,要向各位说一下这个"香板",中国大陆丛林有句话--"香板底下出祖师"。我从前在打禅七的时候,挨过香板,虽然冬天打禅七,小棉袄外面加大棉袄,挨香板时,我不但肉疼,连骨头都疼,那个香板全堂响,只听到"乒乒............乓乓............"的声音,但是现在大家不要害怕,我只让你们象征性挨一下就得了,这只是说给大家知道禅堂的规矩而已。待会儿我们实地跑一会儿、坐一会儿,真正实习一下,但开示今天就讲到这儿,谢谢各位! 
坐禅的功能

(一)坐禅即财富

  近世以来,由于科学的长足进步,为人类解决了不少来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生理和心理等各方面的难题。但是,等待著我们去解决的难题,也随著人类物质文明的进展而越来越多。实际上,直到地球毁灭的那天为止,自然环境加诸于人类的难题是不可能全部克服的,直到我们的肉体死亡的那一瞬间为止,对于身体的机能是无法完全控制的。至少,人类无法阻止太阳热能的渐渐消失,所以,地球的衰老与毁灭,将是无可避免的事。又由于人类无法阻止生理机能的渐渐老化,所以,肉体生命的必将死亡,也是无可避免的事。
  然而,当地球尚可为人类居住的一天,我们应该设法改善自然环境,使之更有利于人类的生活与生存;当我们的肉体生命尚继续活著的时候,我们就该设法改善身心的健康,使我们生活得更舒适愉快。这虽是现代科学的课题,但却不能将此责任交给现代科学因为推动科学,要仰赖人类的智能和体能,要想发掘潜在于人类身心深处的最高智能和体能,唯有坐禅才是最好的方法。
  坐禅的方法,虽是渊源于东方人的智慧,事实上,不论东方或西方,凡是伟大的宗教家、哲学家,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多少均须得力于若干禅的功能,即使未必采取特定的坐禅姿势或坐禅的名称,就他们发挥出超乎常人的智力和毅力的本质上说,与坐禅的功能是相应的,只是他们不知道那是出于禅的功能而已。由于他们的天赋高于常人,故在不自觉的情形下,能够得到若干禅的功用,使他们成为杰出的伟人。
  我们既已知道,坐禅是发掘并发挥人类潜在智能和体能的最佳方法。所以透过禅的训练不难把普通人改造为杰出的伟人:将天赋低的人变优秀,体魄差的人变强健,优秀者使之更优秀,体魄强健的变得更强健,使人人皆有成为完人的可能。所以,坐禅是健全生、建设社会、改善一切环境的最佳方法。对常人而言,坐禅可以坚强意志,改变气质。在生理方面,可以得到新的活力;在心理方面,可以得到新的希望,对周遭的一切环境方面,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因此,坐禅能使你获得一个崭新的生命,能使你发现你是多么的幸福、自由和生气蓬勃。
  坐禅的功能,主要是由于心力或念力的集中于某一个抽象或具象的念头而来。所以,在行、立、坐、卧的任何姿势,均可能发生禅的反应。不论是沈思、默祷、礼拜、读诵,乃至细心的审察、凝神的倾听等心无二念之时,均有发生禅之反应的可能。然而此等状态下的禅的反应,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是不易发生的,纵然在极少数人的身上,偶然发生一两次,却无法求其经常发生。
  正因如此,发源于东方的禅的修习方法,便成为必要。如果你希望得到它,而去跟随一位禅的老师学习的话,这方法将使得可遇而不可求的禅的经验,成为人人皆有机会获得的财富。

  (二)可贵的人身

  求取禅的经验,不限定采用某种特别的姿势,比如正在病中的人,生理机能有残障的人,或者工作特别忙碌所谓席不暇暖的人,他们可以躺在床上、坐在轮椅上,或在巴士站、电车站、车上、工作房等的任何地方,或立或坐,均可照著老师所教的禅的方法,做数分钟乃至数小时的实习。
  效果最大、见效最快的方法,当然是采取双腿盘坐的姿势。初开始学坐禅的人,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若想把双腿盘坐的姿势,坐到驯熟,并且享受到坐禅的乐趣的程度,必须先有忍耐两腿疼痛及麻痹的心理准备,两腿的痛和麻,也正是初坐禅者和他自己的怯弱面,作坚苦战斗的一段历程,当他通过了这段历程时,至少他的意志力,已战胜了他的畏惧艰难而不敢面对现实的退缩心理,在人生的境界上,他已悄悄地向前迈进了一步。
  在所有的动物之中,唯有人体的构造,能够采取盘腿而坐的姿势。所以,坐禅的方法,只对人类而设,坐禅的利益,只有人类才有机会享受。
  我们应该庆幸,能够生而为人,也该珍惜我们得到了的人身。因为,从坐禅的实习之中,可以得到三大利益:(1)坚勒的体魄,(2)敏捷的头脑,(3)净化的人格。所以释迦牟尼佛,经常对其弟子们赞叹人身的可贵,并且强调,从天上至地下的各类众生之中,唯有得到了人身的众生,最适合修行佛道。

  (三)科学家所见坐禅的功效

  坐禅的好处,是从身心的反应而被发现。根据日本京都大学Kyoto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佐藤幸治(SatoYukimasa)博士所著《禅のすすめ》(ZeoNosusume)中的报告,坐禅有十种心理方面的效果。
  (1)忍耐心的增强。
  (2)治疗各种过敏性疾患。
  (3)意志力的坚固。
  (4)思考力的增进。
  (5)形成更圆满的人格。
  (6)迅速地使得头脑冷静。
  (7)情绪的安定。
  (8)提高行动的兴趣和效率。
  (9)使肉体上的种种疾病消失。
  (10)达到开悟的境地。
  又根据日本的医学博士长谷川卯三郎(HasekawaUZaburo)所著《新医禅学》(Shinizengaku)中的报告,提出了坐禅的十二种功效,治十二种疾病:
  (1)治疗神经过敏症
  (2)胃酸过多及胃酸过少症
  (3)鼓肠疾
  (4)结核病
  (5)失眠症
  (6)消化不良
  (7)慢性胃下垂
  (8)胃、肠的Atonie
  (9)慢性便秘
  (10)下痢
  (11)胆结石
  (12)高血压
坐禅的最高目标,固然在于转迷成悟。如果一开始便高谈迷悟的问题,除了极少数根机深厚明利的人之外,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我们不得不借助科学的研究报告,向读者介绍坐禅对于身心所能产生的效果。此对于已有实际坐禅体验的人,没有用处;对于希望尝试坐禅经验的人,则有若干诱导作用。

  (四)身心安全的保障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自己身心了解的程度,是极其有限的,一个人在心理活动方面,每天究竟有过多少的念头波动起伏,固然无暇审察,即使刚刚滑过的一分钟之间,有过多少什么样的念头?主要的一两个,或尚有点印象,许多微细的、一闪即逝的念头,就弄不清楚了。再从生理的活动方面探讨,细胞组织的新陈代谢,生灭不从常识上说,你是知道的,从感觉经验上说,你是无法知道的。当然,我们也没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的必要。
  重要的是,处身于现代工商业社会中的人们,不论从事学问或其他职业、不论为个人谋生活或为大众谋福利,处处均需要运用高度的智能及强勒的体能。但是,人们却很少知道,在其智能及体能的宝库深处,有著很大的漏洞,将大量的能源,无谓地漏掉,同时,又不能生产出应该可以生产的足够的能源来。这可称为能源的浪费,也是生产量的停滞,既未尽力开源,也未能适当地节流,实在是极其可惜的事。
  这个漏洞是什么?就是各种杂乱的妄念,消耗了体能,降低了智能,妄念之中尤其是使情绪激动的强烈的欲望、忿恨、傲慢、失望等,均能使得生理组织,发生震撼而失去平衡的作用。假如学会了坐禅的方法,你就能够减少那些杂乱及无益的妄念,使你的头脑经常保持轻松与冷静的休闲状态,当需要用它来解决问题的时候,便得以充分地发挥它的最高功能。又能使你的全身各种内分泌腺,保持著相互调配、合作无间的工作状态,促成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相互为用。
  比如,交感神经系统的脑下垂体、松果腺、耳下腺、胸腺等,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使得全身的兴奋机能活跃的作用,表现于外,则为反应机警敏感等的功效。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副肾、卵巢、睾丸、胰脏等的内分泌腺,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缓和兴奋机能的作用,表现于外,则为沈著稳定等的功效。两者的优点相加,便可形成完美的人格,偏于任何一边,均有它的缺陷。
  我们知道,由于工作紧张、用脑过度,或者由于某种外来因素的剌激,不论是□喜、暴怒等,均能使得血管收缩、脉膊跳动的次数增加、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结果,便可能形成脑溢血、失眠、心悸、耳呜、神经过敏、消化不良等的病症。这是因为,当你的情绪在剧烈地激动之时,你的血液中,由于内分泌腺的工作,失去了平衡,所以出现了毒素。
  内分泌腺在正常状态下是促进人体健康的。若失去平衡,便会对于人体健康亮起警报的红灯。坐禅的功效,能使人将浮动的情绪,转化为清明而平静的情操,临危险,不恐惧;逢欢乐,不□喜;得之不以为多,失之不以为少;逆之不以为厌,顺之不以为欣。所以它能成为你身心安全的保障。

  (五)身心的调和及解放

  说得更清楚些,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应该经常保持平衡发展,否则,除了在生理上的不健康之外,在心理及性格的发展上,也是不健康的。如果偏于前者,他将是敏感、自私、急躁、易怒、和缺少友善、不得人缘的人。如果偏于后者,他将是浑厚、老成、乐天、和善的人。
  前者发展的结果,好的一面,可能成为孤傲的哲学家、精明刚强的军事家、愤世嫉俗的书生;坏的一面,则可能成为刚愎自用、暴戾成性、顽劣不悛的人物。后者发展的结果,好的一面,可能成为悲天悯人的宗教家、宽宏大量的政治家、胸襟开朗的艺术家等;坏的一面,则可能成为没有理想、不辨善恶、不明是非、为人处事缺乏原则的滥好人。
  当然,如果仅仅偏于一边的发展,那是决定倾向坏的一面,如已从好的一面现出特色,必定多少是得力于两者的调和。
  坐禅,是协调全身的组织机能,步上正常的工作,并助其发挥最高功能的方法。下手处,是以调身、调息和调心的方法,减轻交感神经系统的负荷,冲淡主观意识的影象,将自我中心的界限,渐渐向外扩大,乃至忘却了自我的存在,主观意识便会消融于客观意识之中,到了这种境界的人,种种的烦恼,虽未彻底解除,对他已不会构成身心健康的威胁。
  贪欲、镇恨、不反省自己、不原谅他人、不分析事理而形成为烦恼的原因,即在于主观的意识太强烈。以为他虽与一切事物相对立,一切事物均不应与他的主观意识相违背。未得之时,他要追求;求得之后,可享受之事物唯恐失去,可厌的事物又唯恐脱不了手。求不到时,固然烦恼,求到之后,依然受著各种烦恼的包围。
  唯有坐禅的方法,可将人们从自我中心的主观心态,渐渐地转变为客观心态,从主观的烦恼陷阱之底,提救著冉冉上升至客观的自由世界,得到身心的解放。

  (六)长寿.愉快

  减轻交感神经系统的负荷,与呼吸很有关系,常人均以肺部为呼吸的重心,坐禅的人,则将呼吸的重心,移至小腹,我们称它为丹田、气海,目的在以腹压为媒介,再以意志支配副交感神经系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松弛兴奋机能、大量分泌Acetylcholine,产生镇定、安静、解毒的功能。
  呼吸的重心,由胸部移至小腹,不是一两天的工夫可以办到的。有些教瑜伽术及气功方法的人,即主张以腹式呼吸,来达成这个目的。不过,那种方法,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人,有些人的生理机能,出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如果用强制手段,作腹式呼吸的实习,便可能导致疾病。
  安全的方法,是顺乎自然,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勿求急功,保持平常呼吸,继续实习下去,日子稍久,呼吸的速度自然缓慢、次数自然减少、长度也自然向下延伸。有一天,你将会发现你的呼吸重心,已从胸部下降到小腹去了。
  腹部呼吸,能使储蓄在肝脏及脾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心脏,发挥其功能。肝和脾有造血并储血的功能,在这血库之中,藏有人体总血量的三分之一,心脏及全身的肌肉内,各占三分之一。肝和脾的血液,平常不进入循环系统,只有必要时,始适量地补充心脏内血液的不足。腹部呼吸,则等于为人体增加一个辅助心脏,使得循环系统内的血液量增加一倍。
  血液量增加,输送营养的功能加强,能使已经萎缩了的细胞组织,赋予活力而健全起来,使得闭塞而将死的细胞组织,渐渐地复苏而赋予再生的机能。正因如此,坐禅能够治病,能够破除种种所谓奇难杂症、慢性病的病灶。
  当你患了医药不易奏效的怪病之时,不妨学习坐禅。坐禅虽不能像割除盲肠那样,使得患者手到病除,但是它能安定你的情绪,减少对疾病的恐慌及恐惧,也能减轻疾病加诸你痛苦的感受。纵然,人的生理机能,有其一定限度的寿命,坐禅不能使你永远不老不死,但它能够使你活得较久、活得比较愉快有趣,乃是可以办到的事。

  (七)培养完美的人格

  完美的人格,可从教育、艺术、宗教等的薰陶之中养成,但那并不完全可靠。有些人迫于名利及权势等欲望的诱惑,接受了教育、艺术、宗教的薰陶,在人前也能表现出高尚的人品和圣洁的行为,他们的内心,却包藏著不可告人的熊熊野心和阴谋诡计。这些人,我们称之为双重人格。
  因此,世间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伪君子,也有藏形于教会之内、列身于教士群中的魔鬼。因为,不论是宗教的教条、教育的伦理、艺术的欣赏,均系由外来的灌输,甚至是权威的高压,这些与个人内在的欲求,未必都能够吻合。
  坐禅,是培养完美人格的最好方法,它是由于内发的自觉,而达到人格升华的目的。不需教条来施予任何压力。伦理、道德,对于坐禅的人是没有用处的东西。而且,宗教的教条、伦理的标准、道德的尺度,均会由于时代、环境及对象的不同而失却其可通性。所以,近世以来的新兴宗教之出现,几乎如雨后春笋,乃至佛教也不例外。
  禅虽脱胎于佛教,因其不假外缘,不立文字,故系万古长青的修行法门。坐禅的实习,是将「自我」这样东西,像剥芭蕉树一样地,一层妄念又一层妄念剥光之后,不但见不到一个装模作样的我,连一个赤裸裸的我也见不到的,起初是将自我暴露出来,最后则根本无物可让你暴露。
  所以,坐禅的人,不必向别人掩饰什么,也不必为了改造自己而感受到来自外在的压力,更不需像忍受著痛苦割除毒瘤那样地挣扎的必要。
  坐禅,只是循著修习的方法,渐渐地将妄念减少,乃至到了无念的程度,你自然会发觉你的过去的存在,只不过是存在于一连串的烦恼妄念的累积之上,那不是真正的你。
  真正的你,是与一切客观的事物不可分割的,客观事物的存在,是你主观存在的各部分而已。所以你不必追求什么,也不必厌弃什么,你的责任是如何将你的全体,建立得更有秩序、更完美。
  坐禅的人,到了这样的程度时,他将是一个热爱人类的人,也将是热爱一切众生的人。他的性格,将会开朗得如春天的阳光;纵然为了接吊及教化方法的运用,在表情上也有喜怒哀乐,他的内心则必是经常平静而清澈得如秋天的明潭。这种人,我们称他为开了悟的人,或称之为贤者、圣者。
  释迦牟尼佛曾说:「一切众生无不具备佛的智慧和功德」,如果你向往坐禅者可能得到的利益,你的愿望必将成为事实。不论男、女、老、少,不别智能的优劣、体能的强弱,也不问职业、地位和宗教信仰,禅的大门是为一切人开放的。
  只是有一句极要紧的话,必须告诉你,你看了这篇讨论禅的文章,这篇文章的本身,决不等于「禅」那个东西。坐禅的事实,尚等著你下定决心,并以恒心来实际地跟著你所信赖的老师去学习,否则,这遍文章仅仅为你增加了一些知识的葛藤,无助于你希望学禅的一片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