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银龙宋天福唢呐对棚:一位佛弟子的学佛听经、读经摘记(待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7:41:55
慧勤居士学佛听经、读经摘记一 

【编者按】:吾从2008年下半年,始听净空法师讲经,然后看南怀瑾先生书籍、印光法师文钞、广钦老和尚语录,听黄念祖老居士、梦参老和尚、元音老人、达照法师、宣化上人、惟贤长老、悟道大和尚等讲经。至今三年多,从佛菩萨及高僧大德的言教中,吾深切地感到,净土法门实在太殊胜,太广大,至简捷,至方便,下手易,成效高,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果能真信切愿,至心受持,一切时,一切处,念念相续,并能都摄六根,不假方便,决定“自得心开”。

 

正文:

2008年8月

净空法师法语:

●学佛快速秘诀————“看得破,放得下。”

净空法师学佛五十年总结二十字: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人心。(净空师仅说此,以下笔者补)

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

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

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

即常住法身,无有变异。

(四祖对牛头山法融禅师言)

●四重恩:父母、老师、国家、从生。

●唯有真觉悟者,知道宇宙是一体,众生是一体,所以爱心自然而生。

●佛说:菩萨且法,能离一切世间苦,即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十善业道经》)

●养身=清净心+慈悲心+素食。

●修身,先正心;正心,先诚其意;诚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格除物欲)。

曾国藩:一念不生谓之诚。

●《大般若经》六百卷,十二个字说尽了:“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金刚经》云:“凡有所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六道轮回根源:贪、嗔、痴。

  脱离之道:戒、定、慧。

  掌控之主:我执。

●涅磐四德:常乐我净。

●《楞严经》重点:一是舍识用根。二是五会楞严咒。三是防止魔事。

●学佛(次第):

一是先发愿,度己度人。

二是后断烦恼,即念佛,老实念佛,一天到晚,一心念佛,直至一心不乱。

三要再学法门。

“放下”(大概是未得一心不乱前,先老实念佛)

其中重点是: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200882

●  净土宗。

先诵读佛经(无量寿经)三千遍。(笔者注:修定)

再求圆解。观照(观见)以明心见性。

念佛——一心不乱——开悟——明心见性。

金刚经:发菩提心,一心念佛,求往生。

妄想,烦恼,分别,执著,均要放下,这样念佛会一天天减少。

道是清净心。“致虚极,守静笃。”“归根(虚空)曰静”。(《老子》)

●诚和恭敬,是超凡入圣之道。

●清净、平等、觉是一切经的目标。

●《无量寿经》是净宗第一经,修三至六月就有成就。

●佛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佛愿是帮助法界一切众生早成佛道。

  弘法利生的目标: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结缘。

●十方三世诸佛,佛号相通,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佛。

●“业报身”转为“愿力身”,即得诸佛护念。

发愿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冤家债主不仅不报仇,而且会帮助你。)

放下自私自利,起心动念,一切不为自己,即是为佛法,为众生。

转业后要精进,天天读经典,接爱佛菩萨教悔,依教奉行,即使同念一部经,遍遍有悟处,不疲不厌,帮助我们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利益深广无尽。

 

200884,听净空法师讲《阿难问佛吉凶经》。

●  本经是学佛做人基本教材,是大乘佛法的基础。学佛应从此经开学,讲经应从此经讲起。

●   世出世间法:业因果报。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因果转变不空、相续不空、循环不空)

 改变命运要断恶去善。

人有两个命:一是身命。父母所给,有阶段生死。二是慧命。长远的,老师所给的。

 

修行:修正错误的行为(在“起心动念“上始修)。故修行并非仅念经多少,学佛多少。

 

修行在哪里修:就是我们从早到晚,面对着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在这里面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智慧心,修慈悲。

学佛要从起心动念开始修起。念头要尽虚空,遍法界真诚,清净,平等。我们应有互敬互爱,互信互赖,互相协助的念头,不可有占有控制的念头。

 

人间最善的念头是念佛,即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久了得定,得念佛三昧,即开智慧。念佛要为全世界苦难众生念,最好为尽虚空遍法界众生而念,心量大,量大福大,绝不不为自己,功德大。

 

华严经善财五十三参,即“历事炼心”炼什么?炼如如不动,即断贪嗔痴,成就戒定慧。

佛说,佛法是从真心本性里面流出来的,真心本性是一切众生共同的。

释迦佛一生为众生讲三件事:一是人与人的关系,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你如能处理好这三种关系,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切众生得到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是佛教对众生的贡献。

佛是智慧。佛教讲实智,权智,权智是讲善巧方便,这运用于生活,我们得自在。

学佛要学以致用,佛是积极的,现实的,无益事不干。

诸位学佛要真干。

修一心不乱难,但修到功夫得力的上品,即可达到生死自在,学佛未达到此境界,即白干一场。

修行目标:纯净纯善。即心地要纯净,行为要纯善。

功夫不得力,原因是心不清净。故要纯净纯善。这样念佛才能往生。

诸位学佛要真干。

修一心不乱难,但修到功夫得力的上品,即可达到生死自在,学佛未达到此境界,即白干一场。

修行目标:纯净纯善。即心地要纯净,行为要纯善。

功夫不得力,原因是心不清净。故要纯净纯善。这样念佛才能往生。

 

四好: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要放下对一切人事物占有、控制的念头。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少吃少说话)

清净心常生智慧。一心不做操心之事。

养心要静,养身要动。

世人二病:无慈悲心,造业。

心纯净,行纯善。(不可冤冤相报,做到可化解一切灾难)

第一等福德:教化众生,帮众觉悟。

佛说,只要世上所有众生不食肉,世无即无刀兵劫。

戒定慧是闻思修的基础。其中定,净宗即修清净心(“烦恼轻,智慧长,福报大。”)

每月至少六天修斋,修斋即修清净心,日中一食为斋,并非吃素食。每周修斋一次,最好吃素食。清净心要保持。

印光法师是大势至菩萨化身。天天读印光文钞,不开悟不读他书。(笔者注:这是“修定”。)

修行要孝亲尊师。

净空法师说,我从三位老师得三句话,即方东美先生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章嘉大师的“看破、放下”,李炳南老师的“至诚感通”,终生受用。

 

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要从不妄语下手。不妄语,即真诚语,不说人非、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

真大修行者,不见世间过。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为学之道,首先在求自己不是之处,方有长进。

回头是岸。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财色名食睡。

 

讲经有天赋。我博闻强记,故我讲经仅写提纲。如无能力,要写讲入,讲一小时,要写一万字。

 

嫉妒、骄慢是与生俱来的烦恼,这是过去的习气,不断难的往生。要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英国汤恩比博士在70年代说:21世纪问题,唯孔孟学说和大乘佛学能解。”

●佛学(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

  佛教是大智大觉的教育,是智慧觉悟的教学。

佛教的教学宗旨,是在彻底破除迷信,启发正智,使人人能明辨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利害、得失,进而建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清净慈悲救世的人生宇宙观,达到解决众生一切苦难,获得圆满、真实、幸福的生活目标。

 

  佛是一个究竟圆满觉悟的人。

  阿罗汉:正觉(正:烦恼断尽。)。

菩萨:正等正觉(超越十法界,而阿罗汉仅超六道轮回)。

佛陀:无正正等正觉。

●  印光法师。一生印经布施,只讲经一次。

●  虚云法师。一生建道场。

●  宇宙根源: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相从心生,故要念佛、忆佛,佛将现前。

真学佛,不会老,不会病,不会死。(不生不死本上讲)

 

总结:佛在本经教我们四桩事:一是要正信。二是要起正行,三是要求正解,四是要利益众生。

 

慧勤居士学佛听经、读经摘记二

 

编者按:吾从2008年下半年,始听净空法师讲经,然后看南怀瑾先生书籍、印光法师文钞、广钦老和尚语录,听黄念祖老居士、梦参老和尚、元音老人、达照法师、宣化上人、惟贤长老、悟道大和尚等讲经。至今三年多,从佛菩萨及高僧大德的言教中,吾深切地感到,净土法门实在太殊胜,太广大,至简捷,至方便,下手易,成效高,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果能真信切愿,至心受持,一切时,一切处,念念相续,并能都摄六根,不假方便,决定“自得心开”。

 

2008810开始听净空法师《无量寿经》(至今未听完)

●本经是净宗第一经,有因有果,起信念佛是因,念念作佛是果。因该果海,果彻因源。

●《无量寿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十念必生为本,以“往生极乐净土,证三不退”为所归,圆生四生,迳登不退为趣。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无量寿,梵文为“阿弥陀”,阿为无,弥陀为量。

无量寿是时间,无量光是空间,即宇宙。

●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心性之体是空寂的,不是物质,但确实存在,所有物体是其变现,是宇宙人生的根源。

十法界唯心所现,诸现象是唯识所变。

佛法根源:一真法界,唯是自心。

一真法界是真心,十法界是妄心,但真妄不二。心是能现、能变,法界所现所变。对此要参透,如一时无法参透,可常以此为疑情,真参直至开悟。

 

视一切众生为佛,唯自己为凡夫。看一切人都是阿弥陀佛,你念佛才会念好,功夫才会得力。

 

●净宗成佛理论依据:我们本来是佛,只因迷了,故为凡夫。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念佛忆佛。如何想佛?想佛相好、庄严、功德、度一切众生。

故我要求大家,此经一年念3000遍。这样将本经的理、事、相、因、果、依、正种种功德全部落实在生活之中,你怎么样不作佛呢?此法门多殊胜!

学习此经要建立无此信心,决不动摇。是心成佛。

●弥勒菩萨:心量拓开,笑口常开,笑面迎人。

  善思惟菩萨:善思惟,着重在“善”字,即善知恩报恩,常念三宝恩,众生恩,父母恩,国家恩。这是其一。其二要念众生苦。其三要常念自己业障深重,要消业障,断烦恼,帮助一切众生苦难众生。你就是善思惟菩萨。

  观无住菩萨:观无住,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用心意识。

●印光大师的智慧:一门深入。

念佛可消一切业障。

佛怎么念法?印光法师教导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佛菩萨心清净,本来无一物。

●净宗提五个科目:即菩萨道标准。

一是净业三福。二是六和敬。三是戒定慧三学。四是六波罗密。五是普贤菩萨十愿。

●三十七道品:

1、四念处。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2、四正勤(即断恶修善)。即已生恶法令断,未生恶法令不生,未生善法令生,已生善法令增长。

3、四如意足。即:

欲如意足。(知足)

精进如意足。(常乐)

念如意足。(心安)

慧如意足。(理得)

(四念处是“看破”,四正勤是“精进”,四如意足是“放下”)

我们要用四念处的智慧看皮宇宙人生,然后用四正勤精进不懈地断恶修善,邓断掉自利观念,时刻提起利他念头,念念利益众生,造福社会,然后四如意足放下身心世界,知足常乐,心安理得,以此心态,再信愿持名念佛,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呢?

4、五根。即信、进、念、定、慧根。

5、五力。即信、进、念、定、慧力。

6、七菩提分。

7、八圣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念,正定,正命。

往生三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

五悔: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

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

三因佛性:一是正因,是心是佛;二是缘因,是心作佛;三是了因,究竟成佛。

佛身有五:法身,报身,应身,化身,等流身。

●一心一意,放下万缘,老实念佛。

●世出世间第一等福报:修行。即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

  我们学佛的最殊胜的愿望是,学作佛。

●学佛有二障,即烦恼障和所知障。

●菩萨三慧:闻慧、思慧、修慧。

先“一门精进”(修戒定慧),“开慧“后再“广学多闻”(修菩萨三慧)

笔者注:净空法师此观点,不少人断章取义,对“一门深入,不广学多闻”持有异议,其实法师此举是让初学者,先修定,待得念佛三昧,开智慧后,再多闻,这未尝不可。故此应属正知正见。)

 

●学佛要“信其教,解其理,修其行,证其果。”

●《金刚经》中“云何降伏其心?”

心即三毒烦恼,贪嗔痴。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伏住

 

●《阿弥陀经》“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心不颠倒”是智慧开。

印光法师说,“自得心开”。

 

●菩萨善根只有一条:精进。怎么精进?断烦恼精进,学法门精进。

 

●菩萨事业:续佛慧命,弘法利生。

 

●菩提心:一是至诚心。一念不生之谓诚。即为真诚心,处事待人接物要用真诚心,真诚能不妄语,不欺人。二是深心。即自爱用,舍己助人。三是回向发愿心,即他受用,落实。

 

●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是佛公关方法或人际关系学。

 

●戒学原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诸佛赞叹仅两部经:一是《无量寿经》。二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后者表孝道。

●学法门,断烦恼,成佛道,度众生。

●智慧来源:听经、念佛。

●虚空法界来源:一念自性。

●佛教育三个层次:

一是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老实念佛,决定往生。

身礼阿弥陀佛,心想阿弥陀佛,口念阿弥陀佛。三个专精。

二是破迷开悟。超人天乘,住声闻、缘觉、菩萨法界

三是转凡成圣,超越十法界,住一真法界。

●学佛要“恭慎保持”。

恭敬,慎重,是自利;修行功德,是利他。

印光法师说,恭敬、诚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警得十分利益。”

 

●佛号如何能伏烦恼?烦恼念头才动,立刻用一句“阿弥陀佛”念头取而代之。“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笔者注:要“常行觉照,不随妄转”)

●天台五停观心,是帮助我们修清净心,帮助伏烦恼。即:

第一,不净观,断贪心。即观身不净。

第二,慈悲观,止嗔恚心。

第三,因缘观,破愚痴心。观十二因缘。

第四,观十八界,观五阴,观十二处,破我执,破我见。

天台宗以后的大德,将此换成念佛,即观佛观。

第五,数息观,断散乱心,帮助我们得定。(计算念佛,就是数息观与念佛合在一起。)

 

●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教我们“觉而不迷的方法”:

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

●禅定,即外不著相,内不动心。

“心能转境,即同如来。”

●生佛不二。一切众生是诸佛如来的报身。

 “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华严经》)

 

●学佛关键在“转念头”。

一要从起心动念“为自己”,转为“为一切众生”。

“为一切众生”即供养诸佛如来。如能这样转变,你即开悟。

二要周遍巡历,供养诸佛。佛就在眼前,一切众生即诸佛如来。

三要养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要用纯善之心。

四要用爱心,爱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服务。发一此心即发“大菩提心”

五要真信,诸佛菩萨均保佑你。

 

●善导大师讲四十八愿时,认为“定成正觉愿,光明无量愿,寿命无量愿,诸佛称赞愿,十念必生愿”这五愿是阿弥陀佛真实愿。

●学佛要始终保持诚恳心和清净心。

●教化三个层次:

一是皆发信心,转恶为善。

二是修菩萨行,转迷为悟。

三是行普贤道,转凡成圣。

 

●净土法门重在:“真信,切愿,持名念佛”,即信原行。

(至心信乐,愿生其国,乃至十念,皆得往生)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即净业三福

●一句佛号,老实念,决定功夫成片,或一心不乱。

●功夫成片的利益,“烦恼轻,妄想少,智慧长,法喜充满。”

 

净空法师讲《往生论》

●《往生论》“五念门”:身业礼拜、口业赞叹,意业作愿,智业观察,方便智业回向。

礼拜实质是恭敬,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恭敬一切众生。

 

 

20091262009年正月初一)听净空法师讲《心经》

●心经是整个般若经的纲要,是佛法的精华。

●五蕴皆空,帮念佛人“看破,放下”。

诸见脱落,独露真常。

●南无阿弥陀佛是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

我们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到底!

●净空法师推荐看:周止庵的《心经》诠注和江味农《金刚经》讲义。

 

200912724听净空法师讲《了凡四训》(20集)

●改过者,一要发耻心。二要发畏心。三要发勇心。

●健康:一是心地清净。二是饮食起居如法。三是一切随缘而不攀缘。

●学佛须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

●心性幻化虚空法界,根身影现国土众生。

●爱人即自爱。君子所存之心,只是受人敬人之心。

●处事待人,重在“虚怀若谷”。

 

 

 

一位佛弟子的学佛听经、读经摘记三

作者:慧勤居士

编者按:吾从2008年下半年,始听净空法师讲经,然后看南怀瑾先生书籍、印光法师文钞、广钦老和尚语录,听黄念祖老居士、梦参老和尚、元音老人、达照法师、宣化上人、惟贤长老、悟道大和尚等讲经。至今三年多,从佛菩萨及高僧大德的言教中,吾深切地感到,净土法门实在太殊胜,太广大,至简捷,至方便,下手易,成效高,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果能真信切愿,至心受持,一切时,一切处,念念相续,并能都摄六根,不假方便,决定“自得心开”。

 

正文:

黄念祖《阿弥陀经要解》开示:

1、信愿持名是本经宗要。信愿持名是往生亲因。

2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莲宗十祖截流大师《劝发真信文》说:“苟无真信。虽念佛佛持斋放生修福,只是世间善人,报生善处受乐。”

如何真信?大师说,一是信我与弥陀,觉性无二,我虽昏迷,觉性未失,一念回光,便同本得。二是信性虽无二,信乃天渊,佛是究竟佛,我们随业流转。三是信我是弥陀心内众生,佛是我心内之佛,忆佛念佛,必定见佛。(大师真信与《要解》六信是一致的。)

3愿则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

《宗镜录》: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4行则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持名是横出三界的妙行,是易行道。

“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

持名法门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级圆顿。”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

“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5黄念祖老居士偈:“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是佛心。”

此真道破净宗奥妙,画龙点晴之妙句。

 

 

 

200928读《印光法师文钞》

●果能常存敬畏,一心念佛及念观音,则无业不消,无福不臻,此人定胜天之大义也。

●念佛之人,有病,即作将死想,一心念佛。寿若未尽,反能速愈。若唯望病愈,则是怕死。有怕死之心,便难感佛。

●念佛之时,必须摄耳谛听。一字一句勿令空过。久而久之,身心归一。听之一法,实念佛要法,无论何,均有利无弊,功德甚深。

●文殊菩萨示莲宗四祖法照大师:示以念佛。

“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经要。所以者何?我于过去,因观佛故,因念佛故,因供养故,今得一切种智。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无上法王,令无休息。”

(师问:当去何念?)“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无退转。”“若善男子愿疾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证无上菩提。”

●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

都摄六根,入手在听。

●白居易念佛偈:

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
何以度心眼?一句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
 
终饶忙似箭,不离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
 
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普愿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净空法师谈和平时提出注重教学的法语:

●《学记》是礼记中一篇。“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修身为本”。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重视“教学”。

●圣贤教学重五桩事:

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妇恩爱,兄弟和睦,朋友有信。

●德行分三个科目:

第一是修身。“言忠信,行笃敬。”消除冲突,促进和平,先从修身下手。

第二是处事。“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第三是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教导人们应当常常真悔改。

在处事待人接物时,如产生冲突,必须要承认自己永远是错的,别人永远是对的。我们自己要不断的努力,改过自新。

《吕氏春秋》上说:“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为天下者,不于天下于身。”所以一切必须从自己切身做起。释迦佛、孔子皆是成就自己,然后才教化众生,和平才有希望。

(以上资料于201010517时上传)

 

 

慧勤居士学佛听经、读经摘记四

2009517听达照法师讲《佛法修证》

●出三界,了生死,从可下手

从除妄想、执著下手。

第六识是妄想,第七识是我执,第八识是分别。

第六识是妄想,以正念转妄想。方法如下:

一是念佛、持咒、诵经、止观是正念。每天至少用半小时修行,让心定下来,不打妄想。

二是中上根性的人,直拉从第六意识着手,时刻念佛或持咒,让心软化。谦虚、低下、柔软,即上善若水。

三是上根的人,止于至善(虚空)。虚空不会伤害别人(任何众生)。修法:“心”念佛或持咒,心软化成水,继续念,(心如)虚空(至善),然后放下“空”的妄想,观想,隐隐还有个我,无我,去我执(一切法无我)

●发出离心和菩提心。“恶法欲”—无我—“善法欲”。

●修行主体是身口意。

●修行方法是戒定慧。

●修行法门有八万四千法门。

净土法门是殊胜法门。

如能时刻念“阿弥陀佛”,可以不念经咒。

 

达照法师:《佛法知见》(2009517日听讲)

●拜佛是除我慢!

●印光法师语:

心好命又好 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 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 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 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 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于心 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 阴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 天地自相保

●快乐秘诀:

不拿错误惩罚自己。(不见他人非)

不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忏悔得安乐)

(多闻圣者不受第二支箭)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打破善恶观念,先去恶从善,去善从净。

 

宣化上人在《妙法莲华经》浅释的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品)中赞吧“印光法师”。

 

宣化上人:你要想成佛,先要把众生做好。即无论做何事,都要往善的方面去做,不要向恶的方面去做,所谓“择善而从,不善则改”。

宣化上人:知足就常乐,能忍就自安!

     尽看他人的不对,是邪知邪见;

尽看自己的不对,是正知正见。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万佛忏》,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均拜。其力量不可思议,有万佛来拥护你,你求什么都能遂愿,开大智,消业障,长善根,因得到十方诸佛加持你。

虚云老和尚以前也拜《万佛忏》。

《宝积经》:“若有众生,欲忏悔五逆十恶罪,欲得除灭无根谤三宝三极重罪,当礼诸佛,罪必得灭。”

布施度悭贪,慈悲心度嗔心,般若度痴心。

“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华严经》偈)

宣化上人:释迦牟尼佛一生中最赞叹的就是“念佛法门”,所以《阿弥陀经》不问自说。故此法门特别重要。我现在叫人念佛,又叫人参禅。我愿教化出一个“带角”的老虎。(永明禅师:“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

 

 

虚云和尚学佛要发长远心,坚固心,勇猛心,惭愧心,二六时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朝如斯,夕如斯,努力办道,不要错过时光。

 

元音老人开示

●简单的“放下一切”的方法。即在日常生活中,喊一声“断”,什么也不想,只看着这了了分明的。断一分、半分钟均可。然后再做事,做会儿,再断一下,慢慢练习。一天断它个三四十回,正在走路,坐车均可用这简便断思想的方法。

要时时观照,不可放逸,开悟后要保护它。

保护就是任何境界都不要粘上去,其要点在内不随念转,外不为境迂”,时时保护这灵知之心,空灵无住。保熟了,就放任其自由运动,随它去走东走西,都不会犯它庄稼,这就达到无修无得无证的境界。

所以修法越放下越好,越着急直越不行。

开悟后,念咒,修六印等是保护,不修六印也可,观照保护就是修,这才是真修。

放下即见性,真能放下,没有念头就脱开了。

脱开了时候感觉什么都没有了,人也没有了,“大地平沉,虚空粉碎”,世界也没有了,只有这个明明了了的灵知本性。“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离开尘寰了。若想回来,一觉就可以回来,一动念就回来了。刚开悟等于在门口张望一下,还勤除习气,走进房子里来,入法身正位。最后,还要离毁位置, 法身向上,就是再发多大神通也不住,而随缘度生。

行住坐卧都好做功夫。这是心地法门。不拘形式,只在心上用功即是。

●要见到东西不着想,应想这东西都是我的性,所显现的,就是我自己。二者融为一体,即见性了。

见性即无所得,无所求,身心就坦然,安贫乐道就能做到,无有贫富之分了。

观照最重要的是不跟念头跑,看着它起,不随它走。古德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妄念不要怕,于妄念起时即觉,不随它去,妄念自然化去。

佛法就是妙用自在,一切无住,能入佛,也能入魔,什么事皆能干,只要于人有益,而心空无住。

要练对境不动心。

行住坐卧都要做功夫,看着念头起处,不跟念头跑(境界当前,不为所动,离一切相,如如不动),那也会一时脱开。

●我们做功夫要认识本性,本性不在别处,就在我们面前放光,这个能闻能见的能,就是我们的佛性。

●念咒的心是妄心,妄心不动了,念咒的心没有,咒就没有了,就能念之心,所念之咒一时脱落,根尘脱落,那就是见到本性了。

(笔者注:老人是密宗大德,其念咒,即我们净宗的念佛)

 

 

南怀瑾先生:《花雨满天维摩说法》讲记摘录

●清净法身在哪里?要把此身空掉了,把受阴、想阴都空掉了,好像连这个肉体都没有了,当然法身就清净了。所以,法身就是在你现在的肉身上。古德有一偈:“五蕴山头一段空,同门出入不相逢。无量劫赁屋住,到头不识主人翁。”

    我们色爱想行识五蕴上有一段空,这空即法身。

●修行要做到“无我”,先空我。你看这个不惯,那个人不对,起了善恶非之分,皆因“我”起,能“无我”,就入不二法门。这是华严菩萨的境界。

●大罗汉真得定了,入最高的灭尽定,不是入光明定啊!

●真正修行是在世间修。

●涅磐就在生死中,就在烦恼中。

●一个学问真好的人,对人都很平和的没有脾气,“学问深时意气平”,不像我老是骂人。

●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诸祭余净土之所无有,何等为十?以布施摄贫穷。以净戒摄毁禁。以忍辱摄嗔恚。以精进摄懈怠。以禅定摄乱意。以智慧摄愚痴。说除难法度八难者。以大乘度度乐小乘者。以诸善根济无德者。常以四摄成就众生。(可能是经文)

●维摩诘言:菩萨成就八法,于此世界行无疮疣,生于净土。何等为八?饶益众生而不望报。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所作功德尽以施之。等心众生谦下无碍,于诸菩萨视之如佛。所未闻经,闻之不疑。不与声闻而相违背。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于其调伏其心。常省己过,不讼彼短,恒以一心求诸功德。

●大的五盖,色声香味触。

  小的五盖,财色名食睡。

●这世界最重的业力,就是饮食和男女。

●英雄是征服天下,圣人是征服自己。学佛就是学征服自己。

●“随顺世缘无挂碍,涅磐生死等空花。”(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法供养品》第十三,南老师提到,“密宗心中心法门,有心中心咒。”

●“依于诸法实相之义,明宣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之法。能救一切毁禁众生。”

真正的法供养就是真修道,能够见到性空,依诸法实相无相的义理,弘扬无常、苦、空、无我的寂灭法门。

但要注意:无常、苦、空、无我,只是佛法的一半,是小乘证入涅磐之道。另外一半是,“常乐我净。”

●真正悟道了就懂得,没有什么叫魔外道。心外求法叫外道。即使我们学佛,还是心外求法,那也是外道。

    魔是心魔,大珠禅师说得好,“起心是天魔,不起心是阴魔,或起不起是烦恼魔。”诸魔外道都是自心,是自己捣鬼,哪有真魔外道?

其实经文也告诉你,贪著者就是诸魔外道。一切不贪才是究竟。你说学佛,已经放下,不贪了,真的吗?你贪清净不是贪吗?所以佛在《楞严经》中,把声闻缘觉都骂成是外道,因为贪着个空。

●  “若闻如是等经,信角受持读诵,以方便力,为诸众生分别解说,显示分明,守护法故,是名法之供养。”

●    真正的无我是“离诸我所”。

   “见地清净”,真正学佛,不管你学哪一法门,是以见地为最难。禅宗祖师选弟子,首先注意“具见”,具备远大的眼光,高深的见解, 理上懂了,才好修持。见地不真的话,修持就很难了。见地是智慧来的,我常常大声疾呼,学佛修道是智慧的成就,不是盲目的迷信,这个见地是智慧之见。

能“见地清净”就是认清什么是佛法的正见,一念不生,自然心念清净,才能资格算是佛弟子,才会听见佛为你授记。

 

 

济群法师:《净土法门与佛法修学》(法师讲于20098月庐山东林寺,弟子听于2010322日)

●佛法修学要领:

一是皈依三宝。

二是发心(发出离心和菩提心)。

三是戒律。

四是正见。

五是止观。

●出家人任务:一是内修。二是外弘。

●静修:直面自己。

  做事:历境练心。

●心的转换:

 一是外在。以自我为中心转为以阿弥陀佛为中心。

 二是内在。以妄心为中心转为以觉悟之心为中心。

●佛以慈悲心为体,而发菩提心。因菩提心,而成佛道。

 

元音老人:《禅净密和心中心法》

●念佛三昧和般舟三昧(绕行念佛直至开悟)

●心中心法:即禅密,以禅宗为体,以密为用,以净土为依归,摄三宗为一体,适合末法众生修习成道之大法。

●释迦佛在《佛心经亦通大随求陀罗尼》上,此法为末法众生了生脱死最当机之法,仗佛密咒和手印三慈力加持,修之既能迅速开慧,圆证菩提,也要假第四印之功力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还可随愿往生诸方佛土。

 

 

宣化上人:

●去执著:要破四相,即无我想,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除妄想:要去三心,即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将来心不可得。

 

叶曼老居士(本名刘世纶,祖籍湖南,1914年生)

●叶老主张禅净双修。

禅是理,明心见性。

净是事,一心不乱。

●佛佛:南无阿弥陀佛。

●事一心不乱:念佛功夫成片。

理一心不乱:花开见佛,最高禅境。

●以佛号一念除百千妄念,但佛号亦为妄念,达理一心不乱,即为不念而念,念而无念,心无杂念,心身寂照,(即成就)“念佛三昧”(禅定)

 

悟道大和尚(传喜法师老师)开示摘录

2010217(正月初四)听法师讲《修行直指》

1、修行基础:惺惺寂寂(普陀山石头有四字)。

2、菩提心是佛道,佛道是广大心。

3、心造诸如来,应作如是观。

4、阿弥陀佛:智慧光。

5、心静极乐现。

求智慧,消业障,多念佛号!

6、十方世界众生皆听阿弥陀佛说法。

●极乐寺圆寂前四天开示(永恒加持)

1、念佛消业障,更莫造新殃。

2、摄心念佛,摄心读经,摄心念咒。

常常念,常常修。

“修行不可停,因果不可错。”(精进)

3、莲池大师:“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一句弥陀。莫换题目。”

4、六度万行“舍”为首。

5、六根不收缩,要被无常所吞。

“守口如瓶,两眼观鼻,双耳不听音,鼻不闻东西,意不打妄想,手不要动。”

  身常清净,口常清净,意常清净。”

   “三业清净,六根都摄,成佛不难。”

6、“弥陀教我念弥陀”。

7、念佛要“摄心”,不昏沉,不妄想,不夹杂,不间断,不怀疑。

8、“思思徒自思,思思徒自苦,息思则见道,有思终不睹。”永明大师《宗镜录》仅此四句是其自己话,其余为祖师大德、佛所说的。

9、三宝是万世明灯。

“法音经耳。功德弥劫。一句授人。永为道种。”

10、念佛一定要念,“清清楚楚,分分明明”。

11、“依教奉行,个个证果得道。”(方丈室最后开示)

12、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不仅自己清业,而且令一切众生消业。

13、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专心念,心不专要它专,千万不要发火!。

14、往生咒很要紧!念此咒,阿弥陀佛在头顶,最好念36万遍。(另外,此咒能止痛、止血消炎等)

 

悟道大和尚:

1、佛经中“好句子”要摘录。

2、身动,心要静,心静就是佛心。(不动最宝贵!)

3 佛心是清净心也,心净就是极乐世界。

4、“终日向东走,回头便是西。”

5、《念佛珠经》

 莲花生大师,智者大师,德照大师,传灯大师均是释迦牟尼佛。

6、念佛决定生西!

7、野葡萄,能止痛,止血、消炎。

8、念佛消宿业,发愁念观音(临时抱佛脚也好!)。

9、一日三声笑,最补!

10、“极乐清凉”,

梵语“须摩提”,即极乐世界(极乐、清泰、安养、安乐)。

11、依教修行,个个证果得道。

12、修行先治心。

13、念佛:发于心,出乎口,入乎耳,心口相应,念念分明,清清楚楚,如此摄心,妄念不起,必得“一心不乱”。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