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票验证码位置:曼施泰因——德国陆军元帅 - 一、二战史 - 铁血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37:30



曼施泰因(1887年12月——1973年6月)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曼施泰因元帅已经被证明是德国陆军中能力最强的指挥官,他们都希望他能出任陆军总司令。总而言之,他具有军事天才。”“对作战的可能性独具慧眼”。


——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



曼施泰因被普遍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陆军中最优秀的将领,他具有极高的战略天赋,在当时将星云集的德国军界就被同僚认为是“战略天才”。他的战略思想深邃而可怕,他所策划的每一次战役几乎都是杰作,总是令对手惊惶失措,胆战心惊。他是那种能够将一代代的机动观念和传统的运动战思维巧妙地融为一体的专家,同时对于各种战术运用自如。他因战功卓著而得到希特勒的高度信任。哪里战事紧张,他指挥的集团军就被派往哪里。


简历

1887年12月24日,曼施泰因出生在一个地位显赫的家庭,父亲是炮兵少将。出生后不久,就过继给姨父曼施泰因步兵少将。两家都是东普鲁士显贵,曼施泰因从小就过着豪华舒适的贵族生活。1900年,他进入少年候补军官团学习。在格罗斯利希费尔德的高级军官学校毕业后,于1906年被派到名人辈出的禁卫军步兵第三团服役,任见习军官,一年后晋升少尉。1913年进陆军大学,尚未毕业就投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第二警卫预备团任中尉副官,几个月后晋升上尉。他转战东西两线,参加过多次战役。在一次战役中身负重伤,伤愈后归队,开始做参谋工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仍追随老上司罗斯堡制定新的陆军建军计划。1929年,调回国防部参谋本部,多次有机会去国外考察。两次访问苏联,会晤苏联高级将领,参观军事演习。1934年,希特勒执政后,他官风很顺,先升任柏林第三军区参谋长,1935年又任陆军参谋部作战处长,1936年10月升为少将,任副总参谋长。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曼施泰因自幼熟读军事著作,加上过人的智力和丰富的战斗经验,为他战术上的创新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1935年秋提议建立自行火炮这一新兵种,当时受到许多人反对,但几经周折,这一建议还是在大战爆发后被采纳了。据说到1944年初,这种火炮曾击毁了2万辆装甲战车,并被苏联大量仿制和广泛使用。曼施奉因任副总参谋长时,德国陆军总部的许多计划都由他组织实施。

1938年,曼施泰调任第18师师长。大战爆发前夕,曼施泰因晋升为中将并出任“南方”集团军群的参谋长,率部参加了对苏台德地区的占领。

1939年夏 曼施泰因担任南方集团军群的中将参谋长,参与策划指挥了入侵波兰的“白色计划”,闪电般灭亡波兰。

接着,提出了西线作战的“曼施泰因计划”并得到希特勒的赞赏和肯定。6月,“曼施泰因计划”成功实施,突破阿登山地,法国投降,英法联军40个师被包围在敦刻尔克。曼施泰因由此获得骑士级铁十字勋章。

苏德战争爆发后,1941年9月,曼施泰因被调往南方集团军群,发起克里米亚战役,并于次年7月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征服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曼施泰因指挥南方集团军群成功地夺回了卡尔可夫并且稳住了南部战线。

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中,德国方面军事形势每况愈下。曼施泰因从1942年下半年以后,尽管为挽救法西斯德军的危局进行了15个月的艰苦防御战,而且也有过一些出色的战术行动,依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局势。1944年初,曼施泰因建议任命一位职业军人作国防部长兼陆军总司令,此举触怒了希特勒。1944年3月30日,曼施泰因被召到萨尔茨堡,希特勒授予他双剑栎树叶勋章,同时解除了他集团军群司令的职务,以后再也没有起用他。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45年,曼施泰因被英国俘虏,判处18年徒刑。1953年获赦释放。1973年6月10日,86岁的曼施泰因在西德巴伐利亚州去世。著有《失去的胜利》,内容主要是回忆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实践。




战例


大战爆发后,他与司令官隆德施泰特配合默契,成功而创造性地执行了“闪击”波兰的“白色作战”计划。进攻波兰的头几天,“南方”集团军群重创波兰两个集团军,突破了波兰西部整个防御纵深,其快速兵团也出发到维斯瓦河和华沙附近。此时,曼施泰因觉察到波军在波兹南省还集结着大量兵力。于是,命令所属第8集团军注意对北面的搜索。果然不出所料,第8集团军遭到了奇袭而被迫转入防御。隆德施泰特和曼施泰因并不忙于增援第8集团军,而是将计就计,让第8集团军顶住北面的波军,让第10集团军从南面和东面进攻,同时请求陆军总部命令“北方”集团军群攻击波军后方,造成合围之势。尽管波军作战勇猛,但只有一小部分突出重围。9月17日,苏联军队越过波兰东部边境,给了波兰背后一击。9月18日,波军全面崩溃。德军把华沙团团围住,9月28日,波兰守军投降。


德国侵占波兰后,又相继占领了丹麦、挪威,并准备实施入侵法国的“黄色作战”计划。其战略意图是,以“B”集团军群为主力,经荷兰南部向比利时北部进攻,击败预计在那里可能遭遇的英法联军和荷、比两国的部队,占领海峡南岸,而在“E”集团军群左面的“A”集团军群,通过比利时南部和卢森堡,沿马奇诺防线在萨尔河与色当以东的马斯河之间一线,向西北建立防御阵地,掩护“B”集团军群。该计划不慎落入英法手中。曼施泰因对这一计划提出修改意见,他认为陆军总部的计划,只不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施里芬计划的翻版,虽然那一计划曾获得巨大成功。但1939年的情况与1914年相比有所不同,再重复老一套,便难以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他根据1939年的欧洲军事形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具有独到见解的作战计划。这个计划以装甲部队为先导,以“A”集团军群为主力,通过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地区,直插西北方向的海峡沿岸,切断盟军各部队之间的联系,尔后同“B”集团军群一起将其各个歼灭。而在马奇诺防线只进行佯攻,以牵制大量法军;预定在荷兰和比利时中部实施辅助突击,以牵制在该地域行动的英法基本兵力。希特勒对他的建议备加赞许,在1940年2月24日批准了“曼施泰因计划”。

对法作战的“曼施泰因计划”集中体现了曼施泰因的战略水平。二战中,整个法国战役都是按照这个计划为蓝本执行的。该计划简单明了,击中要害。它针对盟军的战略部属,出其不意的反主攻方向从北方的B集团军群转到A集团军群。因为这就要求主攻装甲部队穿越密林覆盖的阿登山地,而当时坦克部队从来没有尝试过在这种地形前进。而且突破之后主攻部队的南侧翼完全暴露,这里赌的就是法军主力已经在北方穷于应付,南方则被钉死在马其诺防线,没有实力攻击A集团军群暴露的南翼。这是典型的“有算计的冒险".但是曼施 泰因本人并没有作为A集团军群参谋长参与与法国战役的指挥,他在开战前从A集团军群参谋长调任步兵第3军军长。后来的事实证明,曼施泰因赢了。5月10日,“曼施泰因计划”开始实施,德军在森林密布的阿登地区突然向西欧盟军发起进攻。从这一方向发起主要攻击,完全出乎盟军意料之外。尽管盟军展开了150个师,与德军师的数量大致相等,但盟军的作战计划被全部打乱,很快就溃不成军。德军迅速突破阿登山地,至23日,英法联军40个师被包围在敦克尔克。“曼施泰因计划”对德军击溃英法军队和占领西欧诸国起了决定性作用。7月25日,任第38军军长的曼施泰因获得骑士十字勋章。


1941年2月,曼施泰因调任第56装甲军军长,不久便参加了侵苏战争。他曾指挥部队利用俘获的苏军车辆,乔装苏军的伤兵队伍,巧妙地攻占了德维纳河上的桥梁,希特勒对此大为欣赏。9月,曼施泰因被任命为第11集团军司令。北方集团军群从东普鲁士出发,穿越波罗的海三国,以列宁格勒为目标。曼施泰因的第56装甲军力拨头筹,4天内挺进了320公里,攻占陶格夫匹尔斯。9月,他发起克里米亚战役,并于次年7月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征服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不久,他组织指挥了克里木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他以七个步兵师和一个罗马尼亚山地军,在第1装甲兵团和航空兵的支援下,俘获了约20万苏军,重创苏独立第51集团军。从1942年初开始,曼施泰因又采取了一系列大胆果断的攻势行动,并取得了显著战果。2月1日,他晋升为上将。5月8日,他对克尔齐发动攻势,七天之内就攻下克尔齐城,俘获苏军17万人,缴获火炮千余门。6月7日,又进攻塞瓦斯托波尔,经过近一个月的激战,又俘获苏军9万人。7月1日,他受到希特勒的电报嘉奖并晋升为陆军元帅。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曼施泰因的退却法在他的个人档案里也是极赋光辉的。退却通常是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的作战行动,是艰难复杂的组织指挥工作。从军事观点看,退却是一种最复杂的机动,也是一门“最困难的艺术”。但它却是解除战场危机的一策。曼施泰因却能够创造性运用这一行动,阻止和摆脱了强大苏军的攻击和追击,并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多次出其不意地打击了苏军,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多次使德军从危机中得到挽救。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惨败后,整个南线部队向西退却。南方集团军全部放弃顿河弯曲部向西撤至亚速海至哈尔科夫之线,苏军依然步步紧追,灭顶之灾即将来临。这时,曼施泰因却捕捉到反击的机会。因为苏军名将瓦图京错误地认为德军只有退逃而没有阻击之力了,于是指挥方面军在宽大下面上展开成一个梯队猛追,兵力分散,战线过长,后勤保障困难并推动了增援的可能性。曼施泰因抓住这一良机,坚决顶住苏军,同时缩短防线,抽出装甲兵力组成了两个装甲突击群,于1943年2月19日开始了坚决的反击,为成功地夺回了卡尔可夫并且稳住了南部战线。此次反击被举世闻名的历史学家利德尔·哈特誉为“曼施泰因一生中最精彩的作战表演,在全部的军事史中,也要算是一流杰作”。



链接:曼施泰因的战略设想



人们通常都知道斯大林格勒会战是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但是,在这次会战以后,还有一段很长的续曲,那就是德军在哈尔科夫一带进行的反击战。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这段续曲,第三帝国的覆亡至少要提前一到两年。这个反击的策划与指挥都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最具军事才能的曼施泰因元帅完成的。


在德国陆军中,包括古德里安,一般都认为曼施泰因是参谋本部培养出来的最能干的陆军将领:法国战役的蓝图,就是他一手拟定的,也就是后来被称为“曼施泰因计划”的作战方案,与保卢斯不同的是,尽管都出身于参谋本部,他也具有独立的战场指挥才能,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之前,他因为征服克里米亚半岛和攻占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惊人战功而被擢升为元帅。有很多人向希特勒举荐他担任总参谋长或是陆军总司令,但是,因为希特勒比较热衷于独裁,他更愿意自己亲自担任这两个职务。并且正是因为这些举荐,他也对曼施泰因心存芥蒂,不肯将东线的全部指挥权力交给这个人。曼施泰因在战场上也常常不服从希特勒的命令,而是按照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判断作出决定,希特勒在容忍了很久之后(这在他也是很少见的),终于还是将这个喜欢“将在外”并且老是顶撞自己的家伙赶出了德国陆军。


1942年11月21日,曼施泰因奉命担任新成立的顿河集团军群的总司令,也就是在同一天,朱可夫的红军,主要是远东部队,经过两天的猛攻,已经打垮了斯大林格勒两侧的罗马尼亚军队,合围了德国第六集团军。这时,两军之中唯一清醒的人就是曼施泰因:苏联人因为在此之前不断失利,这回终于抓住了一次围歼德军重兵集团的机会,他们就没有考虑得更深远一点,那就是以一个攻击德军整个南翼的补给线为目的的作战,如果他们不是将自己所有的人马紧紧地围住第六集团军,而是以机械化部队为攻击矛头,击打德军南翼脆弱的交通线和补给线,其结果将是截断整个德军南翼的后路,这样一来,从高加索到伏尔加河上的德军,包括第6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第1装甲集团军、第2集团军和整个A集团军群在内的德军,以及罗马尼亚、意大利和匈牙利的四个集团军,将会遭到彻底致命的一击——因为所有上述部队的补给线,都必须通过唯一的一个渡口,就是第聂伯河上的铁路桥——如果苏联红军以坎纳似的攻击从德国人的左翼前进直到占领这座桥梁及其周围地区,将敌人压迫到黑海岸边,那么整个德军的南翼就会被完全毁灭。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但是,如果德军不是死守斯大林格勒,而是采取另一个大规模的机动,其结果也可以完全歼灭整个南线的苏军,曼施泰因认为:


“……对于德军最高统帅部来说,还有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只要肯放弃在夏季攻势中占领的地区(无论如何那都是不可能守得住的),那么一个严重的危机就可以演变成一次伟大的胜利。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把顿河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的兵力,在一定时间内,从东部正面的突出部撤出来,首先后撤至顿河下游或顿涅茨河西岸,然后再转用在第聂伯河下游地区。


“同时,所有能够调用的兵力——包括因为缩短这两个集团军群的正面而多出来的部队——都应该集中于(假设就是)哈尔科夫附近,当敌人企图追击撤退中的德军或切断我军在第聂伯河上的渡口时,这些部队就可以用来攻击敌军的侧翼,也就是说,要将一个大规模的撤退转变成一个合围歼击作战,目标是把我们的追击者驱赶到(黑)海岸边,并在那里歼灭他们。”


可是,斯大林格勒的名称已经象鬼火一样攫住了希特勒的心灵,就象他拒绝任何含有放弃或撤退字眼的念头一样,他拒绝采纳曼施泰因的计划。这就使他自己放弃了一次伟大的战略胜利的机会。不过,在以后的作战中,这个雄伟的计划始终萦绕在曼施泰因心头,他还是决定要采用这个作战设想,虽然他终于获得了一次战术性的胜利并将敌人逐回到罗斯托夫以东地区,但是因为斯大林格勒周围的战斗几乎耗尽了南线德军的力量,他的胜利没有能够扭转苏德战场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