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域名备案:历史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7:26:27
必修二专题二: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每课名题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3小题,共0分)
1.(2011年3月江苏百校高三大联考6题)19世纪90年代,李鸿章奏请清政府:“合中国各口(岸)综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织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一年之内,不准续添。”下列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该规定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此奏折应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快导致清政府出台该政策
D.该规定顺应了帝国主义垄断中国工业的要求
2.(2011年3月江苏四市一模2题)“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
B.清政府废止“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
C.中国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瓦解
D.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衰弱,上海近代纺丝业发展
3.(2011年5月榆林市二模28题)下表是19世纪中叶山东市场上主要商品交易的统计,该表说明当时山东
商品名称
粮食
棉花
棉布
丝及丝织品
烟草
食盐
牲畜
占总交易量(%)
31.7
10
15
6.7
6.7
4
2~8
A.粮食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自然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D.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4.(2011年1月湛江市高三模拟6题)右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其中迈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第一步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20题)下图为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79年列出的课程计划。该课程(    )

①体现“中体西用”思想             ②重在培养翻译人才
③要求学生文理兼修                 ④注重近代思想启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2011年5月濮阳市二模29题)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业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7.(2011年4月鹰潭市二模29题)观察两组数据。第一组:鸦片战争之后短短的几年,据估计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增加了4倍多。第二组:1855年以前时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200英镑左右徘徊,l853年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中国开口通商后,英国对华贸易额逐年保持较快增长
B.中国开口通商后,外国的商品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不大
C.因为以前的贸易额很小,英国输华商品在鸦片战争后头几年成倍增长
D.两组数据所能得出的结论是相互矛盾,可能其中一组数据有错误
8.(2011年1月汕尾市高三调研4题)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B.“遗其体而求其用”
C.“然欲自强 必先理财”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9.(2011年3月洛阳市统考27题)阅读“制度的拉动和滞后效应对小农经济结构影响示意图”(下图:据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据此判断,晚清时期对经济结构的演进客观上产生拉动效应的国家制度或政策是(    )

A.商业专卖    B.闭关锁国       C.开埠通商       D.实业救国
10.(2011年5月徐州市三模7题)文人士大夫是中国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阶层,也肩负着重要社会责任。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士大夫阶层作出的反应有(    )
①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②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③荣氏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                 ④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13题)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前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时期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时期
12.(2011年1月珠海市质检3题)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13.(2011年1月茂名市一模15题)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体用之争”,它的焦点是(    )
A.是否要采用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         B.是否要维护清政府
C.是否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D.是否要抵抗列强入侵
14.(2011年3月安徽“江南十校”一模18题)康有为说“中国人才衰弱之由,皆缘中西两学不能会通之故”、故“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然而,“今世之学者,非偏于此即偏于彼,徒相水火,难成通才”。这表明他实质上要求(    )
A.改革我国社会风尚              B.要向西方学习
C.发展近代教育                  D.承认西学比中学先进
15.(2011年5月郑州考前测试(一)30题)洋务派关于教育改革的主张及其实践,在开创风气,激励后进,促进科学技术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的传播等方面是不可低估的。顽固派广立钧的一段话正好反映了这种情况。他说:“闻同治年间,朝士懵于洋务,偶有谈效法外洋之便者,群相訾笑”,可是到了光绪十五年,“几于人习其说”了。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洋务运动是一种先进的思潮,是顺应历史潮流的
B.客观上反映了中国人民谋求改变封建落后面貌,摆脱殖民压迫的愿望
C.这场改革与守旧的斗争,是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
D.洋务派在和顽固势力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16.(2011年3月济宁市质检13题)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该学堂的创设(    )
A.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           B.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
C.开启了西式教育的先河             D.迈出了师夷长技第一步
17.(2011年5月南通市三模6题)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A.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
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的危机
18.(2011年1月合肥市高三质检7题)“论者不察,以中国之人师法西人为深可耻……此说甚谬,夫天下之耻,莫耻于不若人。查西洋各国,数十年来,讲求轮船之制,互相师法,制作日新,独中国狃(拘泥,狃音扭)于因循积习,不思振作,耻孰甚焉!”根据材料判断作者应是(    )
A.慈禧太后         B.奕         C.康有为         D.孙中山
19.(2011年3月山东省潍坊三县质检12题) 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这反映出(    )
A.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               B.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               D.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
20.(2011年3月深圳市一模16题)“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1860年是个很重要的时间点”。以下史实最能支特这一观点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B.《资政新篇》的颁布
C.洋务运动的兴起                    D.“西学东渐”的开始
21.(2011年3月安徽“江南十校”一模16题)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过程中提出“转石效应”的观点,即“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在实际变革中,带来“转石效应”的思想主张是(    )
A.君主立宪      B.民主共和     C.中体西用     D.民主科学
22.(2011年5月漳州市质检15题)下图是英国对华输出总值走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五口通商促进英国对华贸易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自然经济的强势存在使英国对华贸易徘徊不前
D.英国对华输出的商品不适应中国市场消费需求
23.(2011年5月河南平顶山调研27题)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如此往复,较高的农业水平维持了巨大的人口。明末和清朝的中国遭遇到了资源约束的瓶颈,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由此看出,该理论试图分析(    )
A.中国小农经济的产生及其地位            B.中国农业技术领先欧洲的原因
C.中国近代工业产生迟于西方的原因        D.中国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
24.(2011年4月辽宁重点中学协作体28题)阅读表2《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以下对表格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中国茶、丝加工水平高,竞争力强
②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③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呈现增长的趋势
④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25.(2011年4月盐城市二模6题)(晚清)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此段材料不能说明
A.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               B.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
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商抑制           D.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26.(2011年3月忻州市联考19题)依下表《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分析不正确的(    )
时期
乡民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从事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1912---1939
473
0
77
396
A.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移方向是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B.乡民迁居谋生的手段由他乡种田转化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
C.迁居谋生与国门打开,自然经济解体有密切关系
D.第三、四时期做工或从事工商业人数激增,与清政府的政策扶植、日本侵略相关
27.(2011年3月洛阳市统考28题)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遐迩周知。据皖南茶厘总局(征收茶税的机构)具详,……十三年统计亏银将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因之交困。”上述材料说明(    )
A.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掠夺的重点发生了转移
B.中国的出口性农副产业无法掌控自身命运
C.中国经济未被真正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西方列强的侵略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28.(2011年5月南昌市二模29题)“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清政府被迫放弃“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
C.中国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瓦解
D.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
29.(2011年5月烟台市三模11题)光绪初年有人说:“外洋工料尤易冒浮,报价每至四五倍之多。……故人谓机器局管事一年,终身享用不尽。”此言论
A.揭露洋务企业经营管理腐败               B.批评外洋工进行敲诈勒索
C.指出洋务官员待遇过于丰厚               D.说明顽固派阻挠洋务运动
30.(2011年4月湖北八校联考16题)1877年9月李鸿章批准了开平矿务设局招商章程十二条。章程规定:拟集资八十万两,分八千股,每股津平足纹一百两,……该局虽为官督商办,但煤铁仍由商人销售,一切照买卖常规办理,所有各厂司事由商股中选充;每年所得利是官利一分,后提办事者花红二成,其余八成按股均分;厂内督匠人等,均凭才干酌给薪水;股份二万两者,准派一人到局;司产之煤,照市价先昕招商局机器局取用,其余或在津售,或由招运别处销售等等。材料显示(    )
A.开平矿务局属于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B.清政府放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限制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严重依赖封建势力 D.开平矿务局具有明显资本主义特征
31.(2011年3月临沂市一模6题)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1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人。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当时同文馆招生困难、学生不多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封建顽固守旧势力的抵制和破坏   B.封建纲常礼教与教育制度的束缚
C.长期闭关自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D.西方借同文馆进行宗教文化渗透
32.(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1题)表2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表2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纺织业
食品工业
其他工业
数量(家)
72
3

100
153
A.2                   B.31             C.73                D.193
33.(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16题)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B.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4.(2011年3月鹰潭市一模28题)清末自强运动时,恭亲王有一段话,颇能反映其主张与做法,兹录於下:“中国所当学者,固不止轮船、枪炮,即以轮船枪炮而论,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人;讲究以彻其原,法既明而用将在我。一则权宜之策,一则久远之谋。”请问恭亲王的“法”及“久远之谋”各指何而言?  (    )
A.法指轮船、枪炮,久远之谋指建立造船厂与兵工厂
B.法指典章、规则,久远之谋指建立国会,实施宪政
C.法指国际公法,久远之谋指设立总理事务衙门,推展外交
D.法指知识、学问,久远之谋指设立学校,学习西学
35.(2011年1月烟台市高三期末调研13题)1916年1月《农商公报》记载,“济南棉花之行情,日日变动。其原因,一方为需要供给之关系,他方为占输出棉花之大部分者,首日本,因之大阪行情时时变动,故济南市场亦因之受影响焉。济南重要之花行,有每日致电大阪询问行情者。”这反映出(    )
A.中国已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部分
B.中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由日本决定
C.中国近代农产品生产的商品化、专门化趋势日益明显
D.中国政权和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的现实状况
36.(2011年3月江苏四市一模3题)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首届世博会上,英国商界人士越俎代庖,推出了一个“中国展馆”。这是为了(    )
A.让欧洲人了解中国的物产和资源       B.让封闭自守的中国人了解世界
C.获取商业利益而贿赂腐败的清政府     D.资助财政万分窘迫的清政府
37.(2011年3月济宁市质检12题)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人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面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    )
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38.(2011年1月扬州市调研9题)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
A.江浙是近代中国财阀的聚集地    B.江浙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39.(2011年5月郑州三模26题)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被延误的内在原因不包括
A.萌生与发展的“市民社会”          B.“家国一体”的社会政治结构
C.僵滞的小农经济产业机制            D.传统保守的社会文化心理
40.(2011年5月河南五校联考14题)福建有一千多年的产茶历史。《东文识略》记载:“茶固闽产,然只建阳、崇安数邑。自咸丰初请由闽洋出运,茶利益溥,福、廷、建、邵郡种植殆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国际市场对茶叶的需求旺盛          ②福建山区较适宜茶叶的种植
③种茶、制茶获利较为丰厚            ④国内的长途贩运发展迅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1.(2011年4月湘潭市二模11题)《纽约时报》1881年7月23日社论称“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对上述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中国近代化开始启动
B.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
C.体现了美国人对洋务运动仍缺乏了解
D.说明了中国主动向美国学习先进技术
42.(2011年1月福州市质检8题)发昌机器厂最初只是由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合伙设立了一家打铁作坊,资本200元左右,工人有四五人,专门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约到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1876年制造第一艘小火轮,1877年兼造车床,到1890年已发展成为拥有车床10多台,可以容纳200人工作的工厂。关于该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企业 B.由传统手工作坊发展为机器工厂
C.性质上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D.最近代西方工业文明洗礼的产物
43.(2011年5月天津河东区二模7题)据记载“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 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 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材料表明洋务企业(    )
A.打击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C.诱发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设备
44.(2011年3月河南五市联考26题)阅读《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性问题是(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45.(2011年5月天津宝坻区二模3题)下面是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对该表的理解正确的是
时间
茶(万磅)
生丝(包)
鸦片战争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1845年
8019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53年
10122
62896
①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                   ②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③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④对外贸易出现顺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6.(2011年4月福建省质检17题)晚清福州文人郭柏苍在《沁泉山馆诗》中写道:“年来通商号令行,穷黎遍享茶山利。高阜小邱(丘)恣铲除,百万磳田(即山田)一朝弃。”从中可提取的信息不包括
A.大批农民弃农经商                    B.农民种茶收入增加
C.农业生产结构变化                    D.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
47.(2011年4月皖北联考17题)下表为中国19世纪中后期一家新式学校的招生简章节选。据此判断学生毕业后的合理分配可能最小的是到(    )
报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裁核
功课
上午读诸经、下午习洋语洋操和射击,一年余进驾驶科和管轮科习操机轮舰炮……
A.总理衙门担任翻译                   B.汉阳铁厂担任经理
C.湘军担任陆军营官                   D.北洋海军担任管带
48.(2011年4月宁波二模16题)阅读表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状况的结论是(    )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大大落后于西方
②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国与欧洲制造业的差距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
④外国列强的侵略与掠夺是中国落后的重要根源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49.(2011年1月杭州市质检6题)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之“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作者的观点是(    )
A.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B.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
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
D.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
50.(2011年5月天津市河北区二模1题)1852年,英国人米契尔描述中国:“在收获完毕以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9/10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以粗布而论,我们是没有任何希望与之竞争的。”他试图说明的是
A.中国人习惯了节俭的生活
B.中国的家庭手工业主要从事棉纺织
C.中国棉布的生产成本低廉
D.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对英国工业品的顽强抵制
51.(2011年1月烟台市高三期末调研9题)据记载:1862年烟台开埠之时,美国商人将草帽辫(制作草帽的初级产品)手工编织方法教授于当地农民,先仅限于烟台一隅,后逐渐普及山东全省和华北一带。中国草帽辫输出值在1911年突破白银1000万两。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美国市场的需求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近代化
B.烟台开埠促使山东华北一带传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开埠通商带来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外国殖民势力作用的结果
52.(2011年3月河南五市联考27题)历史学家徐中约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略了。”这里所说的“更为可取的方面”主要是指(    )
A.涉外机构      B.军队建设       C.政治制度       D.文化教育
53.(2011年4月北京东城示范校)1912年,孙中山对袁世凯说:“十年之内,大总统非公莫属。”“希望您当十年总统,十年之内我筑成铁路二十五万里,您练精兵五百万。”这段话反映了孙中山的救国理念由革命救国转向(    )
A.实业救国      B.教育救国
C.军事救国     D.法制救国
54.(2011年山西太原高三调研20题)《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提出:“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规,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文中的“他们”是(    )
A.洋务派     B.顽固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55.(2011年4月阳泉市一模29题)阅读《19世纪60~90年代中国纺织品进口情况表》,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进口总值
(单位:银两)
其中(单位:银两)
棉织品和毛织品占
当年进口总值之比
棉纺织品
毛织品
1867年
6930万
1300万
740万
29%
1873年
7410万
1800万
590万
32%
1883年
7360万
1680万
390万
28%
1893年
15130万
2730万
460方
21%
A.19世纪90年代西方对华纺织品输出急剧增加
B.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C.这一时期我国外贸人超不断扩大
D.棉、毛织品是中国最大宗的进口商品
56.(2011年3月泉州市质检16题)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界,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说明开平煤矿(    )
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B.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
C.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
D.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57.(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16题)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  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
58.(2011年东北四校二模30题)郑观应在《商务叹》中写道:“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他感慨的是(    )
A.民族工业的成就显著 B.外商企业的敲诈勒索
C.官僚资本的势力庞大 D.洋务企业的困难重重
59.(2011年4月天津市和平区一模7题)19 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 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 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60.(2011年4月北京海淀区一模15题)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以振兴商务”,以官爵顶戴奖励发明创造、鼓励私人投资设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保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骛”的局面。对以上情况认识正确的是(    )
A.政府改变了官吏的任用标准     B.加强了政府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
C.官绅开始投资近代新式企业 D.经济立法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
61.(2011年4月北京东城区一模16题)图5反映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对其相似之处解释准确的是(    )

A.都是民族危机的产物               B.都反映了工业布局的变化
C.都推动了民主化的进程             D.都为民族复兴做出了贡献
62.(2011年5月商丘市二模28题)右图是清朝“光绪十七年”发行的股份票证。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表明中国出现股份制经营方式
B.证明中国已成为市场化国家
C.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说明中国证券市场的活跃
63.(2011年4月北京朝阳区一模16题)以下选项符合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时代特征的是(    )
A.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B.拉开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序幕
C.清政府展开了政治自救运动 D.资本成为列强经济渗透主要手段
64.(2011年5月鞍山市二模33题)下列有关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开始由地主阶级发起领导,资产阶级逐渐取而代之,掌握了近代化的领导权
B.推动力主要来自外部,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
C.经历了由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发展历程,没有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
D.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近代工业开始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65.(2011年1月苏北四市期末6题)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这表明李鸿章强调国家走向富强最终取决于(    )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引进西方工业设备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兴办学校培养人才
66.(2011年3月湖南高三十二校联考9题)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7.(2011年3月东北三校联考27题)《南海县志》(19l0年)载:“机器缫丝创于简村堡陈启沅,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又名‘鬼’,以其交洋人也。”这反映了(    )
A.机器缫丝业曾受传统观念束缚     B.近代工业创建于被迫开放的口岸
C.列强侵略刺激了中国工业起步     D.近代洋务企业是学习西方的产物
68.(2011年4月豫北七校联考31题)1916年1月《农商公报》记载,“济南棉花之行情,日日变动。其原因,一方为需要供给之关系,他方为占输出棉花之大部分者,首日本,因之大阪行情时时变动,故济南市场亦因之受影响焉。济南重要之花行,有每日致电大阪询问行情者。”这反映出中国(    )
A.已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部分
B.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由日本决定
C.近代农产品生产的商品化、专业化趋势日益明显
D.政府和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的现实状况
69.(2011年3月北京海淀区15题)近代以来西学传人对中国文化构成了冲击,在中国出现新式学堂。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70.(2011年5月北京朝阳区二模19题)在工业浪潮冲击下,一些国家依靠政府力量调动资源推进工业化进程。以下企业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A.1794年瓦特与博尔顿创办蒸汽机制造公司
B.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兴办江南制造总局
C.1882年洛克菲勒—标准石油托拉斯诞生
D.1895年清末“状元”张謇成立大生纱厂
71.(2011年4月杭州质检14题)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
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
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
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
72.(2011年1月常德市质检10题)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这段材料说明了在近代中国 (   )
A.列强商品输出靠中国商人经营           B.外商和华商形成竞争共生关系
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经济命脉           D.中国商人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73.(2011年3月濮阳市一模11题)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代
商办
官办或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
1872—1894年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1895—1913 年
463
90801
86
28469
136
103153
A.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力量相对弱小
B.一战前官办资本在近代工业中的比重逐渐降低
C.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民族资本发展迅速
D.甲午战争后外商企业严重压迫民族资本发展
74.(2011年3月肇庆市一模15题)观察下表分析中国丝茶出口的特点,你认为这特点对中国社会转型影响最大的是(    )
年份
茶(磅)
丝(包)
1843
17727750
1787
1849
82980500
16298
1854
109369000
54233
1858
103564400
85970
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自然经济逐步遭到破坏
C.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D.推动中国的丝、茶生产日益商品化
75.(2011年3月济宁市质检16题)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当时,秦二爷投资近代工业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A.自然经济受到迸一步破坏           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C.社会上出现实业救国思潮           D.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76.(2011年海南高考15题)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77.(2011年5月天津和平区二模8题)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 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一一这一类洋货, 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 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 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②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③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④近代交通运输业有所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78.(2011年3月山东省潍坊三县质检11题)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79.(2011年1月三明市期末质检7题)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3年后它从洋商那里分回了1300余万两的市场份额,并把一些外商轮船公司挤垮,长江上的华商航运已经占了六成。材料说明洋务企业(    )
A.实现了“求富”的目标               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商侵略
C.使外商企业在中国陷入绝境           D.成为近代中国经济的主流
80.(2011年5月北京朝阳区二模14题)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了“转石效应”的是(    )

A.白银外流              B.通商开埠           C.洋务运动            D.土地革命
81.(2011年1月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统考11题)下表为《五口通商时期中国丝茶出口情况表》,影响丝、茶出口总值变化的因素有(    )
年份
茶(磅)
丝(包)
1843
17727750
1787
1849
82980500
16298
1854
109369000
54233
1858
103564400
85970
①丝、茶生产日益商品化 ②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③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2.(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21题)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指出“机器纺纱布局司机者,一人掌管数机,须终日直立奔走,缠足者不能为也;机器缫丝局其司盆者,亦须久立,缠足者亦不便。”此事说明(    )
A.工业文明冲击传统农业文明       B.洋务运动需要改变纲常伦理
C.洋务运动需要更多劳动力         D.晚清女权运动蓬勃兴起
83.(2011年3月广州市一模16题)1903年2月,蒋百里在《民族主义论》中写到:“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制造派”是指(    )
A.地主阶级顽固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84.(2011年3月南昌市一模5题)下表反映出的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A.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B.中国民族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C.中国对外出口显著增加
D.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85.(2011年4月琼海市模拟11题)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
A.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86.(2011年5月潍坊市三模9题)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造成这一转变的因素有
①洋务运动的失败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民族危机加剧  ④文学革命开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7.(2011年1月三明市三校联考10题)《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明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
A.实业救国                                        B.发展资本主义
C.民族富强                                        D.实现民主政治
88.(2011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期末13题)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其中影响1、2、3、4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

A.自然经济解体      B.外国列强侵略     C.清朝的政策    D.资产阶级革命
89.(2011年4月河南平顶山调研29题)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90.(2011年1月江门市高三调研5题)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    )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B.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91.(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5题)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92.(2011年1月东莞市高三期末调研15题)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他把中国历史区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可能最适合(    )
A.秦始皇统一前的中国                 B.清朝1840年以后的中国
C.远古传说时期的中国                 D.秦朝到明朝时期的中国
93.(2011年3月淄博市一模10题)作为烟草制品的标志——烟标,折射了历史发展的进程。右图的烟标作为直接证据,可以用于研究(    )

①实业救国思潮            ②维新变法思潮
③民族工业发展            ④近代民主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4.(2011年2月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30题)在洋务运动中教育领域呈现出一番新景象。
外国语学校
工业技术学校
近代军事学校
科举制度
留学生
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新疆俄文馆等
福州船政学堂、上海机器学堂、江南制造局附设操炮学堂、工艺学堂
天津水师学堂、广东黄埔鱼雷学堂、天津军医学堂、直隶武备学堂等
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 (李鸿章)
入外国学堂一年,胜于中国学堂三年。(张之洞)
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①传播西方科学知识、培养实用型人才      ②加速了旧教育体制解体
③奉行 “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构架       ④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诞生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5.(2011年4月海口调研12题)有史学家曾评论道“曾国藩是封建传统的忠实捍卫者。然而恰恰从他身上开始了传统的裂口。”下列可为此说提供史实依据的是(    )
A.首派幼童赴美留学                     B.筹建轮船招商局
C.创办了京师同文馆                     D.开设发昌机器厂
96.(2011年4月抚州市质检15题)有学者指出在鸦片战争中,英国海军封锁中国沿海,“企图以此扼制中国经济的喉管”,但最后他们也放弃了。英国人这种做法“未收到期望的效果”的原因是(    )
A.清政府腐朽无能,采取坚守封海政策     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封锁沿海对英国商人损失巨大 D.英国的做法遭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抵制
97.(2011年5月郑州考前测试(三)28题)下列图中四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我国四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形态①虽然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B.经济形态②有力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
C.经济形态③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伟大起步
D.经济形态④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的主流
98.(2011年3月淄博市一模10题)作为烟草制品的标志——烟标,折射了历史发展的进程。右图的烟标作为直接证据,可以用于研究(    )

①实业救国思潮            ②维新变法思潮
③民族工业发展            ④近代民主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9.(2011年5月北京顺义区二模15题)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含义是(    )
A.抵制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开始了西学思想的传播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
100.(2011年1月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统考13题)甲午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诱导     B.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01.(2011年4月安徽江南十校17题)《晚清海防:思想与制度研究》一书有如下目录:①海军的统一指挥权②彷徨的开端③海防战略方针的重新调整④“师夷智以造炮制船”按历史发展,前后排序正确的应该是
A.②④①③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④②①③
102.(2011年1月常德市质检9题)1873年上海轮船招商局章程规定: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商总经营业务。这段材料反映了(   )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西方管理模式
B.洋务民用企业的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C.洋务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D.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管理权由商董控制
103.(2011年5月北京西城区二模15题)如果为图5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A.“清王朝自救运动”     B.“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实业救国的浪潮”     D.“民族工业的春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0分)
104.(2011年4月杭州质检39题)(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利税、利润)人甚厚,提举官(管理市舶事务的官员)宜得人(用人得当)而久任。庶(期望)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减轻人民的财力负担)也。”
——宋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有效的历史信息。(8分)
材料二  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拆中说:“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乾隆皇帝谕旨宣布:“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翔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衽。”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清政府在粤海关规定:(一)洋船销货、装货,应该按期离开,禁止在广州过冬;(二)洋船不许同汉奸私自交易;(三)内地行商不许向洋商借贷资本;(四)洋商不许雇佣内地仆役;(五)在洋船停泊处必须有官员与兵了弹压、稽查。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的贸易政策,(2分)分析该政策带来的影响?(6分)
材料四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3)依据材料四,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些新状况的原因。(10分)
105.(2011年4月德州二模29题)(35分)自古以来,山东省在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随着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一蓝一黄优势互补,非黄非蓝地区同迎机遇。
材料一  明清时期山东经济取得较快发展。清代山东植棉进一步发展,植棉州县增至90余个,达州县总数的87%。……酿酒制曲主要分布于平原粮产区,而榨油业则以山东半岛和鲁中山区较盛。……从乾隆年间开始,淄川县出现小机户,栗家庄树荆堂恒盛机房的创始人毕丰涟以一张织机起家,道光时发展为织机20余架。……清代潍县商人足迹更是南达江淮, 北至盛京、吉林。苏州的东齐会馆就是潍商与胶州商人共同创建的。
——摘自许檀《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发展》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山东经济发展的新特点。(4分)
材料二  在烟台进出口贸易结构中,豆类、黄丝、野蚕丝、屑丝、茧绸、粉丝、草帽辫、果类、花生、药材、花边、发网共15项对输出贸易影响较大;鸦片、纺织品、纺织原料、糖、纸、燃料、火柴、五金和染料等是烟台的主要进口商品。
——《烟台贸易研究》(1867~1919)
(2)材料二中烟台进出口贸易折射出近代中国经济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7分)
106.(2011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期末34题)(11分)某班同学以“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进行的课堂讨论。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一 :明清政府与新航路
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成为经济全球化开端。
(1)面对西方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挑战,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影响如何?(4分)
主题二:工业文明与中国社会

(2)据上述三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
主题三:中国企业与国际合作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泰州某服装企业转变经营策略,积极与欧洲某跨国公司展开合作,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由外商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进行加工,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每出口一件衬衣,获利0.3美元,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但外商从每件衬衣中获利约3美元。
(3)材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企业怎样的发展情况?请你为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4分)
107.(2011年4月海口调研32题)(8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吾以为李鸿章所以不能为非常之英雄者。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非不尽瘁,庸有济乎?……李鸿章晚年之著著失败,皆由于是。……固不能为李鸿章一人咎也。而况乎其所遭遇,又并其所志而不能尽行哉?吾故曰: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
材料二  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曰: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梁启超《李鸿章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作者“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的观点。(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相关因素。(4分)
108.(2011年1月福州市质检26题)(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筹建之始……(左宗棠)明确指出:“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竞成虚设。”……英、法、俄、德等国“备以船炮互相矜耀,日竞鲸吞蚕食之谋,乘虚蹈瑕,无所不至”,因此,“非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之不可”……“欲得其造船之法,为中国永远之利,并可兴别项之利”……还进一步提出附设艺局(注:“艺局”即福州船政学堂),聘请西洋技师,派中国工匠、学员学习西洋语言文字、标法画法等。……福州船政局前后共成船34艘,其中为南洋海军建造的3艘……巡海快船,是当时中国自己修造的最大军舰。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福州船政局》
材料二 (福州船政学堂)《艺局章程》规定:“开局之日起,每三个月考试一次,由教习洋员分别等第……三次连考三等者,斥出……”。……对于打破社会上普遍存在着的以读《四书》、《五经》和做八股文章为习尚且以猎取科举正途为荣耀的传统观念有一定的作用。……主要课程为算术、几何、代数、直线与球面三角、天文气象学、航海测算、地理、蒸汽机结构原理、仪表使用和英语。……在船政学堂内也开设有中文课,且对学生加强儒学思想的教育。……船政学堂的毕业生和留学生在各地也普遍受到欢迎。严复从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毕业回国后,……成为一名军事教育家,后来又发展成为近代中国最为著名的启蒙思想家。……(魏翰)长期充任福州船政局总工程师,后来又担任广九铁路总理。留学生李荣芳、郑诚,分别在驻法、驻美使馆担任翻译。……仅北洋海军参加中日甲午黄海海战的12艘战舰中,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生和留学生就占有10舰管带之职……
——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材料三  学徒班(艺圃)有近300个青年人。这些青年人白天在车间做工,晚上听三小时的法语、算术、几何及绘图课。
——巴斯蒂(MananneBastid)《福州船政局的技术引进(1866—1912)》
(1)根据材料一,分析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学堂的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福州船政学堂的特点。(5分)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福州船政学堂的影响。(5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福州船政学堂的办学经历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有何启示?(4分)
109.(2011年4月南通市调研22题)(9分)
著名学者钱乘旦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中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因此是“反现代化”(“反现代化”并不反对现代化)。……问题的复杂性还表现在“现代化”和“反现代化”有可能同时存在,两个相反的运动在同一过程中出现。
请回答:
(1)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思想现代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主要有哪些表现?(3分)
(2)据材料观点,你认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反现代化”运动的典型事例是什么?(1分)
(3)关于这场“反现代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请任选以下若干角度:运动的指导思想、结局、经济和思想影响,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你的观点。(5分)
110.(2011年1月永州市一模27题)(15分)宁波帮形成于明朝,崛起于鸦片战争后的上海,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近代中国工商业的风风雨雨,留下了宁波帮浓墨重彩的一笔。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影响与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商帮中,不仅有“山西帮”的晋商,也有“安徽帮”的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成就发财之梦想,而后起之秀的“宁波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单靠商业的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
材料二  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阳明,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阳明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
一一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宁波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愈益浓烈。清末民初人士张原炜指出:“海禁弛而互市起,‘商业更为世重。大商豪贾,俨然与操国柄者相息消,势位骒隆,才者益以起。”宁波以商起家者衡宇相望,甚至出现了“满路皆商贾,穷愁独缙绅”的世情。
材料四  为了阻止外国商船北上,乾隆曾经试图提高宁波等港口的关税,但是令他惊讶的是,英国商船宁愿多交关税也要去浙江贸易。愤怒之下,1757年乾隆断然决定:以后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地贸易。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宁波帮与“晋商”、“徽商”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的君主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并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根源。(4分)
(3)联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宁波帮“崛起于五口通商后的上海,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的具体原因。并概括指出以宁波帮为代表的浙江商人的特点。(7分)
111.(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39题)(60分)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煤炭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到18世纪,木材一直是最主要的燃料,巨大的木材消耗使森林锐减,引起木材严重短缺。但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毗邻商业中心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使煤炭成为木材的替代品。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应用。在这一点上,英国的经验与中国有明显区剐。中国的地理因素阻碍了从木材到煤炭的早期转变,因为中国的主要产煤带在西北地区,离最有经济潜力的长江三角洲相距甚远。(据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煤炭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具体体现,(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煤炭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没能扮演类似角色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二
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大,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1867年,曾国藩向清廷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l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绝,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满卮、求富强“殊有关系”。l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l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表3   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部分)
企业名称
开办年份
停办年份及原因
创办人
直隶磁州煤矿
1875
1883   退股
李鸿章
湖北兴国煤矿
1875
1879   经费无着
盛宣怀
台湾基隆煤矿
1876
1892  亏损
沈葆桢
直隶开平爆矿
1878
李鸿章
徐州利国驿煤铁矿
1882
1886  亏损
胡思燮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概括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4分)。
112.(2011年4月沈阳市质检40题)(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生纱厂创办之初就设想了股份制,公开向社会集股60万两,分6000股,……结果招股很不理想,应者寥寥。意大利文青游子网$nYk6u'_ fSJ:Jk6d1897年,大生纱厂又向社会招股50万两,分5000股,还是进展不顺。……5z Itj C3\r在大生纱厂经营好转之后,1901年张謇等人决定再招20 万两新股,一年之内就成功集到20.75万两。……1920~1921年,上海报纸天天刊登大生的股票行情,是当时市场上最抢手的股票之一。意大利文青游子网9h,V:a?2l3t6d nT
——依据傅国涌《大商人》整理
材料二  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明确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三  马克思认为,股份制和股份公司的出现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生产力的增长和个人所有制之间矛盾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股份公司产生的首要原因是扩大再生产和资本集中的需要。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随着西方国家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办一个大型企业所需要的最低资金也在不断增加,这时单纯依靠私人的资本积聚已经不能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为此通过股份制的融资可以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扬长汉《中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生纱厂筹股建厂的原因。(1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对证券、股市的看法。(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时期中国实行股份制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多角度论证)(13分)
113.(2011年江苏高考22题)(13分)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3分)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4分)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6分)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114.(2011年3月赣州市摸底40题)(37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董仲舒)又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而未改。……”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中国的农业虽然发生了细枝末节的变化,某些部分的规模或质量方面有了改变,但它的技术与组织,1911年与1870年相去不远.(甚至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它基本上仍保持不变。)这段时期的主要变化是:人口有了缓慢的、但是可以觉察到的增长,但耕地没有相应的扩大;随之而来的是每人平均田地面积的缩小,特别是华北更是如此;种植作物类型有了变化,这部分是人与地之比日趋不利所致,部分是对国外市场新出现的机会的反应:作为农民手工业的纺织业出现了绝对的和相对的衰落,……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材料三  照搬了苏联模式的中国,有多种统计口径下的多种数据,最保守的估计认为:自人民公社化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伟大的转折,二十年间,中国农业为中国工业化所提供的积累高达7千亿元人民币。参照当时的物价水平和人民币实际币值以及中国的农业状况,此贡献不可谓不惊人,
——庞绍棠《“三农”问题渊源考》
回答:
(l)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处境艰难的主要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近、现代中国“三农”问题产生并日益严重的新因素主要有哪些?并据此分析近、现代“三农”问题的基本特点。(l4分)
(3)综上所述,你认为我国要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有哪些?(9分)
115.(2011年1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26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随由中国议准在于湖北宜昌.安徽芜湖.浙江温州.广东北海四处添开通商口岸。作为领事官驻扎处所。”                            ——摘自1875中英《烟台条约》
材料二:英国在江心屿东塔下圈占土地建成一座三层洋房的领事馆,又在管东建造一座两层楼房作为海关外勤课宿舍。
材料三:1878年三月,轮船招商局派遣永宁客货轮从上海首航来温,招商局在温设立分局;1885年英籍新加坡夹板船特里克行驶温州—香港—新加坡航线;1893年,英国麦克浦洋行开辟温港航线。
材料四:温州港进出口货值:1877年洋货进口净值223506海关两,土货进口净值21903海关两,土货出口净值18117海关两;1882年洋货进口净值281657海关两,土货进口净值87641海关两,土货出口净值98087海关两;1886年洋货进口净值105689海关两,土货进口净值103005海关两,土货出口净值105689海关两。                            ——周厚才《温州港史》
材料五:开埠以前,温州到上海、杭州很不方便,温沪航线开通后,到上海杭州就方便多了。很多人来往通商口岸,也就有利于消除闭塞固陋,开放眼界。李懋勋在瓯海关任职时,创立助拯会(救生红船),创立救火会,购置洋龙并传授使用方法;创立保赤会,消除溺女之风。                                                     ——胡珠生《温州近代史》
请回答:(1)温州早在1875年就被迫开放,而在新时期温州也被中共中央.国务院确定为首批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请写出开放的时间。(2分)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前期温州向近代化城市演变的重要表现。(8分)
(3)你怎样认识近代通商口岸开辟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分)
116.(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29题)(35分)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湖北设铁厂,考虑的厂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汉阳。1893年,铁厂最终在汉阳建成投产。图10是19世纪末湖北省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厂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据《张文襄公全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概括说明“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会对铁厂发展带来什么影响?(5分)
材料三  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设武汉钢铁厂的历史背景。(6分)
必修二专题二: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每课名题4)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分析材料可了解到,李鸿章奏请清政府限制官办和民办纺织业的规模。这一规定不利官办和民办纺织业的发展,本题选A项。B项与所学不符,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财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CD项说法完全错误。
2.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化。“申江”是黄浦江的别称,指上海;“鬼国”是指外来侵略者,具有贬义;“番舶来银百万计”说明运来大量的资金购买物品;
3.A
解析: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山东市场上的各种商品交易量中粮食的比例最大,远远高于其他商品,其他选项无法由材料得出,所以A项正确。
4.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经济成分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①指的是自然经济;②指的是洋务派企业;③指的是外国资本主义企业;④指的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⑤指的是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经分析迈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第一步指的是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主张学习外国技术维护清朝统治,由于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因此到1912年2月12日宣统退位即结束。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5.A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入是在19世纪70、8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形成过程中,并非是洋务派。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6.C
解析:从材料中的“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等可知选择C项。
7.B
解析: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运用能力。从两组数据的比较可知,战争英国在华商品输出增加3.5倍,尤其是棉纺织品,但十多年间中国对英国的工业品需求并不是很大(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200英镑左右徘徊、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然经济下,英国对华的经济冲击不大。B项正确。
8.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化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清朝官员主张用“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和关键词最具讽喻意义的提示和所学史实主张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的是洋务派的根本主张,而后来证明这样做是救不了中国的,A项是顽固派的主张应排除;B项“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正是洋务派的核心主张符合要求;C项和D项虽然也是洋务派求富和自强的主张但是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不符合题干讽喻意义的要求故也应排除。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9.C
解析:商业专卖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晚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开埠通商主要是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开设的通商口岸,客观上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实业救国的思想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没有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
10.B
解析:注意“士大夫阶层”这个关键词,①③主角不属于士大夫阶层,②④的主角是士大夫,故选B。
11.C      12.D
解析:材料说明洋务运动主观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创办了一大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但洋务派的这些做法,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据此本题“柳”是指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13.C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山“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这就是说,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它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本题选C项。
14.B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理解到康有为认为主张学习西方,但反对不顾中国国情,一切照搬西方政治态度和文化的思潮。本题选B项。
15.D
解析:由材料“几于人习其说”可以看出洋务运动是一种先进的思潮,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故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面对外国的侵略,人们积极寻求方法,使洋务运动的主张得以流行,客观上反映了中国人民谋求改变封建落后面貌,摆脱殖民压迫的愿望,故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这场改革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故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洋务派在和顽固势力的斗争中从材料中不能看出其取得了胜利。故D正确。
16.A
解析:安庆内军械所,是中国依靠自己力量建立的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也是中国近代机械工业的发起, 也是现代意义的一个兵工厂,它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博济医学堂和格致书院,开启了中国近代西式教育的先河.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期间,积极仿制西方战船,提出建设新式海军的主张,迈出了师夷长技第一步.故排除BCD.从材料可以看出学堂既学西方科技知识,又学习儒学知识,因而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 。
17.A
解析:银价上涨,说明白银大量外流,故选A.。这与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外国大量倾销商品,白银外流有因果关系。B选项错在“开始”两个字,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早在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走私时就开始了。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
18.B      19.B
解析:题目强调西方从中国收购农产品,而在中国销售工业品,也就说明中国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产品的销售市场,就是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而A项说法偏颇,C项与题意不符,D答案的开始被打破也是不是发生在光绪年间。
20.C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860年中国的近代化应该是指学习西方的机器技术,而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学习西方技术的实践是洋务运动。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21.C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转石效应”可知本题考查四个选项的历史影响,A、B、D 三项均是政治或文化运动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中“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不符,排除。C项是洋务运动的思想主张,洋务运动是经济改革,以后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故选C项。
22.C      23.C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是明清时期,而此时的欧洲正在进行工业革命,与西方的工业文明相比,中国已经落伍了。
24.C
解析:考查图表分析运用能力。本题是对近代中国经济的考查。从图表中反映1845—1853年间茶丝的出口激增。结合所学知识,①说法错误,因为茶丝是属于原材料、农产品,答案为C。
25.C
解析:夷指外国人,众夷来买茶说明A正确;茶在市场销售,说明D正确;“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说明B正确。C项材料无从体现。
26.D
解析:考查阅读图表分析运用能力。从图表可知,乡民迁出总人数呈增长趋势,迁至他乡种田人数则是下降的趋势,而迁至城镇做工或从事小商业人数,以及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都是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出国从事工商业的人数,由此说明百余年间,该乡居迁移方向是农村到城镇、国外;乡民迁居谋生的手段由他乡种田转化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结合所学知识,迁居谋生与国门打开,自然经济解体有密切关系,ABC正确;D项说法错误。
27.B
解析:“西商皆争购洋茶”,反映了外国商人争相购买中国的茶叶,使商贩亏损,说明中国当时的经济已经被纳入到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28.D
解析:本题考察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材料中“申江”指上海,从1842年《南京条约》中规定上海为通商口岸后出现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出现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今年买经更陆续”表明由于外商的到来,出现了生丝的出口。因此选D。
29.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制度的变化。材料反映了在洋务派的军事企业——机器局的管事人员通过虚报工料报价贪污中饱的现象,实际是在揭露洋务企业同封建官场一样存在严重的腐败。这并非正当的待遇.C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敲诈勒索,B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顽固派,D项错误。
30.D
解析:A项说法错误,官僚资本主义是我国近代产生且一度长期并存的经济形式。它产生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是带有剥削性质的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产生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以蒋、宋、孔、陈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依附英美帝国主义,采取强制掠夺的方法,逐渐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平矿务局不属于官僚资本主义企业。B项90年代末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项说法与本则材料无关。本题选D项,从材料可以了解到“开平矿务局具有明显资本主义特征”。
31.D
解析:同文馆是新式学校,教授英文一、法文等,结合所学知识,D项不正确,同文馆是洋务派为培育新式人才而创办的新式学校,并不存在西方借同文馆进行宗教文化渗透。
32.D
解析:从时间(1872-1911年)信息上看,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以发展轻工业为主,轻工业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所以纺织业应该比较发达,最有可能的是193,故选D。
33.A      34.D
解析:考查分析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固不止轮船、枪炮”,“计虽便而法终在人”,“ 讲究以彻其原,法既明而用将在我。”结合所学知识,恭亲王是洋务派人物,因此,法是指知识、学问,而久远之谋是指设立学校,学习西学,培养人才。正确选项为D。
35.A      36.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化。根据题干“1851年”信息分析,属于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取得了对中国通商等权利,英国题干中的做法是一种使欧洲人了解中国的做法,BCD项说法错误。
37.C
解析:由材料外国纺织品的输入导致“女红失业”,煤油等产品的输入导致“桕树皆弃为不材”, 可以看出中国的自然经济在外国的侵略下逐渐解体。所以答案为c.
38.C
解析:中国近代化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思想领域的思辨化和科学化。“江浙人摸钱”是指江浙人民善于经营,对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突出的表现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39.A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阻碍中国近代化的因素,而A则是能够促进中国现代化的因素。
40.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农产品商品化和自然经济解析的表现。解题关键信息是“由闽洋出运”和“茶利益溥”,说明是由于中国茶叶大量出口,服务于国际市场,茶叶生产和销售利润丰厚,导致南方种植茶叶区域扩大。故应选C项。
41.D
解析:洋务运动使中国近代化开始启动,A不符合题意,排除A。从材料“不引进那些……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可以推断出B正确,它解释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B不符合题目的要求,排除B。从材料“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可以推断出美国人对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缺乏了解,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目的要求,排除C。洋务运动是满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后,被动地向西方学习,因而具有被动性的特点。而D说明了中国是主动地向美国学习先进技术,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
42.A
解析:发昌机器厂属于民族 资本主义企业。而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企业是洋务派创办的 企业。
43.B
解析:考查洋务运动的作用。ABCD都是洋务运动的作用,但ACD项材料并未体现,关键句: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答案为B。
44.B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从表中提取信息,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产品数量越来越多,说明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图中没有外国商品输入的记录,因此无法得出D项的结论。
45.A
解析:考察学生阅读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从图表信息可以看出,1845——1853年,中国丝、茶的出口量大量增加,说明了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致。故①②正确。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故③项错误,④项在材料中看不出。
46.A      47.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理解。根据材料和所学,洋务运动为中国培养了科技人才、军事人才和翻译人才,符合要求的是A项、C项和D项,B项中的汉阳铁厂虽然是洋务运动兴办的民用企业但是它的性质是官督商办,经理一般不会由洋务运动中新式学堂培养的学生来担任,而是由创办企业的官僚聘用商人来担任。所以此题应选择B。
48.A
解析:仔细观察表格数据,可见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制造业份额和欧洲的差距并不大,排除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兴起后,两者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拉大了,排除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③④的说法是正确的。
49.B
解析:结合材料“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等信息,本题选B项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
50.D
解析:从材料看,米契尔认为,中国农村家庭依然盛行着自然经济,国家9/10的人依然穿着“手织的衣料”,使英国的纺织品很难在中国销售。即英国工业品受到中国传统小农经济顽强抵制。故选D。A、B、C仅是现象。
51.B      52.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这场运动学习的是“表面的近代化”的改革,而没有学习“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说明这场运动存在实质上的缺陷,由以上分析,应选C项,洋务运动只学习了西方近代工业技术,而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所以失败。
53.A
解析:从材料可以分析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革命已经成功,对建设新的国家充满了期待,产生了“建造铁路”等许多实业救国的思想。根据所学,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许多有识之士面对国家与民族的贫弱,痛定思痛,提出了许多救国图强的思想,实业救国自洋务运动以来一直成为各界人士积极探讨的热门话题,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孙中山,在民国建立后,曾提出过许多实业救国的计划,试图亲自尝试实业救国实践。
54.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不同政治派别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洋务派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55.A
解析:材料中的数据只涉及中国棉、毛织品的进口量不断增加,未涉及原料的出口,故排除B项;也未涉及进出口的对比,故排除C项;同时材料没有反映当时是否有其他的进口商品,故排除D项,选择A项。
56.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材料中“股东”说明这些企业中存在着股份制的成分,这是近代西方企业的特点。
57.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19世纪末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本题应结合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需要进行巨额赔款,故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商业、通商口岸的限制。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58.D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轮船招商局最早属于商办,但是受到官僚地主的剥削,因为中国的官僚资本主义是在1927年—1949年出现故应该排除,所以说明中国洋务派企业的发战困难。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59.C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了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根据所学,原因主要有: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等。结合本题C项不符合本题,“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出现在1912----1919年间。
60.D
解析:本题考察古代中国经济政策。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材料的现象属于清政府鼓励工商业的现象,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A项属于人才选拔不符合题干内容,B项不符合“奖励……鼓励……”,题干中没有提及官绅设产内容。
61.D
解析:图片1洋务派创办汉阳铁厂,洋务派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了,它们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图片2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新气息;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与新的阶级;进一步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图片3新中国建立后飞机制造等一大批重要工业部门建立起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各选项中A项不符合图片3;B项工业布局的变化与本题无关联;C项不符合图片1,本题选D项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新中国工业的建立“都为民族复兴做出了贡献”。
62.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光绪十七年”及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建立市场经济,也没有证券市场,故B、D项错误;根据图片信息“开平矿务局”可知此企业是洋务派兴办的,故C项错误。股份票证的出现,只能说明当时中国已出现了股份制经营方式,故A项正确。
63.B
解析: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也就是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排除A。清政府于19世纪60-90年代开始了一场自救运动,主要涉及经济方面,排除C。资本成为列强经济渗透主要手段应该是在19世纪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排除D。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也就拉开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序幕,因此正确答案为B。
64.B
解析:本题考查了近代工业化特点。根据所学,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总特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各国的近代化相比,它具有非常明显的具体特征:(1)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2)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3)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4)发展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套,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业尤为微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据此本题ACD三项说法错误,本题选B项。
65.D
解析:考查史料的解读能力。材料中李鸿章的意思是要富强就要引进西方先进机器,而引进西方机器不如学习制造机器的方法,而要学习制造机器的方法必须培养自己的人才,故他主张“专设一科取士”,即兴办学校培养人才,选择D项。
66.B
解析: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状况。因为东南沿海地区,因西方列强的侵略较早,交流便利等,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但民族工业并没有占绝对优势,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近代中国内地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的影响相对较小,小农经济下,还是以传统经济为主,题干的三个世界也明显的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并没有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本题可以用排除法,较快的进行解答,选项③④显然是矛盾对立的,其中必有一个是错误的,而②说法明显是错误的,因此,B项正确。
67.A
解析:本题考查对罗马法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材料反映的是陈启沅创办缫丝厂,这个厂创办于广东南海,南海不是被迫开放的口岸,排除B。中国近代工业起步于洋务企业的创办,陈启沅创办的缫丝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C、D。从材料中“名‘鬼’,以其交洋人也”可看出其受到时人的心理排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68.A
解析:由材料信息“1916年”、“他方为占输出棉花之大部分者,首日本,因之大阪行情时时变动,故济南市场亦因之受影响焉”,可以反映出中国已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69.A
解析:本题考察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文化习俗的变迁。观察图中信息,人物脑后有辫子,说明是在清政府统治时期,排D项。中国出现最早的新式学堂是在洋务运动时期,京师大学堂的兴办。
70.B
解析:抓住题干的关键句:依靠政府力量。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与题意相符,ACD都是民间力量(私人)。
71.C
解析:A 是自我封闭和保护,与题干要求不符。B洋务运动失败,故不能说完成。D发生时清政府已经被推翻。故符合题意的只有C.
72.B
解析:本题考察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根据题干信息“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等分析,中国商人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外商与市场之间形成了利益共生体。A项不符合材料中英国官员的说法;CD项说法错误。
73.D
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对比,可知民族资本在甲午战争后发展非常迅速,不足以说明受外商企业的严重压迫。选择D项。
74.A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农产品商品化加强,对社会转型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75.D
解析:由材料2中的时间“19世纪末”,可以看出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的发展情况,ABC均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D项属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之一。所以正确答案为D。
76.B
解析:抓住关键词“自强” “海防”“根本目的”“ 纾商民之困”,既求强,也求富,B选项最全面概括,吻合题意,故选B。
77.A
解析:本题考察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根据材料中“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表明①②正确,③说法错误,“小火轮船”体现了④③正确。
78.C
解析:近代民族企业注重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所以办的企业注重民生,及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轻工业
79.B      80.C
解析:考查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求救亡图存的真理,由器物到政治再到思想,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术以自强,失败后,资产阶级则由器物发展到政治改革,等等,因此,正确选项为C。ABC不是改革.
81.D      82.A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说明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的同时也冲击了我们中国社会传统的农业文明。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83.B
解析:论派别,制造派是B,变法派是C,自由民主派是D。从时间信息看,蒋百里所说的“制造派”应该是在1873年左右,这个时期属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大力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近代海军,属于名副其实的“制造派”。 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发展脉络。从题干中“制造派”、“变法派”、“民主派”,反映近代中国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由器物到制度的发展历程,因此,正确选项是B。
84.D
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中国出口的多是原料产品,进口的多是外国工业品。结合时间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85.D
解析:洋务派所维持的旧轨就是值得封建制度,“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对封建制度存在冲击作用的因素,而它瓦解了自然经济,对封建制度是一种冲击。它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为封建制度缔造了敌人。所以应该选D。
86.A
解析:根据所学,19世纪中到20世纪初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西方军事和近代科学技术,时间:鸦片战争后到洋务运动期间; 第二阶段:学习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时间:19世纪末康梁维新变法到20世纪初孙中山三民主义;第三阶段:学习西方启蒙思想及文化,时间:1915年后的新文化运动。本题中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开始向西方学习民主政治制度,原因有:洋务运动的失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加剧等。本题选A项,第④项“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排除。
87.A      88.B
解析: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到一战后的发展概况。A项“自然经济解体”说法不符合3、4阶段情况;C项“清朝的政策”不符合3、4阶段,清政府1912年就已垮台;D项不符合1、2阶段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外国列强的侵略使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第1阶段产生、第2阶段的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无暇东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列强又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又衰落下去。影响1、2、3、4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变化的共同因素应是外国列强侵略。
89.B
解析:从材料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即可判断为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就是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军事、教育、法律政治的,选择B项。
90.C      91.B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通过清末的社会舆论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对历史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特别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等历史专有名词的理解,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创举”这个中心词,在材料中指“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A项,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与之无关。C项,从材料中可知爵位制度在此创举之前已设,故不选。D项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主要指皇权不断加强,材料并未涉及,故排除A、C、D三项。“创举”意为发生重大变化,说明当时奖励实业、鼓励工商是当时的创举,同时说明传统重农抑商观念、政策的转变,到清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另外A、C、D在古代中国出现,显然与时间限制“清末(鸦片战争后)”不符。总之,从政府对创办实业人士的重视,可以明显看出商人地位的提高。故选B项。
92.B
解析:本题考察对整体史观的认识。根据梁启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其所指,“中国之中国”是指中华民族内部的融合,即封土建藩的政体(封建);“亚洲之中国”是指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往冲突的时代;“世界之中国”是指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时代,因此应选B项。分析该题时要把中国的地位放到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去考虑。
93.D
解析:图片上有“建国牌”、“提倡国货,挽回利权”等字样,以及民国旗帜图样,结合所学知识,维新变法思潮不符合题意。
94.C
解析:从表格中的外国语学校、工业技术学校、近代军事学校等类型可知,洋务运动培育了新式人才,而科举制度这一栏等可知是奉行“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构架,加速了旧教育体制解体,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材料中并未涉及。
95.A
解析:曾国藩是洋务派代表人物,是封建官僚,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主张中体西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BCD都不是他所创办的,只有A项正确。本题关键在于如何准确理解“开始了传统的裂口”。
96.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英国未能以此扼制中国经济的喉管主要的原因应在于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97.B
解析:经济形态②是指外国资本主义。
98.D
解析:图片上有“建国牌”、“提倡国货,挽回利权”等字样,以及民国旗帜图样,结合所学知识,维新变法思潮不符合题意。
99.C
解析:考查洋务运动的影响。洋务运动目的是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具有诱导作用,“旧轨”是自然经济,“逸出旧轨的趋向”则是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00.C      101.A
解析:①是近代海军建立后,②是中国鸦片战争失败后,③是甲午战败后,④是洋务运动时期。
102.C
解析:本题考察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根据提干信息出现了“商董”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股份制的成分,股份制是近代企业的形式。
103.B
解析:图片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均属于近代工业,B全面概括,符合题意要求。A仅涉及到洋务经济,C仅涉及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均不全面。D涉及到一战期间,与不符。题意反映的时间不符。
二、非选择题
104.(1)历史信息:宋代海外贸易税收利润丰富;市舶收入已发展成为国库财富的重要来源;宋朝统治者对市舶的重视日益加强;宋朝廷要求任用称职并长期任职于此、熟悉事务的市舶官员。(8分,每点2分)
(2)政策:海禁政策(闭关政策),如答限制出口商品的出口量,限制中外贸易和往来也可。(2分)
影响:清政府的政策做法尽管有利于对外商的控制,但限制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闭目塞听、固步自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局面)。(6分)
(3)状况:近代中国大量输出农产品;大量输入技术和工业品;洋人控制关税(操纵市场);双方交往中西方占主导地位。(4分)
原因: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巨大提高;英国成为世界工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并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6分,每点2分)
105.(1)新特点:经济作物大规模种植;农产品加工形成区域性分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较大的商人群体——商帮形成。(4分)
(2)变化:商品经济发展,小农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的重要场所。(4分)
影响:加强了中外联系;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尤其是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3分)
106.(1)应对:实行海禁或“闭关锁国”政策。(1分)结果: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割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造成中国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近代被动挨打的局面。(3分)
(2)影响: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清政府发起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分)
(3)情况:参与国际合作,企业效益提高;单纯靠加工订货,获利微薄。(2分)建言献策:发展自主品牌产品;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核心竞争力;遵守规则努力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答出任意两点给2分)
107.(1)兴办洋务运动,开启近代化实践进程;恪守封建政体,单纯学习西方器物;洋务运动破产,“自强”未强,“求富”不富,屡屡被迫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条约,遭国人唾骂。(4分)
(2)评价者的政治立场、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个人好恶等;时代特定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现实政治的需要;新材料的发现和解密;新的史学研究方法等。(4分)【点拨】
第(1)问,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来客观分析该人物。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相关因素。如评价者的政治立场、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个人好恶等;时代特定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现实政治的需要;新材料的发现和解密;新的史学研究方法等。
108.(1)目的:培养造船和驾驶人才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造船之法”以增强国家实力(或:兴利);维护清王朝统治。(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满分。)
(2)特点:近代专业技术教育(或:以学习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为主);重视儒家思想教育;聘请西方专业人才(教师)任教;留学教育(选派学生出国留学);严格管理,严格奖惩和淘汰制度;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5分,每点1分,回答其中的五点即可满分。)
(3)影响:打破传统观念;培养了一批近代技术人才和海军将领(骨干);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推动了西学(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 (5分,每点1分。)
(4)启示: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加强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教育经验);教育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满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109.(1)民族资本主义(或民族工业)产生并不断发展;结束封建专制制度,确立共和制度;封建思想统治地位严重动摇,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答民主思想得到传播、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亦可给分。)(3分)
(2)洋务运动。(1分)
(3)观点一:它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答起积极作用亦可给分)(1分)经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2分)思想: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下,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一定程度上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思想运动的发展准备了条件。(2分)
观点二:它延缓(或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答起消极影响亦可给分)(1分)这场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它不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用现代化的手段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这违反了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3分)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运动破产。(2分)
观点三:它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1分)经济、思想方面任意两点积极意义。(2分)指导思想和材料观点或运动结局任意两点消极影响。(2分)
110.(1)晋商和徽商依仗特许权,进行垄断性经营。(2分)宁波帮利用西方经商理念,投资实业,开拓创新。(2分)
(2)君主政治观: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经济发展观: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2分)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分)
(3)原因: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思想影响;对外开放早,受西方工商思想影响;民族危机的刺激和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一战和辛亥革命的影响;宁波帮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宁波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等。(答出两点得4分,其余酌情给分)特点:讲信用,敢创新;团结;具有现代商业意识;(3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
111.(1)(10分)
表现:替代木材成为工业化的主要能源;推动钢铁制造业的发展;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6分)
原因:煤炭资源远离经济发达区域,交通不便;当时中国工业化尚未启动。(4分)
(2)(10分)
原因:洋务派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等困难的需要;洋务派认识到自开煤矿的重要性;清政府政策转变,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6分)
状况:由官方主导,多数经费不足,经营不善,存在时间短。(4分)
112.(1)经济利益的驱使;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受西方先进的经营模式的影响。(每点3分,共12分)
(2)证券、股市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主张在中国进行经营模式的改革;改革允许出现错误,但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言之有理即可) (每点3分,共12分)
(3)股份制的实行会促进新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
从股份制的运作方式看:有利于融资,促进企业扩大再生产。
从股份制的产生过程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从股份制的实践及其结果看:股份制仅仅是一种经营形式,不同的社会制度下都可以实行。实际上,股份制在不同的类别的社会制度下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从股份制的理论依据看:有马克思主义做指导。
评分标准:
第一等(13~11分)
①观点明确,角度全面;②语言准确;③逻辑严密。
第二等(10~6分)
①观点比较明确,角度比较全面;②语言比较准确;③逻辑比较严密。
第三等(5~0分)
①观点不明确,角度不全面;②语言不准确;③基本没有逻辑。
113.(1)经济因素: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2)表现:收入的减少;传统谋生手段的消失;对新生产方式的不适应;百无聊赖;对世风日下的感慨。
(3)略。
114.(1)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少地或无地(4分);赋役、田租繁重,农民所受封建剥削、压迫沉重(4分);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低(3分);自然灾害和战乱频繁。(3分)
(2)新因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使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洋务企业、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建国后国家政策向城市和工业倾斜,人为地扩大了城乡、工农之间的差别。(每点4分,共12分)
基本特点:在工业化背景下存在重视城市、轻视农村,重视工业、轻视农业的倾向。(2分)
(3)依据材料、言之有理的答案即可。如:调整经济结构,加大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力度;加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力度,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大力发展生产力,走农业集约化的道路;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加大对“三农”的扶持,等等。(共9分,答到3点即给满分)
115.(1)1984(2分)
(2)温州近代化进程:①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城市之一,遭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②城市建设出现西方化色彩。③对外联系方便④商品经济发达,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⑤文化上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一些新鲜事物传入。(每要点2分,任答其中4点即可给8分)
(3)认识:近代通商口岸的开辟一方面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和掠夺,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加剧了中国社会的贫困化;(2分)另一方面,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文明,西方列强的侵略促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促进了通商口岸地区城市发展(近代化),有利于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2分)
116.(1)接近市场(枪炮厂);有技术、人才优势;水运(交通)更加便利,接近燃料地(煤矿)。
(2)减少了办厂的阻力;便于对铁厂的管理和监督;使铁厂的管理和经营带有封建性,影响铁厂的发
展。
(3)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②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具体分析各种因素。
(4)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集中
力量发展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5)城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
(6)①对汉阳铁厂原址的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创设了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使爱国主义有了新的物质载体;
③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必修二专题二: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每课名题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0分)
1.(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8题)表1,1912年、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状况
行     业
1912年
1920年
平均年增长率(%)
棉纺织业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509564
1598074(1922年)
12.1
机器面粉业
华商厂产量(万包)
1966(1913年)
8316(1921年)
19.8
卷烟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138
1680
36.7
电力业
华商厂发电容量(千瓦)
12013
29602
11.9
机械采煤业
华商矿产量(吨)
416558
3279757
29.4
表中信息反映出这一时期(    )
①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②重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③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④民族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011年1月汕尾市高三调研6题)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月至8月,1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据此可推断(    )
A.该现象发生在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
B.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
C.该现象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材料反映的现象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3.(2011年5月潍坊市三模12题)《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A.实业救国     B.发展资本主义 C.民族富强   D.实现民主政治
4.(2011年1月厦门市质检10题)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在华投资总额最多的国家的相关数据统计(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对其解读正确的包括(    )
时间
1840-1895
1895-1911
1911-1927
1927-1937
1937-1945
1945-1949
国家
英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美国
美国
金额
8026万元
33955万元
69627万元
11969万元
262096万元
47918万元
占列强对华投资总额比重
82.5%
28.1%
44.2%
37.3%
75.5%
68.1%
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日、美三国在华势力的消长
②甲午战后,列强对华投资迅速增长
③两次国共内战期间,列强对华投资总额均有缩减
④列强投资缓解了中国民族工业资金短缺问题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5.(2011年4月安庆市二模17题)右图是民国时期民族火柴业留下的火花,从中可以解读的信息有(    )

①民国时期的民族资本家有商标广告意识
②民国民族资本家具有实业报国的情怀
③民国民族工业主要在轻工业领域
④民族工业是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
6.(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23题)下图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属于图中第3阶段发展原因的是(    )

A.外国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B.欧洲国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D.日本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
7.(2011年5月天津市河北区二模7题)下面“1920—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水平估算表”(单位:亿元)表明
年份
工业
总产值
占工业总产值的﹪
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近代
工业
手工业
近代
工业
手工业
1920
219.03
19.8
80.3
4.9
19.7
1936
306.12
31.0
69.0
10.8
24.1
①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工业有所发展     ②抗日战争前夕中国的工业化基本完成
③手工业在近代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④列强的侵略中断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2011年4月北京东城区一模17题)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这种变化是由于(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民族工业的繁荣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国共内战的开始
9.(2011年3月湘潭市一模30题)右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关于该广告发布背景说法正确的是(    )

①广告反映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②广告发布时孙文已经逝世
③广告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④广告反映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对民族工业的推动作用
⑤广告反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10.(2011年3月忻州市联考19题)依下表《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分析不正确的(    )
时期
乡民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从事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1912---1939
473
0
77
396
A.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移方向是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B.乡民迁居谋生的手段由他乡种田转化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
C.迁居谋生与国门打开,自然经济解体有密切关系
D.第三、四时期做工或从事工商业人数激增,与清政府的政策扶植、日本侵略相关
11.(2011年海南高考19题)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12.(2011年河南示范高中五校联谊29题)“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材料反映的主要思想是(    )
A. 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           B. 发展实业挽救民族危亡
C. 创办实业解决民生疾苦           D. 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13.(2011年5月苏、锡、常、镇二模9题)昔时的《东北日报》有一篇报道:“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严重。如蒋区工业中心之上海,抗战胜利后仅剩的四千余家大工厂,去年一月的开工率,仅为平时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蒋匪农村经济危机亦日趋恶化,……就是粮食部长余鹏飞亦供认蒋匪粮荒严重,并说:‘去年总计购入外粮达五十万余吨’,然实际从外输入蒋区的粮食当还更多。”下列关于这篇报道理解正确的是
A.该报道应发表于建国初期         B.所述情形与日本全面侵华有直接关系
C.该报可能是解放区出版物         D.反映了美国工业制成品大量涌入中国
14.(2011年4月湘西质检30题)图10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关于该广告发布背景说法正确的是(    )

①广告反映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②广告发布时孙文已经逝世
③广告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④广告反映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对民族工业的推动作用
⑤广告反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B.③④⑤              D.②③④
15.(2011年3月南昌市一模7题)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16.(2011年4月福建省质检19题)1937年以前,重庆只有大小工厂39家,1939年增至84家,到1944年底多达1518家。这种增长状况表明
A.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B.重庆沦为日本的战时工业基地
C.抗战促进我国西南工业的发展          D.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成就显著
17.(2011年3月宝鸡市二模31题)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拉开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序幕。2010年7月10日,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展出了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所获得的金奖奖牌,堪称一个世纪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象征。这枚奖牌可以印证我国历史上(    )
A.洋务运动取得了辉煌成就            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民族工业获得一个短暂的春天        D.民族企业日益萎缩
18.(2011年4月肇庆市二模15题)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914-1918年应是
A.0.55个        B. 2.5个         C. 3个           D. 4.6个
19.(2011年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4题)引发图中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的经济统制政策            B.抗日根据地军工产业发展
C.国际社会援助了中国抗战            D.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
20.(2011年4月浙江上虞调研15题)阅读“张一元”企业大事年表(部分),以下结论相符合史实的是(    )
时间
事件
1900年
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
1906年
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
1930—40年代
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①企业创办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清政府放松了“民间办厂”的限制
②在第二家茶店开业初期,经常有穿着改良的旗袍的女子和穿着西服的男子出入茶店
③二十年代开始中国人自办的电台与商业活动密切相关,非常重视广告播报
④“张一元”企业还可以通过商情类报刊进行广告宣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1.(2011年1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16题)以下是杭州某商店的一幅宣传画,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幅宣传画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个时期? (    )

A.甲午战争期间         B.一战期间
C.国民革命期间       D.抗日战争期间
22.(2011年3月江苏四市一模5题)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确定“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方针。这有利于(    )
A.经济危机的缓和                 B.美国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
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
23.(2011年1月河南安阳高三期末13题)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图中的F1是阻力,F2是动力,其中F1>F2的情况出现于(    )

A.甲午战争以后
B.解放战争以后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24.(2011年3月蚌埠市质检14题)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货币大量增发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C.围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25.(2011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期末13题)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其中影响1、2、3、4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

A.自然经济解体      B.外国列强侵略     C.清朝的政策    D.资产阶级革命
26.(2011年4月琼海市模拟12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抗战前沿省份的部分厂矿进行了大规模内迁,人们称之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克尔刻”。它(    )
①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               ②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③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④引起了近代中国工业结构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7.(2011年5月徐州市三模8题)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对中国币制进行了一次改革,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银元流通,并将白银收归国有。这一改革(    )
①防止了白银外流     ②稳定了金融市场   ③促进了物价回升   ④造成了通货膨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8.(2011年3月太原市测试9题)由于博览会可以“开风气而劝工商”,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奏请政府创办展览会;1910年,中国人首次在南京创办了博览会。被称为“南洋劝业会”。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创办博览会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西方文化     B.发展民族工业
C.开阔人们眼界     D.抵制西方侵略
29.(2011年4月宁波十校联考15题)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  “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0.(2011年5月南昌市二模30题)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31.(2011年3月江苏百校高三大联考7题)宋教仁在《代草国民党大政见》中认为:“中国今日苟欲国强,必先致富。以国内贫乏之状况,则目前最丞之举”应是(    )
A.鼓励发展工商业 B.引进外国资金技术
C.增强军事实力 D.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32.(2011年5月衡阳市三模29题)《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材料显示
①原材料价格受一战影响大涨  ②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机遇  ③一战中轻、重工业同步发展  ④技术与管理也关系到民族工业的兴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3.(2011年山西太原高三调研21题)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明显错误的一处是(    )

A.①一②段     B.②一③段     C.③一④段     D.④一⑤段
34.(2011年1月杭州市质检7题)下图为民国初年南洋烟草公司的营业状况,你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

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③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
④公司艰苦创业,经营有方
⑤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③⑤
35.(2011年3月蚌埠市质检11题)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         D.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0分)
36.(2011年4月南通市调研22题)(9分)
著名学者钱乘旦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中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因此是“反现代化”(“反现代化”并不反对现代化)。……问题的复杂性还表现在“现代化”和“反现代化”有可能同时存在,两个相反的运动在同一过程中出现。
请回答:
(1)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思想现代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主要有哪些表现?(3分)
(2)据材料观点,你认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反现代化”运动的典型事例是什么?(1分)
(3)关于这场“反现代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请任选以下若干角度:运动的指导思想、结局、经济和思想影响,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你的观点。(5分)
37.(2011年4月江西百校摸底40题)(37分)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年,各地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已经拉开序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关追欧田帮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葆。”
材料二  1912~1921年民族工业名牌产品表
行业
企业名称
经营者
籍贯
面粉、棉纱
茂新、福新、中新等公司
荣宗教、荣德生兄弟
江苏无锡
酿酒
张裕酿酒公司
张振勤(本为华侨)
广东大城
火柴
鸿生火柴公司
刘鸿生
浙江定海
卷烟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简熙南、简玉阶兄弟(华侨)
广东南海
化工
水利化学工业公司
范旭东
湖南湘阴
机器制造
求新机器制造厂
朱志尧
上海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愿望。(4分)为实现“揖美追欧”,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各举一例)(11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表格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怎样的政治影响。(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与发展。(10分)
38.(2011年3月淄博市一模27题)(1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工业化)应该与工业革命的生产方式不可分割,即掌握了资金、采集原料,大规模生产,直接运销于广大市场。这一种经济与作坊工业不同,也不像因批发而云集的行商作贾(传统的商业)。工业生产提供了庞大的产量,而巨额资金的投入,则在生产的上游掌握着原料,在生产的下游占有市场。这种经济形态,在18世纪中叶成熟。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指出材料所说“经济形态”成熟的社会条件,并写出“这一种经济与作坊工业”的不同。(5分)
材料二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随着中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新生阶级——工业无产阶级也成长壮大起来,到1919年已达到200万人左右。这个数目,在整个人口中虽然还是很少的,但是他们居住很集中,是个有力量的阶级。……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共发生罢工46次,罢工人数在五万左右。
——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对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进程的影响。(5分)
39.(2011年3月淄博市一模27题)(1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工业化)应该与工业革命的生产方式不可分割,即掌握了资金、采集原料,大规模生产,直接运销于广大市场。这一种经济与作坊工业不同,也不像因批发而云集的行商作贾(传统的商业)。工业生产提供了庞大的产量,而巨额资金的投入,则在生产的上游掌握着原料,在生产的下游占有市场。这种经济形态,在18世纪中叶成熟。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指出材料所说“经济形态”成熟的社会条件,并写出“这一种经济与作坊工业”的不同。(5分)
材料二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随着中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新生阶级——工业无产阶级也成长壮大起来,到1919年已达到200万人左右。这个数目,在整个人口中虽然还是很少的,但是他们居住很集中,是个有力量的阶级。……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共发生罢工46次,罢工人数在五万左右。
——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对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进程的影响。(5分)
必修二专题二: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每课名题4)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从表格前三行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①正确;从表格后两行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②正确。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含④选项。
2.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说明当时中国社会通货膨胀现象非常严重,反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我国无力保护民族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3.A
解析:1895年后伴随着列强侵华的加剧,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思潮,在其推动下,收回利权运动和创办实业蓬勃发展。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实业救国,积极创办实业。故在1895—1927年间中国特色的产业精神主要就是追求实业救国。本题选A项。
4.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变化。根据题干信息,从表中时间变化分析,美英日在华投资不断变化;1895年甲午战争后,列强在华掀起了瓜分狂潮,投资迅速增长;③可以从表中“1927-1937”“1945-1949”两栏分析出;④说法错误,列强在华投资属于经济侵略行为。
5.D
解析:由图得出的信息可以看出民国时期的民族资本家已经具有商标广告意识,由商标上的句子可以看出民族资本家具有实业报国的情怀,火柴属于轻工业领域,民国民族工业主要在轻工业领域也与史实相符合。在一定时期民族工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所以正确选项为D。
6.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图中第3阶段发展的时间是1912年——1919年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欧洲列强展示放松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7.A
解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工业化阻力重重,故②明显不正确;列强的侵略并未中断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故④不正确。因此选A。
8.C
解析:根据所学,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许多企业被迫迁到内地,材料中重庆地区工厂数量大为增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题选C项。A项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时间上与本题不符;B项“民族工业的繁荣”与抗战期间的民族企业的现状完全不符;D项国共内战开始于1946年与本题也不符。
9.D
解析:本题考察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题干中“1926年”的广告这一信息,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主流思想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的短暂春天是指从1912年到1919年,因此排除①。
10.D
解析:考查阅读图表分析运用能力。从图表可知,乡民迁出总人数呈增长趋势,迁至他乡种田人数则是下降的趋势,而迁至城镇做工或从事小商业人数,以及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都是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出国从事工商业的人数,由此说明百余年间,该乡居迁移方向是农村到城镇、国外;乡民迁居谋生的手段由他乡种田转化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结合所学知识,迁居谋生与国门打开,自然经济解体有密切关系,ABC正确;D项说法错误。
11.D
解析:题目反映的主要信息是法币的贬值,通货膨胀严重,所以要换成银元,币制比较稳定,所以最佳答案是D。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的话,应该先去买粮食和食品,而不是先去换成银元。故排除B。A不符合史实,排除。C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12.B
解析:抓住材料关键 信息“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说明发展实业挽救民族危亡。
1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所述史实的判断理解能力。从报道“去年”可判断A错误。材料的信息与日本有“直接关系”可排除B。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蒋区”“蒋匪”等信息中可知C符合题意。答案C。
14.D
解析:由材料提供的时间1924年,可以排除①。
15.C
解析:从材料中“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说明关注民生。结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可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是轻工业方面。
16.C      17.C
解析:从时间1915年来判断,此时正值一战,所以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情况,符合的只有C。故正确答案为C。
18.D
解析:按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在1895年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在1912—1919年进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而题目中的四个时间段正好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长生到黄金时期这个时期,这个时候总的趋势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而1914—1918年正处于最高峰,故年均注册数应该是最高的,故正确答案为D。
19.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经济发展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经济实行统制。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20.B
解析:本题通过“张一元”企业的发展,考查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根据所学,第①项说法错误,企业创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清政府放松了“民间办厂”的限制;第②项改良旗袍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后,西服是在鸦片战争后,1906年改良旗袍还没有出现。③④项符合所学,本题选B项。
21.B
解析:结合所学,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这一运动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据此这幅宣传画最有可能出现在一战期间(1914—1918年)。
22.D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经济政策。根据题干“全盘之统制”分析,其特点是实行经济垄断,因此容易导致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23.B
解析:本题要求在四个时期中分析出民族工业发展遇到的阻力大于动力的时期。根据所学,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到20世纪初,“设厂自救”和“实业救国”的呼声不断高涨,在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中,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此后不久,西方列强卷土重来,“春天”很快过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制定和实施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民族工业又有了短暂的发展。国民党统治后期,官僚资本的野蛮掠夺、战争的巨大消耗以及美国的经济侵略,使民族工业遭到巨大打击,大量的民族工商企业破产倒闭。据此本题选B项。
24.B
解析:图中反映的是国民政府发行法币的数量急剧增长的情况,因此反映的是通货膨胀的状况。
25.B
解析: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到一战后的发展概况。A项“自然经济解体”说法不符合3、4阶段情况;C项“清朝的政策”不符合3、4阶段,清政府1912年就已垮台;D项不符合1、2阶段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外国列强的侵略使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第1阶段产生、第2阶段的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无暇东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列强又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又衰落下去。影响1、2、3、4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变化的共同因素应是外国列强侵略。
26.B
解析: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民族工业遭受了沉重打击,②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与史实不符合,排除带有②的选项,所以正确选项为B。
27.A
解析:1935的法币政策起到了主要是积极作用,①②③符合事实。法币的发行不一定会造成通货膨胀,只有在滥发纸币的情况下才易造成通货膨胀。排除④,故选A。
28.B
解析:从题干中博览会的作用和名称“南洋劝业会”,可判断选择B项。
29.D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民国杂志、法币满地”和所学史实应该属于国统区为了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30.D
解析:本题考察抗日战争。根据题干“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表明时代背景,“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抢运到了”说明实行了“大撤退”,综合以上体现了物资转移的必要性是为了持久抗战。
31.A
解析:分析材料欲强、致富,最先应做的是发展经济,本题选A项。完成本题需注意切合题意,根据题意来回答。
32.D
解析:①可从材料中的“受欧战之影响”体现出来 ;②可从材料中的“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等可体现;而④可从“然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体现。
33.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段特征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12年—1919年由于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一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故D有错误。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34.A
解析:根据所学,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原因有: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等。结合本题①②③④项正确,第⑤项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和巩固统治,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
35.D
解析:中国无产阶级的人数增长是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断增长的。
二、非选择题
36.(1)民族资本主义(或民族工业)产生并不断发展;结束封建专制制度,确立共和制度;封建思想统治地位严重动摇,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答民主思想得到传播、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亦可给分。)(3分)
(2)洋务运动。(1分)
(3)观点一:它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答起积极作用亦可给分)(1分)经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2分)思想: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下,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一定程度上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思想运动的发展准备了条件。(2分)
观点二:它延缓(或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答起消极影响亦可给分)(1分)这场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它不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用现代化的手段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这违反了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3分)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运动破产。(2分)
观点三:它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1分)经济、思想方面任意两点积极意义。(2分)指导思想和材料观点或运动结局任意两点消极影响。(2分)
37.(1)政治愿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世界和平。(4分)
措施:政治——颁布《临时约法》,确立共和政体。(4分)
经济——奖励实业,鼓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4分)
文化生活——翦辫子;在称呼上,改“大人”为“先生”;在礼仪上,改跪拜为握手等。(3分)
(2)特点:工业结构比例失调,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和新兴的化工工业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6分)
政治影响: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发起新文化运动。(3分)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实现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3分)
(3)继承与发展: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4分)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分)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朝着小康社会迈进。(3分)
38.(1)条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开拓;近代科学技术进步。(3分)不同:机器生产;工厂制度;控制原料和市场;规模大产量高等。(2分,任两点即可)
(2)特点: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纺织业与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尤为迅速;行业发展不平衡;企业区域分布不均衡,大多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3分)
影响:无产阶级成长壮大,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基础。(2分)
39.(1)条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开拓;近代科学技术进步。(3分)不同:机器生产;工厂制度;控制原料和市场;规模大产量高等。(2分,任两点即可)
(2)特点: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纺织业与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尤为迅速;行业发展不平衡;企业区域分布不均衡,大多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3分)
影响:无产阶级成长壮大,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基础。(2分)
必修二专题二:3、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每课名题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0分)
1.(2011年东北尔雅高考预测卷21题)2007年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曲《把感动留在人间》唱道:“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 ……”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20世纪初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再到破产的历程。若要改变陈寿亭“心酸”“无言”的命运,关键是(   )
A.引进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解决技术落后问题
B.大量吸收外资、民间资本解决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低下问题
C.成立营销团队,扩大运销范围,解决市场狭小问题
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
2.(2011年4月天津市宝坻区一模4题)下列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以来的一种重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这种经济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
②“实业救国”的道路越走越宽
③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夹缝中求生存
④这种命运的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2011年1月合肥市高三质检8题)了解历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漫画就是其中的一种。下列表述最能体现右侧漫画内涵的是(    )

A.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的负担
B.列强控制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C.清政府已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4.(2011年5月天津和平区二模8题)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 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一一这一类洋货, 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 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 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②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③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④近代交通运输业有所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2011年3月淄博市一模10题)作为烟草制品的标志——烟标,折射了历史发展的进程。右图的烟标作为直接证据,可以用于研究(    )

①实业救国思潮            ②维新变法思潮
③民族工业发展            ④近代民主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0分)
6.(2011年1月苏北四市期末23题)(8分)阅读中日纱厂纺制20支纱的每包成本比较表(1933年):
成   本
中国(元)
日本(元)
中国超过日本(元)
超过的%
工   资
动   力
营    缮
耗 品
包    装
薪    金
职工保护费
运    输
营    业
保    险
10.50
5.50
1.80
0.40
1.70
1.50
1.20
0.20
0.20
2.50
15.00
0.20
3.00
5.80
4.80
0.60
0.40
0.50
1.20
0.60
0.50
0.20
2.00
2.70
0.10
1.00
4.70
0.70
1.20

1.20
0.30
0.60
-0.30

0.50
12.30
0.10
2.00
81
15
200

240
25
100
-60

25
446
100
200
总 成 本
43.70
20.40
23.30
114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请回答:
(1)归纳中国纱厂成本显著高于日本的主要因素(不得照抄原文)。(2分)
(2)1933年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环境。(2分)
(3)据表中信息,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谈谈如何提高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竞争力?(4分)
7.(2011年3月淄博市一模27题)(1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工业化)应该与工业革命的生产方式不可分割,即掌握了资金、采集原料,大规模生产,直接运销于广大市场。这一种经济与作坊工业不同,也不像因批发而云集的行商作贾(传统的商业)。工业生产提供了庞大的产量,而巨额资金的投入,则在生产的上游掌握着原料,在生产的下游占有市场。这种经济形态,在18世纪中叶成熟。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指出材料所说“经济形态”成熟的社会条件,并写出“这一种经济与作坊工业”的不同。(5分)
材料二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随着中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新生阶级——工业无产阶级也成长壮大起来,到1919年已达到200万人左右。这个数目,在整个人口中虽然还是很少的,但是他们居住很集中,是个有力量的阶级。……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共发生罢工46次,罢工人数在五万左右。
——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对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进程的影响。(5分)
必修二专题二:3、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每课名题4)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考查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相关知识点。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抓住题干的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正确选项。题干时间信息:20世纪初。题干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在本国的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榨下,最终破产,说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压榨,这是由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决定的,因此,选项D正确。ABC都当时面昨的一些问题,但与题意不符。
2.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内容,属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可用排除法。“实业救国”是19世纪末兴起的一种经济政治思想,幻想通过排斥革命的方式实现国家富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②“实业救国”的道路越走越宽,是错误的,可排除,故选B。
3.D      4.A
解析:本题考察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根据材料中“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表明①②正确,③说法错误,“小火轮船”体现了④③正确。
5.D
解析:图片上有“建国牌”、“提倡国货,挽回利权”等字样,以及民国旗帜图样,结合所学知识,维新变法思潮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6.(1)捐税沉重,贷款利息高;生产耗费大;机械修配支出大;制造及销售杂费高;工资成本高。(任答两点两分)
(2)有利:国家基本统一;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反帝爱国推动等适当赋分)(2分)
(3)国家: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实现民族独立;减轻赋税,制订利于企业发展政策方针。(2分)
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工人素质,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先进技术。(2分)
7.(1)条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开拓;近代科学技术进步。(3分)不同:机器生产;工厂制度;控制原料和市场;规模大产量高等。(2分,任两点即可)
(2)特点: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纺织业与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尤为迅速;行业发展不平衡;企业区域分布不均衡,大多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3分)
影响:无产阶级成长壮大,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基础。(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