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接头 漏水:此心即佛 中国佛教净土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23:18
从法的本质上看,法就是自然,而身心在每一刻都显示着自然的真理。佛法就是研究和体证身心自然真理的科学,智慧的观察者只要顺着佛在《大念住经》中指引的四念住的方法去观察身心的自然法则,就能实证佛法之智。
佛法的重点在于科学地实修,由实修而达到实证;佛法修持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科学地观察身心“无常、苦、无我”的实相而见到此心。观察的方法就是四念住——这是见到此心的唯一方法。佛在《经》中说:“于是他清楚觉知‘这是心’,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着,不再贪着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从反复的观察身心的规律中彻见心的本来面目,这就是见佛;同时也就超越了世间,立于出世间。而只有佛陀发现的出世间的智慧才能使修行者超越轮回,超越痛苦。
要成就佛的智慧不必到外面去寻觅,此心即佛,但你必须通过努力去亲自看见。怎样努力呢?通过四念住的观察方法而观照心的本来面目。关于观心的修法,2500年前佛在《大念住经》中已经非常清晰地进行了开示。
从心的层面来看,每一位众生都有心,都有成佛的可能。现在的问题在于,众生们并没有见到此心,他们一直被此心所制造出来的幻相所束缚,而一直生活在幻相中。佛法的观察修持就是通过观察研究证知此心的本来面目,这是成就佛智的必由之路。
如果能见到此心,心中那些顽固的执着就消失了。为什么会消失呢?因为他见到真实的事物,就会放下虚幻的事物。只有把真实和虚幻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才能知道何为虚幻,何为真实,也才能真正地看到那些虚幻的事物并不值得爱恋和执着。
但要见到真实的事物,修行者只能先剥去包裹在心外层的那些虚幻之物。哪些是虚幻的事物呢?佛说“色、受、想、行、识”这五种就是虚幻之物。当修行者通过佛的指引看清了这五种虚幻之物,涅盘就显现了。真实就是涅盘,但你必须先看清五蕴的虚幻,才能见到真实——涅盘——非现象界。
如果没有见到真实,众生就会一直把虚幻当成真实,因为他们没有鉴别能力。对于真实与虚幻,众生还无法区分,因为他们还没有见到真实。但当他们通过科学的观察,发现了五蕴的虚幻时,涅盘的真实就显现出来了,于是修行者就很容易地能把虚幻与真实区分开来。在区分开来的那一刹那间,他就放下了,不再去执着虚幻之物。没有一个心会愚蠢到顽固地要去执着那些虚妄不实的事物。
这里的关键是要见到此心,如果有机会见到此心,心也就觉悟了。佛不在外而在内,此心即佛,但人们总是看不到这一点,不断地向外寻觅,去寺院,见法师等,虽然这些都很有意义,但众生不知道此心即佛。这里的关键是要通过适当的方法观见此心,佛法中常说“迷为众生悟为佛”,迷在哪里?迷在对此心不知,而却去执着外在的无常之物;悟在哪里?悟在彻知此心的本来面目。
众生因为迷的太久和陷入的太深,想要从迷惑中清醒过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于是佛教导众生修习四念住,四念住就是让众生转迷成悟的方法。在《大念住经》中佛是这样说的:“于是他就内在的心观察心,就外在的心观察心,同时就内在、外在的心观察心。因此,他观察心中不断生起的现象,他观察心中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观察心中不断生起、灭去的现象。”这就是方法,透过这个方法,反复地进行观察练习——实修,就能以正念与正知看到五蕴的虚幻不实,然后就有能力了悟此心,从迷转悟,见到此心而成佛。
就其本质而言,成佛就是觉悟。觉悟什么呢?觉悟此心的本来面目。由迷失本心而见到本心,这过程所走的路就是修行,修行的结果就是觉悟——见到此心。这就是佛在《经》中所说的“他清楚觉知‘这是心’”。
此心即佛,想要成佛就需要见到此心。而众生现在的情形是,他们迷失于此心而执着于虚幻不实之物,所以他们一直生活在生死中。成佛的路就是看清虚幻而证知此心,如果能看清这一点,就超越了世间而证得觉悟。
佛与阿罗汉都是彻见此心的高手,他们对“此心”完全了知,于是他们超越了虚幻的世界,超越了一切执着而达致涅盘。涅盘是什么?涅盘就是真实。世间是什么?世间就是虚幻。但众生要看到这一点却非常困难,只有通过修习四念住,才能见到了此心而觉悟成佛。
佛的核心是智慧,见到此心即能成就一种出世间的超极智慧。如果能依照《大念住经》进行不懈地观察修习,众生就有可能亲证此心而成就佛智。佛不在外而在内,佛就在当下,就是那个心。通过方法去证知此心,就是断迷成悟的修行过程,此过程就是成佛的过程。
2500多年来,总有人执着佛与阿罗汉的区别,更有人把佛法分为大乘与小乘等,他们认为佛与阿罗汉是二个境界。其实,若以佛法的正见来看,所谓佛,就是此心,所谓阿罗汉,也是此心。佛与阿罗汉无二无别。若从心的意义上看,佛、阿罗汉、众生都有心,不论是已经成就的佛或将来会成就的佛,了知此心是一个标志,迷于此心就是众生,悟于此心即是佛。
佛即是此心,众生都可能通过了悟此心而修成佛果。文字上只能谈到这里,要真切地明了这一点,需要通过修行的实践而见到此心——那是一个文字无法到达的地方,只有实践者才能到达。对于佛法的实践者来说,大乘、小乘、佛、阿罗汉、众生这些词汇,只不过是一些名相而已,修行就是逐渐地增长佛智,以便超越这些名相而确证真实之智。
有一位伟大的天才已经在2500年前成就了佛果,他就是人人称颂的乔达摩王子。他在数年的观察、研究和努力中见到了此心,于是成就了佛果,后人尊称其为释迦牟尼佛。佛就是觉悟,觉悟了什么?觉悟了此心。
乔达摩王子已经为人类做出了典范,他是这一期人类之中第一位成佛者;而他非常慈悲地把成佛的方法教给了我们这一期人类。众生若能遵照《大念住经》而实际修习,就能象他一样了悟此心而成佛。
在成佛之路上,我们当以乔达摩王子为榜样,认真地观察五蕴的“无常、苦、无我”,进而了悟此心。智慧的修行者不于外在的事物或文字上迷惑不清,他们只在正确地努力中,正确的努力是什么?就是依照《大念住经》去修习——这就是成佛之路。此心即佛,佛即此心,对众生而言,唯一需要的是去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