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开本是多大787 1096:我的理想之一——从事真正的素质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05:32:51
现在的教育似乎越来越成问题,这从眼下照料讶讶学语孩子的爷爷奶奶的管教方式便可以看出问题之一。现在的独子夫妻已基本不“带”孩子了,双方爷爷奶奶抢着“带”还来不及。这一代爷爷奶奶正是文革中成长的一代,学业荒废很多,文化不高。那么这一代孩子的教育就更成问题。孩子该学爬、学走的时期,家长却给剥夺了,孩子很大了,奶奶仍给喂食、给擦嘴。在医院注射室,我从来没有看到家长或护士对孩子注射前的“哄”是正确的。
我的理想之一是在教育上做点事情。别以为我受过多高的教育,其实只有高中毕业,而且是初、高中各两年制的。大学的门我都没有进过。我国教育的问题,我觉得也不能怪国家和教育系统。这是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思想上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这是千万个家长急功近利,拔苗助长造成的。
中国社会早已进入市场经济社会,教育也不可避免地由市场需求调节。就说补课,如果家长没有要求,那么补课费一分也收不到,再如果一个班只要有两个家长投诉,全校则有多少人投诉,那校长金饭碗端得好好的,他有必要触这电吗?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解放前,读书人中状元后确实荣华富贵享不尽。那时候因为读得起书的人本来就少,读书人读成做官者的比例相对而言就高。文化大革命结束,77年恢复高考,那时知识分子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许多青年虽然上过中学,但因为造反,没好好学习,相当于小学文化。在那个特定时期,在特定的中国,国家也只能凭着一张卷子选拔人才。这些大学生的对手是许许多多相当于小学文化的失落的一代人。社会上许多重要岗位自然落到这些大学生身上。
现在的情况不同了,除偏远和贫穷地区外,供不起孩子上学的已是少数,这样千千万万个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我猜测起码80%的家长指望孩子以后成为“劳心者”(指工人、技术工人以外的职业)。如果这些家长的愿望实现的话,那我不知道是20%的人管80%的人还是80%的人管20%的人。我迷糊了。
许多家长已意识到,现在的孩子太苦,却是所有的家长都把孩子往竞技场上赶——整齐划一,没有一个家长不这样做。许多人看来人生的意义就是竞争就是超过别人,并把这种观点强加给孩子。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进入了竞技场,继续往下想想,这种竞技一直要到退休。我不禁要问,这样的生活幸福吗?其它的方式就找不到幸福吗?童年的幸福都没了,我不知道哪里还有更有意义的幸福?
我曾跟一个初中女生聊了几句,她说,现在简直是压制我们的天性。坐在电脑前的你,听到这话,不知有何感受?。柳青曾说过,人是一架耐磨的机器。现实中,许多人因各不相同的原因受到折磨,习惯了,好像应该是这样的,却使生活无幸福可言。成人、青年有时还知道反抗(比如罢工、“五四运动”),孩子不知道表达、不敢表达,这尤其表现在学校里。孩子的身心遭受再大的摧残也不会反抗——比如没听说过童工罢工过。低龄孩子不说,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到高中毕业,8年时间,我简直不知道孩子是怎样度过的(我认为从出生到高中毕业是人生最有意义的时期)。一些家长如果仍不以为然,那么你再去学校坐这8年试试,你说,要上班,没时间,那如果有人愿开你工资,8年给你10万,你真的愿跟孩子一样体验这8年吗?
我曾有时间翻过孩子的书,其实,我觉得这些教科书是很好的书,尤其是副课书(很新的,我估计学校是不教的,我收藏着,待有空时翻翻)。我想学校可以像我读这些书时一样,不要让孩子死记硬背,不要搞题海战术,不要让孩子学习到晚上10点以后。我真不明白,这么好的教材,怎么整成这么烂的教育?
我们曾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个牧童在山上放羊,有人问牧童,你为什么放羊,童说,攒钱——娶媳妇,人问,为什么娶媳妇?童说,生娃,人说,生娃干什么?童说,娃放羊……攒钱……娶媳妇……   那人听了牧童的话,觉得太可怕了,不久他自杀了。
这里我根据我的观点编一个故事:假如我是一个女儿,我让她到真正素质教育的学校轻松地上到初中或高中,职业培训后,让她做每周40小时的技术工人或普通工人,而后找一个高中甚至初中毕业的同样做蓝领的工人做丈夫。工余时间多多,可读书、学习(高中毕业甚至初中毕业后不再上学可以,但此后直到一生不能不读书、不学习——这是我的观点)、生活。而后再生女娃——再读到高中或初中……其实,这样我们生活要多精彩则有多精彩——前题是我们不能看他人的眼光生活。
如果是儿子,这个故事不成立,因为社会上没有这样“便宜”的女儿等着你儿子。
我想,中国改革开放已三十年,中国至今也应该有真正素质教育的学校,起码在私立教育中有这样的学校。我很想在这样的学校里工作,当然我也许不能当任课老师。我想在这种学校内办家长学校,组织家长座谈会,回答家长提问。
我认为,家长是孩子的最重要的老师,不把这个“老师”培训好,实在是舍本求末。
中国太喜欢填鸭式的教育了,往往是讲者在台上白沫腾腾,听者在台下分心走神。这种讲课方式尤其对作为成人的家长不合适。因为年龄越大,人的思想、观念越僵化,新的思想灌输越不容易。所以我选择问答式的座谈会的形式,对家长上课,回答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更提供跟家长交流、辩论的平台,明“辩”是非
这是我的理想之一。这是不切实际的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