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弧焊:中国古代哲理故事*第五编 人物故事(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08:24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第五编  人物故事(九)

杨延昭观天退契丹

北宋名将杨业有七个儿子,他们大多血洒疆场,为国捐躯,为北宋的抗辽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杨业的七个儿子中,杨延昭最负盛名,他像父亲杨业那样智勇善战,能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士卒而又不居功,深受士卒爱戴,他前后守卫边境多年,威名也为契丹人所畏,被契丹人称之为“杨六郎”。他死后,河朔之人多望棺而泣,就连敌方契丹人也举哀致敬。

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契丹贵族又一次向宋朝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宋军节节失利。当时杨延昭正守卫遂城(今河北徐水县东),九月初,辽军攻遂城,杨延昭等人飞书告急,请求增兵为援。河北大将傅潜畏怯不敢出,遂城遂为辽军所困。杨延昭虽指挥部队将辽军一次又一次打退,但由于萧太后亲临城下,自执桴鼓督战,辽军士气很高,矢飞如雨,遂城危势并不稍减。

杨延昭则从容自若,征召城中居民丁壮,轮流登城,披甲执械,日夜护守。一直坚持到了十月间。辽军还是没有离去的迹象,三日一小攻,五日一大攻。遂城城中粮水渐缺,士兵和百姓的士气也变得低靡起来,众心危惧,城中守军不满,许多人在背后纷纷议论,还不如趁早弃城逃走算了,反正最终也难逃一败。杨延昭心里难道不着急?那是不可能的,他也在日日夜夜思索破敌的好办法,但是身为将领的他,越是危急时期越是要从容镇定,所以他对那些散步谣言损伤士气的人严加惩处,命令将士们继续严加把守。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一个晚上,苦苦思索破敌之计的杨延昭怎么也睡不着,便走出屋中去散步,他抬头望天上,精通天象的他发现,过几天会有寒潮,气温会突然下降。发现了这点,杨延昭心中大喜,马上返回屋中去查找天文书籍,看自己的判断是不是准确,经过研究他肯定自己的判断不会出错。他心里马上便有了计谋。

第二天,杨延昭命令城中军民汲水浇灌城墙,同时给每个士兵发了厚厚的棉衣,让他们穿上,士兵们感到疑惑不解,纷纷议论说,这么暖和的天气要穿棉衣干嘛,但是将领的命令又不得不听。到了傍晚时分,突刮大风,天气骤冷,穿着棉衣的宋军将士纷纷赞扬杨延昭有先见之明。城外的辽军可惨了,他们都穿着单衣,懂得瑟瑟发抖,辽军将领看到这种情况十分着急,便想让辽军在进攻中变得暖和起来,天一亮,便发动了对遂城的进攻。可谁知,一夜之间城墙上的水已经结冰了,城墙变得又坚固又光滑,辽军别说爬上城墙,就连梯子也摆不稳了。辽军阵脚大乱,城上的宋军弩石齐发,辽军死伤累累。杨延昭命令打开城门,宋军乘胜出城反击,辽军溃败而逃。

这次战役结束后,杨延昭即威震边庭,杨延昭守卫的遂城也被人们称为“铁遂城”。宋真宗特意召见杨延昭询问边策,并称赞他“治兵护塞有父风”。

哲理点拨

在形势岌岌可危的情况下,杨延昭顶住压力,从容镇定。他利用大自然的威力,成功地扭转了局势,大败辽军。

天时、地利、人和,被孟子认为是战争成败的三个关键因素,在其他两个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谁能够拥有天时,谁就会处于上风,取得战争的胜利。

其实,不仅在战争,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如果能够利用大自然为我们服务,也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要求我们勤于观察,善于发现异彩纷呈的大自然现象后面的规律。

赵葵一言定军心

南宋宁宗时期,有位名叫赵葵的少年将军。从童年时代开始,他便一直跟随父亲赵方,在军营中成长。

赵方是位名将,担任京湖制置使的他带兵与入侵的金兵作战,常年转战于淮西一带。他作战勇猛,屡战屡胜,使金兵闻风丧胆。

赵葵十一二岁时就向将士们学习骑马射箭,练出一手好箭法,他立志要像父亲那样,杀敌立功,保卫国家。赵方因此很器重他。。

一次,金国将领带领五千精锐骑兵偷袭南宋,在赵方的英明指挥下,英勇的宋军一举打败了金国部队。大战胜利结束后,赵方决定论功行赏,并慰劳参加战斗的官兵。参加了战斗的小赵葵非常高兴,就到各个兵营去玩耍,与大家共享胜利的喜悦。

小赵葵首先来到一位叫王恩的军官的帐营中,向他祝贺。他亲眼看到那位名叫王恩的军官勇猛冲入敌阵,用手中的长矛横扫金兵,将敌人杀得落花流水,他想他无疑会受到重赏的。

他一到军营,意外的是竟看不到一点欢乐的影子。王恩铁板着脸盯着赵葵一声不吭,士兵们也是个个愁眉不展,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不如意的事。

赵葵不解地问:“打了这么大的胜仗,为何不欢庆一番呢?怎么每个人都是愁眉苦脸的?”

王恩冷冷地说:“我们打了败仗,正在等待受罚呢!”

赵葵越加糊涂了,分明是大获全胜,怎么一下子就变成吃了败仗呢?忙问:“我也参加了作战,谁说吃了败仗?”

王恩说:“既然作战取胜,别部都有奖赏,为什么我们没有呢?如此赏罚不明,令人十分失望,大家都在收拾行装,准备散伙了!”

赵葵发现事态严重,忙劝解说:“将军跟我父亲多年,一同出生入死,怎能为了一点误会就产生异心呢?”

王恩说:“明明不给奖赏,怎么说是误会呢,制置使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才是实情!”

赵葵灵机一动,立刻接口说:“现在发的是朝廷的奖赏,制置使的赏赐正要另行颁发呢,所以说是将军误会了”

王恩忙问:“果真如此?”

赵葵说:“我亲耳听到父亲这么说的。”

王恩听后,马上将这个消息传给手下的士兵,营内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赵葵马上赶回父亲所在的帐营,将漏发奖赏的事情告诉了父亲。赵方听后,一拍脑袋,连连责怪自己糊涂,竟然出现了这么大的失误,但焦急的他又想不出恰当的补救办法。

赵葵方才说:“孩子撒了个大谎,请求父亲饶恕!”他把“制置使另行赏赐”的话告诉父亲之后,赵方十分惊喜,赞扬小赵葵帮了自己一个大忙,于是马上以制置使的名义,补充奖赏,同时派人进行调查,不让一个该得奖的人被遗漏。将士们看到制置使奖赏分明,爱兵如子,军心得到了鼓舞,士气大振。

赵方看到小赵葵用一句话,就稳定了军心,十分赞赏他的机警。后来,赵葵和他的哥哥赵范,都成了南宋著名的抗敌将领。

哲理点拨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并非所有的谎言都是不好的,例如母亲哄骗小孩的谎言,士兵欺骗敌人的谎言。也就是说,不能单纯看是不是谎言,而要看其动机和目的是什么,从这种观点来看,小赵葵的谎言便是值得肯定的了。赵葵灵机一动时撒的谎,稳定了军心,鼓舞了士气。

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谎言也是如此,因此对其不能一概否定。其实,在生活中,为了让自己的亲朋好友心安,人们偶尔说一说无伤大稚的谎言,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八岁知画的岳柱

元代有个叫岳柱的人,从小就聪颖机智,而且很有远见。他很爱读书,不论是四书五经,还是天文、地理、医药、算术方面的书籍,他都喜欢看,对经史尤其喜爱。

何澄是元朝著名的大画家,有一次他根据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画了一幅《陶母断发图》。这幅画的画意是说:东晋的有个叫陶侃的官员,幼年丧父,家境十分贫寒,后来在家乡阳(今江西九江)当了一个小小的县吏。陶侃当上公差之后,作风端正,两袖清风,家境因此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有一天,鄱阳县的孝廉范逵专门来拜访陶侃,因客人来得突然,陶侃没有任何准备,要留客人吃饭,又拿不出现钱来买酒菜,不留的话,人家远道而来,又对不起客人。真是左右为难!陶侃的母亲也在为儿子着急。可是翻箱倒柜,怎么也找不出一样值钱的东西来。家里实在是太穷了!陶母叹息道,自己身上穿的衣服也不值钱,头上又没有值钱的首饰可卖。她只有一头好头发,又黑又亮又长。情急之下,陶母毅然拿起剪刀,将自己的爱发铰了下来,然后拿到街上去卖,再买回酒菜招待客人。

这幅画画好后,何澄拿着它到处给人看,请人指教。看到这副画后,没有人不称赞这幅画画得好。尤其是那些知名学者和绅士,纷纷说该画布局合理,画工精细,颇具风韵。

有一天,岳柱也看到了这幅画,当时的他只有八岁。八岁的岳柱一看到这幅画,也很快被它吸引住了,画中的人物是多么的栩栩如生啊!但他看得很仔细,每个细节都不放过。突然,他看到陶母手腕上戴着一个金镯,于是便大声地叫了起来。当时何澄也在一旁,正在为自己的画洋洋得意,听到小岳柱诧异的叫声,被弄得莫名其妙,就问他看到了什么问题了。小岳柱连声说:“失真!失真!”围在一旁的人们,一听到“失真”,也大为惊讶,心想这小孩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怎么敢对大画家的画妄说失真呢?于是纷纷把目光投向何澄,看他这个作者怎么应对。本来还是笑容可掬的何澄,马上脸上挂不住了,但他毕竟是阅历丰富之人,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经历,因此很快便镇定了下来,和蔼可亲地问岳柱:“小朋友,那你说说哪里失真了?”

只见小岳柱反问何澄:“陶母手上戴着金镯,金镯就可以换酒,何必要剪去头发去卖钱呢?难到陶母舍不得卖金镯而舍得卖自己的头发吗?”

这一问使得何澄大为惊讶,心想,自己真是糊涂啊,一画完手臂,为了美观,很自然地就在上边加了一个手镯,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真是画蛇添足。何澄对于小岳柱马上刮目相看,不但感谢他指出了这幅画的败笔,而且也夸赞他通晓画理,日后必有出息。

哲理点拨

人们常这样说:“学问的多少并不取决于年龄的大小。”这话太有道理了。况且,即使有着同样多的学问,有的是真知;有的却是一知半解。

作为一个孩子,小岳柱根本不去考虑《陶母剪发图》所宣扬的魏晋名士风度,而是根据自己对生活、对人事有限的直观认识,去理解画面的意思,所以他的诘问一针见血,切中问题的要害。

事物都是两面的,成年人经历的事情多,阅历和见识丰富,但是这种成熟也让成年人看问题往往从经验和观念出发,从而容易脱离实际;小孩和少年显得单纯莽撞,但正是因为单纯所以直接,因为莽撞所以创新。其实很多时候“初生牛犊”们新鲜独特的视角正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们所不及的地方。

戴大宾八岁对句

明代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叙述了明时人戴大宾小时候善于对句的故事。

戴大宾是福建莆田人,字宾仲。他小时候就读过许多书,知识面广,而且善于对句,妙语连篇。

戴大宾八岁那年,有次到书院游玩,主持书院的老师听说这孩子小小年纪还会对句,有些不信,想试他一试,于是就手指大厅中的椅子,出了句对联:虎皮褥盖学士椅。

没想到戴大宾随口回答:兔毫笔写状元坊。

戴大宾出口不凡,八岁孩子就有夺状元的雄心,这位老师连声称奇。

那时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乡试,考中的称举人。戴大宾十三岁那年也去投考,结果竟然考中了举人。

一天,有位贵老爷来看望戴大宾的父亲。他看见一位儿童在庭院里玩,以为这孩子不过是初识字而已,就出了“月圆”这两个字的简单对子考孩子。

戴大宾想;“你也太小瞧我了,出这样浅的对子让我对。我不妨捉弄他一下。”于是,戴大宾答道:“风扁”。

贵老爷听后不理解,问;“风怎么成扁形呢?”

戴大宾解释说:“风连侧缝也能进去,不扁能成吗?”

贵老爷又出一对子:“凤鸣”。

戴大宾回答:“牛舞”。

贵老爷一听又糊涂了,问:“牛怎么会跳舞呢?”

戴大宾又解释说:“古书讲,‘百兽率舞’,牛难道不包括在其中吗?”

贵老爷一听,大加赞叹:“对,说得有理!”他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年仅十三岁的孩子,已是个举人了。

其实戴大宾的对语,对这位老爷还含有讽刺意思。“风扁”是讽刺这位贵老爷从门缝里看人,将人看扁了,“牛舞”是讥讽对方像牛一样。不过这位官老爷可一点没听出来。

哲理点拨

记得有位语言大师说过:“巧妙的语言在于绝对不要回答那些虚拟的话,而要把握住语言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戴大宾的应对巧妙而求实,在于他的语言能够迅速地同某一贴切的事物联系到一起,既让对方觉得言之有理,又达到了讽刺对方的目的。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一要有丰富的想像,二要注重平常生活中各种知识的积累,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以寥寥数语,回答得巧妙准确又有力。

解缙智贡公鸡蛋

解缙,字大绅,江西吉水入,明代文学家,洪武进士,永乐初年任翰林学士。

解缙从小就喜欢吟诗作对,十几岁时就名声四扬了。他家附近住着一个告老还乡的李尚书,听说解缙很有才学,非常不服气。他想,解缙不是出自书香门第,只是一个做豆腐人家的儿子,哪会出口成章,作对吟诗?

过年的时候,李尚书便派家人去叫解缙。解缙听说尚书叫他,就对来人说:“你家老爷是做官的,怎么这样不懂事?我一不欠钱粮,二不欠官租,凭什么叫我去?要说是邻居,新年新岁的,就该用大红帖子来请,否则我是不去的。”

李尚书无法,只得拿大红帖子来请。

谁知,解缙拿着帖子,刚走到尚书家的门前,等候在那里的人连忙把大门关上,只开了旁边的一个小门,要解缙从小门进去。这时,只听李尚书在门内大声说:“小子无才嫌地狭。”

解出口答道:“大鹏展翅恨天低。”

李尚书听后一惊:这孩子口气不小。忙命大开中门,迎接解缙进去。

李尚书见解缙穿的是绿袄,就说:“井里蛤蟆穿绿袄。”

解缙见李尚书穿的是红袍,就答道:“锅中螃蟹着红袍。

李尚书听了,暗想:“这小东西好厉害,我把他比作活的,他却把我比成死的。”不过,他还不甘心,想压压解缙,于是用手往天上一指说:“天当棋盘星当子,谁人敢下?”意思是,你好大胆,敢在这里胡闹?

解缙听了,不慌不忙,用脚在地下一顿说:“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敢弹?”意思是,别看你是做官的,你敢弹我一指头?

李尚书见解缙的确聪明,有点喜欢他了,就故意问:“你父母是做什么的?”

解缙说,“父亲在街头,肩挑日月卖,母亲在家里,双手转乾坤。”

李尚书听了,心里说:这孩子真聪明,真会说,他父亲每日挑着圆筐卖豆腐,他说是肩挑日月卖,他母亲每日在家里磨豆腐,他说是双手转乾坤。

这样,李尚书真的喜欢解缙了,忙命家人摆酒席款待他,还决定把女儿许配给他。

李尚书无意中得了这么一个好女婿,满心欢喜。谁知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皇帝忽然下了一道圣旨给李尚书,限期要他进贡公鸡蛋。

李尚书接到圣旨,魂都吓掉了。世上哪有公鸡蛋呢?原来,李尚书在朝时得罪过几个人,李尚书告老还乡后,那几个人还是不放过他,在皇帝面前说李尚书家里有公鸡蛋,皇帝这才下了圣旨。

这下可好,急得李尚书躺在床上就像得了重病一样。他的夫人说:“你总是夸解缙聪明,现在出了这样为难的事,何不叫他来商量一下。”

解缙来到书房听了此事,咯咯笑起来:“这样一点儿芝麻大的事,有什么急的?这样吧,你准备一只官船,插上进贡的旗子,挂两个大灯笼,灯笼上写上你的官衔,我替你去,到京城进贡公鸡蛋。”

李尚书说,“没有公鸡蛋你怎样去进贡?弄得不好会有欺君之罪。”

解缙说:“不怕,我有法子。”

李尚书不知道他葫芦里装的什么药,自己又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只好依着他,一切照他说的办了。

解缙到了宫里,施了礼,跪在御座前。皇帝一看是个伢崽,就问:“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来做什么?”

解缙从容地答道:“小人姓解名缙,吉水人,代李尚书来进贡的。”

皇帝又问:“李尚书是你什么人?”

“是我岳父。”

“你岳父怎么不亲自来?”

“我岳父生崽,在家里坐月子,不能来。”

皇帝听了,哈哈大笑;“男人怎么会生崽?”

解缙忙道:“启奏万岁,男人不会生崽,公鸡哪会生蛋?”

皇帝一听,觉得有理;“是呀,男人不会生崽,公鸡哪会生蛋?”

进贡公鸡蛋的事,就这样取消了。

皇帝见解缙聪明伶俐,很喜欢他,就把他留在身边,还封他为学士。

哲理点拨

生活中也常有类似这样的事情:本来是一件非常谬误的事,但对其作恰当的发展;往往使谬误的东西不攻自破。

先不说解缙怎样用妙语回答李尚书,就说贡公鸡蛋吧,这简直是天大的谬误,也正是这个谬误恰恰被解缙利用了。你不是要公鸡蛋吗?而我家岳父在坐月子。这幽默语言的背后是让对方产生谬误感后再推翻原来谬误的东西。哲学家们称这为“就错成器法”,而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决于语言是否巧妙。

徐渭难窦太师

徐渭,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又别署田水月,山阴(今属绍兴)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也是晚明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徐渭从小聪敏过人,博闻强记,十多岁时学问已经相当渊博了。

有一年秋试,皇帝派了一个叫窦光鼐的老太师到绍兴来主试。为了筹备考务,窦太师提前来到绍兴。这位窦太师,年纪虽老,可是一点也不谦虚,游街过市,总是以一块“天下无书不读”的御赐金牌扛在前面,开路喝道,耀武扬威,自以为文章压倒天下,目空一切,傲慢的不得了。

徐文长听说窦太师要来了,心想:等我来杀杀他的傲气,看你还神气不神气。主意已定,在窦太师到绍兴那天,徐渭不顾夏日的炎热,赤身露腹地睡在东郭门内的官道当中。

“当当……”鸣锣开道的声音越来越近。徐文长不加理会,继续睡自己的觉,假装的呼噜声越打越响。头牌执事看见一个小孩睡在官道当中,就禀报老太师,说:“太师,前面有个小孩挡官拦道!”窦太师听说拦道的是个小孩,感到十分惊讶,吩咐轿夫停轿,走出轿子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窦太师见那拦道的小孩睡得正熟,连忙把他叫醒。徐文长连忙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候发落。窦太师问道:“小孩,大热天的你睡在热石板上作什么?难道不怕太阳晒?”徐文长大大方方地回答说:“不作什么,晒晒肚皮里的万卷书。”窦太师听后,心想,你这小孩,人小口气却很大,让我来考考你,看你还嚣张不嚣张,就对徐渭说:“既然你喜欢读书,一定还会对课。我出个课你对,对不出,你应该让道回避。”徐文长说:“好,出题吧。”

窦太师想起绍兴南街有三个阁老台门,便随口占道:“南街三学士”,徐文长不假思索,回对“东郭两军门”。窦太师一听,觉得南街对东郭,文官对武将,而且这五个台门都是绍兴城内有名的,不由得点头称赞。

这时徐文长故意问窦太师:“你那金牌上的六个大字怎么解释?”窦太师得意地回答道:“皇上知道我天下没有书不读过,因此御赐这块金牌。”

“那么请问窦太师,《万年历》你总该读过吧?”徐文长向道。窦太师连这书名都没听过,更别说读了。他一时张口结舌,答不上话来。

徐文长乘机拿出准备好的《万年历》,递给窦太师说:“太师没读过,学生倒会背。”说完,便熟练地背诵起来。窦太师对着书,发现他果然背得一字不差,自己读遍经书,但是并没有留意这本书,真是惭愧啊。这时,徐文长理直气壮地问:“太师既然有书未读,那么这块金牌怎么办呢?”窦太师听后,满脸通红,只好撤去了这块金牌,从此再也不敢以“天下无书不读”而自居了。

哲理点拨

任何事物都有其缺陷,而缺陷就是问题。“天下无书不读”这句话本身就有范围太大的缺陷,任何人都不可能读遍天下书,像窦太师这样的文人没读过在民间流传的《万年历》也不足为奇。可偏偏聪明的徐渭抓住了这句话的缺陷,并把它列举出来,使窦太师不得不撤去金牌。

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一定要牢记一点: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要善于发现问题中的问题,然后才能制订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康熙智擒鳌拜

正午时刻,一阵清风吹过,御花园中鲜花盛开,花朵的馨香飘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宫。两名小太监走进宫中要向皇上禀报,见皇上正在舞剑,便侍立一旁,边看边喝彩。几个套路练下来,康熙额头渗出了汗珠,他将宝剑递给侍从,心中不禁想到,刚值初夏,时令竟然这般燥热!

岁当皇帝,到现在已

叫康熙皇帝烦躁的,主要并不是这初夏的天气,而是鳌拜那副狰狞贪婪的面孔。

康熙*岁登基,*岁亲理政事,如今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他很想施展宏图,治国安民,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无奈清王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守旧势力处处作梗,将皇上视同“阿斗”,这使他十分恼火。而这个顽固守旧势力的代表人物就是鳌拜。

*年,即清王朝入关定都北京后,康熙生于公元*年。在他年幼继位的时候,其父顺治帝曾有遗命,由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位大臣共同辅政。鳌拜原来名列第四,但是他笼络遏必隆,打击并处死了苏克萨哈。不久,索尼病死,鳌拜就大权独揽,为所欲为。他继续推行祸国殃民的圈地令和迁海令,并对吴三桂等割据势力采取纵容态度。

鳌拜结党营私、陷害异己,很有些毒辣手段。他飞扬跋扈,根本没有把年幼的康熙放在眼里。他经常将亲信和官员召到自己府内定夺国家大事,并且强迫康熙帝按照他拟定的疏稿发布命令。如果不顺从他的意愿,他就在皇上面前声嘶力竭地叫嚷,甚至挥舞拳头大吵大闹。康熙虽然登基不久,但他目睹鳌拜的蛮横暴戾,深知他羽翼已丰,其死党在朝中又盘根错节,要除掉这个恶棍并非易事。并且这个时候康熙还没有确切证据断定鳌拜真有不臣之心,也不知道他的具体打算,所以年幼的康熙一直与鳌拜虚与周旋、不显露声色。他一直等待机会,待弄清楚鳌拜的真正意图后,再决定对策。康熙派可靠的人去监视,其用意就在于此。

两名小太监见康熙在龙椅上坐定,急忙上前禀报探听鳌拜的情况。

原来,鳌拜称病不出已经两天。今天一大早,他的几名亲信全都赶到他的府中密谋。鳌拜府邸闭门谢客,去探视的官员一概不见。

听到这些情况,康熙当机立断,决定立即亲自去探听虚实。他命令太监立即起驾,轻装简从,直奔鳌府上。鳌府上守卫见皇帝驾到,急忙要去禀报,被康熙喝住。康熙和侍卫径直向寝房而去。

这时鳌拜已经得知皇上驾到,忙令亲信们回避,自己在屋内稍做布置。还没等他出门迎驾,只见康熙和侍卫们已经一脚跨进门来。

鳌拜满脸堆出奸笑,行叩见之礼。康熙使眼色让侍卫搜查。侍卫揭开鳌拜睡床的席子,只见一把杀人匕首正露出闪闪寒光。顿时,鳖拜脸色全变,眼珠子骨碌碌直转。这个时候,康熙的侍卫们个个握紧刀剑,等待皇上一声令下就冲上去。空气紧张得象凝结了一样,只听得屋内摆设的西洋自鸣钟嘀答嘀答作响。这种沉闷的空气只要再持续一会儿,鳌拜就会孤注一掷,呼唤自己的亲兵进来和皇上决一死战。在这里,假若发生这样的决斗,对于康熙来说,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只见康熙镇静自若,面不改色,泰然地放下手中的茶杯,拿起一把团扇一边轻摇一边哈哈大笑起来。他对侍卫们说:“刀不离身,是咱们满族人的老习惯,习武练功是祖宗的告诫。辅政大臣染病在身,尚不忘圣训,这乃是大清的洪福,实在可嘉可奖!”

听了皇上的一番话,鳌拜长舒了一口气,顿时放下心来。康熙问过鳌拜“病情”,要他好生将养,待病稍愈就到宫中赏看御花园中新近开放的绝好的牡丹,也好散散心。鳖拜忙不迭地谢主隆恩。

康熙也不多留,旋即还宫。

路上,康熙命小太监马上去宣索额图等几位大臣到宫中与皇上下棋。等康熙回宫时,几位大臣都已经在午门之外等候了。其实,奕棋只是掩人耳目而已,“醉翁之意不在酒”,让几位亲信大臣进宫商讨擒拿鳌拜的办法才是康熙的真正目的,和大臣们蹉商之后,康熙胸有成竹地开始了下一步的行动。

几天过去,风平浪静。鳌拜得知御花园中牡丹开得正艳,因此一接到皇上圣旨,便兴致勃勃地赶去了。当他大摇大摆地入午门,过太和殿,直奔御花园的时候,猛抬头看见康熙皇帝正在一大群太监的簇拥下等着他。

鳌拜上前叩见。还没等他起身,康熙即厉声喝斥,当场宣布鳌拜的罪行。康熙的严辞犹如五雷贯顶,把鳌拜搞得晕头转向。

鳌拜恼羞成怒,从地上跳将起来,大打出手,挥拳直向康熙扑去。这时十多名武士身段的少年闻声而出,急步上前,将鳖拜围住,哪里容他窜到皇上跟前。鳌拜根本没有将这些少年当回事儿,凶神恶煞般地抡拳踢脚,打将起来。

其实这十几名少年非同一般人物,他们都经过了康熙的严格挑选和训练。这些少年以练习满族人的摔跤武术“布库戏”为主,兼练十八般武艺。由于他们时常出入禁内陪皇上习武,所以召他们进宫迎击鳌拜,不会走漏风声,引起怀疑。这正是康熙的精细过人之处。几个回合下来,鳌拜哪里是对手,结果被狠揍一顿,打翻在地捆绑起来。昔日盛气凌人的鳌拜,如今像烂泥一堆软瘫在地。

鳌拜被擒之后,康熙命令严加审讯,查明了他的*条主要罪状,逮捕处决了他的死党,将鳌拜革职拘禁,永不叙用。以鳖拜为首的势力终于从政治舞台上被铲除下去。

在这以后的时间里,康熙以叱咤风云的胆略和气魄平定了三藩叛乱,统一了台湾,坚决反击了沙皇俄国的侵略,消灭了噶尔丹叛国集团,并且陆续实施了不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成为封建时代一位有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康熙的一系列成功和伟业,应当说是从他智擒鳌拜的胜利开始的。这场斗争表现了康熙的机智。这一年,他才*岁。

哲理点拨

当你面临困难或陷入绝境的时候,请记住中国有句古语:“忍”字头上一把刀,要冷静地控制自己,在忍耐中求生存,寻转机,在忍耐中取胜。

可以想像,康熙对鳌拜的忍耐是何等不易啊!不忍耐,鳌拜不可能暴露出谋位的野心,不忍耐,康熙很难从鳌拜的府上脱身。而这种忍耐,恰恰说明了康熙的智慧。

语惊四座的纪晓岚

纪晓岚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大学士,由于他才思敏捷,学识过人,所以在他岁那年,便被选人翰林院。

其实,纪晓岚出名,还在于他那出口不凡的惊人之语。

有一次,王翰林太夫人做寿,宴会上张灯结彩,冠盖如云。宾客到齐后,主人请纪晓岚撰写祝词,当场朗诵。纪晓岚愉快地答应了。他不用笔墨书写,即席朗诵道:

这个婆娘不是人,

此句一出,语惊四座。

这时,堂上老夫人脸上“刷”地落下一层寒霜,但总算强忍怒气没有发作。大家面面相觑,深觉纪晓岚太失礼了,不该在大庭广众之中伤害人。尤其主人王翰林,更不知如何是好。

在这非常尴尬的节骨眼上,纪晓岚又从容地说出第二句:

九天仙女下凡尘。

满场轰然一声,交口称赞。

纪晓岚在大家闹哄哄的时候,提高嗓门念出转句:

生个儿子去作贼,

这下可好,满堂宾客,犹如一塘鸣蛙,忽有一石投下,立即哑然无声,主人僵在那儿傻了眼,感到十分难堪。几十双眼睛都集中在了纪晓岚身上,只见他扫视全场一周,吊足了大家的胃口,才慢吞吞地道出结句:

偷得仙桃献母亲。

纪晓岚的话音刚落全场爆出一阵欢笑,皆大欢喜!

哲理点拨

在人类文学语言的宝库中,悬念是一种能达到扣人心弦,妙趣横生效果的常用手段。它能以不俗的手法、恰当的比喻,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纪晓岚正是娴熟地运用了这一技巧,一气呵成,从而达到了出人意料、渲染气氛的强烈效果。所以,人们说,悬念是语言智慧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