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地暖换热器:十五年前,一个差生对教育本质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48:57

他们远去了,他们的身影模糊了,已经近视的陆篦河把他们一个人看成了两个、三个,渐渐地成了一大群。对呀,这就是一个群体:坏学生。

坏学生?怎么就叫坏学生呢?他不由自主地对这个称谓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思考和分析。他想,这个称谓绝对不是像一二三四五这些阿拉伯数字一样,只是一个大小多少的代号而已,而是像中国文字一样,有着它的象形会意之来源,是有评价标准的。

坏,就是老犯错误呗?就是迟到,逃课,不写作业,跟社会上人有来往,而且还打个架什么的,欺负同学。还有一点,那就是坏学生还是差学生。这一点似乎不完全合乎逻辑,但是事实上就是这样。同样是迟到,放在学习好的学生身上,那是多有隐衷,需要了解和帮助,而放在学习差的学生身上,那便是故意,至少是笨拙,需要的是惩罚和鞭策;同样是打架,那肯定是差学生惹得好学生,就算不是你坏学生惹的,你说你学习那么差还有资格打架吗?如果同是两个好学生发生矛盾,那肯定是有误会,需要沟通和调节,而两个坏学生打了架,那就是狗咬狗一嘴毛,是品质问题,需要各打五十大板;同样是不写作业,那好学生可能是遇到了一个特殊的难题,需要大家共同探讨,那差学生就不一样了,你不写作业,要么懒,要么笨,前途无望,影响老师情绪,活该被揍……

想了这些根源之后,他发现定位坏学生的致命伤还是他们和同学发生矛盾时不讲理,打架先动手,跟社会上闲杂人等有来往或有来往的倾像。

但是,在经过对十余年的学习生涯的回忆和思考,他发现,差学生和好学生发生矛盾时,动嘴他们一般是动不过好学生的,而且他们总觉得好学生身后有老师撑腰,他们的父母都把他们当成宝贝,而自己是差学生,老师偏向好学生,而且自己的父母还总是说你看“你班谁谁谁”或者“谁家谁谁谁”都如何优秀,他们本来就自卑,再加上争吵时好学生往往语言和语气中透露出一种优越感,让他们敏感的心灵再次受到伤害,因此破罐子破摔,大打出手。

坏学生,他们的差与坏就写在脸上,他们嬉皮笑脸。不管是班里发生了好事还是坏事,他们总是笑着,好像在嘲笑做好事的是傻瓜一样,又好像做了坏事在得意地窃笑。反正,让人看了不舒服、不踏实。不仅老师们如此,同学们也平常是这样看待的,如果卫生没打扫好,同学们就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坏学生,都以为当天的值日生是他们;如果谁破坏了公物,老师首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看着坏学生问,同学们也把目光投向他们,就连那个真正的破坏者也“贼喊捉贼”地看着他们;每每上学或上课,如果到校或到班里一点人数少了人,班主任也会首先喊着个别的坏学生的名字,问他们来了没有。他们总是笑兮兮的,被老师揍了一顿后,脸色沉下来,老师们又说他们带了情绪,不虚心接受教育。久而久之,不管谁在没有知晓内幕的前提下做了坏事,不敢承认,都由坏学生承担,因为别人干不出“这样的”和“那样的”坏事和错事来;再久而久之,真正犯了错的好学生们,就学会了隐瞒和逃避,对坏学生的屈打成招也麻木了,甚至得意起来,而老师们,处理问题就简单了,又因思维的简单而行为上粗暴。

相反地,如果有人做了好事,就首先想是好学生做的,因为只有好学生才能做好事,坏学生怎么会呢?就算真的是他做了好事,也是在好学生的带动下做的,或是老师的指挥和教导有方;如果他们的考试成绩突然好了起来,首先让人们感到的是惊诧,而后是疑问:是不是抄袭作弊而来的呢?那百分之八十是,证据呢?学了宋代史的师生们都知道一个词语,那就是“莫须有”。

坏学生?差学生?到底什么是坏和差呢?他想了又想,总是想不出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来,然而,他突然间觉得,他自己就是这坏的和差的,与别人不同的是,他坏不起来,因为他打不过别人,家里也没钱。坏不起来还要坏,不是比一般的差学生、坏学生更可恶,而又可怜吗?

他是可怜的,他想了又想,他的可怜是大于可恶的,而且,整个这个坏学生差学生的群体就是可怜的。或许,人都长于为自己辩解,当他意识到自己就是被人人嫌弃和厌恶的坏学生后,他开始了坚决地、不知天高地厚的自我辩解和抱屈:

我们差学生、坏学生怎么啦?我们仗义公平,往往在其他同学困难和危险时帮他们、救他们,而所谓的好学生,胆小自私、高傲无度,集体活动不愿参加,义务劳动也认为是我们坏学生、差学生的事,怕影响自己学习,怕伤害了自己、弄脏了自己,自己吃亏了,面对错误,逃避和欺瞒,为了自保,为了讨好老师,出卖朋友,诬蔑他人。

我们差学生、坏学生怎么啦?我们的错误我们承认,而有些好学生犯了错误死不认帐,假装得就像没犯错误一样,一旦错误被彻底揭穿,就闷闷不乐,无脸见人,寻死觅活。

我们差学生、坏学生怎么啦?我们往往体育成绩优良,有美术音乐天赋,我们的贪玩调皮,被有些老师就说成无药可救,大脑简单四肢发达。而好学生,好多近视眼、体质弱,除了写作业再什么也不会……

我们是坏学生、差学生。我们犯点错误,有时候仅仅是你们的怀疑。你们的怀疑不容我们解释,说我们解释是狡辩,动辄拳脚相加,有时还有棍棒雨点般地落在我们的身上,直到他们不再狡辩为止,对自己服服贴贴为止。如果还狡辩、不服贴就撵出校门。还有,你们有时对我们的家长也当面指责和训斥。以我看,我们坏学生的“坏”是你们定的,是你们教出来的,是你们逼出来的,是你们培养训练出来的。

我们再“坏”,再“差”,我们还都是孩子,当我们面对错误和困难时,能够真正代表我们心情和处境的不是可恶,而是可怜。

可怜的孩子们,如果被撵出校门,我们不敢回家……贫困地区的农民们,他们不望子成龙,只希望下一代能飞出穷家乡,希望家里出个拿工资的人,他们这点微薄的希望占据了他们整个的精神世界,他们全身心地为之而努力着,可是面对自己的孩子中学还没上完就被撵出校门,这对他们是多大的打击呀?平日里的蛋蛋心肝刹那间就成了逆子孽畜,罪无可恕……作为孩子、上了高中的孩子,谁还不了解自己的父母?谁不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希望?因此我们“怕”,怕这个时候回家见父母,于是求老师留下我们,不是自己干的坏事也往自己身上揽,以示诚实和仗义,宁可被冤枉也请老师高抬贵手。可不见家长的面,老师怎肯放过这些坏学生

坏学生,就这样成了孤魂野鬼,四处游荡,此时才发觉了自己被别人和自己践踏和遗忘了的自尊。我们怕见到在校的学生,怕见到老师,更怕见到父母。于是,我们昼伏夜出,结识了社会上的闲杂人,我们自己又成了闲杂人,有时还与野兽打交道,有时他们如兔子般的逃窜,渐渐地,他们开始欣赏豺狼的残暴……

这就是教育?这教育怎么教得人虚伪、邪恶起来了呢?这就是教育?这教育怎么教得人笨拙、自私起来了呢?只知道撒谎,只知道自保,再多一些,还知道了诬蔑和骗人……

他想,这不是真正的教育,那么,真正的教育是什么呢?真正的教育的任务是什么呢?

此时,当他真正地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把韩愈“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任务给忘记了,他自己在想,老师,就是教给学生知识的人,知识又是什么呢?知识在课本上呗,再多一些,那就是在老师的教学参考上呗!对呀,所以你学不课本,对不起老师呀,老师会生气,如果你做了与课本无关的事,那就不务正业,给老师添乱,就得受到惩罚……

可是,他怎么觉得这又不对呀?人不能刚念书吧,“书呆子”绝对是个贬义词,也就是只知道念书。这不念不是,这光念也不是,这个怎么难以把握地有些矛盾了?

他再想想,有时候觉得大人还不如小孩,因为大人学坏了,教孩子诚实,却又自己骗着孩子。这不是教育呀!教育教得人有心眼了,却教得人又没良心了。还是孩子好,所以教育还得让人学学孩子,纯洁诚实,实事求是,宠辱易忘多好呀?

想到这些,他就想教育应该有寻归人的本性的任务。然而,《历史》课上早就说过,原始社会人人平等,但又不是人类社会的黄金时期,因为人吃人,人愚昧,不了解自然,不了解科学,所以寻归人的本性的教育不能是“教人返祖”的教育,而是让人保持和还原人之初之性善、之情真、之爱美的教育,因此,教育还是不能忘记教给人知识。

但是只教给人知识,学生永远是超不过老师的,教育渐渐地就要落后,所以,教育还要挖掘不同人的潜能,让人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学习自己进步发展,这样才能出现毛主席一样的天才。

他天真地幻想着,期望着,一阵秋风吹来,有些凉,他清醒了过来,看看脚下的路,想想秋水中学,以及以前的华兴中学等,这些学校的教育和他分析和盼望的相去太远了,他的心像掉进了冰窟窿一样:

这里的教育,怎么有点像人向猿的倒退呢?这样的教育被诓称为文明。而正是这些文明的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为维护所谓的文明和塑造美化人的灵魂而盲目运用野蛮手段而创造出来的新的野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