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辐射采暖:什么样的作业更“有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36:16

什么样的作业更“有效”

作者:马长青    2008-5-5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它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有效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充分的发展,是我们进行作业设计与布置行动探索的目标指向。

一、有效的作业观

种种原因导致有些教师对作业认识产生偏差,认为作业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提高考试成绩。这种惟分数纯功利的认识,使大多数教师在安排作业训练时,总是冲着考试进行设计,有的题型甚至就是考卷试题的翻版。学生叫苦叫累,教师叫烦叫重。于是,作业成了“令人头疼却必须做的辛苦差事”。作业,只有在适当、适量和适时的时候才会有效。那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切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知识建构原理的练习、作业,那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进取性、创造性的练习和作业,才能够真正发挥其巩固、强化和拓展的练习价值,才能实现师生的生命成长。

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判断一个人有多聪明,而在于怎样使之变得聪明。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的体系之一。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要让“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发展的机会,使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学生完成作业,需要动手动脑,需要回顾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自己有所创造。这些都是学生思维和能力的表现。通过对作业系统化的科学设计和作业方法策略的优化,达到作业质量和效率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很好地把握学生“三天”,即心中装着学生的明天,眼中看着学生的今天,手中拉着学生的昨天。只有牢牢拉住孩子们的昨天,才能够真正拥有孩子们的今天,引领孩子们走向明天。

二、有效作业的设计与布置

从单一走向多元    加德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位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多元智力学说的实质是试图通过扩大学习的内容领域与知识表征方式,促进以往被忽视的对智能的开发,充分发掘每个人身上隐藏着的巨大潜力,从整体上提高人的智力素质,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经验,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个性的发展。

一部分教师认为:课堂的讲解与训练,最终还是为课后作业服务的,于是出现了就着语文练语文,拿着试卷练数学,死记硬背抓外语等现象,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没有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开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

我们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改进为包括主体选择性作业、艺术渗透性作业、操作表演性作业、探究查询性作业、社会实践性作业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并在作业呈现方式上进行创新,鼓励学生在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画、简报,甚至手工制作等来表达,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量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例如观察作业。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请仔细观察蜻蜓、图片中的天安门,你有什么发现?你对具有这种特征的事物有什么感觉?再如调查作业:请调查一天内,你家丢弃了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个月呢?一年呢?全班同学的家庭一年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你能针对塑料袋问题向环保部门提个建议吗?这些有趣而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兴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有小课题探究作业。学习“比例尺”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给自己的卧室制作一个平面图,并思考一些问题:你卧室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要这样改?请根据以上内容写一篇探究报告。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一个载体,一个极好的凭借,一个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给学生一个起点、一个支点,由此激发学生调动多方面的感官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活动,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愉快而幸福的经历。

从划一走向分层    学校从2004年开始进行“作业超市”的项目实验,实施分层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变作业可恨讨厌为可爱可亲。如语文教研组探索出的有效做法是:从作业的题型设计上分层,设计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等差异性作业;从作业量上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适量、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要求,使其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从完成作业的时间上分层,根据基础的差异来规定不同的完成时间;从作业的批改上分层,本着激励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另外,还结合具体情况经常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趣味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在完成作业形式也采取多样化,可选择个人独立完成、小组合作完成等。数学组的有效做法是:除了每次作业有设计上的分层外,还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分层。对A层学生布置的作业旨在培养能力,因此以能力题和拓展题为主;对C层学生布置的题目是以基础题为主;而对B层学生布置的作业则是以上两者结合。作业批改时B层尽量面批,重点把关C层学生。还开展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即按学生成绩差异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由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该组“小老师”。在完成一些实践性作业时,发挥“小老师”的领头作用。同时平时组内同学在完成作业遇到困难时,“小老师”应热情指导。由此,一段时间后班级还开展“同学喜爱的小老师”“优秀合作小组”等评比活动。

从“拿来”走向开发    目前,各学科教辅资料较多,因此除学校统一使用的“一教一辅”外,有的家长还自己购买了试卷、练习册等,机械重复的训练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绝不能做“拿来主义”,而应根据班级的具体实际、教学内容、对教材和教辅上的练习进行整合、取舍,编拟适合学生完成的作业。

从批改走向对话    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用手中的红笔书写“√”与“×”时,其实也在评判着学生的心灵世界。师生在作业上的往来,表面上是对知识信息正确与否的评判,深层次的活动则是师生在文化、德行、教养、品质甚至是人生观、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碰撞、交流和相互影响。我在作业批改时,除打对、错、等第外,还时常附上“公开化”的点评和“隐蔽式”的卡片。“公开化”的点评是对学生、班集体、家庭的信息交流;“隐蔽式”的卡片,则是悄悄话式的沟通,有时学生会在作业本中夹一张卡片,向我倾诉,向我提问,和我交流。这也是对于习惯养成、和我交流。这也是对于习惯养成、人文习性、道德情趣、思想观念的引领,从某种程度上说,其教育功能较之晨会课、品德课更为有效,它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对学生个体的关注。

总之,有效的作业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作为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学以致用的学科作业观,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人格得以尊重,使每位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