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底牌中文教学视频:11.加重责任让人感觉到危机四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6:06:36

11.加重责任让人感觉到危机四伏

【原文】公曰:“国门则1塞,百姓谁敢敖2,胡3以备之?”“择天下之所宥4,择鬼之所当5,择人之所戴6,而亟78其身,此所以安之也。”“强与短而立齐9,国之若何?”“高予之名而举之,重予之官而危之,因10责其能以随之。犹傶11则疏之,毋使人图之;犹疏则数12之,毋使人曲13之,此所以为之也。”

【译文】齐桓公说:“国门如果闭塞,百姓都还敢散漫,怎么样才能防备?”管子说:“选择天下所保佑的,选择鬼神所主持的,选择人们所拥戴的,而迅速支持其人,就可以安定人民了。”桓公说:“臣子中才识强的和才识短的地位相等,国家应该怎么办?”管子说:“提高名声而举荐,加重官职而使其人感到危机,凭借责任能力让其人追随君主。由亲戚升官的就疏远他,不要让他有图谋;由疏远提拔的要称颂他,不要使他局促,这就是君主应该作为的。”

【说明】教育人不可能都成为同样的人,总是有的人肯学,有的人不肯学,所以才识就有强有弱。管子认为只要选择大多数人拥戴的人就可以了,另外还要提高名声,让人感觉到自己的差别,加重责任让人感觉到危机四伏,这样选择出来的人就有一些真本事。再就是亲戚出身的不要更亲近,而对平民出身的,还要经常称颂,以鼓励更多平民出身的官员敢于办事。

——————————————————

【注释】1.则:(zé责)表示假设,相当于“若”、“如果”。《史记·高祖本纪》:“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2.敖:(áo熬)《诗·王风·君子阳阳》:“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诗·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诗·小雅·桑扈》:“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荀子·富国》:“天下敖然。”《礼记·曲礼》:“敖不可长。”《商君书·垦令》:“民不敖,则业不败。”《说文》:“敖,出游也。”《汉书·食货志》:“邑亡敖民。”《汉书·丙吉传》:“不得令晨夜去皇孙敖荡。”本意为闲游、漫游之意,这里用为散漫之意。

3.胡:(hú壶)《书·太甲下》:“弗虑胡获?弗为胡成?”《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诗·小雅·四月》:“先祖匪人,胡宁忍予。”《诗·大雅·生民》:“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诗·周颂·丝衣》:“不吴不敖,胡考之休。”《管子·大匡》:“胡不行矣?”《礼记·中庸》:“君子胡不慥慥尔。”《韩非子·难二》:“此非有国之耻也,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广雅·释诂三》:“胡,何也。”这里用为怎样、何之意。

4.宥:(you右)通“祐”。《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汉书·礼乐志》:“神若宥之,传世无疆。”这里用为保祐之意。

5.当:(dāng铛)《管子·五行》:“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北邀当国者相见。”《明史·海瑞传》:“张居正当国。”这里用为主持之意。

6.戴:(dài代)拥护,从各方面给予支持。《书·大禹谟》:“众非元后,何戴?”《管子·问》:“上帅士以人之所戴,则上下和。”《管子·君臣下》:“夫下不戴其上,臣不戴其君,则贤人不来。”《国语·周语上》:“庶民不忍,欣戴武王。”

7.亟:(jí急)《诗·豳风·七月》:“亟其乘屋。”《管子·小匡》:“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亟言之。”《礼记·少仪》:“小饭而亟之。”《战国策·宋策》:“欲霸之亟成。”《韩非子·八说》:“古人亟于德,中世逐于智,当今争于力。”《商君书·更法》:“君亟定变法之虑。”《广雅》:“亟,急也。”这里用为快速、迅速之意。

8.付:(fù副)《管子·幼官》:“计凡付终,务本饬末则富。”《说文》:“付,与也。”《广雅》:“付,予也。”这里用为给予、支付之意。

9.齐:(qí奇)《书·牧誓》:“乃止齐焉。”《书·洛诰》:“予齐百工,伻从王于周。”《周礼·亨人》:“以给水火之齐。”《管子·霸言》:“精于权则天下之兵可齐。”《楚辞·屈原·涉江》:“与日月齐光。”《礼记·学记》:“大时不齐。”《荀子·王霸》:“所闻所见,诚以齐矣。”《韩非子•有度》:“治乱决缪,绌羡齐非。”这里用为同等,相等之意。

10.因:(yīn音)《书·尧典》:“厥民因,鸟兽希革。”《诗·鄘风·载驰》:“谁因谁极。”《诗·大雅·皇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诗·大雅·嵩高》:“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管子·乘马》:“因天材,就地利。”《管子·君臣下》:“通者质,宠者从,此数之因也。”《荀子·议兵》:“因其民,袭其处。”《韩非子·扬榷》:“辩惠好生,下因其材。”《韩非子·五蠹》:“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因人成事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这里用为依靠,凭借之意。

11.傶:(qī戚)古同“戚”,密切亲近。《管子·侈靡》:“犹傶则疏之,毋使人图之。”

12.数:(shù竖)《管子·侈靡》:“犹疏则数之,毋使人曲之。”《荀子·劝学》:“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思索以通之。”这里用为诉说、称说之意。

13.曲:(qū区)假借为“局”。《管子·度地》:“地高即控,杜曲则捣毁。”《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淮南子谬称》:“察一曲者,不可与言化。”这里用为拘泥、局促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