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邦燃气热水器:转型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冲突的成因与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37:14
                                                    转型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冲突的成因与对策                                                                                     夏 丽 华*

(郑州师范学院,河南,450044)

[摘  要] 在社会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政治理论知识传播者、学生人生引路人、学习促进者、课程研制者、教学组织者、团队领导者、学习者、教育研究者和文化创造者等多重角色。教师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源于角色丛中不同角色含有不相容的成分。应从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减轻教师的角色负担和增强教师的角色适应能力等方面入手缓解教师压力和冲突。

  [关键词] 转型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角色冲突; 成因; 对策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的急剧变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导致大学生群体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局面,从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传统角色面临着冲突与转变。在这一背景下,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扮演的多重角色、面临的角色冲突以及教师怎样实现角色转变,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转型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

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根据社会的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如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家长角色等。角色一般可以划分为期望角色、领悟角色和实践角色三种类型:期望角色是指社会或团体对某一特定角色所规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代表社会的一种理想期望,也称为理想角色。[1]如我国社会对教师提出的一系列理想期望: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改革创新等。领悟角色是指人们对期望角色理解后所形成的观念中的角色模式,并依据这一模式对期望角色的个体思想水平、思维方式等主体能动性加以影响。实践角色是指个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实际扮演的角色,它受领悟角色的指导与制约,但有时也由于社会环境和个体认识水平的制约,很难达到领悟角色的水平,更谈不上达到期望角色的水平。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其角色行为是指教师按国家、社会要求的角色规范所实施的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导致教师角色的改变。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处处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斗争压倒一切,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特殊的性质和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扮演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灌输者、思想政治理论说教者、党的方针政策宣讲者、道德品质塑造者以及行为规范的倡导者等角色,由于角色定位的单一性以及课程地位的特殊性和教学内容的严肃性,导致教师过于关注其政治思想教育的目的性和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忽略了教学目标的多元性、教学内容的现实性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性,导致教师教育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现实生活、教学方法手段陈旧老化,灌输式、说教式教学主宰了课堂,教师照本宣科、“一言堂”现象较为普遍,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毫无生气,学生逆反心理和消极应付现象极为普遍,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和教育转型的加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教师角色面临着一系列全新的变化:在封闭教育转型为开放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既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输出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与此同时师生关系也要从课堂控制转向对话和交往式的师生关系;在继承式教育转型为创新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从课程的孤立、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和合作开发者,从书本知识的复制者转变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在职前教育转型为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既是知识的给予者,也是学习方法的给予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在整齐划一的教育转变为个性化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由强调统一性的教育者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同时扮演多种角色,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角色丛”。角色丛就是指与教师地位相关的一连串角色的集合。根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从以学生为本的价值思维出发,教师角色的定位是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为核心的。因此,我们认为,转型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是多元的,除了在家庭、社会中扮演的若干角色外,在学校主要扮演着政治理论知识传播者、学生人生引路人、学习促进者、课程研制者、教学组织者、团队领导者、学习者、教育研究者和文化创造者等多重角色。

二、转型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冲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扮演多种角色,其角色冲突不可避免,这种角色冲突的产生源于角色丛中不同角色含有不相容的成分,并呈现出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两种表现形式。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间冲突

角色间冲突是指教师个体同时扮演不同的角色,由于缺乏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无法满足这些角色提出的期望而产生的冲突。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间冲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权威与朋友。这种角色冲突,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学生面前既不能摆绝对权威的架子,居高临下,以致形成不良的师生关系;也不能一团和气,成为学生的“铁哥们”、“铁姐们”,而放弃应有的原则。然而,现实中教师很难同时是一个具有权威的严厉管理者,又是一个像朋友一般为学生所喜爱的人,这常常使教师陷入苦恼之中。第二,教师与父母。教师的角色是教师所表现出来的首要的最突出的角色,它因具有较强的职业性、专业性而处于核心的地位。[3]毫无疑问,教师与父母的角色是有较大差异的,但在传统教育观念中,我们一方面要求教师像父母一样,引导学生做人、做事;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严格区分师爱与母爱(父爱)的界限,这种角色的快速转换常常使教师处于两难境地,从而带来角色冲突的困惑与不安。第三,管理者与顺应者。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活动中,国家、社会和学校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有着不同的行为规范要求。既要求教师作为管理者时,要严格管理、要求学生;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又要求其作为顺应者,以开放的心态,充分尊重、谅解和宽容学生。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很难将二者集于一身,同时扮演好这两种角色。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内冲突

角色内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色伙伴对同一个角色抱有矛盾的角色期望所引起的冲突。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内冲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不同角色期望引起的角色冲突。首先是来自校外的不同角色期望引起的角色冲突。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多、独生子女成为主体,素质参差不齐,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压力不断攀升。大学生精神压力大了,思想困惑多了、他们不同程度地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欠缺、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从而导致社会各界对思想政治理路课教师提出了较高较多的角色要求,而教师一时很难实现。其次是来自校内各方面的不同角色期望引起的角色冲突。学校中不同身份的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的期望是不同的。书记、校长、教务处长、教研室主任等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常常不一致。尤其是当学校领导缺乏领导才能和威望而处事不公时,这种分歧往往十分激烈并难以调和。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之中,教师往往处于内心痛苦状态。再次,是来自社会角色定势和教师个体表现的角色冲突。教师个人的角色行为与社会上教师角色定势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又往往使不少教师遭到他人非议和社会舆论的指责,从而使教师在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之间产生心理失衡,导致角色冲突。此外,社会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知识的传授者、班级的管理者、学生身心的协调者、父母的代理人等多重角色,导致教师角色超载现象严重。教师的角色超载不仅来自于教师的自身期望,还来自于教师角色外不断变化的附加期望。[4]如教师的角色转变,教育理论提出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的转变,而家长和社会则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过于强调教师的知识传授者角色,这种相互矛盾的要求常常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无所适从的矛盾冲突境地。第二,角色本身局限引起的角色冲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本身的局限主要是指教师的职业认同、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与角色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首先,表现为教师主体对其扮演的角色行为落差和必须履行角色义务引起的角色冲突。其次,表现为教师自身的价值观念与角色职责要求不符引起的冲突。教师在面对不同价值观念或对新旧价值观念冲突而进行调适时,必然出现心理冲突而导致自身压抑和痛苦。再次,表现为教师个人的能力与角色需求不符而引起的冲突。

教师的课堂角色行为总是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内,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往,从而带领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但教师的行为要完全符合社会要求的角色规范是困难的,这就出现了角色紧张。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角色紧张表现为两种基本类型,即角色冲突和角色超载。教师课堂角色冲突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足够的压力应对资源,不能有效地处理和解决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种压力的存在一方面是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和经验储备不足的表现,另一方面是由于改革过程中有关实践和理论的研究探索不够,必然出现各种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如果将其简单地纳入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范畴,更会挫伤其自尊心,加重其心理负担,从而加剧其角色冲突。[5]

三、转型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冲突的原因

角色冲突的产生源于角色丛中的不同角色含有不相容的成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并将不同角色加以融合和组织,多个角色往往同时为他提出不同的角色期望,从而带来教师行为上、心理上的矛盾和冲突。现实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冲突主要有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中社会经济、政治、科技与文化的全方位转型是导致教师角色冲突加剧的外部原因,而价值观念的变化则是导致教师角色冲突加剧的内部原因。

(一)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冲突的外在原因

1、社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期望过多过高

教师的角色与其地位存在着密切关联。在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一个令人困扰的职业。虽然自古以来教师就被认为是传递文化、施行教化、培养人才的社会角色。从传递文化的角度讲,教师既是旧文化的维护者,又是新文化的启蒙者;从施行教化的角度讲,教师既要扮演学者,又要扮演圣者;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讲,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道德的示范者与纪律的执行者,又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与心理困扰的治疗者;从教师自身来讲,既是社会化的承担者,又是社会化的承受者;既是特殊的社会成员,又是普通的社会成员。[6]但是,在社会转型期,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担负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神圣使命。面对多元经济并存、多种社会矛盾交织、多种思想文化碰撞,面对学生求知、求新、求乐、求助的多种需求,面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勃兴,特别是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挑战,如何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如何用一元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多元化的社会价值,如何走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逐步弱化的困境,是党和政府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的新课题。国家、社会除了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求其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社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期望过高过多,各种期望交织,常常使其陷入无所适从的苦恼之中。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压力

教师是一个高压力的群体,教师的压力与教育环境有关。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活动无时无刻不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关系、社会思潮与现行政策的制约,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冲突更为激烈。在众多的角色扮演中,在自身角色的期望与被期望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冲突也多种多样。比如,教师自身不同角色意识之间的冲突(如教师的劳动者意识与教育者意识的冲突);社会对教师的不同角色期待之间的冲突(如“希望培养具有批判意识的学生”的期望与“希望培养遵纪守法的学生”的期待的冲突)等。[7]如果教师在特定情境中无法转换相应的社会角色,便会出现心理冲突和障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者角色的转变、现代技术的使用、教育方式的变革、职业评聘规范的建立健全以及改革过程中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出现,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持续不断的压力,往往会引起教师心理上的过度紧张与焦虑,导致教师角色冲突。如来自教育改革对教育习惯的冲击、学校社会追求成绩和升学率的压力、教师应付各种考试、考查,给教师心理带来的压力等。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的不到位

从教师培训与教师专业化的视角来看,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不到位。由于种种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机会少,规模大,质量不高,效果不佳,培训内容大多局限于国家政策的传达,精神实质的把握和思想认识的提高,极少从转型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教学方法和手段层面进行深入探讨。不少教师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只是停留在口头和理解上,并没有内化为教师的职业知识经验,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出现两条腿走路的现象,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也是教师角色冲突的一个因素。[8]其实,教师具有两种理论:所倡导的理论和所使用的理论。前者是教师能意识到并表现出来的理论,也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但不能对教学实践产生直接的影响。后一种是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但不一定意识到,更多地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二者的和谐统一应是教师培训应达到的目标。

(二)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冲突的内在原因

教师角色冲突的内部原因主要是来自教师自身的一些因素,同时与教育的外部因素密切相关。首先,来自教师自身的职业认同度较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思想政治工作遭到严重的破坏,思想政治工作成了“人整人”的代名词。至今一些人对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存有误解,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空头政治”。由于“文化大革命”的负面影响,人们往往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简单地等同于政治课,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政治课就是专门讲阶级斗争的课。社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偏差认识导致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自身专业的不认同,这种不认同直接导致了教师的角色冲突。其次,教师对课程重新加工时往往进退维谷:一方面深知拓展学生认识和扩大学生视野的益处,应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及时对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展开课堂讨论,促进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意识的学生;另一方面受教学时间和各种规范所限,不得不进行大班教学而难以开展讨论式、对话式教学,久而久之,形成了“一言堂”的局面。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教师产生角色冲突。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对教师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权限要求很高,但教师在教学组织中缺乏必要的决策权。[9]教师天天忙碌,很难发展明确的专业意识。教师整天忙碌,但在别人看来,却没有效果。教师的承担角色过多、角色扮演技巧运用失当、角色体验不良、实践知识被置于边缘化的地位等因素都会造成角色冲突。

四、转型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冲突的应对

角色冲突给角色扮演者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力不从心,左右为难。虽然适度的冲突有助于教师适应角色的要求,冲突的解决使教师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但是总的来说,角色冲突有害于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教学工作的效率。要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冲突问题,仅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做到的。教师角色冲突的解决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冲突的加剧,既与教师角色活动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大环境与学校小环境的急剧变化有关,也与教师自身的角色认识不清及角色行为失范有关。因此,要缓解教师角色冲突,必须从社会、学校与教师本身三方面同时着手。从社会方面讲,缓解教师角色冲突,要通过相应的社会改革,为教师角色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创造良好的外部大环境。要科学合理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职责;充分理解、合理评价、切实尊重教师的角色活动,提高教师角色行为的自我认同度和增强光荣感;其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并加强教师角色的社会调适。通过多种途径指导人们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的特定职能,营造支持教师职业威望的社会心理氛围;不过分夸大教师的作用而对教师产生过多的不切实际的角色期望。通过提高教师的实际社会地位,尤其是提高教师的劳动报酬,正视教师劳动的价值,以缓解由此而引起的教师心理冲突。

(二)减轻教师的角色负担

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环境不仅指社会的重视和认知到位,还包括学校政策的大力扶持,教育管理者要为教师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角色活动环境,减轻教师的后顾之忧。第一,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聘任严格把关,实行经济待遇倾斜和职称评审单列,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0]第二,学校领导对教学不横加干涉,不在学生面前公开指责、批评教师,让教师有教育教学的自主权。这有利于减轻教师由此而产生的角色冲突。第三,要抓好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引导机制,强化激励机制,实现科学管理,调整教师的角色关系,减轻教师过重的角色负担,消除教师的角色紧张。其核心是为教师的自我实现营造一个最佳的学校氛围。第四,课程改革的程度要符合教师的成长规律。要引导教师开展有组织的专题研究,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11]要创造环境,增强教师的心理适应性。

(三)增强教师的角色适应能力

缓解角色冲突的关键在于主观努力。首先,教师要重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角色适应能力;重视角色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角色认知水平;建立角色系统,合理调整自己的角色行为;培养角色精神,有效抵制非本质角色行为的诱惑。因为,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意识明确,才能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想信念才会更加坚定,才能引领大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也才能缓解角色压力和冲突。第二,要把握科学规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把握教学运行规律,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惟有如此,教学才有实际意义,教师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第三,要关注教师角色冲突的心理调适。教师角色调适一般是指人为地缩小教师角色差距,协调教师的期望角色、领悟角色与实践角色三者之间关系的过程,包括自我调适与社会调适两方面。[12]这是对教师的一种内在要求,也是教师对角色的一种真正适应,是积极的角色自我调适,能从根本上缓解角色心理冲突。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 [6] 刘丽群. 论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期待[J]. 全球教育展望, 2003,(1).

[3] 王伟杰.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行为分析[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3,(9).

[4] 霍力岩. 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J]. 教育研究, 2001,(3).

[5] 明庆华. 试析教师的心理角色及其冲突[J]. 湖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2).

[7] 董泽芳. 社会转型时期的教师角色冲突[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6(6).

[8] 王雪凌.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素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1.

[9] 宋辉等. 教师角色冲突的作用与危害[J]. 社会科学论坛, 2002,(7).

[10] 抗维克.大学生逆反心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表现及矫正,扬州大学学报,2003.12.

[11] 吴全华.教师反思时认知冲突的生成途径,教师教育研究,2006.4.

[12] 蔡笑岳.试析教师角色的心理适应与冲突[J]. 中国教育学刊, 1994, (5).

 

 

 

 



* 夏丽华:女,(1958—)郑州师院政治系,教授,郑州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从事政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