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保护垫哪家好:《黄鹤楼》的艺术构思赏析(原创 曾发表在《语文月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4:14:23

 

 

层层铺垫     奇峰突出

——《黄鹤楼》的艺术构思赏析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吟诵崔颢《黄鹤楼》一诗之后,题于黄鹤楼壁的感叹之词。为什么这首诗有这样大的艺术魅力?这显然与《黄鹤楼》的艺术构思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层层铺垫,奇峰迭出,成为千古绝唱。

    这首诗以“空”字为眼。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突出了“楼空”。诗人从神话传说落笔,继而追寻到遥远的古代。仙人王子安,身乘仙鹤,云游四海,抵达此楼后又飘然而去。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又从遥远的古代回到现实中来。此地剩下的只是些什么呢?剩下的只是一座空荡荡的楼阁罢了。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突出“天空”。仙人子安乘鹤而去。诚然,包括诗人在内的人们,是多么希望仙人乘鹤而来,重游旧地啊!可是他“一去不复返”了。天空中不见鹤来,更不见仙人,只见空旷的天际,白云片片。留给诗人的只是失望,只是伤感。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突出“洲空”。诗人从怀古的带有伤感、惆怅的情思中放眼望去:那排排葱绿树木,护绕对岸城郭;那株株茂盛花草遍布水中陆地。阳光普照,色彩鲜明。可是,东汉末年曾写过《鹦鹉赋》的祢衡,竟被江夏太守处死于此洲。而今,包括诗人在内的人们,又怎能把这位很有才气的赋作家忘却呢?当年碧血,今日青草。思之,怎不令人凄然?因此,即使是风和日丽,芳草萋萋的鹦鹉洲,在诗人的眼里也是尤为空旷。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突出“家空”。仙人王子安,文人祢衡的命运不得不勾引起诗人的思绪。尤其是傍晚时分,思乡更甚。诗人想到自己飘流他乡,久久不归,家空无主的情景,不禁凭栏翘首遥望故乡。可是望而不见,见到的只是江面烟雾茫茫……增添的也只是愁思绵绵……

  全诗紧扣“空”字这个诗眼,构成“楼空——天空——洲空——家空”这样一条线索,层层铺垫,奇峰突出。最后,还是落在一个“空”字上,那就是“心空”。是啊!仙不返,人不生,子不归。真是世事茫茫,难以预料。“楼空”,不见仙人;“洲空”,不见文人;“家空”,不见诗人。思之,怎不倍觉心地空虚?诗到此处,作者的那种颓丧、惆怅、伤感的情绪便泄露无余。诗的结构也井然有序,无隙无缝。难怪李太白也要为之连声叫绝了。然而,在今天看来,当年崔颢因宦游在外,远离家园而流露的寂寞、空虚心境,虽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而情调是比较低沉的。

 

             此文发表在华南师大《语文月刊》1991年第3期   据查,这种见解是唯一的.

       

       

                                      黄鹤楼        

 

 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蛇山黄鹤矶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后来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道士,便在此建楼,取名“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