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ktv:从“安娜·卡列尼娜”遐思今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8:23:09
从“安娜·卡列尼娜”遐思今日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著《安娜·卡列尼娜》,故事情节很简单。主要角色只三位:安娜本人、她的丈夫,沙皇的重臣,卡列宁,还有插足者沃伦斯基。但它揭示的人生真谛却极为深刻。五十年前曾看过电影《安娜·卡列尼娜》,五十多年以来还不时地萦绕在脑海里。
  安娜本是个有贵夫之妇,还有一个幼子;也就够美满的了。她却偏偏又爱上了一位雄姿英发的军官沃伦斯基。丈夫卡列宁也够容忍的,允许她可以私通沃伦斯基,但不要太张扬了,给丈夫一个面子。
  就丈夫这么一点点要求,她都置之不理,她不顾孩子,我行我素,使丈夫十分尴尬。
  沃伦斯基(插足者)看透了她,实在不是个物,最后决心甩掉她。安娜也看透了沃伦斯基是不可能再爱她了,但在内心深处她仍然渴望沃伦斯基回心转意,可是,根本不可能了。安娜走到了绝境,卧轨自杀而死,结束了她自私和罪恶的一生。
  托尔斯泰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有人揣测他写此文的本意①:“如果你希望幸福,你便不免一死,因为幸福完全不是人命中注定的东西。要关心的不是幸福和爱情,而是 责 任!假如你是妻子,你就应该干你那份乏味工作;假如你有子女,你就必须尽到你为母者的 责 任。你没有权利改变自己的命运。要求改变是自私和罪恶!”
  却说: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对包括孔子在内的诸子百家的印象极佳,他曾经多次用文字表达对中国的热爱与尊敬。在1905年12月4日写给我国留学俄国的学生张庆桐的复信中就这样写道: “在我漫长的一生中,曾经有好几次同日本人见过而,但从没有一次同中国人见过而,也没有发生过联系,而这正是我一向非常想望的。因为很久以来,我就相当熟悉中国的宗教学说和哲学;更不用说孔子、孟子、老子和他们著作的注疏了。遭到孟子驳斥的墨翟学说,尤其令我敬佩。我对于中国人民经常怀有深厚的尊敬。
  可能是在很大程度上 托翁是受了中国的宗教学说和哲学的影响:对于国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于家庭:必须尽到对丈夫、对子女的责任。而不只是一味地个人的什么什么的。
  我怎么会一时又想到了“安娜·卡列尼娜”?近闻有那么一位,恋美如“沃伦斯基”;视祖国如“卡列宁”。若不改弦更张,很可能“安娜·卡列尼娜”的命运在等待着他!
-------------------------------------------------------------
【注释】①见《参考消息》1987(?)阮铭先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