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扣女装旗舰店旗袍:宝钗探春德行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2:49:47

宝钗探春德行录

  作者:向阳


探春叛逆血缘文化,宝钗劫夺改革成就,是怎样?为什么?三口组如何分工,谁是首席,谁是次席?

 

探春和平演变

“三口组”代理大观园可以和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对看。

凤姐是一个人日理万机,满打满算。“卯正二刻(早六点半)我来点卯,巳正(十点)吃早饭,凡有领牌回事的,只在午初刻(十一点一刻),戍初(晚七点)烧过黄昏纸,我亲到各处查一遍,回来上夜的交明钥匙。”

三口组是分工协作:探春、李纨半日坐堂,“如今他二人每日卯正(早六点)至此,午正(十二点)方散。”宝钗则内外兼理,白日“在上房监察”,夜里还要做园中的巡警。“临寝之先,坐了小轿带领园中上夜人等各处巡察一次。”

三人执政原本应以李纨为首,但是工作午餐的座次,却是宝钗坐主席。(宝钗由“上房”回到大观园议事厅儿吃“工作午餐”)。“三人在板床上吃饭。宝钗面南,探春面西,李纨面东。”

夫人推重宝钗,“好孩子,你还是个妥当人”;凤姐则激赏探春,“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他不错。”

本回的当然主角乃是“腼腆小姐”探春。

第二十八回,探春是个撒娇作嗔的小妹妹;第三十七回,探春是发凡起例的诗社首倡人;五十五回,探春是守法执政的理事人。

按照如今的价值观,探春之大义灭亲,可以列为政治不正确。但是回放现场,却是合乎事体情理。探春即使意图为舅舅赵国基丧礼增加二十两银子,在实际上亦是行不通。且不说媳妇婆子都在等着看探春违规违纪,吴新登媳妇一句话打住即是明证。凤姐安排平儿来知会,“若照常例,只得二十两。如今请姑娘裁夺着,再添些也使得。”这样说“使得”,便有一个“使不得”的效果。

袭人母丧何以有四十两,赵姨娘兄弟之丧何以只有二十两?按照贾府的逻辑,分“家里的(奴才)”,和“外头的(奴才)”,即家养的,和外购的。家里的规格低,外头的规格高。袭人是外头买来的,赵国基是家里的。这算是一层理由。还有一层,袭人“他是太太的奴才”。赵姨娘是奴才级别,赵国基则是贾环的奴才。

探春对赵姨娘也并非不礼敬。“忽见赵姨娘进来,李纨探春忙让坐。”“这屋里的人都踩下我的头去”“谁踩姨娘的头?说出来我替姨娘出气。”

赵姨娘有哭闹的道理,探春有守法的逻辑。两个争执的中心议题都是“有脸没脸”,一个体面问题。目标是一个,道路不同,层次亦是不同。赵姨娘争的是物质待遇,探春争的是精神待遇。“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

在血缘和教养之间,血缘未必具有颠扑不破的至高性。三春对于血缘文化都不大认同的,都生了反叛之心。迎春不亲近夫人和贾赦,惜春不亲近尤氏贾珍,探春不亲近赵姨娘和贾环。归总起来可以说,贾母的收养三春是一场成功的和平演变。

 

宝钗喧宾夺主

探春是一个创意人,却屡屡被人劫夺果实。三十七回首创了诗社,被李纨占了社长位子。“只是自想好笑,好好的我起了个主意,反叫你们三个来管起我来了。”五十六回开创了大观园的改革路线图,又被宝钗劫夺了风头。

宝钗标榜自己不是沽名钓誉的,却被王伯沆一语道破,“偏是沽名钓誉人好说此话”。

凤姐之协理宁国府,是责任落实到责任组。探春的改革大观园,是包产到户,既省了开销,又维持了大观园的生态,放利于民,是庆典大工程永续经营的良政良策,是元春思想(“不敢使人进去骚扰,岂不寥落”)的深化和发展。

探春确立了改革的主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宝钗的发展则是建设和谐社会,要承包者分小利于全体。

其出发点两层意思,一层是堂皇的:园中的妈妈们,一应粗重活计,都是他们的差使,应该利益均沾。“这园内既有出息,也是分内该沾带些的”。另一层是世故的:改革的红利不能分享,必生仇怨。“他们虽不敢明怨,心里却都不服,只用假公济私的多摘你们几个果子,多掐几枝花儿,你们有冤还没处诉。”

世故之心,尚可赞叹。但是宝钗总结自己的思想时,严重突出自己,抹杀探春的创造性思维,却难免惹人非议。明明是三人集体的智慧,宝钗却格外表彰自己,“我如今替你们想出这个额外的进益来,”于是,“家人都欢声鼎沸”。王伯沆气愤填膺,“此议原自探发之,前文俱在,何掠美市恩至此!”

宝钗固然推进了改革,演说了改革,也只是改革班子的一员,至多可以说是“我们”的想法,不好说“我如今替你们想出”。依照宝钗一贯的谦让风度,似乎也不应该那么以“我”为本。探春没有计较,读书的倒难免要计较计较。

王伯沆眼毒,宝钗标榜自己受夫人重托,“我姨娘亲口嘱托我三五回”,王批说:“并无三五回,信口撒谎”。宝钗说,“说大奶奶如今又不得闲儿,别的姑娘又小,托我照看照看。”。王批说,“当众为此言,纨与探固在座中也。僭妄乃至此,竟是喧宾夺主了。”

宝钗原本是一副客卿姿态,探春李纨倡议改革,“宝钗正在看壁上的画”。但是议题展开之后,宝钗介入愈来愈深,以致最后功归一尊。众婆子听了宝钗报告,“各各欢喜异常”。

王伯沆因此上纲上线,“宝钗不费一文,得人欢喜如此,真是奸恶。”

宝钗向来是做好人,说好话,“深得下人之心”。赏罚之事,她肯介入的只是“赏”的部分。这一回,她的推进改革,亦是因为分发红利,固然是体恤下人,也趁便扩大了她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