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u型卡扣:快乐的体育课——无锡地区体育教学改革散记 - 苏州网上教师学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1:13:03
快乐的体育课——无锡地区体育教学改革散记
       10月26日至28日,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会议期间,笔者观摩了无锡地区一些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活动,颇有眼界一开之感。  
全面的体育评估方法
  在宜兴和桥中学,笔者看到高二一位学生的《学期成绩报告单》上原来体育一栏已经划分成“运动成绩”、“特长发展”和”“健康状况”3个部分,过去传统的单一的分数评价已被综合的评价所取代,学校通过这种健康报告书的形式,,及时将学生的体育、健康和特长发展的综合评估反馈给学生家长,沟通学校和家庭的联系。  在无锡许多中小学校中,都把体育评价改革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导航”工程,来推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前进。如宜兴市中学结合学校体育社会化探索,改革对学生的体育考核评价,将学生是否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学生课外项目俱乐部)和健身习惯养成等纳入评价范畴,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体育的社会化。再如宜兴高睦小学是江苏省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该校便将是否参加乒乓球活动作为评价的一项内容,列入评价方案。这些学校对于学生体育成绩的综合评价措施,有利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探索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
   在锡山中学,我们观看了高二年级的一堂体育课。上课铃响,学生整队跑步,然后任课教师简单交待一下本堂课内容:学习打篮球方法并提出要求后,学生就散开活动。在学校体育馆一侧,放着一部29寸彩电,里面放着NBA篮球赛,学生一边看录象,一边模仿,投篮运球传球,馆内笑语喧哗,热闹非凡。任课老师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偶尔与学生交谈几句。而过去传统篮球课上必不可少的讲解示范“投篮动作一二三”、三大步上篮四五六”等过程都省去了。课后学生说:“这样的课上得轻松愉快,我们总感到不尽兴。”任课老师说:“这样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地去练球,不求人人规范,但求人人能学会健身,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锡山师范附小一年级的一堂快乐体育课,与锡山高中的篮球课有异曲同工之妙。这课的内容是教学生学会立定跳远,要求落地轻巧,在音乐声中,体育老师领着学生“外出郊游”,他们来到一个池塘边,老师让学生观察一下四周树叶的形状,然后用绳子摆成各种形状的树叶,最后老师让学生站在池塘边用立定跳远的方法跳到自己的“树叶”上。这时老师开问:“我们的树叶漂在水面上,小朋友们应该怎样上去?”同学们热情高涨,齐声回答:“要轻巧!”老师带着学生在欢乐的“池塘”中尽情玩耍,从1人练习到2、3人组合练习,从跳一张树叶到连续跳几张树叶,学生们玩得高兴极了。这样的体育课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落实,教学效果明显。据无锡市有关部门统计,对这类体育课的喜欢程度由以前的31.4%上升到100%,学生的体质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全市体育锻炼达标率和优秀率由1983年的70.09%和
7.5%上升为96.51%和18.15%。
  
丰富的课外活动
  在锡山市实验小学的校园内,每天下午下课后,你都能看到一片欢乐的情景,小朋友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有的围成圈击鼓传球,有的排成行玩老鹰抓小鸡,有的数着数进行拍皮球比赛,有的走“独木桥”,有的三五成群踢毽子,有的排成一行抱篮球接力,有的用小沙包投目标,有的“摇船”、“攀登”、滚铁环、钻“山洞”,项目繁多,异彩纷呈,丰富多采的体育课外活动把学生带进一个“欢乐的大世界”。该校负责人介绍说,学校开设的欢乐大世界课外体育活动,从儿童身心健康和兴趣特点出发,开设多种适宜学生年龄特点的体育活动项目,改变了过去体育活动成人化的模式,着眼于让每个学生都“玩”起来,玩得开心,玩得投入,在玩中培养兴趣爱好,在玩中发展个性特长,在玩中促进身心健康。  无锡连元街小学有一个潘多登山俱乐部,全校师生都是俱乐部会员。俱乐部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规定不同的“登山”(利用楼层台阶)目标,对高年级学生则要求由父母带领实地登山,于是爬锡山便成为高年级学生家长的一项任务。这一活动不但促进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其效果还扩展到校外,推动了社会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运动水平。1993年全国少年宫系统青少年“月兔杯”乒乓球邀请赛在济南举行,江阴市月城中心小学组队参赛,一举夺得乙组女团冠军和男团亚军,农村娃娃扬威泉城,令人赞叹。                                      (光明日报)
-------------------------------------------------------------------------------- 社会体育:体育课变得有趣了
    保龄球、飞镖……
  徐曼是南京金陵中学的一名女学生,她生性文静,平时喜欢看书,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但是就是不喜欢上体育课。在她看来,体育课上来上去无非就是跑、跳之类的,本来以为体育锻炼课会有趣些,谁知道课程内容单一,不是打篮球就是打羽毛球什么的,根本就引不起她的兴趣?和不少同学一样,每周一次的体育课,徐曼常常是点了名之后偷偷跑回教室看书。
  不过,那是三年前的事了。如今的徐曼已快成体育迷了,原因很简单,体育课变得有趣了。三年前,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南京金陵中学——这所全国重点中学开始对体育锻炼课进行了改革。体育教研组的老师意识到,学生并不是不喜欢体育课,而是他们在课程的安排上有问题。
  组长刘伟民、副组长李志忠认为,原来的体育课不考虑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规定单一项目,限制了学生个人特长的形成和个人兴趣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决定把学生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主体,全面改革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首先是增加了课时,每周从原来的一课时增加到两课时;其次是增加了教学内容,活动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武术、韵律操、飞镖、软式排球、高尔夫球、保龄球、游泳等;最重要的一点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项目,除了高尔夫球、保龄球和游泳安排在江苏省五台山体育中心外聘教师上课外,其余的课都在校进行。
  这样一来,和大多数女孩子一样,徐曼立即选择了上艺术体操课。尽管她没有一点基础理论,可是在老师的耐心帮助和鼓励下,徐曼的进步非常明显,在学期结束时,她不仅动作和谐、姿态优美,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她的信心,也使她爱上了体育锻炼。第二学期,她毫不犹豫地又选择了游泳课。徐曼认为,在这个竞争的社会里,只有使自己的知识技能更全面,才能成为竞争中的强者,而改革后的体育课无疑又使她和同学们多了一技之长,也为将来增加了一份竞争的资本。
  如今,体育锻炼课已在全校六个年级中全面推广了一年多了。和徐曼一样,几乎所有的同学都爱上了生动活泼的体育课。体育课大大地活跃了校园的体育气氛,每到活动时间,校园里就热闹起来,南北操场,十几项集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体育活动,一起在校内外井井有条地展开,过去那种有同学偷偷溜回教室看书的现象再也看不到了。不少同学表示,他们每周都在盼望体育课早点到来,可是每次上课时,总感觉到时间太短了,不能尽兴。在同学们看来,生动有趣的体育课已真正从过去的“要我上”变成了“我要上”。
                           (中国体育在线)  
-------------------------------------------------------------------------------- 浅谈体育课中的情感环境李燕铭
体育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直观性相当强,师生共同活动,教与练的密切配合贯穿于整个课堂。体育课中有一个好的情感环境,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有兴趣,精神振奋,对提高课的质量,显得十分重要。怎样才能形成一 个好的情感环境呢?一、教师的表率作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教师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乃至教师的着装,无一不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要精神饱满地对待每一节体育课,要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课的关心和对学生的爱心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炽热的情感和无私的奉献。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架起情感的桥梁。有威信的老师是通过长期的表率作用而形成的。二、尊重和爱护学生。中学生已逐步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需要一定的情感。不懂得尊重学生,唯我独尊,课堂就会显得冷淡,学生压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就要抓住课前准备、课中调节、课后反思。课前要认真备课:教学结构要考虑气候、季节、天气的变化因素;课内教材的搭配要考虑学生的全面锻炼及对三 基掌握的有利;课的运动负荷要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而机动掌握,……课中要灵活调节:队列站队的背风、背阳光直射,课的节奏和气氛的掌握和控制。在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或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上,对男生或女生,对性格开朗或内向寡言的学生则特别要注意批评的环境和处理的方法,尽快地使课从逆境中走出来;课后要冷静反思:课的质量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课内对学生的表扬是否使学生受到鼓舞?即使是批评,是否使学生得到激励。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才会与老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课堂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中。对学生没有情感,没有尊重和爱护,就没有教育。三、创设好的情感“环境。利用节、假日组织运动会,班级间的单项比赛,课内单元小结中简化规则的教学比赛,小竞赛等。使他们在竞争中发现和完善自我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满足他们正常的表现欲。课堂中应尽力创设好的情绪、情感环境。在巩固和提高排球垫建球技术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竞赛”按垫球技术优劣搭配男女生混合编成八组,各组围成园圈按定额垫球。规则是个人不得重垫两次,球落地则算垫球次数终止。完成定额的组表扬,完不成定额者,男生差一次做一 个俯卧撑补足来“惩罚”,女生则做立卧撑“惩罚”。结果课上得生动、活跃。实践告诉我,情感环境的创设和快乐体育的实施都是相互搭桥、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四、对差生的积极态度。在体育课中,对全体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做到不偏爱、不歧视、不袒护、不冷落。一些学习差的调皮学生,因平常受的批评多、表扬少,会形成一种自我保护的逆反心理。我们体育教师则应善于发现他们闪光的地方。他们好动,往往,思想放得快,动作协调,体育项目中的技术动作掌握较快,较好。而体育教学有其更直接,更集中激发顽强拼搏精神和培养集体主义品质的积极效应。我们应抓住机遇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已聪明才智而一展风采的机会。培养他们成为运动员给集体多流一滴汁、多献一份力量而顽强拼搏的荣誉感,培养他们成为体育尖子做示范、作裁判、协助教师参与保护帮助,借收体育器材的责任感,再把这种逐步培养而形成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转到对文字科的学习上去:在文字科学习较好有的又在对体育三基的掌握上感到吃力,成为体育课中的“差生”。体育课中以情换情,以情育情,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就能使每节体育课都成为育体、育心、育人的过程。
 
-------------------------------------------------------------------------------- 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王碧生
一、课的组织结构要严密
    充分利用一堂课40分钟,必须周密考虑整节课中的各个环节来合理安排时间,使小学生有较多的时候进行练习。因此,教师除对教材做到深刻的理解之外,必须全面考虑场地与器材的布置,分组的安排,队伍的调动,各个部分内容的选择都要根据基本部分的内容、任务和小学生的实际,使之前后很好的衔接。做到从课的开始到结束部分有次序地顺利进行。例如:队列、队形变换,就要适合场地、器材与分组安排练习,以合理调动队伍。在准备部分,除根据一般原则外,还要考虑基本部分(如新授排球双手正面垫球技术)教学的需要,可以选择引导性练习作为它的内容的一个方面,如集体徒手原地模仿练习垫球等动作。使准备部分的内容紧密地衔接了基本部分的内容,既节省了时间,减少了队形变动,又提高了密度。
二、突出精讲多练
    精讲要正确,突出重点,层次清楚,语言精练,才能保证有足够时间给小学生多练。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大纲吃透教材,还必须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讲解要注意语言形象直观主动。如对低年级教材,“技巧前滚翻”可比喻象小皮球能滚动,从而提示小学生因身象球形,又如高年级教材“双手正面垫排球”突出重点,言语要精练,提出“一插、二夹、三提”术语。
三、充分运用启发式
    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小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是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途径之一,启发用得好,能使小学生在最短时间明确动作要领,有语言启发,用语言讲解比喻,使小学生了解动作要领;有示范性启发,可用各种教具、挂图、模型、录相等,以及教师本身动作的重点示范。例如教“投掷垒球”其要点;“蹬、转、挥臂,最后用力,教师可以慢动作重点示范。例如:教弯道跑技术,可以比喻乘坐公共汽车转弯对人体姿势的不同而形成不同情况、以使小学生了解跑弯道的身体向内倾斜,摆臂时右臂大于左臂摆动,从而克服离心力的要领。
    总之,体育课上的启发有多种形式,合理运用启发教学,要抓住动作的难点和关键,使学生对教师的示范,指导一点即通,心领神会,从而增加体育中有效的训练时间。四、多采用连续教法
    专教师边示范,学生边练习,教师边揭示小学生边纠正。这种方法既能提高小学生注意力,又能训练反应。特别在准备活动进行徒手操练时(或持器械操),因动作一般比较简易行,更显得实用。教师进行领做,学生跟练。尽可不必进行示范讲解而后再做,(个别复杂动作例外),在新授教材时有很多内容也可采用此法。如学生单手运小篮球,可进行原地模仿徒手练习,采用连续教学法,效果比较好,能节省时间,又增加课堂的练习密度。
五、合理运用循环练习
    早在五十年代初,我国体育课中曾采用过“流水作业”式的练习方法。这种“流水作业”类似于循环训练法,但从当时所发表的资料看,两者存在不同之处。
循环练习优点:1、解决器材不足,人数多的矛盾;加大运动量和练习密度。2、动作易行,能收到实效。3、动作多样激发小学生兴趣,调动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并能调济小学生生理负担,促使身体全面发展。4、能为主要教材服务,又能弥补主要教材之不足(对身体全面训练而言)循环练习内容的选择可以改进某一技术为主要任务的练习;又可为发展身体素质任务的练习,也可从以上两个方面相结合为主要任务的练习。从增强体质出发,把各种不同练习按一定的要求组成一套循环练习,这是编排条件。采用循环练习时要注意几个方面:1、必须服从教学任务的需要,促使小学生身体全面发展。2、培养体育小骨干,加强安全措施。3、场地安排要集中便于教师巡回指导帮助。4、动作要简单,讲究实效,顺序搭配要合理。5、能兼顾小学生实际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要十分注意练习的负荷量。 -------------------------------------------------------------------------------- 体育课中“隐蔽课程”特点分析祝文钢
    体育课程中的隐蔽课程,和正规课程一样,是构成体育系统的精髓。通过体育课这一特定的时空环境交互作用,把隐蔽课程中的理性层面,即人类社会文化的习俗、价值和观念及技能的认识和情感,反映在体育教学整个活动过程,形成一定的综合力而对学生产生潜在的影响及作用。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较重视正规课程改革,忽略对隐蔽课程重要性和认识,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体育课改革发展的进程。本文试从隐蔽课程的理性层面在高校体育课中的潜在作用作一探讨。1 隐蔽课程的涵义  隐蔽课程的涵义是指非正式学习的各种教育要素,如师生关系、教学风格、课堂规则、按能力分组等,是一种隐蔽的、无意的、隐喻的或者是还未得到认可的教师经验,但都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可以说,隐蔽课程是文化的反映,是人的生活习俗、文化教养、精神境界以及尊重他人、尊重自我在个体身上的集中表现,并通过教学、教师的行为等方式同正规课程同时起作用。
  正规体育课课程是高校校为正式的教学活动,是必须完成的课程。隐蔽课程虽然不象正规课程那样有统一的教材、内容、要求及目标,但它所隐含的精神、文化、伦理等教育要素,一直在体育课中发挥着作用和影响,如体育教师的良好精神姿态、为人师表、敬业精神化层面、价值取向和规范化操作的行为,就能说明是隐蔽课程教育的具体体现。
  隐蔽课程教育,既取决于教师对体育教育意义的认识和把握程度,又取决于教师本身的文化素养和内心境界。隐蔽课程的内容选择与设计,主导权在于体育教师,所以弘扬什么精神,发展什么文化传统,提倡什么品质和培养什么能力等等,都是隐蔽课程教育所要涉及的方面。作为体育教师更应在思想上、行动上有所认识和体现,真正把能反映一定文化的、身体的、智慧的、情感的、意志的、行为的等正面品质的内涵,贯穿于整个隐蔽课程教育之中,进而把学生发展成全面的人。历史证明,“教育能使人获得更多的人性、形成更高级的人格水平”。提倡隐蔽课程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受到正规课程教育以外的教育和影响,如队列队形教学,“步调一致”的练习要求,就蕴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其一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规范能力,其二是树立良好的作风(指军人作风)。尽管“步调一致”练起来单调、枯燥,但对学生心灵的陶冶、促进是久远的。所以隐蔽课程教育,对时代风貌、伦理道德、行为举止、审美情趣等正面的东西起到了融化、传承的作用,尤其是对陶冶人性、塑造人格、培养人生能力意义深远。
  因此,隐蔽课程教育对高校体育课改革意义是重大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对他们进行体育诸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和体育观念、意识的形成,不能单纯地局限在正规课程的有关知识上,而是使他们全面体理地摄取体育文化(包括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的价值,消化于人格生命中,获得人生意蕴的全面全验,充实生命内容,陶冶情感与灵魂,达到灵与肉的“全面唤醒”,成为全面发展的多维的人。
2 体育课隐蔽课程教育的特点分析  通过对隐蔽课程的涵义解析,结合隐蔽课程的教育性,笔者认为,隐蔽课程教育活动主要有如下两个特点。
2.1 文化性
  高校体育课程是从人类社会文化中筛选出来的精品,因此被列入其课程的内容就有可能被继承、发展,尤其是体育文化功能的教育就能得以具体化。体育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和社会规范,也是人的社会化的手段。体育文化是体育教育的重要内涵,它是一种以人的体育行为特征的社会现象,是由人对体育的需要、思想理论方法等观念形态的内容和外化在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体育活动以及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的规格和设施构成的,包括多种精神和特质因素的复杂整体。而隐蔽课程中的体育文化教育,也是多种精神和物质因素构成的。所以体育课隐蔽课教育也具有陶冶、培养和教化人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积累起来的文化价值(含体育文化价值)认识的提高,蕴含在体育课程教育中的文化特性,也越来越强调对学生的陶冶与影响,其中的体育文化特性对学生就有着独特的作用。实质上,体育教育过程也意味着是将学生从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和自我塑造中“唤醒”的过程,即从“自然”到“文化”,从“现实”到“理想”的过程。可以说,体育课中的文化性也是多种精神内涵的整合,他决定了体育课程的构建,而这一构建又反映了社会文化的水平和变迁,反过来制约着体育文化的发展。
2.2 行为性
  体育课隐蔽课程教育中的行为性,主要是指体育教师的行为影响,包涵着行为的思想情感性、伦理道德性、知识品位性、智慧能力性等,是以其外延的行为来评价的。在课堂上,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素颇多,但教师外延行为乃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因为不同的教师行为会造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以及给学生不同的心理影响,如行为的动作、表情、举止等。可以说,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和心理环境,正是决定学生行为表现积极性高低的直接而重要的条件。
  隐蔽课程特别强调行为的潜在教育要素,以及追求自然渐进的影响效果。体育课不同于别的课,他是以操作行为、身体、心动与课堂指望相适应的身心互动为特点的一种社会性活动,又要求体育教师把内心的精神境界外化在身体行动上,进而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即“身教”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运用隐蔽课程进行教学时,其行为的外在表达应具有积极的理性层面及内涵,主要反映在如下四个方面。
  (1)美好的品德。体育课中,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与人为善,先人后己,平易近人,关心、爱护和体贴学生等,是形成体育教师威信、敬佩的基本力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格罗康等人早就主张心灵美与身体美的谐和一致是最美的境界。这里的身体美就包含着体育教师身体动作的姿势美和姿态美,同时也是体育教师心灵美的直接反映。体育教师的行为里隐含着一定的思想、品德因素,因此只有内心和外表表达的统一和一致时,才能构成美好的品德形象。所以,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诸多行为上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在教学互动中体现出其品德行为上美的一面,以致给学生以感染和影响。
  (2)高深的知识修养。体育教师丰富的知识修养是力量的源泉。具备必要的体育专业知识、文化意识以及知识丰富、见多识广的体育教师,能和学生达成共识,增进心理相通,能令学生信服。可以说,体育教师在身体力行中,如果能以理性行为来概括其自身的身体行为,以及体现自身的知识价值及其能力,不仅能对学生起到教化、陶冶等的作用,而且还能更深一层地激发学生认知、探究、创新的心理。
  (3)多才多艺。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如组织管理教学能力、动作操作和示范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和预见性能力等。也就是说,“琴棋书画歌词诗赋”,应略知一二,从中体现出其一定的才华、才干和才智,从而给学生一种博大精深、触类旁通的感觉。所以说,体育教师多才多艺,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激发创造性能力的发挥,并能使学生产生无比信赖感。
  (4)良好的感情投入。这是形成和谐课堂气氛的关键。师生间的交流,应本着感情对感情的交流,人格对人格的交流,这是建立良好感情基础的基本条件。在行为上坦诚自然,对学生和蔼可亲、热情爱护、保持尊重、理解、信任的态度,在课中形成和谐的感情、良好的沟通、协调的行动、个性的相融等气氛,由此才可能增进学生对教师的亲切、友谊、信赖和支持。所以体育教师良好的感情投入,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根本保证。
  上述四种理性层面的行为反映,对学生诸多方面的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作为体育教师,在隐蔽课程教育中更应立足于重性行为的表达,把属于美好的、优秀的、善意的、坦诚的、和悦的等精神内涵通过其身体行为体现出来,同时也要避免不良行为的出现与影响,进而使体育教师的理性行为影响力得以体现出来。
3 建议  (1)要重视高校体育课隐蔽课程教育的潜在文化性,尤其是体育文化影响、作用,应认真搞好隐蔽课程的教育研究。
  (2)尽快建立高校体育课隐蔽课程教育新体系,结合当前终身体育思想,加大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以适应学校体育课发展的需要。
  (3)要正确对待学习国外先进的体育课隐蔽课程教育经验,对他们比较成功的方面要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从而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走向。同时,也符合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
一、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一)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二)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有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四)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五)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二、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
(一)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做体育器材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三)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四)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三、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
(一)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练就一身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二)培养学生健身锻炼,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矗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能伴随人的一生进行活动: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球类运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气功等都可以进行健身活动。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矗(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四、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爱好。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通过选修体育课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出所喜爱项目的艺术内涵,从中发挥艺术才能和特长。五、劳动素质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敬业爱岗思想。
(一)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矗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所以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二)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和敬业教育。    学习体育动作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经得起反复磨练。而一项劳动技能的掌握,同样也需要多次实践的过程,进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敬业爱岗。综上所述,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是关系到学生全面成才的关键。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从对教育负责、对国家负责的角度重视和加强这项工作。特别是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体育理论,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教育学生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教育面向21世纪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