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终端接头技术参数:生命教育在初中语文学科中的挖掘与渗透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32:41
一、    简表
项目申请
项目名称
生命教育在初中语文学科中的挖掘与渗透研究
项目类别
学校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   师资队伍建设(   )
起止时间
2007、12—2008、12
申请金额
贰万元
项目承办负责人情况
姓 名
钱广生
工作单位
崇明实验中学
行政职务
校长
专业职称
中学高级
学历学位
大学
联系电话
59623425
主要专长与成果
多次承担市级课题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理念与经验,成果突出。主要成果有《二期课改背景下学校实施家庭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出版书籍有《二期课改实践报告》、《焕发生命活力的实践》、《启发生命智慧,推进课程改革》等。
项目主要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职务
职称
学历
拟承担工作
沈刚
崇明实验中学
副校长
中高
大学
宏观调控
杨锦康
崇明实验中学
副校长
中高
大学
技术支撑
杨士英
崇明实验中学
教研组长
中一
大学
现状调查与分析。中期阶段小结
欧阳桂菊
崇明实验中学
备课组长
中二
大学
撰写开题报告,
挖掘生命教育资源研究。撰写结题报告。
沙文娟
崇明实验中学
备课组长
中高
大学
生命教育渗透方法研究。中期阶段小结。
沙惠香
崇明实验中学
备课组长
中一
大学
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中期阶段小结。
二、项目设计及可行性论证
1、立项的目的和意义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的迫切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语文教育自觉承担的神圣职责,也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重要举措。因为“语文课程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有关生命教育的经典作品,作品中人物用他们健康高尚的心灵世界,去影响和规范学生的心理结构。所以语文学科是先天的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
但是自2005年8月上海市正式颁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来,据我的初步调查,教师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存在着以下问题:
(1)挖掘内容缺乏系统性。
生命教育是一条线,不是一个点。通过调查与研究,我了解到教师们在思想上绝对认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也有意识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教师的教育行为往往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充满着随意性与盲目性。在语文学科中能够挖掘出来的生命教育资源呈点状,内容上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2)渗透方式缺乏多样性。
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异的刺激,充满生命活力,生命教育的内容、形式、途径和方式方法应力求丰富多彩,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命特征。但在教学中我们也越来越感到在语文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的形式总体上还是比较单调,更多的是教师的空洞说教,效果难以深化和持续。
(3)相关知能缺乏完整性。
生命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是中小学教育领域中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尚缺乏成熟的经验,即使有些学校已先行投入研究与实践,但在隐性学科如何挖掘与渗透方面的探索仍比较零碎,教师的相关知能不足,理论学习与参考资料不足。
本项目的研究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同时生命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融合,不仅体现了未来课程多元化的趋势,更使生命教育目标的实现有了有力的凭借,语文教学也成了一个极富生命力的过程。
(1)这项研究是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需要。
以往的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缺少人文关怀,远离生活实际,忽视学生个体的价值和情感体验,忽略了对学生的生命关怀;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往往片面强调以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学的掌握为核心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从语文学习中还应获得的“文化修养”,淡化了以生命的全面提升为核心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有助于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个体的价值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悟生命与生活,建构自我完善的精神世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师生生命情感产生共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2)这项研究是构建语文学科渗透生命教育体系的需要。
在语文学科中进行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能实现重组,在教学方法上能实现弹性综合,这样的教学无疑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时对语文学科中挖掘的生命教育资源进行必要的分类,合理的统筹规划,作为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的依据,制定出了一个学科渗透的系统化设计,这样方向明确,目标清楚,避免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这项研究是提升学科育人价值的需要。
生命教育就是在学生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唤醒学生生命之意识,引导学生欣赏生命之美好、领悟生命之艰辛、探求生命之意义、建构生命之信仰、实现生命之和谐,全面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将生命教育在语文学科中整合与渗透,也是为了使语文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语文知识与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的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项目的主要内容
(一)初中语文学科挖掘与渗透生命教育的现状调查。
通过教师座谈、学生座谈、问卷调查,了解现状,清晰问题。
(二)初中语文学科挖掘生命教育资源的研究。
1、在初中语文学科中挖掘与渗透生命教育须遵循的原则。
①主体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生命的意义。
②体验性原则:人的生命意义的生成是一个认识、实践和体验的过程,不能空洞说教。
③持续性和阶段性原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活动,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同时,学生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应当有所不同。
2、在语文教材中挖掘生命教育资源的方法。
①教材梳理法:对初中阶段全部语文教材进行梳理,初步寻找教育资源。
②资源整合法:将所有生命教育资源根据学段的不同特点进行整合与重组,确定侧重点。
③资料收集法:适当在同一主题资源内收集相关资料,补充教学。
(三)挖掘与开发本土生命教育资源的研究。
以崇明生态岛开发与建设为有利契机,结合本地区的地理、人文环境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发生命教育资源。
(四)初中语文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
1、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法。
①情感激发法,是以某种情感作为刺激,使学生被感染,进而发生相应情感变化的方法。
②联系现实法,是将书本知识“活化”,联系实际生活,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习兴趣,进行生命教育。
③随机点拨法,教师要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时机,及时点拨和引导,这对学生三观的形成至关重要。
④赏析评价法,在赏析中相互学习,在评价中促进发展,体悟生命意义与价值。
2、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①适时渗透策略。生命教育,随机渗透,要捕捉最佳渗透时机。
②适度渗透策略。正确处理语文学科的知识传授与生命教育的关系。
③对渗透点再开发策略。注意课堂上教师预设与资源生成之间的关系。
(五)语文学科挖掘与渗透生命教育的评价体系的研究。
3、项目的推广价值
(1)形成的经验对不同学段的语文学科挖掘与渗透生命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2)形成的经验对其它隐性学科如何落实生命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3)形成的经验对本县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学校推行生命教育也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4、现有的工作基础、条件和手段
(一)基础与条件
(1)我校是二期课改实验基地学校,又是崇明县首批生命教育试点学校,近年来非常重视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学会生存的教育,也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在崇明县落实“两纲”教育工作评比中荣获一等奖。本校曾多次承担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更形成了浓厚的教学科研氛围。本校更具有完备的校园网络,研究经验与成果可以迅速共享与覆盖,研究可以与推广同步。为本项目的顺利开展与研究,形成了完备的制度保障机制。
(2)参与研究人员力量有保证。本课题组研究人员都具有本科学历,有研究课题的文化底蕴。其次参与研究人员,都具有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奉献精神。第三,都有课题研究的基础和扎实的基本功。多数成员承担过县级以上课题的研究,且多人次在县级以上的刊物上发表过自己的研究成果。且他们对生命教育认识有高度和深度,有致力于探索该领域的意识和能力。
(二)手段
(1)为课题组成员提供相关内容培训。
(2)边研究边实践边推广,组织课题组老师认真学习生命教育的有关理论与经验,结合本校的的实际情况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选择研究方法,总结研究成果。形成研究团队。
(可另附页)
三、项目的实施方案
1、目的预期目标
(1)通过此项目的研究,了解在初中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现状,并对此进行分析与研究。
(2)探索初中语文学科中生命教育资源挖掘的原则与方法。
(3)探索初中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法与策略,从而构建初中语文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操作体系。
2、主要方法、手段和措施
(一)主要方法
本项目的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学校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课题所需,运用调查法、文献法、观察法、案例研究法等综合方法进行研究。
(1)行动研究法是一个螺旋形式加深的过程,它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本课题的研究,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案例反思、课堂实况记录等,探索挖掘与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方法、手段、教学形式,在实际操作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实施方案,逐步形成对课题的成熟认识。
(2)调查法和文献法主要用于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阶段,通过教师座谈、学生座谈进一步了解课堂现状,通过文献学习、文献积累学习和收集大量关于生命教育研究的资料,归纳提炼生命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实施途径和方法,为课题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3)观察法主要用于课题实施阶段,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进一步探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选择部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跟踪研究,建立个体生命素质发展档案。
(二)手段与措施
(1)召开项目研究会议研讨目前学校在生命教育上已有做法的成功与不足,整合学校生命教育的现有资源;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本课题师资队伍培训,形成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团队。生命教育在教育领域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教师,加强师资培育就成了生命教育实施的首要任务;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和教师沙龙,拓展学校生命教育的新途径、新方式,避免简单灌输;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生命教育的网络。
(2)项目保障措施
在保障机制方面实施:项目负责机制、日常研究机制、网络运行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及交流展示机制。按“四个一”的流程进行操作,做到四定:定人员,定时间,定中心,定内容,使研究正规化、正常化,交流情况,扬长补短,使研究更具有宽阔感,更具有纵深感。
3、项目的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2007年11月——2007年12月)
①深化、细化理论研究;
②确定研究的承担者和有关事宜(包括内容、形式、 目标、成果反映等)。
③前期实验与项目申报。
(2)实施阶段(2008年1月——2008年6月)
①正式立项、开题与实验。
②全面深入地组织实验与研究,定期召开研讨交流会;
③组织综合实验研究阶段性总结;
(3)总结阶段(2008年7月——2008年12月)
①实验研究结题;
②全面搜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认真分析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四、预期成果及形式
1、开发出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拓展型课程。
2、形成一些在语文学科进行生命教育的案例。
3、形成一批在语文学科进行生命教育的课例(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