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被水泥砂石堵了:问题透析,引领教学--读《教学110》有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23:15

问题透析,引领教学--读《教学110》有感

      作者:福建省古田县平湖中心小学 李日伟
           再次融入于钟建林主编的《教学110—小学数学主流话题、疑难问题透析》,很自然想起培根的话,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想你所想,问你所问,答为所问,深入浅出”的《教学110》,让我变得更为明智、巧慧、精细、深沉、庄重和善辩。
  早前就曾关注“教学110网络教研联盟”和“与名师零距离”动态,甚为激动,因其所呈现的问题覆盖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皆是以题说理,以理服人,对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教学110》是以问题为出发点,基于实际问题,立足教学实践而展开,具有一定的深度,正因于此,我才会认真而细致地将自己融于书中。
  本书一大亮点是“疑难问题:以题说理,深入浅出。”反映了一线教师在理解、认知及实践方面的困惑,突出强调以题说理,深入探讨问题背后深层东西,内含知识体系、学生心理、观念转变等内容,最为吸引我的莫过于每个问题后面的“解答综述”,这些综述既探讨典型观点背后的原因,又结合对教材的分析,给出指导实践的建议。比如“对掰手指学生的引导”中分析了学生习惯掰手指的原因是数感差,要让学生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以强化学生对数的整体感知能力,并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指导:第一步,结合实际了解情况。第二步,优化掰手指的方法。第三步,沟通掰手指与凑十法之间的联系。再如“别把直观当客观”一文让我们明白,利用直观图形组织教学时,教师要辩证地认识直观判断,在教学中应注意呈现丰富的直观材料,追问判断依据,并注重验证。
  名师,是一线教师的偶像。我认为,名师并不在于“名”,而在于“明”,在于他们的明智之举,在于他们教学实践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书另一亮点为“主流话题:名师引导,理性深刻。”包含“引领理念解读”、“引领教学研究”、“引领学情研究”三大热点,是名师们结合教学实践,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解读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我们提供专业性、启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法,分享他们的理念,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帮助。
  1、关于一些规律教材不用文字表述:
  涉及数学化的另一个方面,即形式化。形式化是指对语言的整理、修正和转化的过程。形式化的过程是要让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来描述发现的规律。开始时描述也许不准确、不完整、不简练,但通过合作交流与个体反思,可以达到澄清思维、纠正错误、形成正确的语言描述的目的。(王永)
  传统教材中经常出现的形式化的计算法则,则不必要求学生一字不差地叙述甚至记忆。当然,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在计算教学过程中,可以逐步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归纳和概括计算方法,结合计算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徐斌)
  2、关于一些教师怕课堂上讲的太多:
  教师不要怕讲,在学生迷茫时,该指点迷津就指点迷津,该旁敲侧击就旁敲侧击;当学生不懂时,该理直气壮地讲就理直气壮地讲。(钱守旺)
  3、关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在课堂上倡导“三个允许”:允许学生“答非所问”,允许学生“插嘴,允许学生思想”开小差。坚持“三个鼓励”: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有不同思路、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思考。(夏青峰)
  4、关于提升体验的有效性:
  体验的关键在于实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升体验的有效性:提供“出错”的机会,让学生在认知矛盾中体验;提供“玩”的机会,让学生在玩耍中体验;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提供“说”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⑤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刘可钦)
  5、关于解读学生:
  了解学生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和方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该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胡光娣)
  ……
  此外,还有关于数学内涵,数学实践活动课研究,数学智慧等一问一答的交流都让我豁然开朗。
  “理念是我们仰望的星空,实践是我们脚踩的大地;教育是我们仰望的星空,数学是我们脚踩的大地。”将《教学110》捧于手心,将问题透析记于心间,让我们共同仰望数学教育那片迷人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