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瓶车上门维修:明师可遇不可求 (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30:23

  我二十二歲到台灣,在台灣遇到三位好老師,真是「可遇不可求」。老師為什麼肯教我?我有什麼長處被老師看中?他們對我非常愛護,特別照顧。而且 我那時候的生活狀況非常貧苦,對老師沒有一分錢的供養,也不是上根利智,實在講一無所長。是什麼原因能得老師的特別照顧?我能做到的就是──百分之百的依 教奉行,老師所看中的就是我做學生的這種真誠的態度(聽話),就這麼一點好處,所以得到老師器重,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條件第二個條件,我很幸運沒有被染污,是一張白紙。

  一位好老師、真善知識,在一生教學當中,學生絕對不止一、兩個,有徒眾多到成千成萬的,可是這千萬學生當中,有幾個真正得利益?只有一、兩個, 可能完全沒有。而後才體會到,「可遇不可求」這句話的深義。真正善知識跟真正好學生,從什麼地方看?從師生授受的態度當中可以見到。做老師的以真誠心傳 授,和盤托出,絕無吝法;而做學生的百分之百的順從老師,和盤接受,決定沒有挑選、沒有懷疑。這樣的老師、學生去哪裡找?所以說非常非常的難得!

  達摩祖師到中國來傳揚禪宗法門,為什麼在少林寺閉關九年?就是沒有遇到真正的法器、好學生可傳他的法,只有閉關入定,等傳法的人。等了很多年, 才有慧可向他求法,心地虔誠,對老師很恭敬。所以傳人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尊師重道,你對老師不尊重,對所學的法不尊重,既使佛菩薩來教你都沒用處, 你沒法子接受。絕對不是老師希望你要尊重他,正如印光大師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有十分誠敬心,老師決不會捨棄你。

  我二十五、六歲的時候,對哲學有很濃厚的興趣,有強烈的學習願望,我寫了封信寄給方東美老師,希望到學校旁聽。方老師看了之後,回信給我,約我 到他家見面。面談之後,老師問我:「有沒有念過哲學的書?」我說:「沒有念過。」「有沒有聽過學者們的講演?」「沒聽過!」我什麼都不知道,我只是想學,什麼也沒接觸過,一張白紙。

  他說:「你寫的文章,台灣大學的學生寫不出來。」所以他懷疑我的學歷。我說:「我雖然沒有機會上學,可我從來沒有離開書本,無日不讀書。」老師 說:「現在學校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要到學校去旁聽,會大失所望。」我聽後涼水澆頭,表情很沮喪。老師停了幾分鐘後告訴我:「你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個鐘點課。」所以我的課是在他家客廳的小圓桌上的,學生就我一個,我跟他學哲學是這樣學出來的。

  直到我學佛以後,對老師的苦心,才恍然大悟。一個老師一生沒有別的,就是希望遇到一個好學生能傳他的道,中國人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老 師的後人就是傳法的人,傳人可遇不可求。好學又熱心,又是一張白紙,老師看中我這點,把我看作寶貝,特別撥出時間來教我。因為到學校旁聽,一定接觸很多同學、老師、教授,很多的邪知邪見,頭腦受染污了,那就沒法子教。老師是為了保護我的清淨心,所以才把我叫到家裡,一對一教學,只許可接受一家之言,跟定一 個老師,這就是中國古時候講的「師承」,我的三個老師都是用這種古老的方法教我,唯有這種教法才能成功。

  哲學課程最後的一個單元講到「佛經哲學」,方老師告訴我說: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兩句話打動了我的心,我被這兩 句話引到佛門裡來。以前瞧不起佛教,認為佛教是迷信,聽方老師這麼一介紹,才知道佛教裡真正有好東西,人生最高的享受當然要求,才去找佛經來看。

  我接觸佛法大概一個月,就認識了一位滿清時代的蒙古親王(住家離我很近),他是佛教徒,聽說我看佛經,就來看我。問我:「你學佛了?」我說: 「剛開始!」「學佛有沒有困難?」我說:「困難很多!」他說:「需不需要老師指導?」我說:「找誰?」他說:「我認識章嘉大師,他是藏傳密宗的法師。」

  達賴、班禪、章嘉、哲布尊丹巴,他們四個人是師兄弟,都是宗喀巴大師的徒弟。這四個人教化四方,達賴是前藏,班禪是後藏,章嘉是內蒙,哲布尊丹巴是外蒙,他們都是清朝的國師。所以我很幸運,親近到章嘉大師。

  我第一次見章嘉大師,就向他請教:「我們每個人都曉得佛法好,從什麼地方契入?」他老人家教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我又向他請教:「從 哪裡下手?」他告訴我:「布施!」放得下就是布施,看得破就是般若智慧。智慧從哪裡開?必須放下,智慧才開。智慧開了,你就真正肯放下了,這是相輔相成的。愈肯放下,智慧愈增長;智慧愈增長,放下愈徹底。章嘉大師是真正的大善知識,對我非常愛護,我看經書有疑問都去請教他。他跟我約定一個星期一次,一次兩個小時,在他的小客廳裡,一對一的教學,真正難得!章嘉大師那時候攝受我,實在講非常的慈祥。如果我偷懶,這個星期不想去,隔天他老人家就打電話來了, 你怎麼沒有來?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很關心。這樣關心,我不能不去。我跟他學習三年,佛學的根基是章嘉大師給我奠定的。我學哲學跟一個老師,佛法也是一個老師。

  章嘉大師圓寂一年以後,我辭掉職務到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他老人家已經七十多歲。我跟李炳老十年,章嘉大師教我三年,接受佛學教育總共是十三 年。我學佛有兩個老師,哲學是一個老師,所以我學東西很單純,這樣的情形非常少,很難遇到。我遇到這三個老師是感應,三個老師少一個,我都不能成就。我跟 方先生學哲學,他把佛法介紹給我,化解了我多年對佛法的誤會,並生起尊重、敬仰的心。章嘉大師奠定了我的基礎,以此基礎,我親近李老師,才真正得到他的教誨。如果沒有前面這兩位老師給我奠定基礎,李老師講的,我還未必服他!由於對老師的敬佩,老師說的,我會認真的思考。

  李炳南老居士通儒、通佛,他在台中一住就是三十八年,一直到圓寂。他一生就是一個道場,也是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這說明師資之道是很不容易。當年我到台中跟李老師學佛,參加李老師的經學班,拜他作老師,他提出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只准聽他講經說法,除他之外,任何人講經說法都不能聽。第二個條件,我所看的書,一定要經過他同意,他不同意的不准看。第三個條件,我從前所學的一律作廢,他不承認,要從頭學起。這三個條件,好像老師專制跋扈不 講理,到以後才知道老師用心良苦,這有很深的道理,是老師對學生負責任。如果你多聽多看,心就亂了,他就沒有辦法指導你。這是到後來,我對於佛法深入之後才懂得,這就是古時候所謂的師承。

  佛門講「五年學戒」,五年學戒就是遵循老師的教誡、指導原則,五年要跟一個老師學。為什麼?你對於世出世間法認識不清楚,沒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一定要依靠老師。五年之後,你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就可以出師,可以參學,什麼東西都可以聽、可以看、可以接觸。這是中國自古以來代代相傳的師承。

  我接受了李老師的三個條件,三個月之後,就有了效果,心清淨,妄念少了;心清淨,智慧就長。以前聽不懂的,現在能聽得懂,所以我很歡喜接受這個條件。五年滿了,我向老師報告,我說:「老師,這個方法我很有受用,我自動再延長五年。」他笑笑!

  這是尊師重道,為什麼尊師?是重道;對師長輕慢,你是學不到東西。不是師長要我們尊敬,孝敬是性德,不孝不敬是迷惑顛倒。我們今天要開發性德,明心見性,用什麼方法?孝敬。所以把孝親之心,擴大到能孝順一切眾生;敬仰師長的心,擴大到敬仰一切眾生,從分別一直修到無分別,我孝親尊師是有分別的, 擴大之後就沒有分別,沒有分別就是性德透露,明心見性。這是要下功夫、認真去做的,從本身做起,再影響自己的親朋好友。

  我遵守李老師這三條約法十年,這是根柢。十年後,我才離開他。古來大德修學,往往跟一個老師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是很平常的,為什麼那麼久?沒 有獲得這個辨別是非、真假、邪妄的能力。獲得這個能力,老師一定勸他離開,可以到外面去參學,成就圓滿的智慧。即使是邪師說法,你也得利益,決不會受其害。老師教學的苦心在此地。我們在《高僧傳》裡看到,有很多人十年、二十年,甚至於一生感老師的恩德,不離開老師。老師過世以後,才到外面教化一方,傳老師之道。

  直到今天,我對於老師的尊重、敬仰絲毫未減,老師的教誨百分之百依從,不敢違背。我們的講堂懸掛著老師的照片,攝影棚也懸掛老師的照片,老師時時在我們的面前,我們沒有離開老師一步,這是尊師重道,這是教育!教人念念不忘老師的恩德,要報老師的恩。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欢迎转载!请勿随意评论,因果自负!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