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热水器的烟道:明清社会状况和哲学思想概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1:31:24
  明清社会状况和哲学思想概述
  
  明清实学产生于中国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发展的最高阶段。由于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大动荡,农民革命不仅推翻了一个封建王朝,而且动摇了封建专制的理论基础——理学。随着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总危机的暴发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表现为反映社会前进要求,反省过去,面向现实的新的社会思潮,即明清实学思潮。这一思潮以“崇实黜虚”,反对空谈心性、性理为特征,而在一切社会文化领域提倡“实学”,出现了方以智、顾炎武、颜元、黄宗羲、王夫之、戴震等唯物论的实学家。他们围绕着“理”、“气”、“道”、“器”的自然观,元气自我运动发展的辩证观,知行关系的认识论,以及“理欲之辩”等问题,对唯心论的理学作了总结性的批判,力倡唯物论的实学,为中国哲学史的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宋明理学经明末农民全国性大起义(尤其是李自成在北方和张献忠在南方的节节胜利),随着明朝的灭亡,动摇了其社会基础。但清朝贵族联合汉族地主,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并钳制各种进步思想。因此,这时期的哲学家大多进行过武装抗清斗争,有过切身的实践体验,兵败后从事学术研究,他们反专制、反空谈,兴民主、倡实学,把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推到了高峰。
  
  一、明清之际与清代的社会状况
  
  这时期的社会状况,就阶级斗争而言,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虽然于1633年推翻了腐败的朱明王朝,但清王朝的建立,不仅残酷镇压农民起义,而且官场腐败,赋役繁苛,各族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尤其是清廷入关后,施行了一系列的民族压迫政策,如“圈田”(把汉人土地圈给八旗将士)、“剃发令”(要剃成满清人的发型的命令,不遵者斩。)、“逃人法”和“投充法”(逼汉人投充满旗下为奴)等,引起全国汉人的不满与反抗,隐伏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就社会生产而言,明朝中后期已有资本主义萌芽,已有商品生产和商业的发达了。如苏州的丝织业,有了很多机户雇佣机工;松江棉布袜制造业中有着包买商形式的资本主义经营;浙江嘉兴县石门镇的榨油业中,20家油坊共有雇工800余人,平均每家40余人,对雇工按日计工资;广东韶、惠等处的冶铁业和云南的铜矿业中,也都有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和生产情形。在清军人关后,资本主义经济虽然一度受到破坏,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时期,社会生产和商品经济又逐渐恢复和发展,并超过明代,出现了“太平盛世”。如江宁(今南京)、苏州、镇江等地出现一些很富有的丝织业的机户,除雇工匠、长工、临时工外,还有包买商,开设“账房”或“行号”,以从事资本主义式的经营;苏州有了棉布加工业,共有包工头340余人,开设踹坊450余处,每坊容纳踹匠数十人;矿冶业、制瓷业、制盐业、木材业、造纸业等也都有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场手工业存在。这说明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已有增长,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将会慢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的。
  
  就自然科学而言,有了超过前代的发展。如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代表了明末自然科学的水平;又如方以智的《物理小识》、焦循的《里堂学算记》,在中国古代数学史上颇具重要地位;清代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整理发掘工作,取得了超过前人的成就,产生了一批著名学者,如《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是清康熙时陈梦雷编,雍正时蒋廷锡又重编,是中国现存的一部最大的类书,又如《四库全书》是清乾隆皇帝委派纪昀等许多名学者编辑的,共有3万6千余册,9亿9千7百万字,是中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可是,清王朝害怕社会进步会动摇其统治根基,就加强了专制统治,大兴文字狱,围剿进步思想,实行闭关锁国,压制工商业发展,在列强侵略面前,卖国投降,镇压革命,使中国很快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总之,这时期的阶级斗争、社会生产和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推动了哲学思想的发展,尤其是推动了实学的发展。
  
  二、明清之际与清代哲学思想概述
  
  明朝的灭亡,抗清斗争的失败和清廷的高压政策,使这时期的哲学家们带着切肤之痛,反专制、反空谈,兴民主、倡实学,推动了唯物论的发展,出现了杰出的唯物主义的哲学家。如黄宗羲、王夫之、戴震等。还有方以智、顾炎武、颜元等,也力倡经世致用的实学,颇有影响。
  
  方以智(公元1611~1671年),清代思想家、哲学家。字密之,桐城(今安徽)人。学识渊博,于天文、地理、历史、医学、哲学、文学等无不涉猎。著述宏丰,主要哲学著作有《物理小识》、《东西均》等。早年提出“火——气”论,指出:“火与气一也”,“凡运动皆火之为也”(《物理小识》卷一)。晚年学佛后,又宣扬“离物无心,离心无物”(《东西均•三征》)的二元论,并最终转向“所以为气,呼之日心”(《东西均•尽心》)的主观唯心论。其突出贡献是强调哲学应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存在于具体科学之中。他不仅研究国故历史、词章考据,还广泛涉猎天文地理、鸟兽草木、医药饮食等,主张以大自然为老师,哲学要由自然科学来证明,他说:“质测即藏通几者也。”(《物理小识•总论》)“质测”相当于具体科学,“通几”相当于哲学,意思是说,哲学从具体科学中概括出来,又可以运用于具体科学,这是难能可贵之见。
  
  方以智在《易余》、《东西均》等书中还表达了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提出了“相反相因”的命题。他说:“尽天地古今皆二也,两间无不交,则无不二而一者,相反相因。”(《东西均•三征》)“皆二”即任何事物皆有对立面。“两问无不交”是说对立面是统一的。又说:“二而一,一而二。分合,合分,可交,可轮。”(同上)这就是既对立又统一,既统一又对立的观点。
  
  顾炎武(公元1613~1682年)清代哲学家、思想家。初名绛(Jiang),字宁人,号亭林。早年加入“复社”,反对宦官权贵。清兵入关后,曾参加武装抗清;失败后,奔走于大江南北,联络同道,以图复明,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生著述甚丰,代表作有《日知录》等。哲学上赞同张载“太虚即气”的观点,提出“盈天地之间者皆气也”的命题(《日知录》卷一,以下只注卷数),肯定“气”是物质性的实体,世界万物的存亡皆由气之聚散而成。在认识论上主张“下学而上达,”即考察实际的有形的具体事物,,以贯通具体事物中的道理和原则。他批判陆王心学已流为禅学,与程朱理学没有本质区别,提出“当务之为急”(卷六),力倡“修己治人之实学”,应把“六经之旨与当世之务”结合,认为学问应成为“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与黄宗羲书》),指责空谈良知心性的学风,并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卷七),要求君主分权而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具有民主主义的启蒙精神。并一再强调:“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教世也。”(《亭林之集》卷四《与人书二五》)的经世实学的学风。
  
  颜元(公元1634~1704年)清代思想家、哲学家。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河北博野人。一生甘贫乐学,不交权贵,曾主讲潭南书院。其思想几经变化:早年好道家,学神仙引道术;继为陆九渊与王守仁思想的信奉者;不久转向二程与朱熹理学。34岁后,由怀疑、探索,走向坚决批判程朱理学的道路。认为理学之害超过佛、道二教甚远,指出“仙、佛之害,止蔽庸人;程朱之害,遍迷贤知。”(《颜习斋先生年谱》)著作由后人编为《颜李丛书》,主要哲学著作有《四存编》、《四书正误》、《朱子语类评》等。在自然观上,坚持理气统一论,反对程朱的“理在气先”说,指出:“为寒热风雨生成万物者,气也”(《颜习斋先生言行录》),“气即理之气,理即气之理”(《存性编》卷一)。在认识论上,注重“习行”,主张改造自然、经世致用,提倡“实学、实习、实用”,提出“将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兴水利;以六字强天下:人皆兵,官皆将;将以九字安天下:举人才,正大经,兴礼乐”(《清儒学案》卷一)。反对理学的空疏,反对脱离实际单纯静坐读书,指出“读书无他道,只要在行字上著力。”(《颜习斋先生言行录》)提倡“经济实用”的“实学”,指出:“救弊之道,在实学,不在空言。”(《存学编》卷一)主张“身实学之,身实习之。”(同上)颇有实践高于理论的思想萌芽。他还提出新的功利原则:“正其义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四书正误》卷一)指出“全不谋利计功,是空寂,是腐儒。”(《颜习斋先生言行录》)他是个利义统一论者。他改变了汉儒董仲舒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观点。而且还批判了“佛之空,老之无”(同上)的观念,提出了“以实药其空,以动济其静”(《存人篇》卷一)的实学思想。
  
  清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还有黄宗羲、王夫之、戴震等,在中国哲学史上更有其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