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脱色剂:【高考语文临门一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03:2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云南省高考优秀作文选登

 

(高考倒计时:16天)

 

前言: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分值很高,作文得分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语文考试的成败。然而长期以来,一些作文能力一般的学生,却偏偏不重视作文,认为高考作文无须准备,只要考前几天背上几篇范文就能蒙混过关,甚至只要在考场上想方设法把800多的字数凑够,好歹也能蒙个四十二三的“辛苦分”或四十七八的“保险分”。然而近年来,高考作文评分采取了更为可靠准确的电脑阅卷,规则越来越趋向严格、公正,一份作文试卷往往会被数名阅卷老师随机抽到而反复评判,想蒙混过关谈何容易!而且,随着一些离题万里的作文或各式各样雷人的“奇文”出现,各地的零分作文也越来越多,这无疑给那些抱侥幸心理的考生一记“重拳”。高考临近,很多考生对作文的恐惧也与日俱增。其实,文无定法,大体须有,高考作文也是可以在短时间内“突击”一把的。笔者参加过云南省高考语文的作文阅卷工作,熟知作文评判的规则,带回不少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现把我撰写的系列辅导文章提供给考生,以资参考,祝考生们考出好成绩。

 

2010年全国卷Ⅱ高考作文试题:深阅读浅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0年高考云南省优秀作文选登

 

把根留住

云南考生

 

当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中国文化并没有停滞不前;当文字狱大兴之时,中国文化仍向前发展;当“文革”动乱爆发后,中国文化不也欣欣向荣?可如今,在“快餐”文化的冲击下,我们为什么退而任之肆意横行?

传统文化无异于一棵大树的根,而快餐文化只是树上的叶,叶上繁盛新绿,能不需要根汲取营养吗?

在当今的繁忙世界中,我们呼吁:把根留住。

浅阅读实际上就是对绿叶的欣赏,也就是“快餐文化”来,收下!传统文化来,拒之门外。仔细想想,如今传统文化的门前确实是“宾客”稀。泰戈尔的《飞鸟集》、莫泊桑的《一生》被一层层无情的灰尘封锁,书架上《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同样无人问津,试想,如此下去,中国文化的精髓何在?

当然,对于那些“快餐文化”并不是要一味的拒绝,同样可以选择性地看,但不能让之成为当今阅读的主流。

读太白,感受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万丈;读杜甫,感受其“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情怀;读李清照,感受其“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百般愁情;读李煜,感受其“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忧国无奈情怀。读古人,我们净化心灵,升华情感,提高了自身修养。

同样,在现代生活中,繁忙的工作之余,别忘了往枕头边塞一本《三国志》,睡前感受感受曹操的豪情万丈;也别忘了在桌旁顺便放上一本散文集,疲惫之余,滋润心灵,你便会觉得身轻如风,疲惫感顿时消散。

如果把传统文化比喻成妻子的话,那“快餐文化”只能是情人的角色。情人终究是靠不住的,最终能与你共患难共建业的终究是妻子。

“观沧海,察其博大;观珠露,视其明丽;观传统文化,得其灵魂。”我们应该在不断的观察与选择中,继续理智地在人生道路上前行。

在往后的路上,希望中华文化这棵大树渐自挺拨,越长越繁盛。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为培育“中华文化”这棵大树而努力。我们时常对自己说:把根留住。

把根留住!

 

点评:文章立意高远,构思精巧,将浅阅读比做中国文化这棵大树的树叶,而深阅读才是这棵大树的根,所以,作者呼吁要“把根留住”,留住了大树的根,才能枝繁叶茂,只有真正读懂传统文化中积淀深厚的经典之作,才能感受中华文化的深远和魅力。

行文较流畅,内容较丰富。但个别例子的运用并非十分贴切妥当

  (云南省高考语文阅卷组)

 

 

行走在阅读中

云南考生

 

深深品味,蕴意人生。      --题记

 

于潇湘雪暮之时,是你告诉了我人生之坚韧,如青松。

在春暖花开之际,是你教会了我天地的大爱,似暖阳。

是你--阅读。因与你相知,我感受到你如牛奶的芳香,沁得生活多姿多彩;因与你相惜,我体味到你似咖啡的香醇,酵得人生百态多姿。我行走在你的世界,深深读你,但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你告诉我:“《论语》乃儒家经典,理应习其‘仁礼’。”

于是,我读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它告诉我做人应自谦,做事应设身处地。我看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是它告诉我对朋友应真诚友爱。我懂得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它告知我学习应自觉勤勉。

我深深读你,明了中华礼仪之数,深知华夏经典之宗。是你,阅读民,如朝霞般夺目。

你告诉我:“《唐诗三百首》为中华经典,理应懂其风骚。”

于是,我于唐诗看到了旷达,看到了忠义,看到了理想。“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于行走中看到了李白,品味他的人生,我明了不羁与傲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于行走中看到了杜甫的忧国忧民,深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唐诗以它独特的视角,向世人揭开了不一样的历史篇章。

我深深读你,在你或华丽或质朴的文字下,体味美人如诗,草木如织。是你,阅读民,如皓月般皎洁。

因为深深读你,你用文字一点点在我心中镌刻出人生感悟。它有着保尔•柯察金的坚韧,鲁滨逊的坚强,它还有着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铮铮傲骨。深深读你,与你相知,实为我幸。

然而如今世人此般浮躁,且不说王国维的“人生三境”,因生活节奏加快,他们连与你相识也不愿,如快餐式“浅读”,怎能明白你的魅力与风华?

若可以,我愿为他们泡一盏香茗,让他们于美好时光中行走在你的世界里。深深品味,仔细感悟,享受人生。我相信,你会教会他们记住爱,记住时光。

行走在阅读中,感悟在人生里。

 

点评:“行走在阅读中,感悟在人生里。”这是作者对本文主题的精辟总结。文章用拟人的手法呼唤人们要与阅读相知相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样的写法情深意切,具有深刻的感染力。

作者借“阅读”之口,把古今中外的文化精粹一一展现出来,它们或谦卑友爱,或自觉勤勉,或忠义傲骨,或坚韧豁达,等等。这样的文化精粹既是阅读中所得,也是人生的感悟。(云南省高考语文阅卷组)

 

 

 

啜饮生命的原汁

云南考生

 

 夕阳暮色,霞光褪尽。华灯初上,缦立远视,流光溢彩。

                         ----题记

啜饮生命的原汁,浅阅读中我们失去了生活的真谛,失去了指间书笺翻页的窸窣声,失去了沉潜下的睿智,失去了找回自我的分秒。

瞧!翻开历史厚重的书页,一字一句之间,无不散逸着古色古香。

敲一排铜质的编钟,深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过五千年的沉浮与涛浪,缭绕在桂殿网恋之间,在中华儿女们的心中凝结成一首诗、一曲词……

多少文人墨客,于一生于阅读,于一生于修身,于一生于回味。于是,我们听到了岳飞“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壮志难酬;悟到了易安居士“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苦闷;更是见证了屈原幽愁忧思发奋而作的《离骚》。

啜饮生命的原汁,让我懂得了岳飞精忠报国的正气,解缙沉沦的不敢担当,王维的空山新雨,李密的未曾废离,焦仲卿与刘兰芝的“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的惜别……

而今,浅阅读中我们再也无法寻觅古韵弥漫的踪影。循着谢灵运的足迹,攀登云山,感受雾雨空濛的胜景,那样的日子早已成了奢望。

人们沉浸于“国学热”、“追星热”、“微博”,追寻个性化、时尚化、多彩化的浅阅读。更多的人知道张学友,却不知道张学良;知道周杰伦,却不知道蔡伦;知道梅艳芳,却不知道梅兰芳……

城市的钢筋水泥丛林,让人们不能耳听小鸟的啁啾,不能眼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嗅到夏日的芳香。

浅阅读中,我们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人类精神的营养品。

试想,鲁迅那一身颀长灰蒙的长袍,一根刻满岁月的烟斗,一支承载民族振兴的笔,若缺乏深阅读的意蕴,他怎能以犀利的笔触给世人以警钟长鸣?还有朱自清的那一道《背影》,岳飞的那一阕《满江红》,鲁迅的那一声《呐喊》。

风波已平,浅阅读之风尚未平息,可嗷嗷待哺的人们,需要啜饮阅读的原汁,啜饮生命的原汁。让我们用采薇采茶采桑的手,编织那一抹抹云锦丽帛;让我们用呼天喊地的喉咙,唱响中华文化的辉煌与绚烂。

呷一口香茗,捧一本泛黄的史书,感受那闲看花开花落、坐观云卷云舒的闲适。

 

 点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思想的营养品。文章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浅阅读的不足与深阅读的必要,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在深阅读中寻找到一方净土,领悟生活的真谛。文章运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较好地凸显了主题,形散而神不散,在反复的铺垫中,水到渠成,自然地由“啜饮阅读的原汁”升化为“啜饮生命的原汁”这一主题,清新自然,发人深省。(云南省高考语文阅卷组)

 

 

漫步云端

云南考生

 

徐志摩说:“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有月的深夜里,我的思想悄悄起身,开始它在历史中的漫游,游过浮华糜烂,走过历史桑田,跨过悲凄无奈,终于来到一扇古朴陈旧的门前,是谁在唱“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打破这一路泥泞,敲响暮鼓晨钟,惊于一声长叹。我好奇的走上前推门一看,一人、一桌、一杯酒,杯中清酒倒影的是一个寂寞的背影,那是盛唐一滴大大的眼泪。

是谁说出仕入阁终究南柯一梦?而我从你身上读到了别样的精彩。他们不知你心中的热情,即入仕,像普通的读书人一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可仅有那么几个知尔者能知你心,他们不要你的治国贤才,他们只不过打着惜才的幌子,只要你在后宫写些“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艳歌。

透心凉,心飞扬!

我从你的字里行间读到你复杂的心境。

你说你要举杯邀明月,只有天际那一轮圆月才读得懂你的情思。可惜你在低下头的刹那对影也只有你一人。你在自己的字里行间寻找一线生机。

我从你的酒杯中读出了你心头的苦涩!却也对酒当歌。

于是,你只能离开,离开那个“摧眉折腰”的朝廷;离开那个“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尘世,怀着“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释然,你穿行于傲世,金戈铁马。你说你要寻找桃花源的池水,你说你要去寻找放白鹿的青崖。

你说路难行,可却一直在走。

我从你的释然中读到了潇洒。你吟着“天生我材必有用”。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于是你说,你要放任于名山大川之间。从此你便不再借酒消愁,你说你要让心飞扬你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你说你要“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寻梦!是的,从你的潇洒中我读到了豪迈,读到了一个寻梦者的跋涉。

归来,你则希望青春作伴时回到故乡;远去,你则把愁闷心寄托给明月!

远去的你远去的梦!没有车马辚辚的追随,却有静如秋水的心境;没有金戈铁马的雄浑,却有如明镜的孤傲。

我从你的澄明中读到了:对明镜以自鉴,濯清波以洗心。

一个王朝的背影在你的醉酒中慢慢逝去,一个逗号慢慢缩成句号,一具朽去的尸身便有了一个传颂千古的名字--李太白!你的诗作是唐诗中的珠穆朗玛,你的精神是文学史上的万里长河,你的精神被后人敬仰,一代代传承下去。而你,也在这传颂中升华到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

读你,可以寻求追梦的快感。

读你,可以体味你的豪迈气概。对你静静品读,也便可以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漫步云端。

转身,明月浮空。

 

点评:这篇文章构思巧妙,另辟蹊径,作者没有直接去说是选择深阅读还是浅阅读,却在与李白的对话中,在对李白作品的解读中透露出了作者的选择和在阅读避获得的心灵交流,那种感觉正如标题“漫步云端”这四个字一样,是靜静品读之后才能得到的心灵体验。整篇文章文笔流畅优美,又比较巧妙、自如地运用了李白的诗文作品,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秀作文。(云南省高考语文阅卷组)

 

 

 

200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黑、吉、蒙、甘、新、滇、黔)作文:

21.阅读正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都说是红色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发表论文《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疾病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的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小时,实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9年高考云南省优秀作文选登

 

创新的光华

云南考生

 

    一流的人创新。

    二流的人模仿。

    三流的人盲从。

    看到传统拉面带来的不便,日本商人安藤百福大胆创新,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发现煤油污染清除污渍,法国杂工乔利大胆创新,研制出了干洗剂。他们,让我不禁折服于创新的美丽和智慧……

    钱钟书曾评书说:“宋人学唐诗不像唐诗,明人学唐诗像唐诗。”他以为宋人学唐诗境界高,高就高在那一点不像上。

    不禁为钱先生的见解舒眉浅笑。诗庄而词媚,正是因为宋人打破了前人的束缚,在继承中有所创新,才产生了美妙的宋词。而明人完全模仿古人,“学唐诗像唐诗”,显得毫无生趣。

    将天上宫阙引渡到人间桃花的宋词,创新的光华熠熠生辉。

    创新是一种选择、一种勇气、一种智慧。

    有这样一群贫苦的人。他们不甘于困顿,却毫无造反欲望;他们感到拥挤,却不倾轧乡亲同胞;他们不相信不劳而获,却不愿将心血仅浇灌在身边的一方焦土。于是,他们渐渐将目光投向远方。试图以男子汉的强筋健骨踏出人生求变的第一步,他们的步伐,沉重而响亮。

    在变中求变,铸就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创造出不同于他人的经营方式。“机智而不小心眼,厚实而不排他,不为蝇头小利而背信弃义”。

    这便是当时独特的“大商人心态”,他们也踏出了中华历史上一页光辉的篇章“晋商神话”。

    创新不是盲目地抛弃传统,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不是蛮横,不是绝对,不是极端,而是有辨别的继承,有远见的求变,有理智的提升,是用头脑,用眼光,用胸怀写就的大气。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达则久。”

    一场十年浩劫之后,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个古老的国度在东方悄然崛起。

    是创新为古老的民族带来生机与活力,是创新为贫苦中的人们送去希望与温暖。

    创新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当我们沉湎于那些“雷”文化时,有思索过它的本质吗?创新需要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的勇气,在如此严峻的2009年,中华民族该怎样找到自己的出路?

    创新的光华熠熠生辉,我们这一代青年肩负着伟大复兴的使命,唯有创新,才能像桃花源中的渔人那样,穿过幽洞后,前方,豁然开朗。

    历史的烟雨湮没在浩渺中,人们自爱历史的索居中泯灭,苍老,但创新的光华永恒。

   点评:这是一篇内容深刻透彻的议论文。其成功之处在于:

  (1)文章开头简洁明快,灵活含蓄,阐述了对创新的理解和对创新光华的肯定与赞颂。结尾干净利落,余韵不尽,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中间部分的论述谈古论今,厚重充实,有较强的说服力。

  (2)文章准确选择了论述的角度,以“创新的光华”立论。紧扣原材料的内容,用对钱钟书诗论的理解来阐述创新的要旨,新颖别致;以晋商神话和改革开放的成就来论证创新的内涵以及创新带来的不凡成果,凝重有力。

  (3)全文语言质朴流畅,挥洒自如,书写漂亮,有文采。

(云南省高考语文阅卷组)

 

寻找生活中的咖啡豆

云南考生

 

    当你站在高山之上,俯瞰大地之时,你是欣赏它的高远,还是感悟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霸气;

    当你面对广阔无垠的大海之时,你是欣赏它的无边,还是找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胸怀;   

    当你看到秋日落叶纷纷而下之时,你是感伤它的凋零,还是学会“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   

    世界是如此的奇妙,生活又是如此多姿多彩,看你是否能从中体味到生活的真谛,从中发现无处不在的真理、成功和箴言。   

    有一位父亲,给他的女儿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脆弱的鸡蛋放入水中煮,水开后,得了一个有韧性的鸡蛋。然后又将坚硬的胡萝卜放入水中煮,却得到了一个柔软的胡萝卜。最后他将坚硬又难吃的咖啡豆放入水中煮,但他们得到了一杯醇香的、令人回味的咖啡。父亲这样告诉女儿:“生活就如这开水,平淡无奇,但当你经历并发现其中的真理之时,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充满了机遇与乐趣”。   

    的确,生活中有太多值得你去学习,去发现并利用的东西,它就像是一块敲门砖,为你打开成功之门。   

    王勃从生活中感悟出了“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坚定信念;   

    苏东坡从生活中感悟出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别样人生;   

    李白从生活中感悟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的人生态度。   

    古人们旱已看到了生活的闪亮之处,他们从中学习、感悟,为生命赢得宝贵的财富。   

    当我们身处困境之时,不要气馁、逃避,而是要追寻身边可用之物,让自己跨出困境,实现人生的价值。   

    就如那道尔顿、安藤百福与乔利一样,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理,并为自己所用,终得成就自己的事业。   

    生活是隐藏起来的宝藏,就看你是否能找到它,并充分利用它;   

    生活是那堆钥匙中的金钥匙,就看你是否能找到它,开启成功之门;

    生活是那开水与咖啡豆,就看你是否会利用它们,煮出醇香的、回味无万的咖啡。

    点评:生活中的咖啡豆――一个新奇的比喻,一个意蕴浓郁的命题。

    文章将对生活真谛的感悟、对生命意义的开掘比之为寻找生活中的咖啡豆,新鲜有趣,耐人咀嚼。开头的三个排比段用诗一般的语言展示了世界的奇妙和生活的丰富多彩;父亲和女儿的谈话则巧妙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王勃、苏轼和李白的事例又具体诠释了“寻找咖啡豆”的人生意义;结尾部分简要回归材料,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生活是“隐藏起来的宝藏”,是“那堆钥匙中的金钥匙”,是“那开水与咖啡豆”,只要你去开掘它,发现它,利用它,你就能打开成功之门,为生命赢得宝贵的财富。

    文章语言凝练隽永,内容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丽可人。

    (云南省高考语文阅卷组)

 

圆与缺的哲学

云南考生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如是说。   

    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一个蓝色的星球,球则是圆,而我们在生活中就是处理圆与缺的哲学。缺之于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正如道尔顿,色觉的缺给了他医学理论上的圆;安藤百福破产的缺让他有了一个新产业的圆;家务杂工乔利的缺,让洗衣技术得到了一个圆。    

    而今的我们,对于祖先圆与缺的哲学,应当重新审视。老子的“福”与“祸”就是一种意义上的圆与缺,祸兮福之所倚告诉我们那缺憾的一面仍可以带来全的完美。     

    苏轼说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同的经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缺和国的对比才让我们既发现缺的美也发现圆的美。     

    圆与缺的哲学是什么,也许就是那些伟大的人能够用一种缺憾而不舍地追求完美的精神。黑格尔曾对此这样评价:“人的灵魂一定到过至善至美之境,否则怎么会不停地追求完美。”的确是这样,人因为有缺憾,所以才追求全。不得不说,道尔顿、安藤百福、乔利都是伟大的人,他们用自身的缺憾成就了人类社会一个完美的圆。    

    人生中的缺值得我们赞美,它带给我们的是人类精神的食粮。    

    也许林黛玉的缺是对爱情过分的执着以及悲观的人生态度,但成就爱情刻骨铭心的圆是她缺陷后的完美追求。三毛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但她人生的缺憾给了她困惑,但同样由于对完美的追求,她奋斗,她努力,而最终的完美在于她千回百转后那一瞬间的彻悟。     

    同样震撼着我们的是梵高的人生,他的缺憾是用金黄色的刀,用阳光般锋利的光泽切割出的人生浓墨重彩的画卷。而我们所敬仰的贝多芬,则是用自身的缺陷在灵性至极的黑白键上敲击出壮丽的生命乐章。     

    这些伟大的人用缺憾成就了灵魂以及人生的完美。他们的缺憾以及对完美的追求是人类天空中绽放的银白礼花。    

    对于我们,这圆与缺的哲学依然要研究下去。我们的人生本是一片荒漠,充满缺憾,而我们一生的工作就是要让这片荒漠开出完美的花朵。     

    庄子自比一尾陋鱼而依然追求梦蝶的境界,我们同样应当守望着心中的月亮树。用缺憾去成就圆的传奇。     

    不要哀叹缺憾的不美,就像叶子一样用一生绿着去成就一个金色的梦。

    这就是圆与缺的哲学。

    点评:本文立意深远,思路严密,说理透彻。

    作者以“圆与缺的哲学”立论,层层深入地剖析了圆与缺的关系:缺憾客观存在,缺与圆的对比能让我们“既发现缺的美也发现圆的美”,“缺之于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能用缺憾去成就圆的传奇,去成就完美的人生。全文论据充分,思路清晰,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富有浓烈的思辨色彩。

    作者有较深厚的文化积淀,古今中外,老子庄子,黑格尔凡高,三毛林黛玉等都进入作文,侃侃而谈,运用得十分恰当。语言质朴醇厚,自然洗练,有哲理散文的独特韵味。

    丰富的积淀,睿智的思考,缜密的思维和优秀的语言素质,成就了这篇不可多得的考场佳作。

    (云南省高考语文阅卷组)

 

发现与创新

云南考生

 

    人因发现与创新而不断充实,生活因发现与创新而不断完善,民族因发现与创新而走向繁荣。     

    道尔顿发现自己的色觉异常,通过不断的研究,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色盲症空白:安腾百福从拉面中获得灵感,创新出方便面,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乔利在工作中发现了煤油的去污能力,最终研究出了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在人类的社会进程中,发现和创新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和一颗会创新的脑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让民族长久发展。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发现与创新。有人曾说过:“一个不懂得发现的人,只能生活在狭小的空洞里。而一个不懂得创新的人,则使那个空洞更加乏味。”我们的祖先从自然中发现了可供生存的食物,还周各色泥土创造出了最早的颜料。发现和创新让原始居民得以生存,并从中满足绘画带来的精神娱乐。将空间拉回我们自身。无论是学生、领导还是其他领域的人物,只有不断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创造出一种合乎实际的应对方案,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可见,发现与创新在人的发展中功不可没。     

    生活的完善离不开发现与创新。除去前面提到的各色发明人、科学冢。所有的俄科技发明人都是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他们的创新思路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生活更加充实而美好。纺织工人在工作买践中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爱迪生的电灯点亮了世界。汽车、电脑、手机……无数的发明让生活更便捷,而正是不断地发现与创新造就了这一切。     

    民族的繁荣离不开发现与创新。就拿中华民族来说吧。中国在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沉淀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无疑在人类的发展中起到了卓越的成效。中华民族在生活中发现并创新出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光彩夺目。在21世纪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只有懂得发现本民族文化中的美,并用创新的思路在保存其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它,使它与中国的现代化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才能使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毋庸置疑,发现与创新在一个民族的昌盛繁荣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管是个人,生活,还是民族,长远的发展都离不开发现与创新的支持。我们从道尔顿、安腾百福和乔利得身上看到了发现与创新的巨大力量,更应该使自己也拥有这样的能力。让我们学会发现与创新,充实自己,奉献社会,复兴民族。

    点评:近几年的作文命题方式,一般称其为“新材料作文”或“题意作文”。这种命题既有一定开放性又有一定限制性。它的特点是:立意是开放的,对材料思考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但材料对立意的范围又是有规定性要求的。要写好这类文章,一是要全面把握材料的内容及其含义的范围,用足命题所提供的条件,确定自己文章的立意。二是选好写作的角度。材料内涵丰富,作文时切不可面面俱到,需要从一个角度立意,出发、拓展。三是要根据自己选定的文体使用恰当的表达方式,特别是语言和结构要认真考虑。

    以此看来,上面这篇优秀作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本。

    这篇文章选择“发现与创新”作为论题,就达到了评分标准中的“符合题意”的要求。它确立的中心论点是“人因发现而不断充实,生活因发现与创新而不断完善,民族因发现与创新而走向繁荣”,这就显得深刻而有见地,揭示了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全文从个人、生活和民族三个方面深入展开,由小及大,层层推进,见解新颖,结构严谨,有较为鲜明的个性特征。用词准确,语言简洁,行文朴素自然也是它的一个突出的特点。这是高考作文中的上乘之作。

    (云南省高考语文阅卷组)

 

危中寻机

云南考生

 

    茧,束缚了蛹,而蛹破茧而出,化作了最美丽的蝶;     

    夜,遮住了光,而星星努力闪烁,成就了美丽的星空;     

    危,迎面而来挡住了前进的路,而我们,危中寻机,要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危,是司马迁深陷牢狱,受宫刑之苦,该继续坚持写下真实的历史,还是屈服于封建皇权放弃?司马迁在危难面前,毅然选择了坚持,而正是这场危难,给了他对生命的珍惜和面对权力威胁的大无畏。如果没有危,恐怕难以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危,是李白虽有昭昭若日月之德才,缺遭人诬陷,被流放边关。“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危中寻机,将流放视为散心的良机,在流放中写下了《蜀道难》等千古经典。如果没有危,哪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骨气与不羁?     

    危,有时小得像一滴灯油滴到了衣服上,而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不得不用白干一年来赔偿。而他危中寻机,发现了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陈年的污渍清除了。这个发现,使他研制出了干洗剂。没有危,怎么会有对传统洗衣技术的巨大改革呢?    

    危,有时又很大,比如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请记住这个时刻,来自地下二十多千米的震动震倒了校舍,震倒了家园,震到了许多大工程,可是,危难,却给了我们见证母爱的机会,见证师德的机会,见证团结的机会,见证国家关怀的机会!大灾有大爱,恩格斯曾说:没有一场巨大的灾难不是以历史的巨大进步作为补偿的。而我们中华民族,将以灾难作为凝聚人心的契机,崛起!    

    人生如山,危中寻机好比寻径如山,方知山之高!    

    人生如海,危中寻机好比扬帆入海,方知海之大!    

    我们都不喜欢黑夜,但我们喜欢星空;     

    我们都不喜欢危难,但我们可以转为危机。     

    无论是面对个人命运的危机,还是国家命运的危机,就让我们危中寻机,创造辉煌!

    点评:这是一篇立意深刻、中心突出、选材精当的优秀作文。

    文章开头用两个生动的比喻引出“危中寻机,能创造美好的未来”的中心论点,接着以司马迁和李白的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以乔利的成功和中国人民抗震救灾的成就来深化主题,末尾则以抒情的语言阐明转危为机、创造辉煌的道理。

    文章将叙事、议论和抒情融为一体,叙事简洁,议论精要,抒情精彩,这在司马迁和李白的两段里尤显得突出。文章的选材也经过了慎重的考虑,乔利和“5•12”抗震救灾这两个事例,一小一大,由浅入深,个人民族,充分证实了危能转机、转危为机的道理。无可辩驳,有理有力。

    全文脉络清楚,思路清晰,浑然一体。语言畅达,句式灵活多样,比喻、反复、引用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加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文学色彩。

    (云南省高考语文阅卷组)

 

把握成功的摇篮

云南考生

 

    每一条已经走过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将要走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方向。一年好景橙黄桔绿,人生四季春夏秋冬,宿命一说固然成立,然而漫漫长路,总会有某个偶然的契机停靠,看好这个生命的转折,把握这次成功的投篮,驶向彼岸,扬帆徜徉天地间。     

    苹果树下,因为把握了时机,伟大的牛顿定律从此指引着经典力学的方向而不朽地传承。实验室里,因为把握了时机,神奇的青霉素应运而生,推动医疗技术迅猛发生质的改变。     

   功总是藏匿在生活的喧嚣和浮华后面,它带着面具画了脸谱,穿梭在街头,停泊在港口,偶尔搞搞恶作剧,也会制造小麻烦,它等待着有心人找到它,把握成功的投篮。    

    道尔顿把握了时机,红色和蓝色成了他苦思冥想的奥秘,终于发现一种称为色盲症的疾病,填补了医学理论的空白。     

    安藤百福把握了商机,破产的他凭着商人独有的灵敏发现了巨大的商机,一包方便面却带动了一个新产业的发展,他成功了。     

    乔利把握了时机,一个偶然的发现促使了干洗剂的问世,他成功了。   

    也许是街头某个女子随意搭配的服装被设计师看到,然后一套独特的时装在T台上亮相。也许是厨房里不小心碰翻的调味料酒溅在了菜肴里,然后一种口味更加鲜美的烹调方法开始风靡。    

    生活中不是缺少成功,而是缺少发现成功的敏感弄口坚韧不拔的才智。  

    挫折之后把握时机便是成功。一次不令人满意的招聘会没能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不要灰心,还有无数次的机会和无数种可能。     

    失败之后把握时机便是成功。千金散尽甚至身败名裂,不要气馁,一切可以从头再来,成功永远在等待。    

    做人生的伯乐,提升自我的高度,修炼自我的深度,于纷繁世间寻觅一匹名为成功的千里马。     

    用春天绚丽的情思构建理想的阶梯,用夏阳般火热的激情熔铸飞扬的思维,用秋叶般深邃的色泽涂抹豁达的品质,用冬雪凛冽的锋芒刺破前进最后的屏障。     

    把握成功的投篮,精彩一定属于你。

    点评:比喻论证的巧妙运用,论证角度的准确新颖,结构层次的严谨有序,都是这篇优秀作文的突出特点。而突出的是作者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语言素质。

   (1)用词贴切。如“春天绚丽的情思”、“夏阳般火热的激”、“秋叶般深邃的色泽”、“冬雪凛冽的锋芒”等,几近无可替换的程度。

   (2)语言简练而有意蕴。如“做人生的伯乐,提升自我的高度,修炼自我的深度,于纷繁世间寻觅一匹名为成功的千里马”等,含意丰富,耐人寻味。

   (3)修辞方法的合理运用增加了语句的内涵和表现力。如“成功总是藏匿在生活的喧嚣和浮华后面,它带着面具画了脸谱,穿梭在街头……”一段,拟人手法的使用把文句的含义表达得准确、生动而有余韵。

   (4)语句语意完整,层次感强。如“失败之后把握时机便是成功。千金散尽甚至身败名裂,不要气馁,一切可以从头再来,成功永远在等待”等,其对主题的表达作用不言而喻。

    提升语言素质,加强语言修养,你将能在高考作文时勇拔头筹。

   (云南省高考语文阅卷组)

对 话

云南考生

 

    我: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对话》节目。今天我们请到的是失败、机遇、成功三位朋友。现在请你们三位先自我介绍一下好吗?
    失败:大家好!我就是你们最不喜欢的失败。我的出现总是伴随着眼泪和哀叹。
    机遇:你们好啊!我是机遇,通常我一出现总是给你们带来惊喜和不安,但总的来说你们还算是喜欢我的对吧
    成功:我就是成功!我知道你们都希望我常常来拜访你们,我就不多说了!
    我:那么今天我们来聊聊你们三位的关系,也好给大家一些成功的经验吧!失败,你和机遇的关系怎么样呢?你什么时候会出现呢?
    失败:你们一定认为我和机遇的关系很不好吧?你们也认为我和成功甚至是没关系的。但其实说老实话,我们三个的关系都相当不错呢!只有当我们三个弄了别扭我才会自己出来散心,又刚好会被哪个倒霉鬼碰到啊!  

   机遇:对啊!失败你还记得吗?l 7 9 4年的时候,英国有个叫道尔顿的小子,不是发表了个论文来说色盲的事吗?那不就是咱仨一起碰到他呗!  

    成功:我想起来了。他发觉自己视觉有问题,感到非常失望,不就是先碰了失败了吗?结果机遇你追上去,刚好道尔顿也算脑筋灵敏,一把抓住了你,不就我上他的门了吗!  

    我:啊?原来是这样!原来你们三个关系那么密切啊!人们常常觉得失败了就无法挽回,结果弄了半天机遇和戍功,你们俩就跟在后面呀!可为什么人们总是很少找到你们呢?  

    失败:哎!你们看来我就不是扫把星吗?大多数人只要碰到我马上一蹶不振,再也看不到希望,一辈子失败了。可是能找到成功的人都是看到我之后还是继续寻找机遇,只要找到了机遇,再合理的利用它,当然就能让成功自动上门啦!  

    机遇:其实那个日本商人安藤百福不也是这样吗!成功的人啊,都是首先在看到了失败后会懂得抓住醚后跟来的我,并且好好运用我找到成功的。大多数人不成功,就是因为看不到失败之后还有个我,我之后还有个成功啊!  

    成功:所以啊!要想看到我.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就是看你明不明白在失败以后不要被打倒,要立马站起来寻找机遇,再好好利用它来找我啊!  

    我:原来如此!听了你们三位的对话,我和大家都终于明白原来成功如此简单!就是看你懂不懂得在失败中寻找机遇,在机遇中寻求成功!感谢你们三位!欢迎收看今天的《对话》,我们下期再见!

    点评:体裁的新颖别致与充实的内容相结合,能够写出别具一格的好文章。《对话》一文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作者紧扣题意,选准了角度,利用试题提供的相关材料,以访谈对话的形式将自己对问题的理性思考表达出来,观点鲜明,中心突出,内容厚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文章将失败、成功和机遇比拟为三个人,通过自述和对话把三者阐述得清楚透彻,通俗易懂,读来十分亲切有趣,十分生动。使读者很好地明白了应该怎样对待失败,怎样抓住机遇去获得成功。     (云南省高考语文阅卷组)

 

莫畏浮云遮望眼

云南考生

 

                               拨开云雾,你会看见满天的阳光。  

──雪莱

    翅膀若是足够坚硬,雄鹰便开始展翅;水滴若是足够丰富,小溪便开始流淌;心志若是足够坚强灵敏,人便开始前行。

    于是,伸出双手,拨开漫天的乌云,在黑暗中寻求光明,是下一个道尔顿、下一个安藤百福,亦或是下一个乔利。

    曾经,乌云笼罩楚汉之地。

    项羽,那个曾经仰天长啸的西楚霸王,拥有将阿房宫付之灰炬的不可一世,拥有横扫江北的赫赫战功,可最终,垓下的四面楚歌、草木皆兵,虞姬的鲜血染红利剑,过不了这片心的乌云,过不了江东。

    刘邦之智也许尽在于“愚”。“愚”忍鸿门之宴,“愚”纳敌之降将。他真正懂得眼前只不过是一时阴霾,能够用聪颖去寻求光阴,就能最终夺得天下。

    就像是衣袖上的污点,项羽沉浸于它的肮脏,任凭它扩散;刘邦设法将它洗净,化为生命的亮点。

    人生终究不能够完美。乌云遮天之时,是留在大观园中浅吟低唱,用一曲《葬花》来葬魂?还是越束缚,用飞翔来成就人生?

    约翰•克里斯朵夫给了我答案。

    命运对克里斯朵夫是残忍的,夺走他的财富,掠走他的爱情,抢走他的健康。挣扎,让他痛苦,却不能够磨灭他的灵魂。在痛苦中,用他的生命,克里斯朵夫谱写着动人乐章,也写出他的顽强。

    博迪同他,用仅能够眨动的左眼,他与助手配合,最终完成巨著。

    人生的不完美终究会不会是绊脚石?无需再问。抬头看天,乌云之后躲着阳光。关键在于心空是不是足够开阔,心志是不是足够机敏,你是不是做好了接纳阳光的准备?

    感叹于先贤的智慧,如果不是明白度过乌云的必要,司马迁不会在接受身心摧残之后.重新站立:韩非不会在受嘲后重新备起;贝多芬不会耳聋后重新高歌;季羡林不会在“牛棚”生活后重新欢笑;道尔顿、安藤百福亦不会成功……

    莫畏浮云适望眼,精彩在黑暗之后重现。

    纪伯伦之言时刻在耳:“上帝不会让你的天空永远阴霾.伸出你的手,用智慧之心打开那一片乌云。”

    不畏浮云遮望眼,拔开云雾,你我的世界阳光灿烂……

    点评:文章开篇引用诗句入题,巧妙地预设主旨,告诉人们要正确地对待失败、困境、孤寂、病痛和灾难,以良好的心态和顽强的意志去战胜困难,获得成功,迎来阳光灿烂的完美人生。

    文章采取以议带叙、叙议结合的方式来说明道理,以便简述项羽、刘邦、克里斯朵夫、博迪等人的事例,一边论述正确对待灾难和困难方能获得成功的道理,由事及理,言之有据,使人不得不信服。最后以纪伯伦的名言再次点明主题,用文题引用的诗句结束全文,联系你我,促人思考,使这一论点有了更广泛的意义。

    作者引用名人事例时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整体安排比较好,但个别段落在内容和层次的考虑上还应该更周密细致些。   (云南省高考语文阅卷组)

 

开往春天的火车

云南考生

 

    野马心中向往的是奔驰于田野,思考片刻,比田野大的还有广阔的草原;鱼儿心中向往的是畅游于潺潺的小溪,思考片刻,比小溪更大的还有无边的海洋;雄鹰心中向往的是翱翔于美丽的蓝天,思考片刻,比蓝天更大的还有苍茫的宇宙思考片刻,事物的表象后面还有一个无边的精神世界,它将是你的人生的火车的起点。

    如果我们善于思考,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事可能就是我们人生的新起点。道尔顿正是凭着自己善于思考的习惯发现了色盲症,弥补了医学理论的一大空白。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的长队,思考片刻后感到了创业的机会,最终发动了一个新的产业。法国科学家乔利的一次偶然失误,却让他研制出了一种新的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从而使得他的人生的火车驶向了光明。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我们应该善于思考,著名的“碎花瓶理论”不也是在一次偶然的失误后发现的吗?著名的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博尔曾经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他本打算用手将这些碎渣仍在垃圾堆里,不过,当他将这些大大小小的碎渣用天平来称量,竟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较大块碎片的质量是大块质量的16倍,大块质量是次大块碎片质量的16倍,后来他利用这个理论来恢复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学和天体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碎花瓶理论”不也说明垃圾中也可能蕴含有极大的宝藏吗?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我们也可能成为伟大的人们,但前提是必须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分析我们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

    如果我们仔细聆听我们的世界,世俗繁杂的声音也可能是一首歌,鱼儿畅游水底留下活泼的声音,乌儿飞过天空留下美丽的声音,战士冲上战场留下胜利的声音,这一首首歌就存在于我们所生活的普通世界中。

    善于思考不应该只存在于学习的舞台上,更应该像插了翅膀的乌一样飞到世

界的各个角落,让世界无处不充满思考,让善于思考无处不在。

    人生的道路上荆棘丛生,如果带上了善于思考这把利剑,我们人生必将精彩,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在人生之树土开花结果,形成年轮,一轮又一轮,思考是开往春天火车的一张车票。

   点评:凡是出类拔萃的作文,都能在发展等级中大显身手。怎样大显身手?那就是在通篇“充实”“严谨”“流畅”的前提下,平添几处“精彩之笔”,显示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亮点”。

   这篇文章有什么亮点值得我们注意呢?

  (1)论述问题的更进一步。如“思考片刻”的说法,不只说明了善于思考的重要,更说明了思维必须灵动快速,其内涵似乎更丰富。在强调发现思考对人生的意义时,特别指出前提是认真仔细分析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具有范围更广的警示作用。

  (2)设喻富有创意。如开头一段,把人生应该更高更远的追求说得十分形象、生动而深刻,把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比作各种声音也很新奇。文章标题也很不错。

  (3)语言清新优美,在娓娓的叙述中讲述着深刻的道理,颇具感染力。

   (云南省高考语文阅卷组)

 

睁开犀利的眼睛

云南考生

 

    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峭壁上的野百合风吠起舞,那是在教我们执着;苍鹰自由翱翔于苍穹间,那是在教我们去发现与探索。所以我们要睁开犀利的双眸,去发现真理,推动社会和人类的发展。

    睁开犀利的双眸,道尔顿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睁开犀利的双眸,安藤百福带动了一个新产业。

    睁开犀利的双眸,乔利让人类向前迈出一步。

    在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人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一切,最终揭开了自然神奇的面纱。

    瓦特在意外中发现沸腾的水可以顶起壶盖。对此,他并没有像常人般停留在表面。他睁开了智慧的双眼,终于他发明了蒸汽机,带动了英国的一次工业革命。火车也因此诞生了。

    在我们的身边时时发生着令人震惊的事情。

    苹果落地,千百年来,人们身边时常重演着这一大自然的戏剧。无数的人也只是忠实的看客。唯有牛顿,他睁开他智慧的双眸,最终揭开了大自然神秘的面善,让人们了解并认识到大自然背后的舞台。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一起登上了人类智慧的巅峰,一起流芳千古。

    睁开你犀利的双眸,让智慧的火花点燃一个生命,一方水土,一个民族,

    历经五千年的沧桑,华夏民族饱受苦难,历经挫折。自由虽在近代复生,但微弱的中华民族很难绽放生命的光彩,很难折射民族的气息光环。满目疮痍的神州大地上,一个伟人挺立。邓小平睁开他犀利的双眸,用智慧编织了一曲“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最终响彻整个中国,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华夏民族因此屹立在世界之林。

    打开知识的宝盒,翻开历史的华章,多少开拓者和先驱用心去发现,推动看社会与人类的发展。霍金睁开犀利的双眼,让思绪飘飞在苍茫字宙间,让人们认识到宇宙可以装入心中。袁隆平睁开犀利的双眸让中国人远离饥饿。

    此间.我们也可以暂且不谈拥有智慧的人类。回流上古,追溯原始。我们才发现人类的祖先本是生长在树上,而他们在人类历史的源头申下地生活.最终演变为万物灵长的人类。

    最后我顿悟只有不断发现与探索.社套与人类才有前进的动力。昭示着人类进步的真谛:

    如果大海失去了巨浪的翻滚,也就失去了雄浑;如果沙漠失去了飞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壮美;如果人类失去发现与探索的双眸,也就意味着停滞不前。

    点评:睁开智慧的双眸,不倦地发现与探索,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在高歌猛进――这就是文章的主题。作者着眼现实,回顾历史,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以瓦特、乔利、霍金、袁隆平、邓小平等伟大的科学家、政治家的成就和功勋雄辩地论证了这一主题。读完这篇激情四溢的散文,我们不能不心悦诚服。

    语言精练洒脱,行文张弛有致。“睁开犀利的双眸”的反复使用和排比方法的运用深化了主题,使感情抒发得充沛浓烈。

    全文纵横恣肆,蕴含理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云南省高考语文阅卷组)

 

写给祖国母亲

云南考生

 

                    母亲,您的发展历史,是永不停息的探索史。

                                                    ──写在前面

    从一双红袜子到举世瞩目的《视觉之异常》;从拉面摊前的长队到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从一滴灯油到干洗剂的发明。都充满了永不止步的探索,母亲,这正是千百年来您不断发展的写照。

    30年前,一场春雷唤醒了沉睡的您,您开始向世界敞开您的胸怀。母亲,您的历史,是不息的探索史。

    30年来,您的党和您的人民以不竭的斗志,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诗篇。从“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正是您自强探索的响亮号角。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调动了十三亿人民的积极性,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今天,当我们看到了万丈高楼拔地而起,远洋巨轮满载而归的盛景时,我们不禁感叹:母亲,您强大了,通过这波澜壮阔的探索,您阔步赶上了时代潮流,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走在时代前列。

    当奥运火炬队登顶珠峰,世界之巅燃起了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时,您是多么骄傲,多么自豪。母亲,您的历史,是永不止步的探索史。

    白的山,红的火,刺骨的风,激荡的心。高原的雄鹰呼唤您的儿女们攀得更高,跋涉得更远。2 008年5月8目,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终于登上了世界最高峰,当圣火耀珠峰的盛景展现在世人面前时,您的儿女们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是您永不止步的探索。您兑现了7年前的承诺,书写了奥运史上的传奇。

    一百多年前,您的儿子台湾被迫离您而去。2008年11月4日,当我们看到两岸三通的实现为您统一大业的完成迈进了一步。母亲,您的历史,是不断向前的探索史。

    那一天,当我们看到起航的号角吹响.飞机在天顶掠过。我们不票感叹,为了这一天,您的儿女们苦苦等待了多少您,多少人未及爹圆已抱憾先去,多少人在等待中青丝成雪;为了这一天.多少代人付出了多少心力。“天墅变通途”那看似不可能,然而有您的不息探索、那是我们眼前铁的事实。那天,您用不竭的探索谱写了壮丽的诗篇,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一个民族,要想永葆生机.必须有支撑这个民族不断向前的脊梁。母亲,是您永不停息的探索实践,撑起了这个民族永葆生机的脊梁

   点评:洋溢着火热的激情,满怀着深深的挚爱,文章的作者为祖国、为三十年改革开放唱出了一首嘹亮的颂歌。

    作者从材料中提取出“探索――成功”这一关键题旨,以此立论,结合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及两岸实现三通的铁的事实,将主题演绎得全面、深刻、无可辩驳。令人耳目一新。

    文章角度好,立意高,视野开阔。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气势,读来倍受鼓舞,令人振奋,收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全文语言精练,笔酣意浓,文采飞扬。但写奥运会的部分应考虑作些调整、加工。

   (云南省高考语文阅卷组)

 

柳暗花明又一村

云南考生

 

    恰如平静的湖面上荡起的一丝涟漪,恰如静谧的夜空划过的一颗流星,恰如杂乱的荆棘中绽放的一株娇花。

   人生的际遇,总是如一棵青藤,不知在何时,在攀援的途中,便绽放出可爱的嫩芽。

    其实人生就是这样,绝境逢生,谁都能在“山穷水复疑无路”之时,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用来形容王维的诗意人生再合适不过。亦冒亦隐,纵情山水,王维在二者中往返,却在山水中找寻心灵的慰藉。

   游尽明月中的清泉,历尽青松下的圆石,享尽这不为我所役的人生在山穷水尽之时,随意躺下,却又找到内心另一座恬静闲适的村庄,浮云升起,飘散。明月照亮了他的心,也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郑愁予说过:“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到处的是多么凄凉的光景,可我们若是转念一想,姑娘心中泛起的腾腾热意就是错不也错得美好吗?

    正如道尔顿,在发现自己对红蓝色认知的错误时,却研究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空白。

    正如安藤百福,在拉面摊上找到了商机,创造了世上第一包方便面。

    正如乔利,在将灯油滴在熨烫衣服上这样的错误之后,却发明了干洗剂。

    这不是都在说,绝境往往能逢生,错误的开始往往能促人成功吗?

    无论是王维还是郑愁予,无论是道尔顿还是乔利,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不都能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吗?

   转念一想,就能如王维般寄情山水,左看云起,就能知道道尔顿、乔利般发现新知,收获成功,就能在绝境中逢生。

    在人生的际遇中,总有这样那样美丽的错误,有这样那样的国境,然而,美丽的错误便是我们收获喜悦的背篓;困境便是我们收获成功的基石。

    让我们恰如天空中惊飞的一只鸿雁,在静谧的天空中划出一道宏伟的弧线。

    在错误与困境面前,转念一想,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吧!

    点评:“恰如平静的湖面上荡起的一丝涟漪”是本文的开篇语,恰恰也是读完这篇文章第一时间的感觉。以诗化的语言、散文的笔调阐述事理,显然是该文的一大特色,也是其在众多的高考作文中出类拔萃的原因。

    与其他强调气势、强调力度的议论文不同,该文的风格是细腻、委婉、柔中带刚。文章巧妙地将王维、郑愁予的诗句及诗句创造的意境和道尔顿、安藤百福、乔利的事例揉和在一起,让人去感知“其实人生就是这样,绝处逢生,谁都能在山穷水复疑无路之时,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去认识“美丽的错误便是我们收获喜悦的背篓,困境便是我们收获成功的基石”,成功的关键就是“转念一想”,从而将诗样的叙述紧紧扣上题意,让读者自然而然地感知事理,文笔确实精妙。

    紧扣题意,娓娓道来,不动声色,文字组织得行云流水,在高考巨大的压力下和有限的时间里,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我们不能不称赞作者平稳的心态、谋篇立意的技巧和较深厚的文学素养。

    (云南省高考语文阅卷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