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拖泵电气原理图:高考作文复习:一出不应轻忽的重头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41:02

作文复习:一出不应轻忽的重头戏

223300  江苏省淮州中学  卜廷才

几近占高考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从操握评判之权的何永康、喻旭初到成百上千的高三语文教师,无不力求以前瞻性的目光看待它,也无不花费相当时间和精力开展教学工作,倾九牛二虎之力,怀恨铁不成钢之心,然而收获颇丰者寥寥,减产欠收者多多,付出与所得难成正比,这种“支”“收”不平衡的现象逼使业内仁士反思以至检讨自己的工作,尽其所能的修订、完善作文教学计划,力图在高三一年中使学生作文“旧貌换新颜”。不过,人们的视野之偏狭、方法之呆板,以致灵性不足,效果不显。究其根源是相当一部分同仁轻忽了高三作文复习这一环节。归纳起来,轻忽这个重要环节有如后诸种表现:

一是重“师”轻“生”。照实说,以人为本在语文教学中已占了一席之地,人们不再无视坐在自己面前的几十个学生,而让他们回归到主体地位,真正运用起启发式、讨论式这一锐利武器,其效益也日益凸显出来,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作文教学中依然是教师包打天下,从题目或材料的选定到审题立意,从文章的篇章结构到材料选用到语言运用,教师说得头头是道,有板有眼,学生只有听讲的义务,没有发言的权利。这种重“师”轻“生”主客倒置的做法,其效果可以想见。二是重“新”轻“旧”。“新”指新题目新材料,“旧”指学生在初中和高一高二时学习的写作知识和积累的写作经验或缺失,学生一旦进入高三,一些教师大有“收拾旧山河”的气概,想方设法拟出新题目寻觅新材料,似乎要给学生一方新天地,也希图使学生找到新感觉,殊不知,这种“新”只能是旧知识的延展,对学生过去知道现在已忘的知识、经验,教师不可避而不谈,一厢情愿的孜孜以求所谓“新”,不可浑然不知如同语知一样,作文教学也须承前启后新旧相联。三是重“知”轻“能”。有的教师教学时大谈特谈多少种文体多少种写法,甚而至于把印象主义、黑色幽默、意识流等西方现代派的做文之法也不放过,搞得学生一头雾水,而对如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这一问题的症结,则对不起,抛诸脑后,这也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四是重“创”轻“基”,去年考纲将作文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似乎给一些教师注入一帖清醒剂,他们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悟,于是不分青红皂白,高一、高二到高三一古脑儿大做特做话题作文。尤其高三,每回作文非“话题”不可。其实,这种急功近利式的揠苗助长,结果只能事与愿违。道理很简单,行走不稳的人是绝然跑不起来的,如若一定要叫他跑,等待他的只能是失足和跟头。质言之,“创造”不能离开“基础”,离开“基础”的“创造”只是“空中楼阁”。五是重“课堂”轻“课外”。据笔者所知,此种倾向很为普遍,大多数教师布置的、督促的、批阅的和讲评的无不是课堂作文,至于课外作文便不予过问。一年之中作文仅十几次多也不过二十来次,对此重“课堂”轻“课外”的做法,叶圣陶先生早在六十多年前就批评过,他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们还要说的是作文这件事情既须练习,单靠教师出了题目才动笔,就未免回数太少,不能收充分的效果”。“要练习的回数多,不用说,还须课外作文。”无须多说,当今的高三学生课业是六十多前的学生不可相比的。而理是同一的,要提高高三学生作文水平,只靠写一二十次是远远不够的,日记、周记以及自由作文等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指导,否则,只能“光急不淌汗”。六是重“练”轻“评”。如前所述,学生高三一年写一二十次作文,加上月考、统考,总共也会有近三十回,即使论次数也不为太少,但问题是人们只注重作前的指导和作时的监督,在指导上确是下了一番功夫,自钻共研,不乏全面也不乏深度,定时训练,按时批阅,但讲评却每每草草了事,不关痛痒的说个甲乙丙丁,至于学生作文长处、不足是什么,特别是使大多数学生不仅知晓自己文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明了如何矫正错失的重中之重,就往往被化大为小化浓为淡,因而达不到“诊治”的目的,遑论让学生作文尽快痊愈康健?由此可见,如同语知复习必须矫正失误一样,作文必须十二分抓好讲评这一环节,不然,学生先天不足负重前行,断然快不起来。

剖析高三作文复习中种种倾向的目的,意图在于引起人们对此环节的重视,其重点是每一位高三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自觉的做好学生作文中诸多病症的诊治工作。以期学生作文这半壁江山能“山清水秀”。下面,就教学实际谈谈自己浅见陋识。

首先,做好文体的矫正工作。叶圣陶说:“写作文字,因所写的材料与要写作的标的不同,就有体制的问题。”就学生作文言,第一要著就是写什么文章是什么文章,仅仅“像”是不到位的。尽管高考由单一文体到有所限制再到“文体不限”,但“文体不限”不等于“不限文体”,只是任你选定某一种文体,要守住这个“规矩”,就必须在平时训练学生掌握写什么文是什么文的本领。如为了培养学生叙述事件的能力,要求学生根据下面这句话的寓意,以“车轮”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叙事性记叙文。指导时,我着重讲清记事文章的诸种要素,特别是反复讲了记事性文章的要求和写法。本以为不会有大问题,结果批阅作文后心中隐隐作痛,竟有四分之一的文章不伦不类,有的大段大段写事中人的外貌、心理,有的议论几乎占去一半篇幅,成了说不准的“混血儿”。评讲时,我介绍去年高考阅卷老师的中肯意见,重点讲明文体的重要性,指陈一些作文文体上的偏颇,结合前几次作文的成败得失,耳提面命所有学生一定要过好“文体关”,后来每次作文的批阅,我都首先界定是不是符合“要求”规定的某种文体,小问题与有关学生面谈,大问题在课堂上讲明,力求保证每一位学生虽“戴着脚镣”,但舞姿优美,起码不能“动作难看”。

其次,做好立意的矫正。应该说,学生从小学写作文开始就追求立意新颖、深刻,进入高三,立意在文中的份量更是举足轻重,真正是面临能否抓准“魂”这一大问题,每次指导中我遵循“以魂统躯”的原则并力求讲到位,但学生每每言不中“意”,如最近我们要求学生根据一则寓言的寓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尽管我把议论的角度讲了又讲,但结果仍令人吃惊,不切合题意达50%以上,与寓言无关的占15%,讲评时,我讲清了立意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力求使大多数学生知道立意的方法:一是要与命题者意图相扣,一是要与时代精神相涉,一是要与现实生活相联,否则,你的文章纵然无有其他毛病也只能屈居三类卷之位。

再次,做好选材的矫正。如果说,文体是文章的骨骼,立意是文章的灵魂,那么就可以说,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要使文章丰满愉人,就必须选择好的材料,限于高三学生视域、阅历的实际,我首先带领学生重温已写过的作文在选材方面的长处与不足,尤其复习已学过的典范性课文,再次唤醒学生注重选材的意识。如在要求学生以“关注”为活题写一篇记叙文时,在讲明“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前提下着重给学生讲清以下几点:①选择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既不可隔靴搔痒也不可南辕北辙。②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不要舍近求远,更不要胡编乱造。③选择易于叙写的材料,不要趋难贪大,要避难就易。④选择最易刻画人物性格的材料,可借鉴《荷花淀》、《项链》等名篇。结果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材既真实可信也生动感人,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成功感。

第四,做好表达、语言等方面的矫正,一篇好文章,必然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语言必须达到如孙犁所说:“明确朴素的、简洁浮雕的”。亦即朴素美、立体感。

就表达方式而言,学生作文(特别记叙文)表达方式大多单一,要么只顾记叙忘了描写,使文章缺乏生动性,要么流于浮浅,缺乏点睛或撼人心魄之处。每一篇文章的旁批,我都点到中枢穴位并启迪学生明白修改之法,每一次讲评,我都讲清讲透,并剖析一篇文章以引起学生重视。

语言方面,我先是讲清不同文体的不同要求,然后据作文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引领学生予以矫正。如最近一次月考活题材作文“人生价值”,有的文章语言就有明显失误。如:①情感低沉:“人生就如一场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直面人生就使人感慨万分。”②夸大失度:“海滩上,他面向大海,把石头狠狠地抛向大海中央。”③任意拔高:“老王临终前对床前的儿子说:‘孩啊,人活着,不一定要有钱,但一定要(对他人)有贡献。’”(《老王的怪病》)“叔叔又说:‘小朋友,做什么事都得考虑到别人,不能光顾自己的利益,更不能把工作分等级,做每个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的价值在于奉献。小朋友(文中“我”),你长大后,一定也要为社会作奉献。’”(《修鞋》)“我不禁想起奶奶对我说的一句话:‘咱们这一辈的女人,奉献给予是我们人生最大的价值。’”(《平凡的人生  伟大的价值》)针对学生作文的语言,我结合他们作文的实际,郑重其事地和他们重申人物语言的两条原则:一是符合人物的身份、水平、性格、阅历等;二是符合特定的事件、场景、氛围等,使学生认识到恰到好处写人物语言的重要性。

总之,高三阶段,作文的写作和复习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两个轮子和翅膀,只有同时重视、做好这两方面工作,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才能收到“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满意效果,才能使复习这出戏威武雄壮、真切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