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亿科技是什么:我国南方山区土壤退化及其防治(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51:05
我国南方山区土壤退化及其防治(2) 时间:2009-09-29 来源:www.csscipaper.com 发表者:学术论文范文网 点击量:162 【收藏论文】【期刊编辑合作】
    4 土壤退化的成因
    4.1 土壤及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我国南方山区地貌复杂,气候分异明显,植被及其他生物群系多样,土壤垂直和水平分布类型繁多,因此山地生态系统也较复杂多样。
区内不少地区岭谷相对高度较大或悬殊,松软岩石和易风化岩石广布,湿润多雨,风化剥蚀强烈,崩塌、滑坡、泥石流、泻溜、水土流失、山洪等频发和广泛分布,加之人为破坏,当地生态系统更加不稳定。
南方山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必然直接影响土壤的性状和肥力。山区广布的坡地(尤其是陡坡地)土壤在失去良好生态环境的保护下,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更为瘠薄。土壤的抗逆性差,土壤退化便较严重。区内坡地面积较大:东南丘陵区占51.7%,华南丘陵区占39.2%,西南高原区占72.3%,四川盆地区占75.9%。全区土壤退化就较突出[(15—17)]。
    4.2 人地系统矛盾及过度利用
我国南方山区人多地少的状况是严峻的。据1989年统计,各区人均耕地面积:东南丘陵区和西南高原区0.062ha,华南丘陵区和四川盆地区0.052ha;而同期全国人均耕地0.095ha,世界人均耕地0.269ha。两者相差悬殊。由于人多地少,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农产品的需求,又缺乏对资源持续利用的引导和政策保障,对土壤必然是重用轻养的,并导致滥用化肥农药、毁林开荒、陡坡垦殖等。从而引发和加剧本区土壤退化。
    4.3 土壤侵蚀的动力作用
土壤侵蚀造成土壤物理性状恶化、土壤构造不良、土壤养分流失等,因此土壤退化多与土壤侵蚀作用相关[(18)]。南方的土壤侵蚀强度较大,土壤退化也较严重。如江西丘陵山区土壤侵蚀面积50年代110万ha,60年代180万ha,70年代215万ha,80年代384万ha,30年来增大2.5倍。同期随之形成的土壤浅薄化、沙化等退化面积也增加1.0倍[(10)]。四川盆地区原达县地区土壤侵蚀模数5808t/[(km)[2]·a],土壤构造性退化面积占34.8%,土壤物理性退化面积占36.5%,土壤氮素贫化面积占58.0%[(13)]。南方岩溶山区因溶蚀造成的石化相当严重。广西石化面积4.73万(km)[2],占其山区面积的47%[(10)]。贵州在1975—1988年间因侵蚀作用平均每年石化面积增加276.9(km)[2][(10)]。
    4.4 盲目开发及工矿建设的影响
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如南岭山区、云贵山区等蕴藏有有色金属矿,川西南山区有钒钛磁铁矿,其他山区分布着众多的铁矿、煤矿、稀有金属甚至铀矿等,贮藏量也较大,开发利用将对国家经济建设作出较大贡献。但是盲目开发,忽视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退化问题,已成为本区土壤退化的又一重要的影响因素。除工矿建设占用大量土地外,在生产中“三废”排放,对工矿周围广大农地土壤的污染毒化已相当严重。
    5 土壤退化防治措施
    5.1 建设南方山区稳定平衡的生态系统
区内生态系统在近代遭破坏很严重。这已引起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的重视、关注,并采取了措施,但一时难于扭转现状。南方山区稳定平衡的生态系统建设的突破口,仍然是森林生态和农区林网系统的恢复和重建。这既为土壤提供生态保护屏障,又为农村提供“四料”(肥料、饲料、燃料和木料),从而保护和培肥土壤,防治土壤退化。目前我国南方山区森林覆被率多23.3—31.1%[(19)],有的地区还要低些。四川盆地区植被覆盖>70%的土壤面积占区域面积的比率:内江、南充、自贡三地市为0,原达县地区和宜宾地区分别为2.8%和2.1%,其余地市多不超过12.2%。因此建设本区稳定平衡的生态系统极为重要,任务艰巨。
    5.2 调整农业结构,建立农业持续发展的优化模式
针对不同土壤退化类型区及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调整农业结构和选择、实施持续农业的模式,是防治土壤退化的重要措施。
1.生态型持续农业系统 在各类土壤退化都较严重、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社会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应以此种模式为主。把保护自然生态和调整农业结构,以林业为重点,林、牧、农结合的大农业系统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和途径。
2.复合农林型持续农业系统 在人地系统矛盾尖锐、土地利用过渡的土壤退化地区,可采取这种模式。其主要内容和方式是,在建设农区林网系统和水利设施系统的基础上,在退化较重的坡地实行林农间作,即“胡同式农业”种植模式[(20)],并在农地内组装各种先进的保护耕作技术
3.集约型持续农业系统 在人口密集、经济较发达、农田基本建设及其配套体系有一定基础的地区,可以此种模式为主。主要采取:在严格保障环境质量、防治土壤退化的条件下,实施高科技、高投入、高效益的农业技术。如以园艺化、控灌化、温室化、机械化、施肥配方化、工厂化和管理计算机化等的农业生产方式为核心的农业发展模式。
    5.3 防治土壤退化的政策措施
1.强化管理和经济扶持 对生态破坏难以恢复、土壤退化严重的地区,要由政府部门对其加强有关森林、土地等的政策法规的执行。强制实施生态恢复重建的措施。同时国家也应对这类地区逐年给予较多的经济扶持,促使其尽快改变面貌。
2.制订和推行补偿和惩戒政策 对重点应以恢复生态、避免土地过度利用、防治土壤退化的地区,政府和有关部门不应再以提倡开荒、提高复种指数、增施化肥等措施增加产量,而应加强资源保护和持续发展意识,实施对土壤用养结合永续利用措施。必要时可仿效国际上某些发达国家制定和采取“经济补偿和惩戒政策”。
3.适度规模的移民措施 人为干扰、破坏生态带来的土壤退化问题是普遍的。封山育林是保护生态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但是对居住在封山地区的农民仍然难以约束和控制。因此须以适度规模的移民措施,安置他们到沟谷平地,从事种养殖业,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及扶贫都是有利的。
4.制止山区乱建工矿 对在自然生态条件恶劣的山区,盲目开发、乱建工矿企业应采取坚决措施,那种“建一个厂毁一片山”的作法最终将是得不偿失的。对在生态脆弱山区计划内建设的工矿,应严格监督其对山区环境的保护,并应对其征收山区环境生态保护税,用以支持山区生态的恢复、重建、保护和土壤退化的防治。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办公室.关于南方丘陵山区农业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地球科学进展.1995.10(5):413—416.
(2) 李庆逵主编.中国红壤.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41—170.
(3)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土壤研究室,中国紫色土(上篇).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12—202.
(4) 江西省土地利用管理局等编著.江西土壤.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1.62.
(5)广东省土壤普查办公室编著.广东土壤.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153.
(6) 何毓蓉,徐建忠,黄成敏.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变性土的特征及系统分类.土壤学报,1995,32(增刊):102—110.
(7) 何毓蓉,潘乐华,文安邦.四川盆地丘陵区紫色土退化研究.Ⅱ.紫色土退化的微形态特征.资源开发与保护,6(2):67—80.
(8) 牟树森.土壤背景值成果运用的初步研究.土壤农化通报,1986,(2):24—29.
(9)中国科协学会部编.中国土地退化与防治研究.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320.
小提示:《我国南方山区土壤退化及其防治(2)》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中国地理研究栏目。《我国南方山区土壤退化及其防治(2)》系本站精心挑选的论文范文。如您需要论文发表、下载服务,蚩尤论文网(http://www.daixiew.com/)竭诚为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