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燃气锅炉品牌:卢安克无奈地走了,只因不是中国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18:07
最后一次听到卢安克的消息是他回复柴静有关他被驱逐的传闻,说自己还在板烈支教,需要的身份正在解决,关闭博客只是因为承受不了媒体的过度关注,跟当地政府无关,希望公众不要打扰他。之后很久没有他的消息。今天偶然看到他恢复了自己的博客,大略透露了近期的情况。
   由于以志愿者身份得到的签证不能延期,11月卢安克已经回到了德国。他有些无奈:“已经不在中国的现在,我已经跟别的城市人一样进入了迷惘又空虚的生活,整天在做些不必的事情,让自己无可奈何。”
   也许还会回来,但已经不能以教育研究者或支教志愿者的身份回到中国,必须重新申请“需要的身份”,也很难再回到呆了七年的板烈小学支教了。因为一方面,在他的影响下到板烈小学的志愿者大量涌入,让板烈失去宁静、简单让他感觉舒服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他觉得自己需要帮助当地人承受这些由他带来的外来影响。所以在离开前几个月他开始为一家纪录片公司(圆善合作社)做剪辑工作,帮助当地人承受外来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靠自己解决生活问题。在板烈小学最后几个月,新学期开始时,由于担心中途更换老师给学生造成困扰,他没有给学生上课,而是留在板烈和学生们一起利用课余时间创作和录制歌曲。这也许就是他最后的支教生活了。
   回顾卢安克十三年的教育实践研究和支教活动,不可否认,他的教育理念并不被人理解,他试图改变传统应试教育方式的教学实践,在现实的社会体制下到处碰壁,而且从目前来看,他还无法通过自己的支教活动改变板烈留守儿童的命运。但是,作为一个外国人,他为改善中国传统教育弊端所做的努力,对农村留守儿童十几年默默无私的付出令人敬佩、让人感动。最令人震憾的是,从他身上所散发出的、可贵的人格魅力:为了生命的自由,遵从自己心灵的召唤,做自己喜欢的事;为了心中的梦想不惜放弃物质的牵绊,选择清贫的生活。
  
   他还透露自己有未婚妻,已经认识八年,他没说是那国人,不过从他让未婚妻帮他处理网上电邮分析,她应该懂中文,所以很可能是中国人。如果是这样,他想加入中国籍愿望也许能实现。这样一位把自己人生最重要的壮年时光都留在中国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外国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农村留守儿童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工作者,他应该比许多中国人(包括我)更有资格做一个中国人,只是不知为什么就这么难? 但愿卢安克下一个“需要的身份”是中国的女婿。
    分类:社会 | 评论:0 | 浏览:26 | 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上一篇: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祝贺孔和尚赢得话语权下一篇:请大家一起关注四川亿万富豪离婚案---案中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