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控主机技术标准:汉字规范与繁简字问题(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6:38:51
关于[汉字规范与繁简字问题(二)]的字幕:
  • 现在的人,
  • 咱们是特别不敬惜字纸的。
  • 这个字纸拿来就随便擦,
  • 擦桌子,擤鼻涕,拿来就扔。
  • 以前,不要说再远,
  • 我念书的时候
  • 这都是不允许的。
  • 这个字上头,
  • 如果这个纸上
  • 有一张,有一个字,
  • 这个纸你不要了,
  • 你必须把它叠起来,
  • 放在一个地方。
  • 然后去收走,
  • 今天把纸当成破烂给卖了,
  • 这从来是没有的,
  • 所以“敬惜字纸”
  • 好,这就是一种
  • 崇尚汉字的一种民众的心理。
  • 它是一种上层文化,
  • 对底层文化的一种渗透。
  • 我们想很多的农民
  • 过去他是不认字的,
  • 但是他也很尊敬字,很尊敬字。
  • 后来就有到了清代,
  • 清代有个乾嘉学派,
  • 这乾嘉学派
  • 他们专门是研究古代文献的。
  • 他们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
  • 就使得传统的汉字观,
  • 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 因此在第一次民主革命的时候,
  • 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的时候,
  • 也就是我们面临的是
  • 推翻封建王朝的那样,
  • 那一次斗争的时候,
  • 大家面临的是什么呢?
  • 面临的就是我刚刚讲到的
  • 那种对汉字的无限崇敬。
  • 那么这种崇敬里面,
  • 我想它是有两重性的。
  • 一方面,
  • 它还有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 和继承的一种理念,
  • 我们热爱中华文化,
  • 首先热爱汉字。
  • 你说一个人,
  • 他是一个很热爱
  • 中华文化的一个人,
  • 但他说汉字这个人,
  • 汉字这个东西一塌糊涂,不好。
  • 那他怎么去继承
  • 这个文化呢?
  • 所以,对汉字的崇敬,
  • 还有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 和继承这一方面。
  • 但是另外一方面,
  • 由于汉字
  • 是被宫廷和少许的文人占有的,
  • 那个时候要写字,
  • 在农村里面
  • 起码得是个秀才,
  • 什么是秀才呀?
  • 秀才那是经过考试的,
  • 他已经进入了
  • 这个知识分子。
  • 那时候很少很少的。
  • 那么它被宫廷
  • 和少数的文人占有,
  • 它就暗含着两个东西。
  • 一个东西叫做垄断,
  • 这汉字,很多繁难,
  • 出现那么多的怪字,
  • 那是当时有很多人
  • 想卖弄自己的学问,
  • 他就专门写些怪字。
  • 那些字叫你不认识。
  • 我们可以,我可以告诉大家,
  • 咱们有一个尘土的“尘”,
  • 今天咱们怎么写啊?
  • 一个小,一个土,完了,
  • 小土就是尘。
  • 它的繁体字
  • 是上头一个“鹿”,
  • 底下一个“土”。
  • 鹿跑的时候,
  • 它后面扬起来的尘土
  • 都是轻微的,就是尘。
  • 好,你再往前看。
  • 再往前看,到大篆是什么?
  • 是三个鹿落在一块,
  • 底下加一个土。
  • 那鹿,一个鹿跑不出尘土,
  • 我三个鹿一块跑。
  • 这个你还能认识,
  • 你要把那俩鹿除了
  • 你还知道。
  • 好,这些怪字怎么出现的呢?
  • 就出现在有一些人,
  • 他有一种垄断心理,
  • 他觉得,我就写一个字
  • 叫你不认识,
  • 叫你不认识,
  • 就说明我有学问。
  • 他确实有这样的一些心理。
  • 好,这是一。
  • 第二,后代的人,
  • 他觉得最有学问的人,
  • 是能懂得古代的人,
  • 他就去复古。
  • 古时候什么东西难,
  • 他就写什么。
  • 好,垄断和复古,
  • 这两种东西
  • 是非常不适应现代的。
  • 因此,这样的,
  • 另外一面,就对汉字的崇敬,
  • 它发展到这样一面以后,
  • 它就变成这个
  • 文化走向现代的一种阻碍
  • 因为字人人都需要。
  • 好,那么这个对汉字崇敬
  • 这样的两重性,
  • 就带来了20世纪初期,
  • 汉字问题的
  • 几场非常重要的辩论。
  • 大家一定要知道这几场辩论,
  • 我们才能够珍惜
  • 今天的简化汉字。
  • 否则,就有一些杂志,
  • 有一个叫《汉字文化》的杂志,
  • 它发表很多文章
  • 在骂这个简化字,
  • 用很龌龊,很恶毒的话。
  • 这个我就很不理解,
  • 简化汉字我们可以讨论,
  • 但你不可以去诽谤和谩骂它。
  • 我们要知道这段历史,
  • 我们就知道
  • 我们的字走到今天,
  • 它是经过一个很繁杂的过程。
  • 好,我们可以看看这三次争论。
  • 那么它有关于汉字争论的
  • 第一次高潮。
  • 这一次高潮是什么一种争论呢?
  • 是这样一种争论。
  • 就是这汉字不好学,
  • 想要把汉字让大家学会,
  • 因为文字是要普及的,
  • 让大家都知道。
  • 这种情况下,
  • 就面临着我刚刚讲的
  • 复古和垄断的问题。
  • 因此,就有一些人
  • 他们是在西方
  • 接受了一些西方的教育,
  • 而且他们知道这个文字本身,
  • 它是可以用拼音来表现的。
  • 汉字不表音,
  • 汉字是个表义文字,
  • 所以它很难跟口语结合。
  • 汉字的好处就是,
  • 你可以分析它的意义,
  • 你容易记住。
  • 但是跟口语不好结合,
  • 所以他们为了教育的普及,
  • 就用西方的拼音文字方法,
  • 想要解决一下
  • 汉字教育里面的
  • 一个补充的文件的问题。
  • 好,有两个人,
  • 一个叫卢戆章,
  • 这个字有两个音。
  • 这个名字上头念zhuang,
  • 因为大家老问我,
  • 这个字念什么念什么,
  • 我就干脆给注出来。
  • 是1854年到1908年,
  • 他做了一本书
  • 叫《一目了然初阶》,
  • 那就是把这个汉字
  • 给它做一个声音上的分解,
  • 然后你很好去认它。
  • 另外有一个王照,
  • 1859年到1938年,
  • 他做了一个《官话合音字母》,
  • 其实就是拼音,拼音。
  • 当然他这拼音字母
  • 不是拉丁化的,
  • 用双拼的假名式,
  • 还吸收了
  • 日本的一些假名的东西,
  • 做了个拼音方案。
  • 那么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 他们目的是给一个拐棍儿,
  • 用少量的重音字母,
  • 用少量的重音字母
  • 给它拼出来以后,
  • 你就知道这个字念什么了。
  • 你知道它念什么了,
  • 你就容易跟口语里面
  • 一个词去结合,
  • 这样汉字不就好学了嘛。
  • 他们做了这样一个工作。
  • 那么这个工作,大家都很支持,
  • 但是这个工作
  • 对于汉字本身是有冲击的,
  • 因为他学拼音,
  • 汉字是个表义文字。
  • 那些固守汉字表义特点,
  • 让汉字越变越繁难的人,
  • 就也比较讨厌,
  • 也觉得他们多事。
  • 好,那么这一次,
  • 它没有关系到
  • 汉字本身的命运问题。
  • 所以,还很平和的,
  • 虽然有争论,
  • 但是很平和地就过来了。
  • 我们看第二次争论,
  • 关于汉字论争最激烈的就是
  • 吴稚晖和章炳麟
  • 各代表一方的争论。
  • 吴稚晖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
  • 是个无政府主义者。
  • 他本身的思想就是
  • 不要国家的,不要国家的。
  • 要超民族的这样一个人,
  • 他有很多的论著了。
  • 我就不再介绍了,
  • 这个人是这么一个人。
  • 章炳麟
  • 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章太炎。
  • 章太炎是我们国家走向近现代
  • 近代、现代的语言文字,
  • 产生一个承上启下的一个人物。
  • 那么章太炎
  • 就在当时发表了一篇长文,
  • 说《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
  • 好,我们看看
  • 太炎先生他的观点。
  • 我们今天来看这个观点,
  • 就会觉得非常亲切。
  • 第一点,他说汉字是很繁难的,
  • 这个是我把,
  • 他是文言文写的,
  • 我把它翻译出来。
  • 他说汉字很难,
  • 它又没有表音的基址。
  • 因此它很不容易跟语音去沟通。
  • 对普及教育,它是有妨碍的,
  • 它需要制订一套标音的符号,
  • 来辅助扫盲和初等教育。
  • 我们可以看,
  • 章太炎先生不是不关注
  • 初等教育和文化的普及的。
  • 他首先提了这个问题。
  • 这个问题从哪来的?
  • 我们看是从卢戆章,王照
  • 他们这一代人里面
  • 继承下来的一个观点。
  • 第二点,他说汉字适合于汉语,
  • 并且它跟中国的历史文化
  • 产生了难以分割的关系。
  • 汉字跟拼音文字比较,
  • 它们的特点各异,优劣互补,
  • 汉字是不能废除的,
  • 不能把汉字废了。
  • 废了以后,你要中断文化,
  • 那么汉字好
  • 还是拼音文字好?
  • 他说各有优长。
  • 你拼音文字你管音,
  • 但是你不管义。
  • 你拼音文字是那个线性的,
  • 一个拼音文字
  • 你的语言本身是多音节的,
  • 你可以顺着写,
  • 你写多长都没事,
  • 我不是,
  • 我是单音节的文字,
  • 单音节的语言。
  • 所以我是表义的,你是表音的,
  • 我们的优劣是互补的。
  • 更重要的是,章太炎认为,
  • 文字和语言都是有民族性的。
  • 我们不能够脱离
  • 自己的民族去用别人的文字。
  • 所以他认为汉字是不能废除。
  • 那么他还提出了
  • 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 他说在强调便于扫盲教育
  • 和初等教育的时候,
  • 还必须考虑到一个问题。
  • 就是高等教育
  • 和高深的文化历史的学习,
  • 对于后者来说,
  • 汉字的功能是没办法取代的。
  • 他意思说你扫盲,
  • 你可以把它做得很简单,
  • 但是你到了,
  • 真正到了你要去读文言文,
  • 去读典籍,
  • 甚至于你的文章
  • 写得更深入的时候,
  • 你还能不能够这么做呢?
  • 这个时候你把汉字取消了以后,
  • 你就麻烦了,
  • 好,我们可以看看这三点。
  • 应该说是很全面地
  • 提出这个问题来。
  • 当然章太炎章先生,
  • 章太炎先生也有他偏激的一面,
  • 他因为要保护民族文化。
  • 所以他每写一个字
  • 都跟《说文》一样。
  • 因此,章太炎的书很难读,
  • 因为他写的都是古字,
  • 他也就在维护民族文化的同时,
  • 他自己也有那种复古的倾向。
  • 这是一方面。
  • 好,我们再看第三次争论。
  • 1918年开始有新文化运动,
  • 大家都知道
  • “五四”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很多的主将
  • 都是我们在现代文学领域,
  • 现代汉语领域非常熟悉的人。
  • 鲁迅、钱玄同、瞿秋白,
  • 他们这些人,
  • 新文化运动他就是要弘扬
  • 我们的民族文化的。
  • 但是他们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
  • 就是让它现代化。
  • 所以改革派的立场,
  • 是跟提倡万国通用的吴稚晖
  • 是有本质上不同的。
  • 我们知道这次汉字改革的提出,
  • 是跟推行白话文,
  • 实行文艺大众化
  • 这样的一个口号紧密相连的。
  • 那么它是以反封建
  • 为主要目标的
  • 新文化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 大家可以想想,
  • 如果没有新文化运动,
  • 我们现在还像读私塾似的
  • 在那念文言文,
  • 拿文言文写文章。
  • 我估计像中央电视台什么的
  • 就都得取消了。
  • 因为他要在上面拿文言文一说,
  • 底下人全得蒙了,
  • 好,我们知道
  • 他们提倡汉字改革,
  • 是要打破军阀和学阀
  • 对知识的垄断,
  • 让中国的工农群众
  • 能够得受教育的机会。
  • 好,所以我们看到,
  • 这次汉字改革的思潮,
  • 是带有崇高的爱国主义动机的。
  • 带有对封建文化和教育
  • 进行反思的一种批判精神。
  • 我觉得
  • 我们应该这么看这个问题。
  • 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过程,
  • 我们中国的文化
  • 和我们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
  • 我们整个国家的前景,
  • 怎么能进入现代化,
  • 大家可以翻回去想
  • 因此我想,这两种人
  • 他们的动机虽然不一样,
  • 但是他们的动机
  • 都值得我们后人去钦敬。
  • 当然他们两者都有偏激的地方,
  • 两者都有偏激的地方。
  • 钱玄同有很多过激的说法,
  • 比如他说要废除汉字。
  • 那么对这个,
  • 钱玄同的这个,他的这些偏激,
  • 我们讲到章太炎先生
  • 他也有偏激,
  • 你不是要搞那个现代化吗?
  • 你要用西方的东西来改造我们。
  • 我就非要叫它
  • 跟过去的东西都一样,
  • 他两家都是偏激。
  • 我们知道在这个斗争,
  • 在这个思想思潮斗争
  • 非常激烈的情况下,
  • 双方都不是很冷静的。
  • 只有我们的后来人
  • 我们才知道,
  • 把他们东西综合到一起,
  • 我们采取一个
  • 比较不偏不倚的做法,
  • 钱玄同有一个老学生叫梁容若,
  • 他在悼念钱玄同的诗里头说,
  • 他说“离经叛道为苍生”
  • 他首先肯定
  • 他离经叛道是为苍生的。
  • 钱玄同我们知道,是中国的
  • 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学家。
  • 章太炎、黄季刚先生的
  • 很多东西都是他手抄的。
  • 今天在我们这行当里头,
  • 钱玄同的东西是必学的,
  • 他的《说文解字》讲义,
  • 到今天我们刚印出来,
  • 他说“实大声宏有定评,
  • 我侍康成余六载”
  • 下面一句话“粗知矫枉即衡平”
  • 就当时你用的很大的力量
  • 去冲击那个,这个很大势力的,
  • 带有统治性的,
  • 那样的一些复古和垄断的
  • 这样一些势力的时候。
  • 如果你劲儿不用大一点儿,
  • 你很难把它撞倒,
  • 所以他们
  • 就难免有一些偏激的东西。
  • 那么我们看,
  • 这种比较深刻的理解,
  • 还有一种中肯的一些评价。
  • 我想我们都应该
  • 能够在今天用历史的眼光去看。
  • 那么我们今天来看,
  • 章太炎的观点,
  • 钱玄同这一派的改革的观点,
  • 我们综合地来看,综合地来看,
  • 应该我们今天
  • 就会给汉字的传统的继承
  • 和走向现代化的
  • 这两个东西的综合,
  • 寻找一条非常好的道路。
  • 好,这是我说
  • 我们对于20世纪初期的
  • 这样的争论历史必须了解。
  • 因为如果我们不了解,
  • 我们会对于简化字到底是什么,
  • 我们会糊里糊涂。
  • 我们会跟着一些人,
  • 盲目地在骂简化字,
  • 骂汉字改革。
  • 我们没有看到这样的一个,
  • 这样的一件事情本身,
  • 是我们中国走向现代化
  • 一个必经的文化改革,
  • 一个必经的路程。
  • 当然我们讲
  • 在这个路程的过程中间,
  • 我们会有一些粗糙的地方,
  • 会有一些不尽合理的地方。
  • 但是我们必须带着
  • 一种崇敬的感情
  • 来看待这个问题。
  • 那才是我们应有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