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纹防火板厂家:陕南孝歌(《商洛日报》2010年8月7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50:25

陕南孝歌(《商洛日报》2010年8月7日)

(2010-08-16 15:01:01) 标签:

民间文化

陕南民歌

杂谈

 

陕南孝歌

 

  余良虎

 

失去亲人是痛苦的,用什么方式寄托对亡者的哀思?陕南人不全是哭,还要唱,这便是流传于陕南山区的“唱孝歌”。

孝歌,是年长的人去世才唱的。哪家老了人,就会有不请自到的歌者来歌唱,往往是通宵达旦,很是热闹。那哀怜的腔调足以让人肝肠寸断,也是亲人们的一种情感渲泻,比今天的哀乐更能烘托出悲哀的气氛。这种歌,少年亡或意外凶死的不能唱,而且是祭祀的夜晚唱,天亮之后就停下来,所以也叫闹夜歌。

唱孝歌很有一番讲究。两个歌者,一前一后,一个打鼓,一个敲锣,在孝子手持引路幡的指引下,围绕灵柩转圈,一边走一边唱。哪个时段唱什么歌,一般都有规矩,不能随便唱,而且与唱大戏一样,有序幕、中场、尾声。

唱孝歌一般分为五部分。开头是“开歌路”。开歌路的歌师一般是主家请来的,还要给封点“利私”(两包香烟、一条手巾等)。开歌路相当于序幕或者开场白。“月亮弯弯照九州,孝家请我开歌路,开天天有卦,天地地有五方,开人有三魂七魄,开鬼有一阵豪光……”表一表三十六朝,说一说二十四孝。然后进入歌场——灵堂,开始正式唱歌。这时,除了开歌路的师傅唱,别人谁想唱就接过锣鼓唱起来,不想唱了放下锣鼓作罢,坐在一旁喝茶、抽烟、看别人唱。这个时候唱的歌都是小打小闹的歌子,有对亡者哀悼的,有对孝子安慰的,有对生死感叹的,五花八门都有,但歌调基本上一致。

再下来就到了午夜,该要“祭灵”了。孝子头顶放有祭品的托盘,双膝跪在灵前,歌唱一番,然后一盘一盘地卸下祭菜。在灵前,歌者们把祭品吃喝掉,算是主家对他们的慰劳。之后就是题诗对诗,是歌者显山露水的时候了,一题一对,一比高下。题头是这样唱的:“喝了孝家香美的酒,我题诗来诗一首,有谁能对上下一首?”对方根据所提出的话题对下阙。这里是看不见的刀光剑影,暗藏“杀机”,对不上的就退下阵来,甘败下风,所以总是高潮迭起。

到了后半夜,看热闹的人渐渐少了,就开始唱“本子”戏。两个人一台戏,生旦净末丑,有说有唱,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比如《高文举审妻》《朱氏割肝》《游十殿》等等,极为丰富。唱到天快要亮时,就唱“还阳歌”,安顿五方,放下锣鼓收场。五个场次歌调都不一样,但有一个基调贯穿始终,那就是哀伤情调。有些歌者有一肚子的歌,一唱几天几夜不会重复。

孝歌的内容相当广泛。有的劝人孝敬父母,与人为善,和睦相处,有的表述前朝古人,上至盘古,下至今人今事,包罗万象。它的形式更具多样性,喜怒哀乐,相映成趣,寓教于乐。唱到伤感时,会让你忍不住放声嚎啕;调侃对骂时,直教人忍俊不禁。

用唱歌的形式去抚慰伤感,安妥亡灵,这就是孝歌的魅力。它通过民间艺人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了千百年,至今还在陕南山区传唱。孝歌也是歌,它是散落在人民大众中的艺术瑰宝,理应得到人们的尊重和保护。

(原载《商洛日报》周末版2010年8月7日)

http://epaper.xplus.com/papers/slrb/20100807/n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