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x100m4对比松下:200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3:05:08
200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分类:国民收入决定 文章提交者:李小平          发表时间:2002-11-16 200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李小平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外国居民之间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货币记录。一国的国际收支是通过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来体现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国际收支按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表示出来的报表。它反映了这些经济交易的规模、结构等状况。对一国某一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细致的分析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可以为对外经济分析和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提供依据。下面仅对200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2001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和2000年相比,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总量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结构上。以下主要通过从这两个方面与2000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对比来分析200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状况。

 


一、总体情况 

 


2001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顺差174.05亿美元。[1] 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2001年货物出口2660.75亿美元,同比增长6.8%,货物进口2320.5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8.1%,顺差340.17亿美元;服务项目收入333.35亿美元,同比增长9.55%,支出392.6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9.0%,逆差59.31亿美元;收益项目收入93.90亿美元,同比下降25.19%,支出285.63亿美元,较同期上升4.95%,逆差191.73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84.92亿美元。

 


2001年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347.7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28.53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7倍。其中资本账户逆差0.54亿美元,和2000年相比基本不变;金融账户顺差348.30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16.8倍。在金融账户中直接投资项目顺差373.56亿美元,和上年基本持平;证券投资项目逆差有较大增幅,达到194.0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86倍;其他投资项目从2000年的逆差转为顺差,并达到168.79亿美元。

 


2001年我国国际储备较2000年末增加473.25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较上年上升465.91亿美元,2001年末外汇储备规模达到2150亿美元,我国对外清偿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差额分析

 


国际收支核算采取借贷记账方式。每一交易项目的贷方金额与借方金额之差称为差额。国际收支核算中的主要差额项目包括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储备资产差额。下面分别就这些差额以及这些差额之间的关系对2001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分析。

 


(一)经常项目差额分析

 


经常项目差额是经常项目贷方与借方的差额,由于经常项目下面又分为三个子项目——货物和服务(贸易项目)、收益项目以及经常转移项目。所以,它们之间又有如下关系:

 


经常项目差额=贸易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

 


该差额为正时,称作经常项目顺差或盈余,为负时,称作经常项目逆差或赤字,为零时成为经常项目平衡。[2] 经常项目每一个子项目差额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结构的变化都会对经常项目差额产生影响。

 


1横向对比分析

 


下面分别就这些差额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2001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分析。

 


(1),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分析

 


经验表明,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经常项目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而货物和服务贸易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国的经常项目状况。一国货物和服务贸易处于顺差状态对该国的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长期处于逆差会导致该国国民经济发展失衡,不利于该国国民经济的发展。[3] 以200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为例,经常项目盈余174.05亿美元。其中货物和服务贸易项目顺差280.86亿美元。贸易项目中货物贸易实现顺差340.17亿美元,服务贸易却出现59.3亿美元的逆差。再看服务项目下面的子项目,其中有旅游、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其它商业服务以及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等六项呈现顺差状态,其中又以旅游和其它商业服务两个项目的顺差占绝大部分,这说明我国在这些方面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强;而其它7项均为逆差,包括运输、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电影音像,其中又以运输、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分别占逆差项目的前三位,这说明我国在这些项目的服务上尚缺乏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2),经常项目中的其它项目差额分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01年我国经常项目差额低于贸易差额。也就是说,虽然2001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顺差的实现主要来自于贸易项目差额,但是,由于经常转移项目差额较小,因此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收益项目差额,特别是投资收益差额的变动情况引起的。[4] 2001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下的收益项目出现191.73亿美元的逆差。收益项目中的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两项均呈逆差,其中又以投资收益的逆差为大,达到186.19亿美元。经常转移项目实现顺差84.92亿美元。

 


2纵向比较分析

 


再对2001年和200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虽然经常转移项目顺差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是其基数较小,经常项目顺差仍然有所减少。这种减少的主要原因不是货物贸易项目顺差的减少,而是由于服务贸易项目,特别时收益项目逆差的大幅上升。虽然200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都有所增长,但是出口的增长幅度不如进口的增长幅度,如前所述,2001年我国货物出口2660.75亿美元,同比增长6.8%,货物进口2320.5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8.1%,实现顺差340.17亿美元。而服务贸易和收益项目的逆差分别上升5.9%和30.7%。服务项目内部结构基本没有发生改变,只是通讯服务项目由原来的盈余11亿美元变为赤字5485.8万美元,这是因为通讯服务贸易出口大幅减少以及进口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所致,这说明我国的通讯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而金融服务却由原来的逆差1963.7万美元变为顺差2166.2万美元,这是因为金融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均朝着对我国有利的方面变化的结果,这也说明我国金融服务质量在不断上升。收益项目内部的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两项均出现赤字增加。经常转移项目内部虽然其它部门的经常转移项目顺差有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各级政府发生的经常转移项目却由2000年的5357.3万美元顺差转变为2001年6662.8万美元的逆差。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分析

 


按照我国现行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原则和规则,平衡表中第二大项就是资本和金融账户,这里的资本账户和1996(含1996年)年以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账户意义不同,它只是记录包括资本转移如债务减免和移民转移等内容,所以这里资本项目所记载的内容很少。而大量发生的长期和短期资本转移则被记录在金融项目里面。[5] 所以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主要体现在金融账户差额上,金融账户的变化决定着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变化。金融账户中又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以及其它投资。[6] 所以金融账户差额可以表示为以下等式:

 


金融账户差额=直接投资差额+证券投资差额+其它投资差额

 


同样,该差额为正时,称作经常项目顺差或盈余,为负时,称作经常项目逆差或赤字,为零时称为金融项目平衡。金融项目顺差表示在对外金融交往中资金净流入,金融项目逆差表示为在对外金融交易中资金净流出,金融项目平衡表示在对外金融交易中资金流入流出相等。[7]

 


1横向对比分析

 


下面分别就金融项目这些差额以及这些差额之间的关系对2001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分析。总体而言,2001年我国金融账户资金流入995.31亿美元,资金流出647.02亿美元,顺差348.29亿美元。

 


(1),直接投资项目差额

 


2001年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净增加额68.85亿美元,[8] 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净增加额442.41亿美元,[9] 直接投资项目盈余373.56亿美元。

 


(2),证券投资项目差额

 


2001年我国在外证券投资净增加额为218.10亿美元,[10] 外国在华证券投资净增加额为24.04亿美元。[11] 证券投资项目赤字194.06亿美元。

 


(3),其它投资项目差额

 


2001年我国在外其它投资净增加额为331.96亿美元,[12] 外国在华其它投资净增加额为500.75亿美元,[13] 实现其它投资项目盈余168.79亿美元。

 


以上三者有以下关系:

 


我国在外投资净增加额=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净增加额+我国在外证券投资净增加额+我国在外其它投资净增加额

 


我国在外投资净增加额及其构成反映了我国在外投资的规模及其构成情况;

 


外国在华投资净增加额=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净增加额+外国在华证券投资净增加额+外国在华其它投资净增加额

 


外国在华投资净增加额及其构成反映了外国在华投资的规模及其构成情况。[14]

 


从以上分析还可以看出,在金融项目里,我国在直接投资和其它投资项目方面处于顺差地位,而在证券投资方面出现逆差。证券投资和其它投资方面我国正好相互抵消,除去这两项后,基本不会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在金融账户上的盈亏状况。也就是说,我国在金融账户上盈余主要来来自于直接投资项目的盈余。

 


2纵向对比分析

 


从2001年和200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金融项目及其构成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

 


(1),直接投资

 


直接投资项目近几年以来的变化和波动幅度一直不大。虽然2001年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净增加额有明显增加(增加额为58.43亿美元),但是对外直接投资净增加额在2001年比2000年有近6.52倍的增长,虽然它在直接投资项目中所占比重太小,但是直接投资项目仍然出现1.27亿美元的微弱下降,下降幅度为0.34%。造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增加额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撤资和清算以及母公司资金往来而产生的外部资金流入大幅度的减少,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对外投资汇出的资本金和母公司资金往来的国内资金流出大幅增加。这说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以及“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在境外进行直接投资。

 


(2),证券投资

 


2001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反映的证券投资逆差比2000年有大幅的增加,从2000年的39.91亿美元增长为2001年的194.06亿美元,净增154.15亿美元,增幅达到386%。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相反方向的变化:

 


一方面看我国居民持有的非居民证券资产变化(资产)。从对比表可以看出,2001年和2000年相比较,我国居民持有的非居民证券资产增加额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增幅为82.39%,这同样说明我国对外证券投资的增长。而从证券资产结构来考察,所增加持有的全部为债券证券(其中中长期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的比例约为1/3)。同时我国持有的非居民证券资产减少额也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但是和增加额的上升相比仍然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国居民持有非居民证券资产净增加额有很大幅度的上升,幅度为82.66%。

 


另一方面,2001年我国发行的股票和债券筹资额比2000年有明显减少(负债),从2000年的77.60亿美元降为2001年的23.35亿美元,减少的主要是中长期债券,其次为股本债券(B股、H股等境内外上市外资股),分别占63.63%和36.37%,这可能是从2001年以来国际上特别是美国的经济增长趋缓,国际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发行市场低迷的原因。同时2001年当期股票的收回和债券的还本和2000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增幅达145.3%。因此2001我国在境外通过证券进行的融资净额呈现较大幅度的减少,差额从2000年的73.17亿美元降到12.48亿美元。这也说明我国的外债逐渐进入了还债高峰期。

 


(3),其它投资

 


一直以来,我国在这个项目上的波动就比较明显,特别是1997-1999年,其它投资净增加额明显上升,并表现为1997年陡升和连续两年明显下降这种大起大落的状况。从1997-1999年的情况看,其它投资增加额较大和表现出来的波动性主要是这期间我国对外短期贸易信贷和对外短期贷款的大幅增加及其变化引起的。2000年,其它投资逆差由1999年的180.77亿美元扩大到315.35亿美元,而200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却不仅实现了逆差向顺差的转变,而且顺差而还达到168.79亿美元。这是国际收支平衡表所有项目中变化幅度最大的一个项目,对其变化的动因、结构、趋势有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从2001年和2000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在其它投资项目上的结构变化来看,产生这种大幅度变化的主要在于外国在我国的其它投资的大幅上升以及我国在外国其它投资的大幅下降两个方面的原因。

 


从资产方面来考察。2001年和2000年相比,资产的减少额(贷方)由46.44亿美元大幅上升到336.67亿美元,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结构因素是我国金融机构以贷款和拆放形式的对外短期资产减少额大幅上升,其次为其它短期资产减少额的上升;而资产的增加额(借方)则由485.07亿美元元大幅下降为128.54亿美元。这一升一降使我国在外国的其它资产产生巨大的逆差。其结构因素主要是我国贸易信贷以及以贷款和拆放形式的对外短期资产的增加额大幅下降。

 


从负债方面来考察,2001年和2000年相比,负债的增加额(贷方)由374.32亿美元下降为164.08亿美元,从结构上考察,主要体现在对外贸易信贷增加额的大幅减少;负债的减少额(借方)则由251.04亿美元下降为203.41亿美元,结构上主要是由于贷款和其它负债的大幅下降。两方面同时下降,但是负债增加额比负债减少额的下降幅度更大,所以总体而言仍然使得外国对我国的其它资产出现下降,从而在负债方面出现顺差。

 


但是综合考虑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资产的大量逆差远远超过了负债的顺差,因而其它投资由2000年的巨额逆差转变为2001年的巨额顺差。

 


(三)储备资产变动额分析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记账原则,从理论上讲,国际收支核算中的这些主要差额项目有以下关系:

 


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储备资产变动额=0

 


从而得到:

 


储备资产变动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

 


当储备资产为正值时,表明储备资产减少;为负值时,储备资产增加。经常项目差额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发生变化都会导致储备资产的变化。但是在时间中由于资料不完整、记录时间、估价标准以及汇率折算的不一致,上述恒等式往往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难以保持,因此还必须考虑误差和遗漏项目,从而上述关系式变为:

 


储备资产变动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净误差和遗漏)

 


根据以上基本原则,2001年我国储备资产增加473.25亿美元。其中货币性黄金不变,IMF分配给我国的特别提款权和我国在IMF的储备头寸均有所增长,但是绝大部分体现在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上。2001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增长了465.91亿美元,从而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2150亿美元。和2000年相比,2001年储备资产的增长额有大幅度的上升,比2000年同期多增367.77亿美元,外汇储备多增356.93亿美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净误差和遗漏的大幅下降。其实从1997年一直到现在,由于我国先后建立了金融机构、直接投资统计、证券投资统计、汇兑业务统计等申报制度,改进了国际收支核算的基础工作,我国国际收支统计上的净误差和遗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15]

 


三、总结

 


从以上的总体分析和差额分析可以看出,2001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以及外汇储备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大量顺差,因为和2000年相比经常项目的变化很小。由于资本账户记录的交易非常有限,数量也很少,而证券投资项目逆差却大幅上升,因而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又主要来源于金融账户顺差。而金融账户内部变化最为明显的又是其它投资项目。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一点,和2000年相比较,2001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变化最大的就是其它投资项目,储备资产以及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来源也在于其它投资项目的增长。金融项目下的其它投资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波动幅度较大的一个项目。它的变化方向,变化幅度直接决定着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也决定着我国储备资产以及外汇储备的增长。

 


参考文献:

 


1,汪争平:《国际金融管理》,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9月版;

 


2,胡援成等:《国际金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2月版;

 


3,许宪春:《中国国际收支差额分析》,金融研究,2001年第3期;

 


4,国家外汇管理局:《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坚实基础——2000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经济日报,2001年5月15日;

 


5,  《200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简表》以及国际收支平衡表指标说明,国家外汇管理局;

 


6,  《200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简表》以及国际收支平衡表指标说明,国家外汇管理局。

 






[1] 以下出现的数据都参见附表。

 



[2] 许宪春:《中国国际收支差额分析》,金融研究,2001年第3期。

 



[3] 许宪春:《中国国际收支差额分析》,金融研究,2001年第3期。

 



[4] 同上。

 



[5]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200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简表》以及国际收支平衡表指标说明。

 



[6]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200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简表》以及国际收支平衡表指标说明。

 



[7] 许宪春:《中国国际收支差额分析》,金融研究,2001年第3期。

 



[8] 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净增加额=我国在外直接投资的当期增加额-我国在外直接投资的当期减少额=(我国对外投资汇出的资本金+母公司资金往来的国内资金流出)-(由于我国撤资和清算而产生的外部资金流入+母公司资金往来的外部资金流入)。

 



[9] 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净增加额=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当期增加额-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当期减少额=外国投资者在我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股本金+收益再投资+其它资本)-外商企业的撤资和清算资金汇出我国。

 



[10] 我国在外证券投资净增加额=我国在外证券投资的当期增加额-我国在外证券投资的当期减少额(即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证券投资项目下的资产差额的相反数)。

 



[11] 外国在华证券投资净增加额=外国在华证券投资的当期增加额-外国在华证券投资的当期减少额(即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证券投资项目下的负债差额)。

 



[12] 我国在外其它投资净增加额=我国在外其它投资的当期增加额-我国在外其它投资的当期减少额(即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其它投资项目下的资产差额相反数)。

 



[13] 外国在华其它投资净增加额=外国在华其它投资的当期增加额-外国在华其它投资的当期减少额(即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其它投资项目下的负债差额)。

 



[14] 许宪春:《中国国际收支差额分析》,金融研究,2001年第3期。

 



[15] 许宪春:《中国国际收支差额分析》,金融研究,200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