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海得利:美国基础外语教育的5C标准对我们的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41:59
上个世纪末,美国颁布了《外语学习标准:为21世纪作准备》。美国基础外语教育的学习标准,简称为“5C”——Communication, Culture, Connections, Comparisons, Communities,译为汉语为(1)交际;(2)文化;(3)联系;(4)比较;(5)社团。
读完全文,吾将“5C”简单概括为:外语学习以交际为中心,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注意母语与外语的比较,参加社团活动学以致用。
鄙人认为,美国的外语学习标准对我们的基础外语改革应该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对比一下我们的《课程标准》,我们是否感觉到我们的标准存在着某些缺陷,以Comparisions为例,我们的课程标准不提“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比较”,尤其是不敢提“语言之间的比较”,专家们似乎觉得要是提“语言之间的比较”,必然要联系到“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在当今的欧美已经再次受到肯定的时候,我们还在“谈GT色变”。实际上,正如许国璋先生所说的,外语教学最佳的方法是“中外语言的比较方法”。笔者只不过在此抛砖引玉,美国的实际标准何如,请读一读下面的英语原文和中国另一位学者的分析文章。
——江节明  2011-10-23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 1999
and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Prepar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1996
National Standard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The 5 C's
Communication, Culture, Connections, Comparisons, Communities
Standards-based world languages education and the New Jersey standards reflect the themes in the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 (1999), known as "The Five Cs." These standards describe the "what" (content) of world languages learning and form the core of standards-based instruction in the world languages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The communication standard stresses the use of language for communication in "real life" situations. It emphasizes "what students can do with language" rather than "what they know about language." Students are asked to communicate in oral and written form, interpret oral and written messages, show cultural understanding when they communicate, and present oral and written information to various audiences for a variety of purposes.
Cultures
Cultural understand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world languages education. Experiencing other cultures develop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s and other cultures, as well as the student's native culture. Students become better able to understand other people's points of view, ways of life, and contributions to the world.
Connections
World languages instruction must be connected with other subject areas. Content from other subject areas is integrated with world language instruction through lessons that are developed around common themes.
Comparisons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compare and contrast languages and cultures. They discover patterns, make predictions, and analyz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cross languages and cultures. Students often come to understand their native language and culture better through such comparisons.
Communities
Extending learning experiences from the world language classroom to the home and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community emphasizes living in a global society. Activities may include: field trips, use of e-mail and the World Wide Web, clubs, exchange programs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school-to-work opportunities, and opportunities to hear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in the school and classroom.
基于5C标准的美国基础外语教育及启示(转载)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李磊
摘要: 1996年,一向不太重视外语教育的美国颁布了《外语学习标准:为21世纪作准备》,并于1999年进行了重新修订。从此,美国的基础外语教育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个纲领性文献的出台意味着美国把基础外语教育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以此来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适应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要求。
1996年,一向不太重视外语教育的美国颁布了《外语学习标准:为21世纪作准备》,并于1999年进行了重新修订。从此,美国的基础外语教育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个纲领性文献的出台意味着美国把基础外语教育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以此来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适应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要求。国内的一些学者大都只对标准本身进行了分析或译介,本文旨在透过5C标准的内容及要素,探讨美国的基础外语教育和人才培养。笔者认为,美国把基础外语教育上升到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层面上,无疑对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多元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对我国的基础外语教育改革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标准的内容和基本要素简述
所谓“标准”就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或供同类事物比较与核对的尺度。对于基础外语教育来说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美国的《外语学习标准》就是美国基础外语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该标准开宗明义:语言交际是人类经验的核心。美国须教育学生用语言和文化来武装自己,从而在美国这个多元化社会以及国外都具备成功使用语言和文化交际的能力。这样,未来的学生除提高英语水平之外至少能熟练应用一种外国语或古典语言,而非英语背景的学生也有机会发展他们的第一语言,并提高其熟练程度。
依据这一宗旨,《外语学习标准》提出了中小学外语学习的五大目标,分别以五个以字母C开头的单词来表示:(1)交际:用语言交际,而不仅仅用英语交际。(2)文化:获取知识,体验和理解多元文化。(3)联系:外语学习应与其他学科加强联系并获取更多信息。(4)比较:通过获取更多信息和学习外语与文化,来识别其他学科独特的观点。(5)社团:中小学生能用外语参与国内外多种文化的社团活动,简称5C标准。为了落实“知道什么、什么时候、为什么说以及说什么和对谁说”的外语课堂教学问题,5C标准还提出了“七个要素”,即:语言系统、交际策略、文化内容、学习策略、他学科的内容、严谨的思维能力和技术。从而把“5C标准”和“七个要素”编织成一个相辅相成、纵横交错、彼此促进的整体。
二、透过5C标准看美国的基础教育外语人才培养
从5C标准可以看出,它涵盖了基础外语学习的五大目标领域。该标准以“交际”为核心,从交际出发,强调文化的作用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渗透,最终立足于语言的应用和文化的交流。
1.美国把外语人才培养上升到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层面上,确立了基础外语教育的地位
在1994年以前,美国没有对公民提出任何外语学习的要求,各州教育分权制使基础外语教育处在一个自在和选修的状态。但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美国政府意识到再不加强基础外语教育,美国将在21世纪失去应有的国际竞争力。1983年,美国发表了教育改革宣言《国运危机: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把外语教育第一次放在与其他基础学科同等的地位上,这标志着美国政府外语教育观念转变的开端。2006年1月,来自50多个州的中学校长教育峰会在美国国务院召开,这是美国政府首次从国家安全与繁荣角度看待外语教育问题。美国总统布什亲临会场并强调加强“急需外语人才”教育。根据这一倡议,汉语与阿拉伯语、俄语、印地语、波斯语一起被列为美国最急需语言人才应掌握的外语,布什称这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最近,美国又把朝鲜语列为了美国急需外语的范畴。纵观美国的基础外语教育改革,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不仅强调在一个多元社会和全球经济格局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多种语言能力和多元文化的敏感性,同时还强调了学生能用外语与他人交流的自我责任感,而基础外语语种的开设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以满足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交往的需要,这一切无疑对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多元发展具有战略的意义。
2.美国把外语人才培养定位于实用性人才,符合其“实用主义”的社会文化传统
5C标准不是课程指导,也不阐述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学习序列,只是对中小学生达到这些标准所需的课程经验类型提出建议,并要求各州在使用过程中结合当地的中小学学习标准和课程结构来决定最佳的与合理的方法。因此笔者认为:5C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实用主义的知识观,二是学校课程的实用性,三是课堂教学的交际性。
所谓知识观的核心是衡量知识的标准问题。从5C标准中可以看到,它要求学生首先要具备各种能力,就必须“交际”、“联系”、“比较”和“参与”,以获得各种“文化”知识。5C标准的语言和文化假设提出:凡掌握一种以上语言和文化的人要在各种环境中与其他文化的人进行交际;要求学生超越本民族习俗的局限性去观察问题;培养学生对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洞察力并参与交往和市场活动。也就是说,要求学生具备交际能力、洞察能力、文化批判能力和参与能力。其次,通过语言学习来获取文化知识。5C标准关于语言与文化学习者的假设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成为语言与文化学习的成功者,他们必须有机会把学习纳入学校整体计划中的语言与文化的课程;保持和提高一种以上语言的水平并从中受益,在不同的环境中以各自不同的进度获得语言与文化技能。因此,笔者认为,美国的实用主义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实用性,特别轻视脱离实际的知识,是一种平等主义的知识观,它是美国实用主义传统文化的必然反映。所以,布尔斯廷说:“在美国的种种发明中,对世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关于知识的新概念。”
实用性课程与交际性课堂教学的“七个要素”同样体现了实用主义“注重实践和行为效益”的特点。课堂教学仍是当前美国基础外语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课程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生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美国教育的历次重大改革都是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或起点的,都强化了课程的实用性和课堂教学的创新性。5C标准关于语言与文化教育的假设指出:语言与文化教育是核心课程的组成部分,它是融有效策略、评估程序和技术手段于一体的课程范型,反映了在国家、州和地方三级不断发展的标准培养和提高学生基本的交际能力和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其中“交际策略”和“学习策略”来达到与外界的“联系”和“参与”。交际策略强调老师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设置课堂语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人际模式强调人际间直接的口头或书面交流;采取解释模式强调对口语和书面语的理解和解释,同时,美国的课堂教学强调“语言与其他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使用新获得的语言技能,教师可以从其他学科中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围绕这些题目去寻找阅读资料,然后进行分析和探讨,利用“沉浸模式”来促使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参与科研活动、参与社区实习等方式来运用目标语表达、解释以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从上可以看出,5C标准饱含着实用主义的精神,无论是实用主义的知识观,还是学校课程的实用性以及课堂教学的交际性都与实用主义密切相关,是实用主义的必然反映。
3.5C标准把文化置于中心地位,体现了美国基础外语教育改革的前瞻性
本文之所以把“文化”作为单节来讨论,是因为五个C中有三个与文化有关,即:文化、联系和比较;“七大要素”里有文化内容和交际策略等,由此说明5C标准把“文化”置于外语学习的中心地位,体现了美国基础外语教育改革的前瞻性。
5C标准强调了“文化的选择”,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理解目的语文化形成的过程和目的语文化所传承的思想,是这个民族思想和实践的结晶;5C标准还强调了“文化的批判”,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对不同社会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作出肯定性、否定性或前瞻性评价,所以5C标准要求学生超越本民族习俗的局限性去观察问题,培养一种对其他民族的世界观、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的尊重意识。同时,培养文化批判能力也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正是教育最高的目标。所以Imber Tyll认为:“学校是否为学生提供了相同的经验,如果是,那么学校是否为学生提供了多元文化或优秀的文化,或者课程的目的是否注重了与美国文化和信念的不同。”总之,美国的《外语学习标准》是美国在新的挑战面前提出基础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这个目标既体现了美国的社会文化传统,也反映了美国的实用主义精神,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文化批判能力,力求实现美国外语人才的最高理想:塑造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无疑对我国的基础外语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三、5C标准对我国基础外语教育的几点启示
《英语课程标准》确立的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外语教育教学理念,使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使之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更具有指导意义;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规范的英语教材体系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系,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一方面,它强调学生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为学生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因此,开设英语课程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这与美国《外语学习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因此,5C标准无疑对我国的基础外语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第一,确立认知风格,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所谓认知风格就是人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持久一贯的风格。其中既“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也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和认知功能与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由于外语教学“费时低效”等原因,我国的一些中小学生对外语采取了排斥态度,甚至以为外语是造成学生汉语水平低的罪魁祸首等。因此,中小学外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个性,并运用适合班级学生年龄和认知风格的教学策略,并把它融于其教学的各个环节,使中学生的认知结构直接参与对新知识的吸收和同化,以此来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语言潜能包括四种能力,即:语音编码能力、语法敏感性、归纳性语言学习能力和联想记忆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既与正式的语言学习环境有关,又与交际定向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关。
第二,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文化批判能力。现在我国基础外语教育谈论最多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交际能力等,却很少有人谈论学生的文化批判能力。笔者认为,文化批判精神是社会文化进步的动力。而教育常常集中了先进的思想,但由于国情不同、文化不同,即使是人类最精粹的思想结晶,也有其局限性,而文化批判精神正是需要人们在吸收这些思想精华的同时,也需要根据事物的客观实际进行分析和利用,而不是一味地盲从。我国的中小学外语教育过多地浸透了“训练”、“操作”和“功利”的色彩,忽视了学生文化批判精神的培养,从而也阻碍了学生文化创造能力的提高。这便要求我国的基础外语教育应多从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入手,通过集中讨论和主题分析等有效的教学手段来促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而不是只用一种标准答案来阻碍学生的独立思考。
第三,改善教师行为,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主动发现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也就是说,外语探究性学习要着力于学生的学,以独立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式、交互性的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语言体验与实践,这与原来的外语接受性学习有着本质的不同。外语探究性学习要求中小学外语教师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育人行为、管理行为和学习行为。即: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内容要开放;教学方法要灵活;教学氛围要宽松;教学评价要公正。在育人行为中,不能采取灌输的方式强加给学生一些道德知识,而是巧妙地将价值观影响渗透到探究学习的各个环节。而在管理过程中,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管理权力,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处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爆炸化的新时代,外语教师要具有终生学习的理念,保持敏感的问题意识,在行为改善中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使个人获得专业上的进步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ACTFL).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Preparing for the 21st Century.Kansas:Allen Press Inc.USA,1996.
[2] Imber,M. Tyll,G.A Teacher's Guide to Education Law.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Publishers Mahwah,2005.
[3] 陆效用.美国21世纪的5C外语教育.外语界,2001(5):22-27.
[4] 董晓波.美国中小学外语课程改革对我国基础外语教育的启示.教学与管理,2006(2):93-94.
[5] 张应强.文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 丹尼尔·布尔斯廷.美国人·开拓历程.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
[7] Sapir,E.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Harcourt:Brace and World Inc.h,1921.
[8]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 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0] 肖川.论学习方式的改革.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