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任丘西站:乔布斯:最卓越的CEO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30:31

译者:哈摩 来源:东西 (http://dongxi.net/)
原文作者:
原文链接:http://www.wired.com/magazine/2011/09/st_essayjobs_ceo/

当时乔布斯回到苹果担任iCEO,应该只是个权宜之计。因为这个“i”指的并不是Internet,而是interim(暂时的)。1997年,乔布斯回到这家他当年与同学合伙创办的公司,最初的想法只是要好好整顿一下公司结构。当时的苹果在市场中苦苦挣扎着求生寻求发展,就像一部破烂的老爷车,或者是穷困潦倒时的旧日女友,丝毫提不起别人的兴趣。苹果董事会当然是一再要求乔布斯长期留任,但是他明确表示自己要忙于经营新公司。他回到库比蒂诺(苹果电脑的全球总公司所在地,位于美国旧金山)的时候就这么说:“我觉得自己已经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了,实在是抽不出时间来顾及其他。”

“那你是确定不做苹果的CEO了?”我问。

“我的名字前边不一定要扣上CEO这个头衔。”他说。

事实证明这不仅仅是个头衔,乔布斯将首席执行官这个职位演绎得如此完美,大家都理所当然地觉得他就是这个职位的最佳人选。2000年的时候,苹果宣布乔布斯将留任CEO,不禁让人有些虎头蛇尾之感。那个时候他的角色就不仅仅是CEO了,而已经成为了这个职位的一个完美标杆。

因此当他在2011824日递上辞呈的时候,无数人为之惋惜——这象征着一个神话时代的终结。这之后乔布斯仍留在苹果担任董事——而且苹果公司方面说他仍会是一个活跃的董事。这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不仅仅是一个CEO,而且是史上最卓越的CEO

具备怎样的品质才能成为一位卓越的CEO呢?以顾客为中心,了解顾客需求,洞悉市场动态,赌神一样的直觉和敏锐度,还要有对产品质量的不懈追求。发现错误时,要有主动承担责任的担当,除此之外,还要有相当的人格魅力,产品发布时要能引起像摇滚音乐会一样的巨大反响。这些品质在乔布斯身上都可以找到,而且远远不止如此。(这些品质里并不包括乔布斯追求卓越的过于偏执和疯狂,就像美国安全局过于注重保密性,反倒让它变得像一座公共图书馆,但是也许他那些特别的优点也与他过于自我苛求的性格密不可分。)

乔布斯身上还有一些不同于一般CEO的特质,比如说敢于挑战潜在规则。有一次他跟我说:“如果有人能够超越我们的产品,我希望那是我们自己。”

对于硅谷的创业者们来说,存在着一个残酷的“创新者窘境”——一旦某个公司在一个特定的领域成长为一个领导者的角色,它就很难再跟得上跳跃式的创新发展了。乔布斯似乎打破这个定律:苹果公司的每一种令人惊艳的产品都会推动另一种更加震撼的产品的面世。iTunes最初应该是搭载到苹果电脑上的,后来用于IpodiTunes最终在iPhone上得到应用,同时又催生出了第一批成功的平板电脑iPad。反过来iPad上的一些应用又让设计者们对苹果电脑的交互界面做了一些更改,变得更加人性化。

有一些CEO把一次成功的产品运营当做跳板——政治上,慈善上,或者是跳槽到更大的公司,但是乔布斯不是。对于他来说,苹果就是他一直追求的顶峰。哪怕是在知晓身患不治之症之后,除了想要多陪陪家人之外,他一心牵挂的还是苹果公司。过去这些年,每次我或者是其他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总是一遍遍地强调:“我热爱我的事业。”即使是在今年上半年在接受治疗期间,他也在时刻关注苹果的产品动态和重大决策,与方方面面的技术部门和媒体机构打交道——是他造就了两款苹果产品发布时轰动性的效应。他自己并没有参与iPhone的研发和发布,但其实一直在充当一个重要的幕后角色。这样看来,病魔不但没有夺走他的活力,反而时时刻刻在提醒着他珍惜最后的时光。

现在乔布斯已经不再是苹果的CEO了。具有讽刺性的是,就是在惠普宣布要低价转让PC业务(实际上HP当时只是说考虑这么做,但是并没有付诸行动)之后的几天乔布斯提出了辞职。我当时跟乔布斯说,在他跟 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创建苹果之前,硅谷还没有说有哪两个年轻人办过大公司。他纠正说:“是有先例的,惠普也是两个年轻人创办的,而且它一直是硅谷的经济支柱,我和沃兹之前都在HP工作过,算是最早的见证者。如果说没有HP的话,应该也不会有后来的苹果公司。”

当然现在惠普可能会逐渐淡出这个行业,但总会有一个这样的公司,对年轻的创业者来说扮演着激励者的角色。“我们最开始创建苹果的时候,学习了很多惠普公司先进的文化和发展理念,”乔布斯说,“同时也吸收了很多其他公司的精华,我很希望苹果公司现在也能引导和激励青年企业的发展。”

乔布斯也知道他和苹果公司正在扮演着这样的角色,而且其影响力绝对不容小觑。虽然他最初只是回到苹果担任临时CEO,但最终留了下来,而且用他的产品和他自己创造了一个完美的行业标杆。但同时,他的离去也给这家他为之奋斗多年的公司留下了难题——所谓的“成功者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