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通道长一百:化工行业黑马出自资源技术旺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3:28:55

    化工新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材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化学工业中的高端产品,早已成为国际大型公司竞相争夺的制高点。化工新材料的研发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纵观20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每一项重大技术的突破和发展都离不开化工新材料的发展和进步。超纯硅、砷化镓的研制成功,直接导致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诞生,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从每秒几十万次提高到现在的每秒千万亿次以上。无论是推进大飞机、高速列车、电动汽车等重点工程,还是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重要产业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都需要一系列关键化工新材料的支撑。
  “一代材料,一代技术,一代装备”,新材料领域的自主创新往往是其他领域开展创新实践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要发展新材料产业,必须“材料先行,应用带动”。新材料从研发到数据齐全、工艺稳定的工程化一般需要较长的周期,新材料的开发设计需要未雨绸缪。否则一旦大飞机、航天飞行器等设计出来之后,就会出现“等米下锅”的局面。专家认为,化工新材料的发展应围绕产业升级中的重点项目提前有计划地布局。如大飞机、国防军工、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高铁等领域。只有把材料做好,才能把握住相关下游产业发展壮大带来的市场机遇。中国化工新材料的发展水平整体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有的子行业正奋力直追,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有望逐渐替代进口,分享有关新兴产业成长的“盛宴”。这些子行业包括高性能纤维、工程塑料、功能性膜材料、氟硅深加工材料、纳米化工材料、数字级复合材料、无机功能材料等。
  2010年化工行业延续了2009年的复苏趋势,收入和利润加速上涨,主要化工产品产量增长同时增速超过2009年水平,并且四季度以来呈现上涨加速的局面。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宗商品价格迅速攀升。同时,在原油的带动下,与之联动的石化产品价格相应上涨。
  2011年国际货币的流动性过剩依然会冲击大宗商品价格,然后传导至下游领域,进而是宏观经济的通货膨胀。因此,化工产品价格继续上涨的趋势明显,在原料与成本价格共同上涨的情况下,建议关注资源、技术、旺需三大主题投资机会。

  一、商品价格上涨有利资源类公司
  资源股包括:钾肥、磷化工、油服行业。农产品价格上涨,下游对化肥价格的接受能力提高,由于海运费价格的提高以及进口到岸价的上涨,国内钾肥价格存在补涨空间;国际磷肥缺口推动磷矿石价格上涨,利于国内低关税的磷酸盐出口;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油服行业景气度触底回升,中海油服(601808)在海上油田服务行业蓬勃发展中成长。
  1、钾肥行业相关公司:盐湖钾肥(000792)、盐湖集团(000578)、冠农股份(600251)、中信国安(000839)。
  资源一体化的企业具有资源自给优势,在通货膨胀预期下,资源品价格的上涨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具有较大的抗风险能力,建议关注钾肥、磷化工和油服行业。其中,钾肥价格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未来还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2、磷化工行业相关公司:兴发集团(600141)、澄星股份(600078)、ST马龙(600792)、湖北宜化(000422)、六国化工(600470)。
  2010年前十个月,我国出口二铵300万吨左右,假设年出口400万吨,则国际磷肥贸易可能出现400万吨的缺口,国际高成本磷肥重返市场,推高磷矿石的价格,进而影响国内磷矿石价格和磷酸盐的价格。由于未来3~5年不再新建磷肥项目,现有产能将受益。
  3、油服行业相关公司:中海油服、准油股份(002207)、宝莫股份(002476)、三聚环保(300072)。
  从全球的行业整体发展形势来看,决定海上油田服务行业的三大驱动因素是:全球的GDP增长率、石油天然气的供需关系和全球及区域石油勘探开发的支出。由于长期原油价格上涨趋势明确,全球钻井平台使用率从2009年三季度触底回升,到2010年三季度大致回升3个百分点接近90%。由于钻井船使用率与原油价格之间存在3~6个月滞后期,预计随着油价震荡走高,钻井日费率将逐步回升,并且波及的地理区域越来越广。

    二、技术优势企业附加值较高
  氟硅有机材料走的是非石油路线,不以传统的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原料,并且氟、硅资源相对丰富,符合当前低碳经济的要求。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减少,世界各国有机氟硅材料产业高速发展,在相关领域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的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产品,某些性能比传统材料更优越。随着生产技术日趋成熟,氟硅有机材料产品原本高昂的产品价格正逐渐降低,市场空间巨大。氟硅材料的战略意义还表现在为航空航天和为新兴产业配套方面。例如作为火箭和卫星的密封材料、表面涂层材料、宇航员的航天服等;光伏产业的核心原材料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背板用聚氟乙烯材料;用作LED和电子器件的封装材料;用作高档汽车部件和高级个人护理品等。
  国内上市公司氟硅行业的较少,以三爱富(600636)为代表,主要产品有机氟材料为主,东岳集团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是中国氟硅行业的龙头企业、亚洲规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产基地,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是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国内第一个氟硅材料专业园区。园区按照国际一流水平和国家级园区标准发展规划,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氟硅材料产业园,预计到“十二五”末,氟硅材料产业将发展成为千亿元产业集群。
  技术优势股包括有机硅、精细氟化工、中间体。三个行业均以技术研发优势在竞争中占得先机。主要以精细化工为主,产品差异度大,企业对价格有一定控制能力,客户忠诚度高,并且随着技术垄断能力的加强,利润空间增大。其中有机硅行业上市公司中建议关注产业链一体化的龙头和深加工企业;氟化工以电子氟化工产品为主;中间体建议关注医药中间体和农药中间体。
  技术优势企业具有较强的成本转嫁能力,产品附加值较高,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大于原料价格上涨幅度。
  1、有机硅行业相关公司:新安股份(600596)、宏达新材(002211)、ST新材、硅宝科技(300019)、回天胶业(300041)。
  2000年有机硅产品的消费量(按有机硅单体计算)约150万吨,2009年有机硅单体消费量达到283万吨,年均消费量增速达到7.3%,高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通过比较上市公司有机硅业务毛利率,产业链最长的新安股份在有机硅一体化的公司中毛利率较高,而深加工产品的毛利率明显高于初级产品。
  2、中间体相关公司:建新股份、天马精化(002453)、新开源(300109)、青松股份(300132)、联化科技(002250)、九九久(002411)、永太科技(002326)。
  中间体泛指有机合成过程中得到的各种中间产物。上市公司中,建新股份和新开源净利率和毛利率水平比较高,其主要产品为医药中间体。建议关注目前估值相对较低的联化科技以及九九久。
  3、氟化工相关公司:三爱富(600636)、巨化股份(600160)、多氟多(002407)、永太科技、九九久、江苏国泰(002091)。
  氟化工产业链越向下游延伸,产品创造的附加值也越高,其技术门槛也越高。
  作为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重要原料六氟磷酸锂,目前市场存在较高的预期。从行业角度来说,市场前景广阔,但是上市公司业绩释放可能会低于预期。目前氟化工上市公司的估值均处于较高水平。建议关注多氟多、永太科技、九九久。

  三、需求旺盛支持产品价格
    1、芳纶
  芳纶在高性能纤维领域占据主要地位。其中,对位芳纶是芳纶纤维中最重要的品种,在宇宙探索、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水陆交通、绳索光缆、体育休闲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
  对位芳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芳纶14,也称芳纶Ⅰ;芳纶1414,也称芳纶Ⅱ;多元共聚芳纶;杂环芳纶,我国生产的芳纶Ⅲ产品属于这类。
  对位芳纶由美国杜邦公司于上世纪60年代开发成功,1972年实现产业化。国外对位芳纶的总产能2009年约为62650吨,2011年预计将达70000吨左右。我国对位芳纶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但产业化进展缓慢。目前,国内有10多家企业正在进行对位芳纶产业化发展,包括中国化工集团、烟台氨纶、仪征化纤股份等,2009年我国芳纶1414企业的试生产产能约为1770吨。
  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全球特种纤维市场销售额为56亿美元,预计到2012年将增加到92亿美元以上,平均年增长率为10.5%,其中市场份额最大的是芳纶;芳纶2007年的销售额为32亿美元,预计到2012年为5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9.8%。
  目前芳纶市场需求缺口较大,产品价格保持高位,芳纶1414 的毛利能达40%左右,主要用于防弹服装、头盔、防刺和防割材料以及缆绳和传送带等,国内市场需求6000吨左右,产能仅255吨左右,计划扩产的企业很多,但多数停留在中试或放大阶段。
  上市公司中相关公司主要是烟台氨纶。公司目前拥有100吨芳纶1414的试生产线,募投1000吨芳纶1414产品预计明年投产,同时预留了将产能扩增到5000吨的空间。
    2、特种工程塑料
  工程塑料是指可以作为结构材料承受机械应力,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和较苛刻的化学及物理环境中使用的塑料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电气、汽车、石化、国防军工等领域被广泛运用。
  工程塑料分为通用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两类,前者包括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聚酯(PBT)、聚苯醚(PPE)等,后者包括聚苯硫醚(PPS)、液晶聚合物(LCP)、聚砜(PSF)、聚酰亚胺(PI)、聚芳醚酮(PEEK)、聚芳酯(PAR)等。
  特种工程塑料上世纪被列为战略物资,国外对我国禁运。“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同时考虑在合适时机引进国外技术,特种工程塑料将迎来比较好的发展机遇,其市场需求的增速也高于通用工程塑料。
  行业数据显示,我国通用工程塑料的消费量2004-2009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0%,2009年需求量为248万吨,主要用于电子电器、建筑和汽车领域。“十二五”期间通用工程塑料需求量仍将保持快速发展,2009-201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8%。我国特种工程塑料2009年消费量约为2.25万吨,2009年-2015年需求量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预计为17.3%。
  国内上市公司中,与特种工程塑料相关的公司有普利特、深圳惠程等。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称,未来三年,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全球对液晶高分子材料(TLCP)需求仍将保持14%左右的增速,而中国的TLCP需求尤为旺盛,需求年增速可高达20%,供需缺口不断扩大。
  此外,聚酰亚胺是性能优异的耐高温材料,国内主要应用于高温除尘电子行业和军工航天领域。由于技术门槛极高,国内市场主要依赖进口,但国外技术和产品基本不对中国出口,这使得国内聚酰亚胺市场的消费能力长期受到压制。聚酰亚胺技术集中在少数几家公司手中。聚酰亚胺纤维的供应商家仅奥地利赢创一家,俄罗斯也有少量军工产品,但不对外销售;聚酰亚胺薄膜的供应商有杜邦、宇部兴产、SKC等公司;聚酰亚胺工程塑料的供应商有沙特基础化学公司、杜邦等公司。
    3、锂电池隔膜
  锂电池隔膜是锂电材料中技术壁垒最高的一种高附加值材料。目前,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以聚烯烃微孔膜为主,包括聚乙烯单层膜、聚丙烯单层膜以及由聚乙烯和聚丙烯复合的多层微孔膜等。隔膜吸取电解液后,可隔离电池正负极以防止出现短路,同时允许锂离子的传导;在过度充电或者温度升高时,隔膜通过闭孔功能来阻隔电池中的电流传导,起到防止爆炸的作用。隔膜在电池成本中占15%-30%。
  数据显示,历年锂电池隔膜市场保持了10%左右的增长率,而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启动,这一增长率有望大幅提升。2013年锂电池隔膜需求量预计达到5.63亿平米,产值近17亿美元,为2009年市场容量的1.76倍。目前只有日本、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隔膜的生产技术和相应的规模化产业,相关企业有日本旭化成、美国Celgard及东燃等,下游电池企业有三洋、索尼、松下、三星等。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基地,2009年生产锂电池17.85亿只,但所需隔膜大部分依赖进口。由于技术水平落后,大型动力锂电池厂家尚不敢选用国产的隔膜,未来真正取得技术突破还需要时间。
  我国锂电池隔膜80%依赖进口,而产品的毛利率高达60%以上,未来在电动车市场的带动下,锂电池隔膜市场前景广阔,越来越多的国内公司将涉足这一领域,随着技术和质量的提升,实现进口替代的潜力巨大。
    4、纺织化学品和节能环保产品
    我国纺织行业近10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3%。受棉花价格上涨的影响,涤纶类的产品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景气指数直线攀升。而在“十二五”开征环保税的预期下,节能环保产品需求增加,重点关注清洁生产、以塑代钢和建筑节能三个方面的投资机会。
  纺织化学品行业相关公司:德美化工(002054)、传化股份(002010)、浙江龙盛(600352)、安诺其(300067)、闰土股份(002440)。
  近年来,我国纺织化学品的产量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递增,品种已达到1500多个,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纺织助剂行业小企业众多,全国有2000多家公司,但是营业收入超亿元的只有9家。由于短期内棉花价格很难回到较低的水平,因此建议关注专门用于涤纶产品的纺织化学品,包括分散染料和化纤油剂。

    四、投资主题
    1、通胀预期下的资源类个股,基础化工行业中具有资源属性的子行业有:磷矿石为基础的磷化工、钾矿为基础的钾肥、萤石为基础的氟化工以及煤炭为基础的煤化工。
    拥有煤炭资源的基础化工企业有:中泰化学(002092)、广汇股份(600256)、远兴能源(000683)和柳化股份(600423);
    拥有磷矿资源的基础化工企业:兴发集团(600141)、澄星股份(600078)和湖北宜化(000422);
    拥有盐湖资源的盐湖钾肥(000792)、中信国安(000839)和冠农股份(600251);
    氟化工龙头企业巨化股份(600160)和三爱富(600636)。
  2、新兴产业相关公司迎来黄金发展期,基础化工行业与这些新兴产业相关的子行业有:锂电化学品、电子化学品、液晶化学品、化工新材料。
    重点依靠自己技术有望实现六氟磷酸锂国产化的多氟多(002407);生产液晶中间体、正在进军单晶领域的永太科技(002326);有望实现彩色聚合碳粉产业化的鼎龙股份(300054);下游汽车制造和维修、风能、太阳能、高铁的高速发展将推动高性能有机硅龙头回天胶业(300041)高速发展;芳纶1414的产业化将打开烟台氨纶(002254)的成长空间。    
    五、重点公司简介
  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节能环保、低估值双重优势品种奥克股份(300082)、普利特(002324)、中海油服、盐湖钾肥、传化股份、烟台万华(600309)是关注重点。
    烟台万华(600309):
    世界级MDI龙头:公司目前占有国内MDI市场36%份额,共有烟台和宁波两套MDI装置,目前投产的宁波二期工程新建MDI产能30万吨,使公司总产能达80万吨,占国内总产能的56%,成为亚洲最大MDI生产厂商,世界第五的MDI供应商;预计2013年建成的烟台八角项目使公司MDI产能扩大40万吨,总产能达120万吨,成为仅次于拜耳和巴斯夫的全球前三的MDI生产巨头。  
    MDI前景:MDI目前在国内的应用主要是冰箱,鞋底浆料,氨纶等,而在国外主要是建筑节能材料,国际市场建筑保温材料占据MDI需求的50%。2009年5月,我国建设部等部门正研究制定《建筑节能三年规划》,2009年将全面推动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力争全国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0%以上。我国每年新建建筑需保温面积约5亿平米,存量建筑待保温面积500亿平米。据测算,我国新建建筑节能在2009-2010年将提升MDI需求量4.7万吨和6万吨左右,最多将达到19万吨和24万吨。聚合MDI目前全球仅6家大规模化MDI生产企业,我国内资企业仅烟台万华一家生产商。
    60万吨MDI搬迁扩产:2009年12月,公司烟台老厂搬迁MDI一体化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拟通过搬迁项目扩大MDI装置产能,项目建设地点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工业区内,项目总投资131.9亿元,占地215公顷。项目异地建设包括60万吨/年MDI,30万吨/年TDI,配套建设3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24万吨/甲醛,54万吨/硝酸,18万吨/年合成氨,48万吨/年硝基苯,36万吨/年苯胺,48万吨/年氯化氢氧化制氯等11套生产装置。 
    自主创新+国际化:公司正利用独有技术MDI光气化技术致力于PC(聚碳酸酯),HDI的技术研发。公司也是世界上首家实现MDI废盐水循环使用的MDI制造商,并已申请国家专利保护。公司于2006年入选由科技部等发布的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司自2005年起实施海外战略布局,2006年欧,美,日子公司建立完毕,并在中东和俄罗斯设立办事处,产品遍布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12月公司在美国休斯敦市设立研发中心--全资子公司万华美国研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万美元)。
     节能建材:公司与建设部合作组织编写了聚氨酯墙体保温技术导则,并提出全面推进建筑节能计划。公司开发成功低成本的改性MDI粘合剂技术,为低成本,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秸秆板奠定了基础。公司规划2008年至2009年在国内粮食主产区建设八条年产5万立方米秸秆板生产线,待生产线全部投产后,万华生态板业公司秸板年产能将达50万-70万立方米。
    风险提示:
    2010年公司产品价格处于低位,而原料苯胺价格处于高位,公司毛利率受影响较大。
    宁波工厂由于限电、节能减排影响等因素影响,开工率80%。
    高层建筑必须采用不可燃材料作为保温材料,对聚氨酯材料应用前景造成一定压力。
    国际MDI供需恢复低于预期。
    股本太大。  氟化氢概念股全集    工信部11月24日公布了《氟化氢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文件要求新建生产企业的氟化氢总规模不得低于5万吨/年,新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单套生产能力不得低于2万吨/年(资源综合利用方式生产氟化氢的除外)。禁止新建以氟化氢为最终产品的生产企业(高纯超净的电子行业用氟化氢产品除外);严禁新建、扩建非原料用氟化氢生产装置。
    作为化工新材料的氟化工将在十二五计划中单列一个专项,拟强制性资源整合,并实现基本停止出口萤石,氢氟酸出口也将减少一半以上。除了限制出口,策还酝酿对萤石资源进行整合、加强对资源的控制,基本思路是将资源由国家控制,具体担任整合主角的是大型国企。具有国资背景的氟化工行业的企业包括中国化工、中国中化、巨化股份、三爱富等。规划提出,企业应重点发展为锂离子电池配套的电解质六氟磷酸锂、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关键原料氟碳醇、为医药农药新品种配套的新型含氟中间体等产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在氟化氢准入门槛提高的同时,标志着氟化工行业整合开始深化。氟化工的上游是萤石,萤石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核电和动力电池的发展离不开氟资源。萤石矿全球范围内分布相对集中,截至2009年世界萤石基础储量4.7亿吨,可开采储量2.3亿吨,其中南非、墨西哥、中国和蒙古萤石储量列世界前4位,这4个国家可开采量占到全球的45%左右,而作为主要萤石消费国的美国和西欧等萤石资源已经枯竭。我国萤石基础储量1.1亿吨,占全球基础储量的23.4%。中国萤石分布于全国25个省(区),以湖南最多,占全国总储量的38.9%;内蒙古、浙江次之,分别占16.7%和16.6%。中国萤石产能分布较为分散,集中度不高,小矿较多;氟化工上市公司未直接控制资源。虽然我国萤石资源基础储量丰富,但可开采储量只有约2100万吨,在全球的比重不足10%。
    中国萤石产量对全球供给影响重大。2008年产量320万吨,占全球55%;2008年出口萤石及氢氟酸折萤石接近95万吨,出口量占全球产量的16%。萤石产能分布较为分散,氟化工上市公司未直接控制上游资源。
  萤石“稀土”:全球储采比只有38我国储采比为6物以稀为贵。我们按照目前萤石可开采储量和2008年产量进行测算,全球萤石储采比只有38,中国的储采比已经下降到6。萤石矿储采比下降昭示萤石未来将“稀土化”。我国限制萤石出口价格一路上行作为萤石的主要出口国,我国已经在采取措施保护国内的萤石资源,譬如对萤石出口实行配额制度、从出口退税到征收高额关税、对萤石矿进行开采总量控制、原则上不再受理新的萤石矿的勘查和开采登记申请等。萤石下游需求弱于稀土(稀土下游为电子、信息等;萤石下游为钢铁、电解铝、化工等)、中国稀土储量和产量全球占比更高(稀土分别为58%、95%;萤石分别为24%、55%)。
    萤石下游需求为传统制造业,增速较慢。全球萤石需求约500-600万吨,其中中国消费约200万吨,美国、西欧及日本消费约200万吨,其余地区消费约100-200万吨。中国萤石下游主要用于钢铁、电解铝、化工、水泥和玻璃等,并通过化工下游制冷剂等间接出口。萤石保护政策由来已久,政策从严是趋势。对萤石的保护政策包括提高出口关税、提高资源税、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控制资源开发总量等。   
    拥有萤石资源及产业链一体化企业将受益,但氟化工类上市公司未直接控制萤石资源;氟化工公司目前仍是制造类公司。就上市公司集团看,中化集团在福建和江西获得了500万吨萤石矿资源,巨化集团有少量萤石资源。中化集团入股巨化集团尚无实质性进展。相关上市公司未来有可能参与萤石整合,但进程难以确定。具有国资背景的氟化工行业的企业包括中国化工、中国中化、巨化股份、三爱富等,其中巨化股份与三爱富是上市公司。权威人士称,萤石行业的情况与稀土类似,政策出台将紧跟稀土。
    A股氟化工上市公司一览(包括萤石资源上市公司——萤石资源概念股):
    1、巨化股份(600160):
    公司位于中国氟都浙江衢州(萤石资源全国最丰富地区,拥有全国60%左右萤石资源),拥有衢州80%的萤石资源;公司拥有先进的氟化工技术和丰富的氟化物原料及六氟磷酸锂全套生产技术,并生产六氟磷酸锂上游原料无水氟化氢;公司持有74.5%股权的浙江巨圣氟化学拥有四氟乙烯单体(TFE)10000吨/年、聚四氟乙烯(PTFE)6250吨/年产能;公司持有76%股权的浙江凯圣氟化学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年产3万吨氟化氢生产装置(AHF纯度达99.99%),拥有的两条无水氢氟酸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分别为1.2万吨和1.5万吨,电子级高纯氢氟酸项目将形成年产3000吨高纯氢氟酸的能力;公司间接控股的凯恒电子(浙江凯圣氟化学拥有其51%股权)拥有目前国内唯一一套年产5000吨电子级高纯氢氟酸生产装置。
    2、三爱富(600636):
    公司拥有国内最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产品涉及CFCs、CFC替代品、含氟聚合物和含氟精细化学品四大类产品;公司在国内有机氟的几乎所有主要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氟聚合物市场占有率达17%,CFC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CFC替代品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其中,氟聚合物中的F46、氟橡胶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达50%以上;公司持股70%的常熟三爱富中昊化工新材料是CFCs替代产品、氟化工基础原料及氟化学品的重要发展基地。
    3、多氟多(002407):
    公司将进一步加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无机氟化物新产品的研发工作、扩张高分子比冰晶石、无水氟化铝等高性能氟化盐产品生产规模,预计2011年形成30万吨氟化盐生产能力、建成六氟磷酸锂1000吨/年生产线(国内最大)。
    4、ST宝诚(600892):
    公司第二大股东为中国华星氟化学投资集团,旗下华星氟化学拥有五条萤矿石浮选生产线、两条萤矿石干磨生产线,具有年产12万吨酸级萤石精粉和3万吨陶瓷级萤石精粉的生产能力,另外还具有年产3万吨无水氢氟酸、2万吨氟里昂等产品生产线。
    5、亿利能源(600277):
    公司拥有储量丰富的莹石资源,是我国最大的硫化钠系列产品生产企业;大股东亿利集团萤石矿产资源,并具有年产1万吨AHF(无水氢氟酸)、0.3万吨TEF(四氟乙烯)、0.15万吨PTEF(聚四氟乙烯)的产能。
    6、永太科技(002326):
    公司是国内产品链最完善、产能最大的氟精细化学品生产商之一,位于浙江台州靠近萤石产地。
    7、富龙热电(000426):
    公司大股东兴业集团旗下拥有锡林浩特市莹安矿业(萤石矿采选)。  化工新材

    石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在起草,从整体上来说,“十二五”期间为石化行业的产业转型期——大部分传统化工品面临调整,拥有煤炭、原盐资源的企业前景广阔,化工行业洗牌难免,精细化工与化工新材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一、化工新材料
    到2015年,我国化工新材料及配套的助剂、加工机械和模具制造等将形成2600亿产值的体系,时化工新材料满足率争取达65%。“十二五”期间,工程塑料、可降解类产品、有机硅、有机氟、高分子材料和特种碳纤维以及聚氨酯将得到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及的重点领域里亦把新材料产业作为专门一项,而其中涉及到化工新材料的部分是强调了要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
    有机硅有机氟属于发展重点之一。“十二五”将建有机硅单体生产基地,重点发展苯基、乙烯基等特种单体,推动硅产品出口。拓宽有机硅下游领域。聚氨酯方面,“十二五”提出,原料MDI、TDI、PTMEG的国内产业规模将有较大发展空间,聚氨酯建筑保温板市场需求增加。
    涉及的上市公司:   
  1、改性塑料
   改性塑料是指在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的基础上,经过填充、共混、增强等斱法加工,提高了阻燃性、强度、抗冲击性、韧性等斱面的性能的塑料制品。改性的塑料部件不仅能够达到一些钢材的强度性能,还具有质轻、色彩丰富、易成型等一系列优点,因此目前“以塑代钢”的趋势在很多行业都显现出来,而现阶段要找出一种大规模替代塑料制品的材料几乎是不可能的。
  目前,我国的改性塑料消费量仅约占塑料总消费量的10%,世界平均水平为20%左右,我国改性塑料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消费升级和技术迚步的推动下,性能优异的改性塑料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改性塑料公司:金发科技(600143)、普利特(002324)等。
   2、有机硅
  由于独特的结构,有机硅兼备了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的性能,具有耐高低温、电气绝缘、耐氧化稳定性、耐候性、难燃、憎水、耐腐蚀、无毒无味以及生理惰性等优异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气、建筑、运输、化工、纺织、食品、轻工、医疗等行业。随着有机硅数量和品种的持续增长,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形成化工新材料界独树一帜的重要产品体系。
  近年来,中国的有机硅市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有机硅市场的发展速度高于GDP增速,增幅超过25%。由于前几年有机硅单体的高额利润,国内国外有机硅单体厂家及其它非有机硅企业纷纷扩张,产能迅速扩大,目前单体正在由产能不足向产能过剩转变。同时,我国的有机硅单体生产成本、能耗、纯度等斱面与国外还有差距,所以对于有机硅单体而言,加快技术升级是行业发展的途径之一。
  有机硅行业发展的另一条途径是从单体向下游延伸,加大对下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国内有少量的有机硅下游优势企业产品正在替代国外产品,产品性能与国外先迚水平接近,价栺低于国外同类产品20%左右,产品盈利能力处于国内同行业前列,前景较好,而其他多数生产下游低端产品、无明显技术优势的企业将维持在竞争激烈、利润较低的境地。
  重点公司:回天胶业(300041)、宏达新材(002211)、硅宝科技(300019、建筑节能新材)。
   3、有机氟
   作为化工新材料之一,氟化工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单列一个专项规划。规划拟进行强制性的资源整合,并实现基本停止出口萤石、氢氟酸出口减少一半以上。
  萤石的主要成分是氟化钙,是“可用尽且不可再生”的资源。我国萤石储量为世界的1/2,探明可采储量仅为1/10,而产量却高达1/2。由于资源稀缺,国家从1999年开始采用萤石出口限额制度,但是萤石仍在大量出口。从1999年至2009年我国共出口萤石916万吨。期间出口氢氟酸78万吨,折合出口萤石179万吨。直接和变相出口的萤石累计达到1095万吨,约占我国主要萤石资源省份已探明储量的8.4%。为此氟化工“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出口结构优化的目标。
  除了限制出口,政策还酝酿对萤石资源进行整合、加强对资源的控制,基本思路是将资源由国家控制,具体担任整合主角的是大型国企。由于萤石行业的情况与稀土类似,萤石相关政策出台可能将紧跟稀土,时间预计在2011年上半年。由于氟化工属于《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中的第四类监控化学品,将来政策调整后,生产需施行许可证制度。
  重点有机氟公司:600160 巨化股份、600636 三爱富、002407 多氟多等。
    4、聚氨酯
  中国聚氨酯工业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包括从基本原料到制品和机械设备,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近十年来,虽然中国聚氨酯的年均增长率为GDP的两倍,但中国人均聚氨酯的消费量仍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按人均GDP发展和聚氨酯增长率推算,中国聚氨酯产业仍处于快速增长时期。未来中国聚氨酯工业的发展将主要受五大方面的拉动,即人口总量、汽车工业、建筑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休闲娱乐业。
  石化行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聚氨酯方面面,原料MDI、TDI、PTMEG的国内产业规模将有较大发展空间,聚氨酯建筑保温板市场需求增加。预计“十二五规划”期间聚氨酯及上游原料产品仍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重点公司:红宝丽(002165、聚氨酯)、烟台万华(600309、聚氨酯原料MDI)、山西三维(000755、聚氨酯原料PTMEG)、沧州大化(600230)等。

    二、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是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包括:医药、农药、合成染料、有机颜料、涂料、香料与香精、化妆品与盥洗卫生品、肥皂与合成洗涤剂、表面活性剂、印刷油墨及其助剂、粘接剂、感光材料、磁性材料、催化剂、试剂、水处理剂与高分子絮凝剂、造纸助剂、皮革助剂、合成材料助剂、纺织印染剂及整理剂、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动物用药、油田化学品、石油添加剂及炼制助剂、水泥添加剂、矿物浮选剂、铸造用化学品、金属表面处理剂、合成润滑油与润滑油添加剂、汽车用化学品、芳香除臭剂、工业防菌防霉剂、电子化学品及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生物化工制品等40多个行业和门类。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将由资源消耗型转为节约型,将高污染型转为清洁型。预计到2015年,精细化工产值将达16000亿元,比2008年增长一倍,精细化工自给率达到80%以上,进入世界精细化工大国与强国之列。
    “十二五”精细化工调整重点为:对外合作与自主创新结合,推动技术水平提高,兼顾总量扩大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性能产品,加大对农药、通用涂料、传统染料、通用胶粘剂等传统领域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提高高端精细化工总量,高端领域仍是投资关注点:特殊功能涂料及水性涂料,染料新品种及产业化技术,化工中间体及绿色合成技术、电子化学品,高性能水处理化学品,功能型食品添加剂,高性能环保阻燃剂,高性能橡胶助剂和环保型塑料添加剂。
    涉及的上市公司:
    电子化学品公司:002326 永太科技、000755 山西三维、000985 大庆华科、002136 安 纳 达、
                    002256 彩虹精化、002408 齐翔腾达、002453 天马精化、300109 新开源等; 
    医药中间体公司:002250 联化科技、002326 永太科技、002411 九九久、  002453 天马精化、
                    300107 建新股份、300109 新开源、  600228 昌九生化、600490 *ST合臣等;
    染料公司:002010 传化股份、002054 德美化工、002440 闰土股份、300067 安诺其、
              600352 浙江龙盛等。

    三、重点公司情况
    1、宏达新材(002211):
    公司主营业务是高温硅橡胶系列产品的研究、生产和销售。公司国内高温硅橡胶混炼胶企业中,生产能力在万吨级/年以上的两家中的一家,公司募集资金项目--3万吨/年硅橡胶改扩建项目推迟到2009年12月底投产,建成后,公司将成为国内拥有半自动化操作系统的高温硅橡胶混炼胶生产企业之一,更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及其市场占有率。公司拥有自主创新核心技术,拥有独特水解物裂解技术,在加料及催化剂方面拥有国内领先工艺,在高温硅橡胶生产流程中,配胶这一环节非常重要,通过调整配方可以影响产品性能,在助剂研发方面走在同行业前列,自主研发不缩合法羟基硅油可以提高产品抗结构化性能,生产高温硅橡胶储存期显著高于行业一般水平。
    公司在2009年募集资金26262.1万元投资3万吨/年硅橡胶改扩建,预计年利润总额6609万元,投产后,高温硅橡胶生产能力将增加至5万吨/年。以40008.8万元投资4.5万吨/年有机硅材料改扩建,预计年利润总额10371万元,可生成水解物(硅氧烷)21395吨/年、副产品一甲基二氯氢硅烷1337吨/年、三甲基氯硅烷1652吨/年、一甲基三氯硅烷2489吨/年等。有机硅单体项目投产后,公司将不再依靠外购硅氧烷作为生产原料。随着本次募集资金项目的建成投产,公司将最迟在2010年具备7.5万吨硅氧烷单体,5万吨高温硅橡胶的生产能力。
    2、天马精化(002453):
    一直专注于各类精细化学品的开发生产。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逐步形成了以造纸用施胶剂AKD系列产品、医药中间体这两类为主的精细化学品研发生产体系。其中,AKD系列产品占主营收入75%,目前毛利率为15%。
    AKD原粉是一种浅黄色蜡状固体,用于加工配制AKD 中性施胶剂乳液,使纸张获得抗水的功能。造纸化学品工业经过近20 年的发展,经历了由酸性转为中性(或碱性)。90 年代欧美发达国家造纸业采用中性或碱性施胶比例已超过了80%,而国内约40%,未来国内AKD 施胶剂还有较大的替代酸性施胶剂的空间。且随着国内外对环保的日益重视,环保型的无溶剂法AKD 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此外,国外AKD生产受光气资源的约束,环保型AKD 向中国转移是行业发展的趋势。天马精化是国内唯一的无溶剂法制AKD 的企业。从专利保护的角度来说,天马精化可以垄断无溶剂法制AKD 原粉市场,其未来仍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天马精化目前环保型AKD原粉产能3万吨。全球需求约40~50万吨,光大证券判断公司未来可获得约10万吨以上的市场份额。
    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没有原料优势,致使其产品毛利率只有15%左右。无溶剂法生产ADK 的主要原料为硬脂酸和光气,目前造纸用硬脂酸被嘉里公司垄断,而硬脂酸是从东南亚的棕榈油加工而成,如果企业能直接到东南亚采购棕榈油,然后加工成硬脂酸,就可以大量节约成本。下游方面,AKD 原粉下游AKD乳液毛利率高于原粉10个点,但乳液使用范围有500 公里的半径限制,如果企业能布局好乳液产能,AKD 业务的利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对医药中间体,天马精化有自己的布局策略,即低难度不做、大产值不做,用GMP的标准来生产非GMP产品。根据该定位,公司选择了高尖端多肽药物的上游氨基酸保护剂、保护氨基酸,类似TICC的高级中间体这3大类方向。多肽类药物是国际上最尖端的新药研究领域之一,具有氨基酸类药物的“无副作用”特点,受到市场积极的关注,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艾滋病及癌症等,呈现出逐步取代氯化、硝化、磺化等传统工艺生产的常用药物的发展趋势。公司主营的氨基酸保护剂和保护氨基酸是合成多肽类药物的主要中间体产品,A酯和A胺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处领先地位,已通过德国拜耳、美国惠氏、瑞士巴亨等的供应商资格认证,毛利率维持在30%以上。
    公司中间体订单高速增长从2010年将开始爆发式增长,少量品种例如TICC、CMPP已经突破,公司已有5~10个上吨量级的产品,而且还有30多个百公斤级以上的产品。目前的百公斤级产品都是从临床2期开始介入的,一旦临床3期通过及后面的应用拓展,这些产品的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势头。
    3、九九久(002411):
    在精细化工行业庞杂的产品族类中,九九久主攻医药中间体的头孢中间体产品。中间体公司盈利的提升源自产品结构的改善和成本费用的控制,根本的驱动力在于公司的研发实力。具体来说,研发对公司价值的提升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是产品链拓展;第二是循环经济,利用废弃物或副产物合成具备经济价值的新产品,或者通过技改循环利用原料或中间产品减少损耗提高产出。
    目前,九九久正沿着以上两条道路同时发展公司业务,进一步确立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一方面利用募集资金大幅提高现有核心产品7-ADCA的产能,同时集中力量开发新一代头孢中间体,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另一方面利用公司独特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所带来的循环经济优势,成为行业内的成本领导者。公司董秘陈兵对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各项业务发展平稳,募投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据分析师介绍,除公司“增收节支”的战略外,九九久的业务增长还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
    市场空间广阔。据介绍,医药中间体类市场空间大,产品供不应求。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我国医药中间体产量达450万吨、产值约为1,900亿元。公司的主打产品7-ADCA属第三代头孢中间体,能用于合成的头孢菌素药物有十多个品种,但目前我国只拥有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克罗、头孢他美酯等5个品种的合成技术。随着国外新型头孢菌素合成技术的专利逐步到期,7-ADCA下游市场将被深度开发,进而加大对7-ADCA的需求。
    在国内市场层面,得益于医疗体制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头孢类药物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和头孢克罗在国内医药抗生素销售排行榜上一直位居前列,7-ADCA等头孢中间体的市场需求迅速增长。在国际市场方面,中国有望取代印度成为7-ADCA等头孢中间体的全球最大出口国。
    先发优势明显。公司的先发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专利技术的获得,公司目前拥有专利9项;申报专利8项,其中3项专利申请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受理。7-ADCA、苯甲醛、5,5-二甲基海因、氯代环己烷均被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其中,7-ADCA被科技部、商务部、质检总局、环保总局联合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其次是循环经济的应用,公司采用循环经济生产模式组织生产,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废气废液的排放;具有较强的清洁生产、节能生产优势。
    专注高端研发。公司的募投项目GCLE为第四代头孢中间体,属紧缺医药中间体,生产技术复杂。《中国鼓励引进技术目录》将“头孢类药物中间体GCLE高收率、高质量的生产技术”列为鼓励引进的技术之一。该技术具有较高的壁垒,国内掌握并形成规模化生产的企业目前只有天津信汇制药有限公司等几家大型企业,受制于较高的技术壁垒,国内GCLE产能较为集中,且总体规模较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国内目前GCLE产能只有800吨左右,而市场需求约2,5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