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画图片简单又漂亮:社会心理学笔记之 利他主义社会化(一)教化道德包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40:53

社会心理学笔记之 利他主义社会化(一)教化道德包容

对于那些纳粹欧洲时救助犹太人的人、美国反奴隶运动的领袖,以及巡回义诊的传教士而言,至少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把那些区别于自己的其他人都看做是一样的人类,以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和正义准则来对待他们。这些人们在道德上具有包容性,正如一位妇女所做的,她为了救助一名隐匿的犹太孕妇而假装怀孕——这样她就把即将降临人世的犹太孩子看作是自己的孩子。

道德排除(moral exclusion)——将某些人(或动物)排除于自己的道德关怀之外——则起相反的作用。从歧视到灭绝性的大屠杀,它令所有的伤害性行为变得合理。人们认为,对那些没有价值的人或该受排挤的人(被排除在关怀之外的动物也是如此),剥夺和残忍就会变得可以接受,甚至是适当的。纳粹就是将犹太人排除于他们的道德共同体之外。任何参与奴役、行刑或者拷问的人,实际上都实践着相似的道德排除。在较小的程度上,道德排除可用来描述这样的行为:我们将我们的关心、喜爱和遗产都集中于“我们的人”(比如我们的孩子)身上,而排除其他人。

因此,利他主义社会化的第一步是去除天然的内群体偏爱,比如亲缘喜爱或部族喜爱,而扩展我们关心他人福利的界线。巴特森解释宗教教育如何能做到这一点时指出,他们就是宣扬要对整个人类“大家庭”中所有人的爱,这就是把兄弟姐妹之间的血亲之爱扩展到了“上帝的孩子”之间的爱,从而扩展了利他主义的边界。如果每个人都是我们家庭的一分子,那么每个人就都对我们有道德要求。“我们”与“他们”之间的界线将被消除。使人们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想像他人的感受,也有助于增加帮助行为。“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人一定要学会采择别人的观点。

——《社会心理学》 戴维·迈尔斯

相关知识扩展:

亲社会行为是指符合社会期望的并对行为者本身无明显好处,行为者却自觉自愿地为行为受体带来一定利益的一类行为。广义上,凡是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都可以归到亲社会行为中去,如安慰、分享、助人、见义勇为这样的行为。利他行为的范围相对较小,不仅要求结果上有益他人,而且强调要有利他的动机。包括目的上利他、行动上自觉自愿、不求回报、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时间、精力、物质上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移情是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动机基础。所谓移情,是指对事情进行判断与决策之前,将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上,考虑他人的心理反应,充分理解他人情感与态度的能力。换句话说,移情是个体由真实或臆想的他人的情绪、情感体验而产生的并与之相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情感反应,是一种无意识的、并十分强烈的对他人情感的体验。移情即平日里所说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它对增强人们社会性理解和改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作用,是维系积极社会关系及促进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是人与人之间内心世界相互沟通的桥梁。

角色扮演是指暂时将自己置于他人的社会位置,按照相应的角色规范行事,从而加深对他人社会角色和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角色。角色扮演,有时候“很危险”,它有时会改变我们的心理结构,比如,演员太入戏了反而会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但,角色扮演确实对培养移情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角色扮演→移情→亲社会行为(良好的品德)。角色扮演“要从娃娃抓起”,多鼓励孩子参加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而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家庭作业,从而对孩子的社会化造成阻碍。我们说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人的社会化是分不开的,并与人的认知水平、道德养成相关联。

当然,利他主义社会化还有其他的途径,以后再说吧~

最后,来一句给力的宣传语:拒绝冷漠,传递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