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安全培训方案:全民制服往事:从“列宁装”到“黄军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53:07

全民制服往事:从“列宁装”到“黄军装”

2011年10月23日 09:31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苏秀 黄国钦 刘国运

字号:T|T
13人参与3条评论打印转发

核心提示:新中国成立62年来,衣着就像是写在人们身上的历史,一页页地掀过去。建国初期,曾一度流行列宁装,后来又流行中山装和黄军装,甚至深深地打上了“国服”的烙印。回望这些曾经的流行符号,会发现它们都没有越过制服的范畴,都紧紧地包裹着当时的政治色彩,而不仅仅是人们的身体。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2011年10月20日14版,作者:苏秀 黄国钦 刘国运,原题:《主题阅读:全民制服》

“国服”更替:列宁装、中山装、军装

新中国成立62年来,衣着就像是写在人们身上的历史,一页页地掀过去。建国初期,曾一度流行列宁装,后来又流行中山装和黄军装,甚至深深地打上了“国服”的烙印。回望这些曾经的流行符号,会发现它们都没有越过制服的范畴,都紧紧地包裹着当时的政治色彩,而不仅仅是人们的身体。

列宁装:为穿列宁装当妈妈级考生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了。那时我虽然已经有了一个孩子,但尚不满24岁,是多么羡慕那些穿着蓝布列宁装的女干部啊!我渴望自己也能那样地穿着,渴望着走到社会上去,渴望着工作。1950年,北京电影演员表演艺术研究所(北京电影学院前身)招生的时候,虽然我的儿子只有3岁,女儿还不满周岁,但我为了做一名职业妇女、国家干部,还是去报考了。我还真考取了,只是后来因故进了上影翻译片组。(上海苏秀85岁)

相关链接:列宁装也叫干部服,本为男装,在1949年后的中国却变成了最时髦的女装。或许,是因为它的双排纽扣和大翻领,聊以满足女性的追求。直至中国与苏联的交恶,列宁装方逐渐退潮。

中山装:父亲典卖中山装支撑生计

1961年到1964年,由于大哥生病和去世了,二哥在广州上大学,家里的经济越来越困难,很多东西都卖掉或典当了,只剩下父亲几套还颇像模样的中山装。父亲在房子里踱着步,打开衣橱的两扇门,又合上……最终,他还是取出了一套叠得整整齐齐的中山装,交给母亲去典当。刚开始,母亲还能牵着我,去把父亲的中山装赎回来,后来就再没有赎回的能力了。父亲的中山装,就这样一套一套拿出来,悄悄典卖了。(广东潮州黄国钦57岁)

相关链接:国家领导人一律穿中山装的形象,为大众做了榜样。它从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流行,到上世纪70年代末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了那个时代的“国服”。

黄军装:“不给军装就断亲”

军装盛行风,一直刮到80年代初。当时,我在天津当兵,大小当个“官”,求我要军装的亲朋好友特别多。军装是部队装备物资,按人按季定量发放,且以旧换新。所以,无论谁想弄一件多余的军装都不容易。为此,我作了不少难。

新疆石河子建设兵团的两个外甥多次来信向我要军装,我都以路程远、不好邮寄为由推脱了。说实话,我是无能为力呀。为此,姐夫和姐姐十分生我的气,说我跟外甥不亲,连件军装都不舍得给,为此事还提出断亲哩!过去,我家在农村,日子过得很苦。多亏姐姐和姐夫时常寄钱接济,帮渡难关。我上学还是他们供应的,这情哪能忘啊?1982年初,恰好我们连队到新疆哈密执行测绘任务。为了消除和姐姐一家的误解,弥合亲情上的创伤,我决定趁此机会,到姐姐家一趟。我知道,到姐姐家去,如果不给两个外甥弄到军装,无论如何是不好交待沟通的。在去新疆前,为弄军装,我绞尽脑汁,费尽心机。最后,我买了两瓶茅台酒,找到即将转业离开部队的两位老战友,好说歹说,死缠硬磨,硬是从他们那里换了两件军上衣。

当我带着军装到姐姐家时,两个外甥高兴得又蹦又跳,搂着我一个劲地叫舅舅。姐姐和姐夫也高兴得连声说:“过去俺说断亲,那都是将你军哩!现在军装带来了,这个亲就不断了。”说完,姐姐和姐夫都哈哈大笑了。在欢声笑语中,两个外甥穿上绿军装,领我来到农场的苹果园里,拍下了合影照。(河南郑州刘国运65岁)

相关链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全国学习解放军”的号召下,“不爱红装爱武装”。不过除非认识军队的人,军装是很难搞到的,一般人都选择颜色相近的布料做一身军便服。女孩穿军装都扎武装带,稍微靠武装带勒出一点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