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号英制螺纹外径:初一阶段父母应做些什么之三·与班主任教师配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59:42

初一阶段父母应做些什么之三·与班主任教师配合(转帖)

 

    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一篇文章中,一位母亲曾经这样写道:“从婴儿哇哇落地的那一分钟起,我就感到自己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了。小娃娃就像从我心里分裂出来的,觉得这是我的第二个心脏,是第二个我……”

    是啊,还有什么比父爱、母爱更无私的呢?在孩子身上,父母倾注了全部的爱,全部的希望。但是当孩子开始呼吸、睁开眼睛面向世界时,父母又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家庭教育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终生的。

    家庭教育,被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称为“包罗万象的、最复杂和最高尚的工作”。他又说,“在教育工作中,要使公开的和隐蔽的、社会的和私人的各种教育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幸福的谐音。

    这段论述多么精彩,多么重要。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父母应当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密切合作,架起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桥梁。也就是和老师及时联系,密切合作,共同研究,确定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案”和寻求教育的有效方法。

    和老师的联系一般可分为两种:一般联系和特殊联系。

 

    1.一般联系

    一般联系指经常或定期地就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状况、生活习惯、社会活动、友伴交往等做一般性情况交流,对共同关心的问题及时加以研究,以确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在进行一般性联系时,通常要注意以下几点:

    (1)态度主动积极

    有的父母可能认为上小学时孩子小,需要多和老师联系;上中学后孩子大了,没有必要和老师多联系了。其实不然,孩子上中学后,各方面变化很大,任课老师也很多,更需要双方多联系。

    有的父母满足于每天早晨叮嘱孩子“好好听讲,不要闹,不要招老师生气”,晚上问孩子“今天表现怎么样?出什么事了没有”,但是孩子答应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结果,往往是出了事,父母还不知道。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交给老师,我一百个放心”。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成熟的孩子却往往有让人不能放心的一面。随着长大,孩子的要求更加丰富,活动范围扩大,活动能力增强,应该关注的事情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

    总之,要勤联系,多过问孩子情况。

    (2)实事求是地交换情况

    老师要实事求是地介绍学生在校情况,父母也要事实求是地反映孩子在家的情况。优点要谈,缺点也要讲。

    六七十年代,父母和老师谈孩子的缺点多,谈优点不够,那时父母总认为“优点不谈丢不了,缺点不谈不得了”。进入八十年代,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却渐渐变成了谈优点津津乐道,谈缺点简明扼要了。

    还是实事求是地好,因为这样更能有效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3)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老师要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父母也要理解老师、尊重老师。

    日本教育家中泽次郎在他的《中学生家长必读》一书中有这样的论述:“圆满的人际关系,是指相互有关的双方意见一致点越多,人际关系越融洽。”他还说:“要想保持圆满的人际关系,必须善于从双方各自不同中努力寻找出一致点和共同点,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和建立关系。”

    一般来说,老师反映学生优点时,关系容易融洽;反映问题时,特别是比较严重的问题时,父母不容易接受。最头疼的恐怕是老师说有,孩子说没有时,父母更不容易冷静下来。有时牵扯到孩子私自用了父母的钱这个问题的性质,老师认为是“偷”,家长认为是“拿”,也容易搞僵。这时,父母往往对老师不够尊重,甚至出言不逊。

    这种现象,近年来在一般学校似乎出现越来越多,影响了父母和老师的关系,更影响了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4)不回避和不吓唬孩子 

    和老师联系,是正常的情况交流。每次和老师联系之前,父母可要求孩子向自己汇报情况,以供参考。和老师联系后,可以把老师的意见以适当方式讲给孩子,并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更快进步。

    不要吓唬孩子,不要让孩子产生惧怕心理,不要产生“联系等于告状”的错觉。

    一般联系,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电话、手机和书信往来

    电话、手机和书信往来,定期和不定期都可以。电话、手机往来及时、省时。书信一般可由孩子带信给老师,这样做可让孩子体会到这是正常现象,是对孩子的关心和信任。在信中向老师谈孩子的情况,并交换意见。有些信,也可以让孩子的同学捎去或寄去。

    (2)登门拜访

    老师可以进行家访,但普遍进行家访确实困难太大。因为现在的班主任从早到晚都得在学校盯着。父母对老师也可以进行拜访,可去学校,也可去老师家中面谈。如果是到老师家中,一般带孩子一起去更好一些,这样既可密切师生感情,又可避免孩子的误解。交换意见时,也可适当让孩子参加讨论,表达看法,这样做更有利于对孩子进行教育。

    (3)建立“联系本”

    建立“联系本”,似乎是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的事情,但有个别孩子由于成熟较晚或毛病较多,在中学也可以使用。这样等于和老师每天见一次面,交换一次情况。这种方法应当以表扬、肯定孩子为主,要鼓励孩子的上进心,而不要成了“双向告状”。

    一旦孩子自觉性较高了,这种联系方法就可以去掉了。

    (4)审阅指导孩子的日记或周记

    孩子的周记或日记,是孩子生活成长的记录,也是孩子的“论坛”和心理抒发。父母不要认为日记、周记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与自己无关,要多看、勤看、仔细看,最好能定期和孩子交换意见,并在上面写上鼓励的话语。

    日记或周记中,如果有需要和老师研究、探讨的问题,要及时交换情况。

    (5)有准备地参加家长会

    家长会是和老师联系的方式之一,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种必要手段。父母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①安排好本职工作,按时参加家长会。

    ②参加家长会前,认真地和孩子进行谈话,了解孩子实际情况,并帮孩子进行认真分析。

    ③带着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参加家长会。

    ④家长会上认真听取学校领导或老师的有关情况汇报,了解孩子在集体中所处的地位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学校对孩子提出的具体要求。

    ⑤家长会后半段,是交换意见的时间,应尽可能和班主任、任课老师进行个别交谈,主动反映孩子的情况,并征求老师的意见,同时和老师共同研讨,找出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和正确途径。

    ⑥家长会后,和孩子认真谈心,共同分析具体情况,研讨改进措施,制定努力目标,使孩子坚定信心,明确方向,更快进步。

 

    2.特殊联系

    特殊联系是指针对特殊的具体情况,和老师取得直接的联系,以谋求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开学初或学期末,帮助孩子认真总结、明确下阶段的目标。对孩子来说,开学初至关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父母应抓住这一难得的教育时机,主动和老师联系。到了期末时,切莫满足于知道孩子的分数,要对孩子的全面情况进行了解,和老师详细交换意见,以制订出下学期的教育计划。

    (2)较长时间出差前后,一定要和老师进行联系。初中孩子年龄较小,自理能力较差,出差前一定和老师打招呼,求得老师的“关照”。出差归来后,向老师询问孩子表现,避免出差期间出现问题或被坏人钻了空子。

    (3)孩子出现异常表现时,如孩子心神不宁,六神无主;和一些人交往异常;不能按时回家;言语中表现出过分失望或者对学校老师或同学强烈不满等。这时切莫粗心大意,要及时和老师联系,尽早加以解决,不要任其发展,避免严重问题的出现。

    (4)孩子发生不轨行为,如吸烟喝酒、打架斗殴、偷窃、触犯刑法、破坏公共秩序等。这时,切莫隐瞒或大事化小,否则很容易出更大的事,把问题解决在“萌芽”时期,不要听之任之。

    (5)孩子表现反常,如情绪暴躁,学习成绩骤然下降等。这时孩子往往有事,父母要和老师联系,摸清原因,求得解决,不要马虎大意。

    (6)孩子入团前后,评选三好学生、干部前后。这时一方面要对孩子进行肯定和鼓励,同时要和老师联系,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孩子更快进步。

    (7)父母出现意外事故,也要和老师进行联系。孩子的表情,往往是家庭情况的“晴雨表”,家里出现问题,孩子表情,特别是心理必然是“晴转阴”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这时,孩子需要老师特殊的关心和照顾,父母及时、适度地和老师联系,对孩子也很有必要。

    特殊联系较一般联系难度要大,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回避

    出于自尊心,有些事情孩子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如女孩子出现“早恋”就是如此。所以和老师联系时,就要适当回避,不让孩子知道,和老师之间做到心中有数,求得共识,统一教育思想和教育措施。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论述,有时是要“隐蔽教育意图”的。

    (2)不偏袒孩子

    在特殊联系中,有时容易出现不切实际地偏袒孩子的问题,父母惟恐自己孩子受委屈,挨批评或被处分,于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比如明明是孩子劫了别人钱,往往说成是“要钱”或“借钱”;明明把别人打得够呛,往往说成“闹着玩没轻没重”;明明是谩骂老师,往往说成是“说话没深没浅”。诸如此类,是不少的。这就不利于问题解决,更不利于对孩子进行教育。

    孩子出现问题,父母要和老师密切配合,合情合理地加以解决,切莫偏袒,切莫护短。

    (3)不抱怨他人

    在特殊联系中,不要因为孩子出现问题就抱怨别人。

    现在有些父母,确实存在着“三抱怨”的现象:一怨社会风气不好,不利于孩子成长进步;二怨老师不好,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三怨别人孩子不好,影响了自己的孩子。

    孩子学习不好,有的父母说:“老师怎么教的!”孩子上课说话,有的父母说:“都是某某同学招得他不能专心听讲。”孩子打了同学,父母说:“他怎么不打别人?”孩子出现严重问题,父母说:“老师怎么现在才告诉我,为什么事先没发现。”

    这样,就不利于问题解决。父母应从孩子身上甚至主动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真正进步起来。

    (4)不急于求成

    由于特殊事件比较复杂,因此孩子的思想转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对孩子反复地进行教育,同时和老师的联系也要反复进行,将孩子的表现及时和老师交换意见,采取措施,不要怕麻烦,不能掉以轻心。

    当然,和老师的配合是多方面的,还有许多内容可以探讨。

    总之,父母要了解老师,了解老师对孩子的一片无私的爱心,了解老师工作的艰辛,因为了解是理解的基础。有时还要谅解老师,谅解老师在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因为谅解是理解的前提。如果父母对老师能够了解、理解和谅解,并经常和老师取得联系,求得共识,确定一致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孩子必然会取得成功。即使和老师有不同意见,一时不能统一,也要求同存异,采取积极态度,相互配合,不要将关系弄僵,使孩子的教育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