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罐车运输网:童 事 记 趣(四)——上 夜 校[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30:56
童 事 记 趣(四)——上 夜 校[原创]

生命如歌b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forum-5-1.html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 更多


    上 夜 校  
文\生命如歌
  上夜校,大约是三年级时候的事。
  那时候,好像时兴上夜校,农民夜校、工人夜校、学生呢,自然叫学生夜校。
  这学生夜校,也有两种形式,一是去学校,全班学生一起,大课堂式的;一
  是三五成群,到学生家里去的。
  当时,以后一种形式居多。
  之所以叫做夜校,它和现今的上自习不一样,不以温习功课为单一目的,还包括写日记、背故事、练字等等。
  在所有年级中,数我们那一届学生少。所以,全班大概分了三个小组。时隔近四十年,现在回想,记不得是老师指定的,还是当初我们自己商定的,反正我是由偏村东头赶到村西头去上夜校的。
  尽管如此,还是乐此不疲。
  其实,不止是我,当时同学们都喜欢晚上上夜校的。
  也难怪,在当时的条件下,结束了无电的历史也才三、四年光景。但由于电力紧张,停电还是家常便饭。因此,上夜校时,多数情况下,我们还得带着自制的小煤油灯,那也成了当时一道特别的风景。不要说电视等现在看来很平常的电器那时根本不晓得为何物,能拥有个可以出声的收音机、半导体就算是十分了得了,全村可以数的上来的也就那么几个。唯一能让全村人都听到的,就是从那高高地支在山梁上的两个高音喇叭里传出来的声音。再就是隔一、两月甚至更长时间挤在戏台下能看到的一场电影。
  所以,晚上的夜校,倒不如说是对课外生活单调、乏味的一种补偿吧!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我们小组所去的同学家,他爸爸是一个煤矿工人。那时候,身处面朝黄土、背靠大山的农村,有一个当工人的爸爸,无疑是幸事一件,甚至是一种荣耀。比起我们这些农家子弟来说,有一个当工人的爸爸,家庭条件自然要好一些。所以,每天晚上,同学的父母亲总要拿一些小零食招待我们,尽管和现今比起来,那些小零食显得很是微不足道。
  每天晚上,度过了规定的一个半小时,便就是我们的自由时间。玩扑克、下象棋、军棋、叨笑话……各取所好、各尽所能,但有一点倒是相同,相比学习时候的沉静,都表现出了更高的热情。
  同学的父亲可以说是个象棋迷,象棋每天就在土炕上扔着,还不止一副。摆弄象棋可以说是他下班之后的唯一的活计,因此吸引了不少的街坊邻居前去切磋技艺。我就是在那时候,夜校学习过后,就站在一边观看他们楚汉相争,慢慢地也学会了“马走日子象飞田”的,并且也时不时地上阵实战一番。只是,自从夜校解散后,我就很少再接触象棋,棋艺便无什么长进,说起来颇为遗憾。以致后来看见别人摩拳擦掌、激战正酣,自己也只能观棋不语。
  夜校生活,到底坚持了多长时间,已记不大清了。现在想起来,上夜校的经历,既平淡也有趣,在同学们的记忆中还是留有一席之地的。
  记得前面说过,那时节,物质生活贫乏、文化生活单调是不争的事实,但有一点必须清楚,也是极其重要的,人们的精神却并不空虚。
  不管如今的年轻人理不理解,相不相信,这也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很值得我们今天来好好比较和反思。
  物质和精神,本就是两个既相互依存却又不能相互替代的哲学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