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模固定翼:老子的《道德经》为什么改为《德道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17:24

老子的《道德经》为什么改为《德道经》?

       

         ——老子《德道经》成书说明

  根据众多的考古资料得知,老子五千言原本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的排序,这是老子以德进道的本义。国学大师熊春锦先生把魏晋以来《道德经》的误名纠正过来,正名为《德道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改《道德经》为《德道经》以及纠正《道德经》内部的一些错误之处,是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十分有意义的大事。

  为尽可能地复原太上老子演创五千灵文之本义,重新勘定《德道经》原文的工作,自始至终由太上脉系当代传人熊春锦先生亲自主理。

  国学大家熊春锦先生,智慧过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融道学与哲学、文学、医学等于一身,著述颇丰。进入21世界初,先生以惊人的才华,校勘《德道经》原文,并准确解析经文的内涵。这件大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先生发现,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语意深刻,颇合道奥;帛书为古代贵族的作品,承传严谨,又与乙本在排序上相同,字数上相当,说明其与老子原本差失不大。故校勘工作以帛书甲本为蓝本,以帛书乙本和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本为参照,广泛考证石刻本、河上公本、龙兴碑本、王弼本等之优劣。按照大系统论,以《甲骨文》和《说文解字》为代表的象形文字系统,《尔雅》所代表的同义、近义词归类的语义学系统,及刘熙《释名》所代表的语音追溯名源、语义的系统为依据,以科学、严谨的考究态度,查证原貌,澄清流弊,尽力还老子本意。

  这项重要工作的圆满完成,不仅是澄清历史的重大事件,而且是学术界“老学”研究的里程碑,对后世的道德教育、道德实践和国家的复兴,开辟了正确航向。重新勘定《德道经》原文的工作,是在新的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进行的。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本《老子》,给几千年来的老学研究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光明。帛书《老子》有甲、乙两种版本,皆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尤其乙本在两篇后分别有“德”、“道”二字,明确分出篇名。这使得自魏晋以来被误名为《道德经》,及颠倒“德篇”与“道篇”编排次序的事实真相大白。在敦煌藏经洞中发现的老子《德道经》写本,多以“德经”为上卷,“道经”为下卷,不分章,与现代流传的《道德经》的“道经”在前、“德经”在后的次序不同。70年代出土的银雀山竹简和马王堆帛书《老子》是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前的写本,均为“德经”上,“道经”下。可见《德道经》以“德”、“道”分上下是战国以来的旧传,符合老子由德入道、以德进道、修德证道、全德复道的本意。敦煌写本、银雀山竹简和马王堆帛书保持了这个真面貌,是研究老子的最好材料。不仅如此,先秦韩非子《解老》《喻老》亦言德在前,汉代张道陵《老子想尔注》虽保留得不完整,但可以看出其以“道经”为后。可见,魏晋以前的《老子》皆为“德经”在前,是不争的事实。“德道”亦然具有道德的内涵,而且寓意修德归道的深刻意境。故唯一复原以《德道经》命名才符合老子“淳德归道”的创作本意。

  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发掘出了汉字起源的甲骨文,再现了古人创作汉字的本义,今人沿用的许多汉字的字义与古代那时的字义大相径庭,这无疑给探索和研究《德道经》本义带来新的伟大曙光。例如,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但现代人却对于什么是自然、什么是自己,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自,甲骨文像“鼻”形,即“鼻”的本字,人们本能地指着鼻子表达自己存在,也是最好的例证。自,既是表达原始发端,又是证明生命“气息”存在的外部表现之所在。然,是“燃”的本字,《说文解字》释:“然,烧也。”所以,“自然”即是最原始的燃烧,是燃烧自己,照亮一切,这才是“自然”的最原始本义。这也使得老子的诸如“道法自然”之语所体现的大公无私、奉献一切的本义变得简单明了。

  古文中多用通假及异体字,本次校勘本着尽可能准确反应帛书本《老子》的原貌,又不泥于古的原则。其中,仅当原用字的今义发生重大变化时,用之容易产生歧义,则有充分依据地改用现代字以代之,如帛书中的“胃”字义为“谓”,故以“谓”代之;帛书中的“刑”字义为“形,故以“形”代之;“祭”与“然”具有不同的两种字义,若误作通假义则本义全非,故不可混同;帛书甲乙本的“无”字是“無”的异体字,而不是简体字,为保持帛书原貌,仍用“无”。一般情况下,《老子·德道经》都维持帛书的原本。

  《老子·德道经》与以往流传的通行本《道德经》比较,不仅纠正了“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的篇序,而且《道德经》中第40章与41章次序弄颠倒了,第80章、第81章的内容本应在第67章之前,第24章本应在第22章之前,这些错误次序都得到纠正。另外,为突出每章之重点,熊春锦先生根据前人所注及现今重新校勘后的章义,给81章的每章作了“命名”,以示提纲挈领。

  在帛书本和楚简本《老子》发掘的前提下,加上众多集约的有利因素,使《老子·德道经》的成书得到了圆满地完成,这在人类探索《老子》经文的征程上翻开完全崭新的一页。

  “老子《德道经》”为什么书写成《老子•德道经》呢?前者是旧式书写样式,容易使读者形成一个不完善的概念,认为这是古代老子传留下来的著作《德道经》。根据“心、物、能一元论”得知,老子的隐显信息能量场与《德道经》同在,处于读者的环境中。如果诵读或研究《老子•德道经》是经常性的,这新的书写方式就能帮助读者自然地确立与老子同在、与老子同谋的心境,学会用无利有,获得较好效果。

  在校堪过程中,主要参考以下文献:

《老子甲本及卷后古佚书》(原件影印附全文整理)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

《老子乙本及卷前古佚书》(原件影印附全文整理)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附甲本乙本傅奕本对照表)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76.

《藏外道书·老子甲本释文》胡道静等主编,巴蜀书社,1992-1994年.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编辑组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乙、丙》编辑组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简帛书法选》编辑组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道德经河上公章句》汉·河上公著,中国道教协会印.

《汉帛书老子乙本》陈松长,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

《王弼集校释》楼宇烈,中华书局,1980年.

《老子想尔注校证》饶宗颐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唐·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本》电子版.

《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范应元著,中华书局,1998影印版.

《楚简(老子)与老子公案》郭沂著,《中国哲学》第20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

《解老喻老》韩非(公元前280-233).

《道德经》北京白云观,2002.

《说文解字·大徐本》东汉·许慎著,宋·徐铉注,四部丛刊正编本(日本岩崎氏静嘉堂藏北宋刊本).

《说文解字·段注本》东汉·许慎著,清·段玉裁注,清嘉庆20人经韵楼刊本(黎明文化).

《说文解字今释》汤可敬,岳麓书社,2002.

《玉篇》南朝梁·顾野王原编,宋·陈彭年等新编,四部丛刊正编本(借印建德周氏藏元刊本).

《隶辨》清·顾蔼吉编,清康熙57年项絪氏玉渊堂刻本(大孚书局).

《金石文字辨异》刑澍(1759-1823),聚学轩丛书第一集(百部丛书).

《干禄字书》唐·颜元孙,夷门广牍丛书(景印宋元明善本丛书十种).

《六书正讹》元·周伯琦,元至正15年平江郡守高德基刊本(中图善本).

《龙龛手鉴》辽·行均,四部丛刊续编本(景印江安傅氏双鉴楼藏宋刊本).

《佩觿》宋·郭忠恕,清康熙年间吴郡张士俊刊泽存堂本(中图善本).

《广韵》宋·陈彭年、邱雍、等编撰.清康熙43年吴郡张士俊刊泽存堂本(黎明文化).

《集韵》宋·丁度等,上海图书馆藏述古堂景宋钞本(学海).

《类篇》宋·司马光等,光绪丙子姚觐元重刊三韵本(北京中华).

《精严新集大藏音》宋·处观,中华大藏经第一辑碛砂藏(民国63年).

《俗书刊误》明·焦竑,《四库全书》(商务).

《字彚》明·梅膺祚,明万历乙卯43年江东梅氏原刊本(中图善本).

《正字通》明·张自烈(1597-1673),清康熙戊午17年刘炳刊正本(台大善本).

《字彚补》清·吴任臣,清康熙5年蒲阳刊本(中图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