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et板防火等级:刘贵珍内养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6:09:08

刘贵珍内养功

    内养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功法,具有防治疾病,保健延年的作用。内养功历史上皆以单传口授相继承。1947年家父刘贵珍工作劳累过度,加上抗战时期环境艰苦,缺医少药,因而积劳成疾,身患肺结核、胸膜炎、胃溃疡和严重的神经衰弱,后学得内养功法并静心练习,身体完全康复。经组织批准,家父正式拜内养功的传人刘渡舟老人为师,开始系统挖掘继承内养功功法。在功法整理过程中还得到了李维华、张幼天两位前辈的协助。
    1949年家父在冀南行署干部休养所将内养功功法应用于临床治疗,结果发现疗效甚佳。1953 年在河北省唐山市政府程玉林等领导的支持下,家父倡导成立了气功疗法研究小组,对内养功的功理、功法、临床等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和研究,并经多种医疗仪器和手段的检测,得到了大量的医学指标数据,证实了内养功疗法的科学性及医学价值。由于家父研究和推广内养功疗法成绩显著,1955 年受到国家卫生部的表彰和嘉奖,李德全部长为其颁发了奖状和奖金。从此,气功疗法作为医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得到国家的承认,广泛应用于临床,由此创建了河北省北戴河气功疗养院(河北省北戴河气功康复医院) ,并向全国进行推广。1957年家父著《气功疗法实践》一书,先后发行百万余册,畅销国内外,深受广大患者和气功爱好者欢迎,使气功保健活动得到空前的普及,被后人称之为“新中国第一功”,即第一个走进医院,并进行临床科研观察的功法,第一个被国家认定并向全国推广的功法,我国当代的第一个气功热潮就在当时形成。十年动乱中内养功曾遭到扼杀,但他深深活在人们的心中,内养功至今仍是我院临床治疗康复的重要功法。内养功在长期的医疗保健实践活动中,其内容不断充实,功法更趋完善,适应症有所扩展,显示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笔者根据家父的遗稿,结合自己近年来的练功教功经验,对内养功进行了重新整理,姑且定名为刘贵珍内养功。
    内养功的特点
    内养功要求身、息、心并练,配合调整饮食。既要求规范的形体调练,又要求意守丹田、默念字诀、舌体起落,同时强调悠、匀、细、缓、深、长的腹式停闭呼吸,具有大脑静、脏腑动的锻炼特点。
    脾胃为人的后天之本。胃为水谷之海,脾胃健运,可化育四方。脾旺可散布精---!!##!!---液,营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使经脉畅通,气血周流,故中医有“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之说,把“保胃气”作为重要的治疗养生原则。内养功具有强胃健脾,培补后天之本的生理特点。
    内养功的适应症
    内养功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疗效最佳,如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下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肝炎、初期肝硬化、慢性胆囊炎、习惯性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粘膜脱垂症、肠结核、胃切除术后症候群等。除此之外,对其它系统的疾病,如肺结核、高血压病、低血压病、慢性风心病、支气管炎、哮喘、糖尿病、风湿症及癌症初期等也有较好的疗效。
    内养功修炼方法
    内养功在修炼过程中分静功、动功两大部分,也可分为初级功、中级功和高级功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要求动静结合,练养相兼。初级功的静功称“松静筑基法”,动功称“保健按摩法”;中级功的静功称“吐纳停闭息调法”,动功第一套为“易筋行气法”,第二套为“行气延寿法”;高级功的静功称“神气合一法”,动功称“灵性自动法”。调身、调息、调神贯穿于整个功法的全过程,但在每步功里又各有侧重,相辅相成。练习中应循序渐进,切勿急于求成。下面主要介绍刘贵珍内养功静功的初级功和中级功。

    松静筑基法
    松静筑基法原是内养功的预备功,现规范为内养功初级功的静功修炼法。本法虽然有呼吸和意念的调整,但重点是通过多种方法和使整个机体呈现出松绵融通的状态,即通过调身而达到身调的目的,同时心神亦达到安静、平静、恬静的状态。因“松”、“静”是练功的基础,如同盖楼房打地基一样,不能忽视筑基功夫。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很多患者还未练内养功停闭呼吸法,仅以“松静”的功法练习,一些疾病的症状便可缓解或消失。如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下降并逐步稳定,紧张性头痛或失眠的患者症状减轻或治愈,腹胀、便秘、心绞痛等均能收到较好的疗效。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断形成。由于紧张、压力大所造成的多种疾病或精神情绪的失调,均可通过这步功的锻炼而得到治疗和调整。因此,松静筑基法的用途非常广泛。作为基础功,主要是在练习内养功特殊的停闭呼吸法之前,先练习1~5 天的松静筑基法,以稳定情绪,平静心神,放松机体,疏通经络,为学习和掌握好下步功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如上面所述,针对某些疾病松静筑基法可以作为主功来练习。身松脑静重三调,要想很好地做到机体放松,心神平静,必须进行姿式、呼吸和意守的调整。
    一、姿式
    1、仰卧式:脸向上仰卧在床上,枕头的高低以舒适为标准,两手轻松自然地放在身体两侧或双手相叠置于中脘部,两腿舒伸,脚跟并拢,脚尖自然分开。鼻吸鼻呼,两眼轻闭或微露一线之光,神不外驰。
    2、靠坐式:靠坐在沙发上或床上,后背和腰部须用物品垫实,不可悬空。双手轻松自然地放在沙发扶手上或两手相握置于自己的丹田部位。两腿自然屈曲或舒伸。呼吸及眼睛的要求同上。
    3、松静站立式: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曲,松腰松胯,收腹敛臀,两臂在身体的两侧自然下垂,十指尖朝下。松肩、虚腋、虚灵顶劲,下颌内收,百会朝天。两眼轻闭或微露一线之光,神不外驰,鼻吸鼻呼。亦可采取抱球式。姿式的选择要根据自己的病情、习惯和身体状况而定,以舒适自然为标准。
    二、呼吸
    1、自然呼吸:初练功时须采取自然呼吸,即不改变平时呼吸的运动形式,顺其自然。不要因追求呼吸的长短、快慢而造成憋气现象,随着功夫的不断长进,呼吸再逐步形成匀缓、深长的腹式呼吸。
    2、顺腹式呼吸:即吸气时,小腹随吸气而隆起来;呼气时,小腹随呼吸而凹下去。这种呼吸运动形式也称为气贯丹田。
    3、逆腹式呼吸:即吸气时,胸部随吸气而扩张,小腹部回缩; 呼气时,胸部收回而小腹隆起。这种呼吸运动形式也称为气沉丹田。
  三、意守
  1、活位意守:即按其松静部位的不同,意守部位亦随之变换。
  2、定位意守:即意守丹田。内养功中的丹田是以气海穴为中心,上至神阙,下至关元,命门之前如同自己拳头大小的区域设在小腹内。不可象扎针灸那样拘泥于一点。其丹田部位集气海、神阙、关元、命门于一体,意守此处能调气机,和气血,壮元气,通百脉。
  3、松静意守:即配合呼吸进行“松”、“静”字诀的默念,以达到相应的练习效果。
  知道了练功姿式、呼吸方法、意守内容后,还需采用具体的修炼方法将其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下面介绍五种具体的练习方法。这五种方法既可分段练习,亦可进行通身练习。关于段落部位的划分,在临床上一般分为头颈、胸背、腰腹、手臂、双腿、双脚6个段落。通身即将整个身体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练习。
  聚降松静法:聚降,即吸气时配合默念“静”字诀,意想气向你所意守的部位集聚,呼气时配合默念“松”字诀,从你所意守部位的顶端向末端松降。每个部位连续做3~5遍。采取活位意守的方法从头颈到双脚全部练习结束称为一个循环,然后采取定位意守的方法将意念集中在丹田部位,意守3~5分钟,便可进行第二个循环的练习,每个功时以3个循环为标准。此方法练习熟练后可进行通身法的练习,即吸气配合默念“静”字诀,意想气向丹田部位集聚、充盈;呼气时配合默念“松”字诀由头顶向下松降直至脚底。如此反复练习18次,或24次,或36次。之后将意念集中于丹田部位,轻轻意守,培补丹田元气。
  开降松静法:开降,即吸气时配合默念“静”字诀,使你所意守的部位向外舒展、打开,呼气配合默念“松”字诀由该部位顶端向下端松静。仍需每个部位连续练习3~5遍,一个循环结束后意守丹田3~5分钟,3个循环为一个功时。此方法熟练后进行通身练习,随吸气默念“静”字诀,整个身体向外舒展、打开;呼气默念“松”字诀由头顶向下松降至脚底。仍以18次或24次或36次为标准进行练习,之后引气归元,轻守丹田。
  升降松静法:升降,即吸气配合默念“静”字诀,意想气由你所意守的那个部位的末端向顶端上升,呼气默念“松”字诀的同时由所意守部位的顶端向末端松降。连续做3~5遍,换第二个部位,以此类推,一个循环结束后意守丹田,余同上。此法练习熟练后可进行通身法练习,即吸气默念“静”字诀的同时,意想气由足底上升至胸部膻中;呼气默念“松”字诀,由头颈向下松降至足底。余与上法同。
  以上方法也可统称为纵向松静法,因在呼降时均是自上而下进行练习的。在进行通身练习时,可加一美好的意念,即在呼气松降时,意想清泉甘露之水由自己的头顶贯入全身,沁人心脾,滋润丹田,病浊之气随之而下降,永不再生。良性意念的不断刺激,使大脑皮层中建立起一个良性的兴奋灶,产生良性的条件反射,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体的康复。

  聚散松静法:聚散,即吸气默念“静”字诀的同时,意想气向你所意守的部位集聚、聚合,呼气默念“松”字诀的同时,由该部位的中心向四周散开、松开。仍然每个部位连续练3~5遍,一个循环结束后意守丹田3~5分钟,3个循环为一个功时。反复练习熟练后可进行通身法练习,即吸气默念“静”字诀时,意想清新之气向丹田集聚,或向体内中心点、中心轴集聚;呼气默念“松”字诀时,由体内中心点或中心轴向四周松散开。反复练习18次,或24次,或36次,之后意守丹田,培补丹田真元之气。
  开合松静法:即吸气默念静字诀的同时,使你所意守的那个部位由里向外打开,如同气球充满了气向外膨胀,又如同一朵鲜花在开放;呼气时随“松”字诀的默念向内合,如同气球回缩,又如花儿闭合。如此一个段落一个段落的练习后意守丹田,仍以3个循环为一个功时。此法熟练后可进行通身开合法的练习。即吸气默念“静”字诀时,意想清新之气充盈全身,整个机体舒展膨胀;默念“松”字诀时,徐徐呼气,全身放松,真元之气向丹田凝集。反复练习18次,或24次,或36次,之后轻守丹田,蕴养丹田真元之气。
  以上两种方法可统称横向松静法,因在练习中均采用的是由里向外或自外向内横向的运行路线。在进行通身练习时可意想打开周身的毛孔和窍穴,吸纳大自然的清新之气充盈集聚体内,呼出病浊之气排出体外,息息相应,天人合一。
  通过以上纵向的、横向的、分段的、通身的各种松静法的练习,目的是为了打开和贯通每个部位直至全身纵向和横向的气路,并能按照大脑发出的指令,需要什么部位松什么部位,就能很快地放松下来,且心情亦非常的平和恬静,以锻炼机体的灵敏性,并使大脑思维更加有序地达到一种松静融通的状态,为练下步功打下良好基础。

    吐纳停闭息调法
    吐纳停闭息调法即内养功静功中级功。在这步功里要求有规范的姿式和意念的调练,但关键在于调息,强调通过特殊的不平衡的停闭呼吸法锻炼,来调整我们体内失衡的现象。使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神经系统得到很好调整,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与抑制更加协调,使体内的阴阳平衡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和状态。在修炼的过程中,呼吸要逐步的达到悠、匀、细、缓、深、长的程度,即通过停闭调息的锻炼而达呼吸协调的目的。
  在初级功的基础上,姿式、呼吸、意守的难度均相应地增大了,现介绍如下:
  一、姿式
  除初级功的姿式继续选用外,根据练功需要又增加了侧卧式、尾高位式、平坐式、壮式四种。
  1、侧卧式:有右侧卧和左侧卧之分,多以右侧卧为主。向右侧卧于床上,头的高低用枕调节,以舒适自然为标准。上身在保持自然生理曲度的基础上,呈含胸拔背之势。右上肢自然屈曲,五指舒伸,掌心向上,置于脸前枕上,距脸一拳左右。左臂自然伸直,五指舒松,掌心向下,放于同侧髋上,右腿自然舒伸,左膝置于右膝部(两膝相叠)大腿和小腿屈曲成120度角。双目轻闭或微露一线之光,鼻吸鼻呼。左侧卧与其姿式相同,四肢体位相反。
  2、尾高位式:大致与仰卧位相同,所不同处即将臀下用物垫高10厘米左右,使练功者的体位呈一马鞍形。可两腿舒伸,亦可两腿屈曲,两脚向臀部收回平行分开与肩同宽,两膝靠拢,成一立体三角形。此式是治疗脏器下垂患者所采用的特殊姿式。
  3、平坐式:平坐在没有靠背的凳子上,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小腿与地面垂直,膝关节屈曲成90度,两手心向下自然放在两大腿之上,胸微微内含,脊背自然竖起,松肩垂肘,下颌微内收,百会穴朝天,鼻吸鼻呼,两眼轻闭或目观鼻准。
  4、壮式:脸向上仰卧于床上,枕头垫高到33厘米左右。肩背随之垫实而呈一坡形,不可悬空。两手掌心向内贴于两大腿的外侧,两腿舒伸,两脚并拢,脚尖立起上跷。此式有些费力,通常在练功后期为巩固疗效,增强体质而选用。关于侧卧式中的侧左还是侧右,应根据病情和个人的习惯而定。为便于胃的排空和不因为重力而造成心脏负担,多以右侧卧为主,所以有心脏疾患或胃张力低下、排空迟缓者均宜选用右侧卧。但胃粘膜脱垂症的患者宜选用左侧卧。坐式和卧式可以互相配合,亦可单独使用。卧式练习数日后,体力有所恢复即可增加坐式。
  二、意守部位
  中级静功的意守部位有丹田、涌泉、膻中和外景。
  1、丹田:同初级功松静筑基法。
  2、涌泉:将意念放于涌泉穴,或两眼轻闭微露一线之光,意识随视线注意脚的大趾,或闭目默默回忆足趾的形象。血压偏高、肝阳上亢者或杂念较多不习惯于闭目意守丹田者,均可选用意守涌泉或足趾。临床上也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命门、足三里等。
  3、膻中:即意念轻守两乳之间的膻中穴。女子练功多守此部位,尤其在月经期,可避免经期延长、经血过多的现象出现。另外根据病情和练功的进展来选用这一部位。
  4、外景:即意守体外的某一景物,如花卉、大海、明月等等。
  意守部位的选择一般都以丹田为主,既可培补、充盈体内的真元之气,也可结合呼吸时有节律的腹壁起伏运动,较好地集中思想,排除杂念。但无论意守何处,都应做到似守非守,绵绵若存,顺其自然。
  三、呼吸调练
  中级静功停闭呼吸法的练习,在临床上常用的有3种,其中又以软呼吸法和硬呼吸法为基础练法。
  1、软呼吸法:即吸—呼—停的呼吸方法。采取鼻吸鼻呼或鼻吸口呼,先行吸气,随之将气徐徐呼出,呼毕再行一定时间的闭气。这种呼吸法比较适合于慢性肝炎、初期肝硬化、习惯性便秘、高血压病、萎缩性胃炎、胃肠功能低下、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2、硬呼吸法:即吸—停—呼的呼吸方法。两-|-#-!-Chun轻闭,以鼻呼吸,先行吸气,暂不呼出进行一定时间的闭气,然后将气徐徐呼出。此法适宜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幽门狭窄、泄泻、低血压等。
  3、气血双补法:即吸—停—吸—呼的呼吸方法。此法有一定的难度,但对消化和呼吸方面的作用较前两种呼吸法显著。其练法是:先吸少量的气,即行呼吸停闭,再将气吸满,最后徐徐呼出。
  呼吸方法的选择,软呼吸法适用于阴虚者,此法有滋阴潜阳的作用;硬呼吸法适宜于阳虚者,此法具壮阳扶正的功效。气血双亏者可采用第三种呼吸法。但不论是那一种呼吸法,停闭的时间和呼吸的长短一定要掌握得恰到好处,即掌握好火候,避免因呼吸不当而产生不舒适的症状。如果一旦出现憋气现象,即可采用初级功中的松静法,以调节缓解。
  四、舌体起落
  除了姿式、意守、呼吸的调练之外,中级功里还有舌体的运动。即称为舌动或舌体起落。
  舌体起落即是舌体配合呼吸进行上下起落运动。舌动可以起到集中思想,排除杂念,刺激唾液腺大量分泌唾液,增进食欲,加强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作用;还有引君火下降,奉阴精上升,水升火降,水火既济而达阴阳平衡的作用;又因在舌体上有肺、脾、心三大经穴,故舌动能很好地协调心肺脾三经,活跃气血的运行。
  舌动与软呼吸法的配合:吸气时舌舐上腭,呼气时舌体落下,停闭时舌落下不动。
  舌动与硬呼吸法的配合:吸气时舌舐上腭,停闭时舌舐上腭不动,呼气时舌体落下。
  舌动与气血双补法的配合:吸气即舌舐上腭,直至呼气舌体落下。
  在进行舌体起落锻炼时,口腔内会产生大量的唾液,须平心静气地将其徐徐咽下,用意念诱导送入丹田。古称:“常养玄谷芝,灌溉瑶池水”。
  五、默念字句
  默念字句,也称默念字诀或咒语,是内养功修炼的一个重要手段。即练功中选择美好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词或字句用意默念,而不要念出声。具有以一念代万念的作用,并通过词句的暗示和诱导亦可导致与词相应的生理效应,加速病情的治愈和体质的恢复。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字句多因人因病而异。如精神紧张者,可选用“我松静”;脾运失健者,宜选用“大脑静,脏腑动”;气血两亏者宜选用“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气滞胸胁者,宜选用“气沉丹田,真气内生”;糖尿病患者,宜选用“血糖降,尿糖无”的字句,等等。默念字数开始要少,一般先以3个字开始练习为好,待呼吸调至柔细深长后,则可增加字数,但以不超过9个字为宜,如“我练功身体好”,“自己静坐身体能健康”等等。
  默念字句和呼吸法的配合:如果选练3个字的内容,即吸、呼、停各念1个字,比较好练。如果选用4个字以上的字诀默念就要按一吸一呼各念1个字,其余的字均在停闭时默念的要求来练习。
  默念字句和软呼吸法的配合:吸气默念第一个字,呼气默念第二个字,停闭默念剩余所有的字,如“练功身体好”,即吸气默念“练”,呼气默念“功”,停闭默念“身体好”。以此类推。
  默念字句和硬呼吸法的配合:吸气默念第一个字,停闭默念中间所有的字,呼气默念最后一个字。如“练功身体能健康”,即吸气默念“练”,停闭默念“功身体能健”,呼气默念“康”。以此类推。
  默念字句和气血双补法的配合:即吸、吸各念1个字,停闭默念中间所有的字,呼气便徐徐呼出。
  默念字句对呼吸的快慢和停闭时间的长短有一定影响,尽管字句的默念所用的时间没有统一规定,可灵活掌握,但默念时字与字间隔的时间应该是相等的。随着功夫的不断加深,停闭的时间会逐渐延长,默念的字数可不断增加。但初学者不能一味追求默念字数的多少,而造成憋气现象的出现。
  练习内养功中级静功将其姿式、意守、舌动、默念、腹式停闭呼吸全部兼顾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按循序渐进的原则逐一掌握,切莫急于求成。患者亦可根据病情优先选择其中的某项,针对性地练习。如难以入静者先选择默念,消化不良者可先增加舌动。如年老多病增加默念和舌动均觉困难者,亦可单纯练习停闭呼吸。
  六、养丹田气
  内养功中级静功每个功时为45~60分钟,练功即将结束时,要停止默念和舌动,将腹式停闭呼吸改为匀缓柔和的自然呼吸,进行养气。养气时丹田部位感觉到充实,同时意想自己轻松恬静,周身有一种暖融融、轻飘飘的舒适美感。这种美感象气、象云、象七彩阳光笼罩着全身。一切疾病随呼气被排出体外,日月精华之气随吸气而充盈全身。烦恼、忧愁、不悦烟消云散。整个身体如同沉浸在温暖的池水里,又如漂浮在海面上,轻松自然,愉悦恬静,颐养丹田真元之气。
  七、收功
  练功结束时不要马上起来活动,避免收功过急,要逐步的从气功入静的状态中走出来,由静变动,先慢慢将双眼睁开,再将两手搓热后浴面收功。也可用保健按摩法收功,如叩齿、咽津、揉腹、搓腰和带脉等,效果会更好。
  愿刘贵珍内养功给更多的人带来健康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