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碧桂园样板间:中国人来看美军三种高科技武器!图 - 尖端科技 - 铁血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30:10

中国人来看美军三种高科技武器!图

2011-01-01 19:42:04.0

美军的高科技空中武器不止F-22和F-35战机,还包括了很多高科技的先进武器。在这些武器上我们和美国的差距还不小,我国还要继续加强军工科技的研究和发展,美国的这三种武器还是处在世界最先进的行列中:

  •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第一种:X-51超高速导弹,美国的瞬间全球打击手段实现里程碑式跨越,一种比现役的“战斧”导弹快数倍的超高音导弹,将以惊人的600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行,在一小时内对地球上任何一处目标实行精确打击。美国媒体在提到这种新导弹的用途时,都提到了“战斧”导弹的速度不够快,导致“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的逃脱,而未来的情况将根本改观。军事专家相信,超高速导弹一旦成熟,它带给世界军事的冲击绝不会亚于当年的核武器,而美军开发这种武器显然不仅仅想用它来打那些钻在山洞里的恐怖分子美军的“驭波者”时速6000公里,据提前出版的2007年1月的美国著名科技刊物《大众机械师》介绍,美国空军研究试验室正在开展一个名为“驭波者”X-51的新一代超高速导弹项目,前期的测试工作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地面测试,整个项目的试验到2008年结束,预期2009年能正式发射。   根据公布的性能指标,X-51头部扁平,充分考虑到高速飞行时的空气动力学需求,外形借鉴了宇宙飞船和巡航导弹的特点。弹体由镍合金制成,长约3.5米,重量和体积都与一般的导弹差不多,可任意搭载到轰炸机或战斗机上,是一种标准的空对地巡航导弹。但它的速度又让它有别于其他巡航导弹。



      据介绍,X-51由B-52轰炸机带到3.5万英尺的高空发射,然后速度达到5马赫,也即约6000公里/小时,在20分钟内从阿拉伯海打到阿富汗东部,也几乎可以在一小时内对地球上任何一处目标实行精确打击。X-51将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够达到如此高速的空射巡航导弹,以前,只有弹道导弹和宇宙飞船才能达到这种速度。



    X-51超高速导弹


      第二种:HTV-2超高速无人侦察战机,据德国《明镜》杂志网站报道,美国将于10年4月在太平洋上空试飞一种最新超音速无人驾驶战机,这种名为第二代“猎鹰”高超音速飞行器(Falcon Hypersonic Technology Vehicle 2,HTV-2)的战机,可携带5吨重的物资,以超过音速5倍的速度在2小时内可抵达世界任何地方。   HTV-2采用了Typ Minotaur IV发动机技术,将在加利福尼亚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升空试飞。在与火箭分离后,HTV-2将以高超音速度在大气层飞行,最后降落在太平洋中部夸贾林环礁的里根实验场。无人机将飞行8000公里,以检验飞机的绝热性和气体动力驾驶的稳定性。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根据美国国防部下属的美国国防先期研究计划局(DARPA)的报告,HTV-2的载重量为5吨,是目前飞得最快的战机。这种黑色的楔型战机在2小时内可以飞行近1.7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周长的一半,而洲际导弹的射程只有5500公里至15000公里间。



      美军一直渴望有一种更快的高超音速战机,以取代正在超期服役的SR-71“黑鸟”超音速侦察机。这种侦察机的速度是音速的3倍,但是DARPA在技术上始终没有取得突破。



      2008年,DARPA提出了一项开发一种类似战斗机的HTV-3的计划。按照设计,这种飞机具有其它超音速飞机“无与伦比的性能”,速度可达到音速的6倍,将于2012年投入使用。然而由于2009年美国国会削减了财政预算,这个项目被迫搁浅,DARPA只好转为开发HTV-2。


      第三种:X-37B无人航天飞机,简称X-37B,是美空军制造的、第一架可重复使用的、可利用自身有效载荷舱部署小型太空船或可回收式小型载荷的空间飞行器。其尺寸大约只有美国现役航天飞机的四分之一,长约8.8米,翼展约4.6米,起飞重量超过5吨,可以从事情报收集、发射小卫星、测试太空设备等工作。可被装在“宇宙神”火箭的发射罩内发射也可从佛罗里达的卡纳维拉尔角起飞,在绕地球飞行后减速离开太空,自动驾驶降落在加利福尼亚。X-37B飞机可能使用范登堡空军基地长4600米、宽61米的跑道着陆。



      在轨道上,此太空飞机可以从事情报收集、发射小卫星、测试太空设备等工作。X-37B任务的目的是演示多种多样的试验和技术,包括:高耐久、高温热力学保护系统;耐贮存、无毒液态推进剂;和重要的新空气动力学特性——所有这些都将应用于未来的可复用太空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