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找工作中介公司:透过叶嘉莹的眼泪——关于翻译和教学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8:42:46
透过叶嘉莹的眼泪——关于翻译和教学的思考(2007-12-15 00:58:24) 标签:教育杂谈   (叶嘉莹,照片来自网络)

透过叶嘉莹的眼泪

                    ——关于翻译和教学的思考

 

曾经有无数个学生,在无数个场合问我:老师,你把这门翻译课程重复教了那么多遍,不腻吗?我语塞。不知作何回答。因为这样重复同一门课程,重复同样的内容,实在是没有创见的教学。如果说四五年前备课的时候,还需要辛苦查阅资料,梳理教学重点,以突破教学难点的话;现在,已经把这门课程重复演绎了至少400遍的我,真的能把所有内容信手拈来,照样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大家都说,这个工作真的很腻。

 

但是,那不是我的回答。以前,我只是不能回答,因为我也隐隐约约地感受到自己的乏味。可我每一次在重复同样内容的时候,我一如第一次上课一样:小心翼翼地教,激情澎湃地说。每一次重复的时候,任何一个学生对我提出的一点小疑问,都会引起我对自己的怀疑,都会引起我对这个句子的翻译程度和我授课内容的怀疑。所以,每一次重新演绎,我都有一丝新的感受,一丝新的收获。哪怕细微如一个词的具体含义,哪怕细微如一个词的单数和复数之不同译文,哪怕细微如一个汉字的增加和省略,抑或说哪怕细微如一个标点符号的改动——这一切都会导致我对这个单词、整个句子、整个篇章的重新理解,重新翻译,进而重新教学。古人谓之:教学相长。

 

上面这些细微的体味,其实本来就应该是一个译者应该考虑的问题,更何况说是一个翻译的老师。译无定译,两种语言,求一个拍案叫绝的翻译,本来就难于登天。故有“一名之立,踌躇旬月”的推敲之艰辛。教无定法,学生迥异,得一种卓有成效的教法,本来就众说纷纭。故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教学之迷茫。而两相迭加,既要翻译,又要教学,更是难上加难,何“腻”之有?这只是我对一门课程重复到了400次左右的体会。

 

显然,我不止重复了400次。最近,在我面对新一轮重复教学的时候。眼前看到的是奇妙的变化:以前的所有内容在脑海中翻滚,所有的翻译文章在我大脑中瓦解,所有的翻译句子在我大脑中分散,所有的汉语译文在我大脑中穿梭;可悲的是:我的学生竟然不能动笔,做不出一个字的翻译。其实,我到了一种境界,或许目前我看到的也只是这种境界,那就是前人重复过无数次的话:翻译教学,对学生的要求,只有三个字——动笔做。

 

那天看电视,又见叶嘉莹。她说,她以前读书的时候,读到“朝闻道,夕死可矣”,泪流满面。我惶惑,何故?最近再次捧读儿时读过的一些古典,感受截然不同。前日出差,在飞驰的列车上,一个人望着灰蒙蒙的窗外发呆的时候,翻滚的思绪,会把自己扯到不同的时空。仔细体味着不同的人,说过不同的话;仔细体味着自己,经过不同的事。谁看到了叶先生的眼泪晶莹如镜?